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朱颂扬)今(10)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通过视频连线召开川渝法院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周年联合新闻发布会。会上,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重庆法院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白皮书(2020-2024)》(以下简称《白皮书》)。 “五年来,重庆法院始终立足审判执行主责主业,主动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司法需求,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有力有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据市高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发布的《白皮书》围绕公正高效司法护航、用心用情服务回应“群众关切”、助力跨域司法协同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在公正高效司法护航方面,重庆法院积极发挥成渝金融法院在服务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自成渝金融法院成立以来,已累计审结案件24247件,结案标的额530亿余元。发挥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在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中的司法保障作用,五年来,该院累计审结案件112071件,结案标的额574亿余元,并联合四川天府新区法院(四川自贸区法院)发布国际物流纠纷等典型案例9批80件。 同时,发挥知识产权审判在促进新质生产力中的科技创新引导作用。重庆知识产权法庭成立以来,已累计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14434件,结案标的额约253亿元。积极发挥环境资源审判服务跨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功能,两地法院共同设立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渝司法协作生态保护基地,用法治力量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在用心用情服务回应“群众关切”方面,《白皮书》显示跨域诉讼服务从“局部联动”向“全面迭代”转变。重庆法院升级打造“一件事一次办”普惠型诉讼服务品牌,推行“全岗通”的诉讼服务大厅“一站通办”,诉讼服务接待窗口“一窗通办”,12368热线“一号通办”,网上诉讼服务“一网通办”,车载便民法庭“一车通办”,促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质效持续提升。去年,重庆法院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诉前调解成功案件53.5万余件,其中涉及四川当事人的案件5万余件。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智慧赋能也从“全面提速”向“乘势跃升”转变。“全渝数智法院TV版”走进四川,服务律师电子送达的“e律达”系统实现两地共享,其中毗邻地区四川律师已注册“e律达”200余人;5G“车载便民法庭”两地累计巡回1.4万次;“法治·渝诉快执”APP试运行以来,登录量已突破120万次,其中四川用户登录超过11万次。 在助力跨域司法协同方面,两地高法院共同加强对中、基层法院司法协作工作的统筹指导,两地三级法院院长主动带队交流,推动两地法院签订司法协作协议。去年5月,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同意,重庆高法院牵头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15个省区市法院,共同签订《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司法协作“13+2”协议》,并在重庆设立秘书处,创立目前参与法院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区域司法协作机制。同时,重庆法院还创新建成了全国首个覆盖省域范围的不动产远程查控系统,实现现状查询、不动产查控线上办理。 当天,市高法院还发布了重庆法院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周年典型案事例。 据悉,下一步,重庆法院将以“五周年、五机制、五行动”持续深化川渝司法协作,即健全常态化司法协调机制、健全一站式诉讼服务机制、健全标准化法律适用统一机制、健全专业化法院人才共育机制、健全数字化数智法院协同机制,联合召开司法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闻发布会,联合举办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研讨会,联合组织培训班,联合选育典型案例,联合制定统一法律适用的审判业务文件,以更加优质高效的跨域司法服务,助力优化川渝地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