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重庆市林业局召开“以学促干·重庆见行动”新闻发布会,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唐军围绕该局主题教育工作实际,介绍了缙云山综合治理相关情况。 唐军介绍,开展主题教育以来,市林业局以问题、目标为导向,坚持以学促干,不断深化在干中学、学中干的工作思路,深入查找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短板,截至目前,共走访基层单位58个,接访群众200余人次,解决群众困难问题61件次。期间,“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取得实效”案例被市委主题教育办确定为全市正面典型案例。 缙云山生态问题全部销号 记者了解到,缙云山生态环境整治已取得显著成效,市林业局对190宗“四类交办”问题以及自我排查的150宗问题全部整改到位,整体拆除大体量建筑21处,累计拆违10万余平方米,生态问题全部销号。 其中黛湖生态修复项目为重庆生态修复的样本,黛湖生态修复项目总面积约6.5万平方米,陆地生态修复面积4.2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及其他2.3万平方米,主要包括黛湖库型修复、湿地治理、水生植物及乔木栽植、滨水栈道及人行步道建设等。依托缙云山生态和景观价值,加强环境景观设计,整合黛湖沿线山水与动植物资源,通过恢复湿地水文,增加植被覆盖率,恢复生物多样性,建设高效的“山地溪塘复合生态系统”。如今的黛湖已成为多物种、多美景的自然生态公园。 (整治前) (黛湖片区【原云登、原金湖湾、原大罕宫】生态修复后) 此外,市林业局还布局发展文旅康养和田园综合产业项目,并试点进行非国有林生态赎买,以加快提升生态价值。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搬下山是好事,以前下山要一个多小时,如今出行方便了不说,生活也有了保障。”缙云村年近八旬的蓝大爷,提及生态搬迁,不禁感慨万千。 2019年4月,为有效缓解生态负荷,北碚区创新开展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搬迁试点,引导核心区、缓冲区203户、520名居民搬出自然保护区。 在搬迁中,提供退地进城和异地迁建两种搬迁方式。对自愿转户到城镇生活的居民,由集体经济组织给予一次性补偿;对愿意继续在农村生活的居民,统一在保护区外规划建房,建设费用按当地成本造价计算并由搬迁户承担。 期间,市林业局采取“开会+入户+公开”三步工作法,深入倾听民声民意。兼顾原住居民和生态搬迁群众的后续发展,办理城镇居民户籍转移2051人、城镇养老保险1492人,提供巡山守卡、森林防火、清扫保洁等就业岗位700余个,建成生态搬迁迁建房1.3万平方米,统筹做好搬迁群众就业培训、子女入学等方面保障,以确保生态搬迁群众“稳得住”。 位于澄江镇北泉村的生态搬迁房(缙云山居),就是近年来缙云山生态搬迁的一个缩影。记者在这里看到,一片带有川渝民居风格的独栋小楼,错落有致地矗立在道路两旁。 该村党委书记龙天真告诉记者,北泉村生态搬迁房以缙云山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本底,对道路、环境、建筑进行统一规划设计,为缙云山搬迁群众提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品质生活环境。自2022年6月正式交付搬迁群众以来,目前已安置群众42户、100名居民。 “保护好缙云山的生态是重中之重,北泉村人多地少,不能以农业为发展道路。”龙天真说,基于缙云山良好的生态环境,该村规划以旅游业为主种植业为辅,发展绿色经济。并制定村规民约,让村民投身到生态保护中来,建起生态保护屏障,打造人地和谐的旅游生态圈。 倡导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缙云山生态环境整治取得成效,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更总结提炼出若干生态治理的宝贵经验。 记者了解到,强化规划引领,市林业局全面完成保护区内所有建筑物的清理和测绘登记,指导属地完善重点片区详细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突出系统整治。制定实施缙云山保护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健全完善工作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始终把“问题清单”作为重要抓手,推动问题整改销号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站稳人民立场。妥善处理好保护生态和保障民生之间的关系。做好转化文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做好缙云山综合整治“后半篇文章”。强化党的领导。综合整治工作始终坚持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找遵循、找方法,以实际行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唐军表示,市林业局将严格落实市委书记袁家军在调研中提出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推动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经验做法的总结和推广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 饶 果 实习生 梁诗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