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长安网

孩子玩游戏充值3万余元,母亲起诉退款获支持

来源:重庆法治报 时间:2023-03-03 编辑:徐瑞阳 阅读:

  “我娃儿才12岁,是他偷偷刷我的支付宝进行的游戏充值……”一位母亲满怀无奈地陈述道。近日,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受理了一起网络服务合同纠纷。经法官释法说理,游戏公司退回了未成年人的游戏充值款,孩子母亲撤回了起诉。

  案情:

  孩子游戏充值3万元

  母亲起诉退款获支持

  12岁的杨某通过网络宣传知晓了某游戏公司出品的一款生存射击类手游,遂通过百度网页下载了该手游国际版。两个月期间,杨某私自多次刷取其母亲信用卡绑定的支付宝对该游戏账户进行充值,累计金额34651元。其母因信用卡账单异常知晓其充值一事后,立即联系某游戏公司说明情况,并要求退回充值款项,遭到推诿拒绝。杨某的母亲遂将某游戏公司和该游戏国际版运营公司诉至法院,要求确认杨某与二公司之间的《网络服务合同》无效,并退还游戏充值款34651元。

  案件进入审理阶段后,承办法官认为,杨某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其巨额游戏充值行为与其年龄、理解能力不相适应,且未经其法定代理人事先同意或事后追认,其充值行为无效。经承办法官与被告公司沟通,被告公司同意并已全额退还杨某游戏充值款34651元。杨某的母亲遂撤回本案起诉。

  游戏公司同意全额退还游戏充值款,杨某的母亲撤回起诉。

  法官说法:

  未成年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需经法定代理人同意

  近年来,未成年人在监护人不知情的情形下进行网络充值的事件频发,退款难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如何避免未成年人“氪金”,本案对未成年人监护人和游戏行业从业者都作出警示: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理性的消费观念;引导孩子健康使用互联网,不要沉迷游戏;引导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找到孩子的兴趣点;注重陪伴,加强亲子沟通交流;增强安全保密意识,防止非本意支付行为发生;加强法律意识,注重证据保存,及时联系平台。

  同时,游戏行业从业者应当加强管理。采用游戏实名认证功能,即使微信登陆直接绑定实名信息,登录亦应设置人脸识别;不断升级防沉迷措施,倘若游戏用户系未成年人,玩游戏时间段、时长及充值行为均应有所限制;优化升级游戏消费提醒功能,采用动态累计消费,达到一定数额,应当联系账户所有人予以确认;探索区块链+生物识别新模式,双重保障支付领域安全。

  《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同时,该法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记者 朱颂扬 通讯员 樊珊珊

【免责声明】重庆长安网未标有"来源:重庆长安网"或"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是出于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致电023-88196827,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政法文化

  • 春天非你莫“鼠”
    子鼠踏春,与人间久别重逢。法治中国年轮新启,我们想...
  • 越过二道岭
    生命似河,岁月如歌。当共和国迈过七十华诞,我们也跋...
  • 触摸文学温度 诠释责任担当
    活动现场 携手推进和繁荣法治文学创作,用文学的力量...
  •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