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 妮 秋天来了,日子变得沉静而安详,我得空回了趟北方的老家。闲暇时,与母亲谈起我写作的事,她满是欣喜,找来眼镜要看我的新文章…… 母亲爱读书、爱写字,包括她埋在心底的遗憾,我十来岁时就知道了。有一回,我在家里背刚学的《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背着背着,像磁带一样卡壳了……正在织毛衣的母亲接过背了起来:“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母亲一口气背完全文,快速且流利。我一脸惊讶,捕捉到她嘴角扬起的骄傲,接着她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当我疑惑时,母亲讲起了她心底的遗憾——一个有关读书、有关秋天的遗憾。 母亲读书时很爱学习,尤其喜欢语文。那时,外婆家条件艰苦,外爷在乡上的供销社上班,每次回家即便不买食用油,也要买点煤油带回去。就是那盏煤油灯,照亮了学生模样的母亲,也照亮了她的作业本。上初中,学校住宿条件比外婆家更艰苦,喝的小米稀饭,吃的盐水煮菜,偶尔吃半个馒头。一到冬天,手脚冻到肿起来,笔都握不牢。就那样的环境,母亲依旧刻苦学习,盼着日后能出人头地。 三个春夏秋冬熬过,中考落下了帷幕。秋风吹来,高山上的谷子熟了,院里的果子红了,自行车铃儿响起,邮递员送来了一份录取通知书。那个年代流行读小中专,母亲考上的是高中,一所林业学校,但母亲没有去就读。我问母亲究竟为何没去读,她只是摇摇头,似乎没什么具体的缘由,其实缘由已显而易见。我便没有再追问,还笑道:“妈妈,那你真是屈才了。你要是继续念书,说不定还能当上老师呢。”母亲瞥了我一眼,装出老师的语气说:“背你的课文,文言文和普通文章可不一样,你得先看翻译,理解文章大意,熟读后再背诵。”听母亲一说,还真是那么回事。我便打开书本,认真地读了起来,就像如今母亲读我的文章一样认真。 二十多年过去了,再次听到母亲感慨这事时,我对“遗憾”有了新的理解和感受。 我说:“妈妈,你别遗憾了。我爸或许也有遗憾呢,他要是那年当兵回来找个好工作,也不一定能看上你呀。”母亲表示不屑。“我接着说:“再说了,你要是真念完了高中,考上大学,哪还能看上我爸,哪来的我们姐弟几个。你看你现在多幸福呀!”母亲有些得意地笑了:“也是,确实。未知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呢。现在这样就挺好,我很知足。” 人生就是这样,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遗憾,或大或小。终其一生,父母都在默默付出,撑起了我们这样平凡可亲的一家子。人生短短几个秋,只希望,今后的日子里,我们都能理解彼此的愿望,少一些遗憾,多一些圆满…… (作者作品散见《人民代表报》等报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