她的美,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她的担当,是“巾帼不让须眉”,柔肩亦可挑重任——“她”的力量,遍布各个岗位,在重庆市公证处撑起半边天,“她”的风采,在新时代的公证之路上肆意绽放…… 刘桥:30余载执业 服务社会为民解忧 刘桥,现任重庆市公证处第三业务部部长,一级公证员。执业30多年来,她办理过大量涉及各种类型的公证案件,未发生一件因推诿和质量产生的投诉。 千禧之年,山城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路正式开工,刘桥便加入了“圆梦”轨道交通的第一梯队,与同事一起为整个过程提供了全方位的公证法律服务。 刘桥认为,为民解忧是公证根本所在。在重庆“炉火”最旺的8月,她主动上门免费为年近百岁的老人办理遗嘱公证,解除了老人的后顾之忧;也在寒冬12月,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参与市公证处“公证进社区”活动,准备法律法规宣讲资料、与社区工作人员策划沟通、调阅大量往日案卷总结社区案件特点,坚持每半个月上门为社区居民提供义务咨询。 “新时代的公证,就是要急群众之所急,不断回应群众新期待,真正做到公证为民便民利民。”刘桥表示。 潘文杰:精进不怠 玩味“重复”的乐趣 2017年初春,潘文杰从律师行业转行进入了重庆市公证处,正式踏上了公证人之旅,随后进入监审部,日常处理当事人的投诉和公证复查。 倾听当事人的“不满”、挖掘当事人的真实需求、释法明理、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是潘文杰的日常工作。一次,一位当事人要求撤销公证书,在听完她的理由之后,潘文杰与她一起分析案件情况、找出问题症结、理清解决思路,明确真实诉求,并结合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帮助她拟定出几个切实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最终,经当事人深思熟虑,撤回了申请。“听完你的解释,我终于明白其中的法律关系,也得到了满意的答案。谢谢你!”当事人在离开时说。 一件件案子让潘文杰和当事人之间产生了连结,让她看到隐藏在案件背后的一个个鲜活人生。她说,误解源自不了解,只有沟通才能化解争议。 卢玲:情暖人心 用善意凝聚向上力量 2015年,大学毕业不久的卢玲入职了重庆市公证处。作为一名公证员助理,协助公证员处理公证日常事务是她的主要工作,她每天都会和不同的当事人打交道。 一个中秋节,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蹒跚着找到正在值班的卢玲:“同志啊,请你无论如何帮帮我……”她见状连忙起身让他坐下,此时门外又涌进来十几位民工模样的人,他们七嘴八舌都要找大爷要个说法。卢玲安抚好大家的情绪,并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大爷姓陈,其儿子儿媳常年带着20多位老乡在外地一个建筑公司务工。中秋正是收割时节,老乡们陆续返乡。陈大爷的儿子儿媳与雇主结算完工资,在返乡途中发生了车祸,不幸双双离世,随身携带的物品、储蓄卡和身份证也全部丢失。陈大爷正沉浸在丧子的悲痛中,又被讨要工资的老乡堵住了家门,万般无奈之际找到了公证处寻求法律帮助。 此事涉及20多个农民工讨薪,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卢玲和同事对民工进行疏导和安慰,并承诺会帮助大家找到工资下落。通过进一步询问,了解到陈大爷儿子生前有可能在多家银行开过户,老乡们的工资很可能就存在这些账户里。卢玲和同事当机立断,联系银行请求协助查询,并迅速为陈大爷出具了继承权公证书和委托公证书。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经多方协调,陈大爷顺利提取存款,及时兑现了老乡们的工资,从而妥善化解了乡邻矛盾。 她每天处理的琐碎小事也正是群众急需寻求公证救济的难事愁事,数年如一日,卢玲一直记得那一张张脸,记得公证带给他们的希望和力量。 记者 舒楚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