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金融案网上立案缩至半小时

时间: 2017-08-28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227

江北区法院推行“类案智能专审平台”——

批量金融案网上立案缩至半小时

重庆长安网讯 (记者 舒楚寒) 金融案件可线上立案,当事人方便了!记者日前从江北区法院获悉,自今年4月该院推行“类案智能专审平台”以来,当事人批量金融案件立案时间缩短至不到30分钟,而审理时间平均缩短27.26天。

今年已受理金融案件3083起

江北区作为江北嘴中央商务区的所在地,截至2016年底,金融资产规模突破1.4万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1%,金融资产占全市三分之一,中国西部金融高地已见雏形。

金融高地形成,随之而来的是金融案件数量大幅攀升。“2016年,我院受理金融案件5557件,今年截至目前已受理3083件。法官年人均办案达657件,涉案标的攀升至件均63万元。这给审判工作带来较大压力,金融审判方式改革迫在眉睫。”江北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赵进表示。

面对案件数量和复杂程度的双双增长,今年4月,该院以“智慧法院”建设为契机,探索建立了金融案件“类案智能专审平台”。

专审平台实现一键批量立案

据介绍,网络审理平台运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依托重庆法院公众服务网和重庆法院智审专网,分别打造类案“智慧E审”和“智能专审”两大系统,并实现系统无缝对接。

通过“智慧E审”系统,金融机构无需到法院,登陆平台点击“生成起诉书”功能,录入相关信息及材料,即可自动生成标准的起诉状,并在线提交法院。针对金融机构金融纠纷批量立案需求,还专门提供了智能批量立案功能,即金融机构只需在平台一张表格中填录所需案件信息,所有案件即可实现一键批量立案。

对于纸制材料等非电子材料,当事人仅需将其拍照或扫描上传至“智慧E审”。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智能一键生成案件受理通知书、应诉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和送达回证等文书材料,并自动生成打印邮政专递的填录信息。

“智能专审”系统则是将金融案件审判规则要素化,并自动嵌入案件审理全过程,确保法官办案更加标准、规范。

实现庭审过程智能化

开庭阶段,该系统可实现自动提取关键信息技术,通过庭审要素智能提取案件共性信息,自动围绕双方当事人是否存在借贷关系、是否存在违约行为以及合同中违约责任的约定等事项进行要素化整理,并生成法官庭审指引,实现庭审过程的智能化。

在裁判文书撰写阶段,该系统运用裁判文书智能生成系统收集、整理案件庭审阶段的所有确认信息,自动生成令状式裁判文书,有效提升了裁判文书的制作效率;同时,自动向法官推送相似度较高的案例,并对法官拟做出的裁判进行智能评析,有效统一裁判尺度,实现类案同判。

“类案智能专审平台”还有大数据挖掘功能。赵进说,通过金融纠纷案件资金流向分析,提供特定被告大量举债并被诉至法院的警示信息,提前做好预判和防范;通过裁判文书偏离度智能分析,裁判文书稿件出现与已有裁判规则较大偏离,系统自动向法官发送偏离度警示,并将相关情况推送至院庭长管理平台,为院庭长开展管理提供智能辅助。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批量金融案网上立案缩至半小时

江北区法院推行“类案智能专审平台”——

批量金融案网上立案缩至半小时

重庆长安网讯 (记者 舒楚寒) 金融案件可线上立案,当事人方便了!记者日前从江北区法院获悉,自今年4月该院推行“类案智能专审平台”以来,当事人批量金融案件立案时间缩短至不到30分钟,而审理时间平均缩短27.26天。

今年已受理金融案件3083起

江北区作为江北嘴中央商务区的所在地,截至2016年底,金融资产规模突破1.4万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1%,金融资产占全市三分之一,中国西部金融高地已见雏形。

金融高地形成,随之而来的是金融案件数量大幅攀升。“2016年,我院受理金融案件5557件,今年截至目前已受理3083件。法官年人均办案达657件,涉案标的攀升至件均63万元。这给审判工作带来较大压力,金融审判方式改革迫在眉睫。”江北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赵进表示。

面对案件数量和复杂程度的双双增长,今年4月,该院以“智慧法院”建设为契机,探索建立了金融案件“类案智能专审平台”。

专审平台实现一键批量立案

据介绍,网络审理平台运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依托重庆法院公众服务网和重庆法院智审专网,分别打造类案“智慧E审”和“智能专审”两大系统,并实现系统无缝对接。

通过“智慧E审”系统,金融机构无需到法院,登陆平台点击“生成起诉书”功能,录入相关信息及材料,即可自动生成标准的起诉状,并在线提交法院。针对金融机构金融纠纷批量立案需求,还专门提供了智能批量立案功能,即金融机构只需在平台一张表格中填录所需案件信息,所有案件即可实现一键批量立案。

对于纸制材料等非电子材料,当事人仅需将其拍照或扫描上传至“智慧E审”。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智能一键生成案件受理通知书、应诉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和送达回证等文书材料,并自动生成打印邮政专递的填录信息。

“智能专审”系统则是将金融案件审判规则要素化,并自动嵌入案件审理全过程,确保法官办案更加标准、规范。

实现庭审过程智能化

开庭阶段,该系统可实现自动提取关键信息技术,通过庭审要素智能提取案件共性信息,自动围绕双方当事人是否存在借贷关系、是否存在违约行为以及合同中违约责任的约定等事项进行要素化整理,并生成法官庭审指引,实现庭审过程的智能化。

在裁判文书撰写阶段,该系统运用裁判文书智能生成系统收集、整理案件庭审阶段的所有确认信息,自动生成令状式裁判文书,有效提升了裁判文书的制作效率;同时,自动向法官推送相似度较高的案例,并对法官拟做出的裁判进行智能评析,有效统一裁判尺度,实现类案同判。

“类案智能专审平台”还有大数据挖掘功能。赵进说,通过金融纠纷案件资金流向分析,提供特定被告大量举债并被诉至法院的警示信息,提前做好预判和防范;通过裁判文书偏离度智能分析,裁判文书稿件出现与已有裁判规则较大偏离,系统自动向法官发送偏离度警示,并将相关情况推送至院庭长管理平台,为院庭长开展管理提供智能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