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 毅 麦家新作《人生海海》,是一部好看的小说。 作品通过“我”童年、少年时代即开始的不间断偷听、观察、思考、追问,引出双家村里的怪人“上校”、爷爷“老巫头”、父亲“雌老虎”、老流氓“老保长”、“小瞎子”等一系列凡人故事。围绕蒋正南这位天资聪颖,既当过国民党军队上校,又救过解放军首长的军医,还被关进日军战俘营挖煤、参加志愿军出国作战的乡村奇人,以“爷爷讲”“父亲说”“报纸上说”等文学形式,向读者娓娓道来一个个稀奇、古怪、神秘的故事。作品三部曲、20章、23万字,解构了主人公上校近一个世纪的苦难,从其九死一生的生存历练,揭示出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世态炎凉和让人扼腕叹息的人生况味。 在我看来,忍辱负重曲折一生的上校、追求爱情的“小上海”林阿姨、为了面子饱尝屈辱最后暴死猪圈的爷爷、背负鸡奸骂名委曲求全的父亲、圆滑世故的老流氓老保长,以及表哥长颈鹿、矮脚虎、胡司令、地头蛇姜太公、“我”及我的两个妻子,都是作品成功塑造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但让我印象尤其深刻,久久不能释怀的人物,却是那个绰号为“小瞎子”的形象。 开篇第二节,小瞎子即粉墨登场。调皮捣蛋的小瞎子冲着上校叫太监,被上校“不依不饶地追。追出两条弄堂,硬是把小瞎子捉住,按倒在地,撕开他嘴,灌了一嘴巴烟囱灰。”此时的小瞎子,年十三,是一个有爹没娘的野小子。其母被人骗来,稀里糊涂生下小瞎子后,永远消失。瞎子老爹管不牢,养不教,让儿子成了“胆子比癫子大,老是闯祸水,老师都讨厌他,有的还怕他”的淘气鬼。 “小瞎子”第二次出场,已是1967年。小瞎子这个全校出名的坏蛋,偷学校电灯泡、粉笔,偷看女同学上厕所,讲女老师的下流话,反正三天两头干坏事……偷学校铅球被体育老师批评后,他竟把老师家的两只老母鸡赶进粪坑淹死,然后躲在一边看老师的母亲“啼哭”,这样的人竟担任了村里的红卫兵分队长。但是无论如何捣蛋,学生时代的小瞎子,还只能用年轻、少不更事或者顽劣来定义,也就是当下所谓的“熊孩子”罢。 但是接下来作品中出现的小瞎子,所作所为,就不仅仅是一个坏学生的调皮捣蛋,而是涉及人性之恶,是让善良人恨之入骨的害人精行为了。为了诱捕上校,他向造反司令出馊主意、献鬼点子,把上校视为命根子的两只猫捉来,作为诱饵,果然成功地抓到上校,然后不断地将上校示众、游斗,并将人与猫关进臭气熏天的柴屋里。为了窥探到上校肚皮上的隐私,小瞎子利用独自审讯上校的时机,花招用尽,害人不浅。在那特殊的年月、特定的场合,把人性之恶的一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小瞎子靠喝羊奶长大,却成了一只披羊皮的狼”。终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小瞎子“被人动了刀子,浑身是血,全身是伤,舌头被割,手筋被挑”,成了有口不能言,只能被人如狗一样豢养的可怜虫。 细节显示,正是因上校与小瞎子之间的恩怨,导致作品中“我的一家”出现亲情割裂,导致上校母子入监狱,导致“我”被迫远走他乡,更让人难抑愤懑的是,在公判大会上,已经致残的小瞎子及其二流子,在乃父的带领下,竟要当庭广众之下扒下上校的裤子。极端的人身攻击、强烈的人格侮辱和生理感官刺激,导致高傲“不可一世”的上校当场发疯,沦落为智力仅相当于七八岁的“孩童”…… 人性之恶,必然催生畸形之花。小瞎子,一肚子坏水。 读书至此,我已经不能丝毫同情小瞎子,反而对上校“金一刀”下手小瞎子的凶狠拍案叫绝。对于人世间如小瞎子这样良心被狗吃的孬种,就应该让其得到报应。这正是作品所要诠释的素朴真理:人在做,天在看。违背天理人伦做了坏事,冥冥之中的报应,早迟会到达。 是的,伤天害理,必遭天谴;正义永远在路上,子弹正在空中飞,害人,终将害己。老话说得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但愿孬种小瞎子之类,仅仅存在于麦家的文学作品中,供后世人玩味。 (作者单位:中国银保监会黔江监管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