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以良法推动善治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时间: 2020-11-30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202

  本网讯(记者 唐孝忠)今(30)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市政府提交关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表示,2020年6月3-5日举行的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6月24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主任会议通过了《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并印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随即组织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和有关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制定专门工作方案,梳理5大类21个具体问题,针对性提出34项具体措施,逐一分解到各责任单位,要求其抓好落实。2020年10月,各区县和市政府各部门对法治政府建设情况进行了自查,完成了全市法治政府建设总结评估,进一步推动了审议意见落实。

  以良法推动善治

  解决“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关于解决制度建设应进一步完善的问题方面,市政府有三项举措:

  加强制度建设与改革措施的有机衔接,主动适应改革需要。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议案6件,制定或修订《重庆市政务服务管理办法》等市政府规章6件,加快《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重庆市学前教育条例》《重庆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等立法进度,及时印发《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等配套规范性文件,为重要改革提供法治保障。同时,围绕民法典施行、公共卫生、机构改革职能职责调整、生态环境保护等主题,组织开展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清理政府规章72件、行政规范性文件1001件,有序推进“立改废”工作,有力推进改革进程。

  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严把合法性审查关,市政府对173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及57件市政府订立的合同、协议进行了合法性审核,完成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680件;持续精简文件,建立市政府发文负面清单,严格实行发文必要性审查和政策性文件年度计划制度,每季度动态监测发文数量,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加强政策制定沟通协调,规范市政府常务会议议题提请审议程序,严格落实政策文件出台前征求意见制度,确保部门意见协调一致,提高行政规范性文件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报告制度。修订公布《重庆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要求重大行政决策依法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落实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制度。今年以来,市政府向市人大报告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情况等30余项重点工作。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解决“依法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的问题

  深化简政放权,动态调整行政权责事项。经过全面审核,拟对30个市政府部门1873项行政权责事项、176项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动态调整,结果将向社会公开发布。精准下放行政审批权,推进执法权限和力量向乡镇(街道)延伸下沉。近期市政府常务会议将审议307项拟赋权事项,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江津区白沙镇等11个经济发达镇赋权,激发镇域发展内生动力。大幅取消证明事项。累计取消902项证明事项,市级保留证明事项2项,积极探索高频证明类材料在线申请、在线开具。

  优化政务服务,加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建成“渝快办”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接入49个市级政务服务职能部门,联通38个区县、4个开发区和1027个乡镇(街道)、11080个村(社区),同步推动政务服务实体大厅、服务事项、办事指南、数据共享实现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管理。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推行政务服务窗口端、PC端、移动端、自助端“四端”协同服务,推出政务服务“全程在线”“不接触”办理,方便企业群众办事。“渝快办”移动端已上线服务事项1060项,办理类事项超过60%。务实推动成渝政务服务协同,从政务服务标准化、数据共享利用、成渝双城“一网通办”、线下异地办理等6个方面推动两地政务服务利企便民。

  强化服务监管,深化工程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针对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建设项目,采取“减环节、减时间、减费用、提质量”,审批办理时限减至16天以下。工程勘察、施工图审查和竣工测绘实行政府购买服务,供排水接入实现“项目建设单位零上门、零审批、零费用”。目前,全市已有近150个工程建设项目按照改革后的流程实施,企业负担明显降低,办事效率显著提升。优化政策解读,整合设立“12345一号通”热线,形成统一的问政咨询平台;依托“渝快办”平台,专门开辟“优化营商环境专栏”“疫情防控专栏”,一站式发布政策解读,精准推送涉企政策,及时发布疫情防控有关信息,让企业和群众“找得到、看得懂、用得上”。提高政务监管效能,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健全“日扫描、周调度、月通报、季分析、年考评”机制,全过程跟踪行政权力运行,及时跟踪督办审批服务卡点、堵点,倒逼政府部门提高办事质效。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重庆市社会信用条例(草案)》,明确建立政务诚信监测治理体系、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政务诚信记录制度,将政务履约和守诺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保障市场主体权益。筹备搭建“履约网”政府合同在线签订及信用监管系统,运用区块链、电子签章等技术,提升政府合同履约率。

  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解决“行政执法有待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构建执法规范体系,推行基层执法标准化。起草《重庆市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流程图及文书范本》,规范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等执法行为,在全市推广渝北区、江津区规范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经验。规范执法队伍服装,对接司法部、财政部正在起草的《综合行政执法制式服装和标志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做好相关准备,尽快制定我市相关管理办法。严格执法队伍管理,清理全市行政执法主体3104个、执法人员73450名。总结綦江区行政执法辅助人员管理经验,研究起草《重庆市行政执法辅助人员管理办法》。

  解决相关领域执法突出问题,规范安全生产执法。市应急局制定《关于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效能助力营商环境优化的指导意见》,从合理安排执法检查频次、慎用行政强制措施等方面规范应急系统执法,逐步消除“一企出事,全体整治”现象。规范交通限速,市公安局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限速管理工作规范测速执法行为的指导意见》,从路段选取、标志设置、取证设备和程序等多角度全面规范限速执法,避免以罚代管。市交通局及时启动高速公路限速全面摸排,整改部分路段限速值及标志,调整区间测速标准。

  规范征收行为。市住房城乡建委制定《重庆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领域政务公开标准指引》,全面规范房屋征收评估机构信息公开行为。建立评估价格复核会商制度,严格落实产权调换房“等值对价”要求,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化解,国有土地房屋征收领域矛盾纠纷大幅减少。

  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在食品安全、产品质量、互联网营销等领域,加强投诉举报的跟踪、督办、催办,开展投诉举报数据分析,建立预警通报制度,预防和纠正了一批突出违法问题。规范招投标领域执法,开展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改革专项督查,大力整治招投标领域乱象,有效遏制围标串标行为。加大水电气讯领域监管,市市场监管局印发《关于坚决整治涉企违规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的通知》,将供电、供气等公用事业作为监管重点,重点查处擅自制定收费项目或标准、收取不合理费用等行为。

  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成并运行重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科学制定抽查工作计划,公开执法警示和处罚信息,发布抽查任务141个,随机抽取检查对象261372户,随机抽取检查组7656个、检查人员3444人,抽查领域涵盖了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等16个市级部门,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加大。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解决“社会治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的问题

  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实现区县“三调”对接组织和重点领域调解组织全覆盖。2020年1-9月,有效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民商事案件3708件、转化为刑事案件1163件、转化为治安案件1975件。稳妥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拟定《重庆市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开展数字化听证审理,行政复议实现全覆盖全流程网上办案,加快推进行政复议立案标准化、审理规范化、管理信息化、调解全程化。

  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市公安局与市通信管理局联合建立违法线索和违法网站通报工作机制和重大网络攻击事件协同调查机制,强化应急联动协作。建成全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卫平台并投入实战,常态化、实战化开展网络安全通报预警工作。开展互联网信息安全应急演练10余次,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预先防控安全风险。清理网上违法有害信息36191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网站平台3947家,制发网络安全限期整改通知书30余份。

  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建设,制定基层自治“四项清单”。制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自治事项清单、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严禁作为责任主体的负面事项清单、出具证明事项清单,依法厘清基层政府和自治组织的权责边界,为基层减负。深入推进“三事分流”,全面推行“大事”政府快办、“小事”协商共办、“私事”群众自办,明晰基层事务运转流程和责任分工,提高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抓好“三治结合”,以促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建设行动,打造法治乡村建设样板。

  持续开展违法占道停车治理,突出重点整治。探索建立公安部门与城市管理部门的联勤联动和执法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印发《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局关于联合开展“僵尸车”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联合开展“僵尸车”专项整治行动。建立联动机制,市公安局和市城市管理局草拟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执法与公安执法协作联动机制建设的通知》,拟建立工作协调、执法协作、投诉举报转办、信息共享等多项联动机制。探索源头疏解,开展疏导分类综合治理,试行机动灵活的限时停车方式,进一步解决人行道违法停车的问题。

  提高普法精准度和实效性。部署开展重点领域季度主题普法宣传,针对不同群体多媒体、多渠道集中普法,并以普法责任单位履职评价促进实效提升。深入学习宣传民法典,今年第三季度,市普法办等8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民法典〉学习宣传教育的通知》,将民法典纳入重庆干部网络学院课程体系,全市15万名公务员参与学习;把民法典宣传融入司法、执法全过程,发布相关典型案例550余篇,开展以案说法1650余场次,覆盖人数30.7万余人。广泛学习宣传公共卫生法律制度,2020年第四季度,将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学习纳入今年“宪法宣传周”“七进”重点宣讲内容。完成“七五”普法验收,邀请专家学者、各方面代表、人民监督员等参与评审,抽查抽评12个市级部门、38个区县,梳理231个问题,推进整改落实。

  此外,市政府强化依法行政能力建设,解决“法治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的问题。抓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完善考核机制,制定全面依法治市目标考评细则,将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作为法治建设考核重要指标;将全市各区县各部门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年终考核述职范围。落实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加大公务员学习培训力度,完成法治理论考试,强化执法人员培训。截至2020年11月,市级部门1520人参加通用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合格。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开展行政应诉工作全覆盖检查,采取约谈等方式督促整改。建立重大行政决策专家咨询库,市政府法律顾问固定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全面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地方立法论证等工作,2020年6-10月,市政府法律顾问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18次。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市政府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以良法推动善治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本网讯(记者 唐孝忠)今(30)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市政府提交关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表示,2020年6月3-5日举行的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6月24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主任会议通过了《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并印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随即组织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和有关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制定专门工作方案,梳理5大类21个具体问题,针对性提出34项具体措施,逐一分解到各责任单位,要求其抓好落实。2020年10月,各区县和市政府各部门对法治政府建设情况进行了自查,完成了全市法治政府建设总结评估,进一步推动了审议意见落实。

  以良法推动善治

  解决“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关于解决制度建设应进一步完善的问题方面,市政府有三项举措:

  加强制度建设与改革措施的有机衔接,主动适应改革需要。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议案6件,制定或修订《重庆市政务服务管理办法》等市政府规章6件,加快《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重庆市学前教育条例》《重庆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等立法进度,及时印发《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等配套规范性文件,为重要改革提供法治保障。同时,围绕民法典施行、公共卫生、机构改革职能职责调整、生态环境保护等主题,组织开展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清理政府规章72件、行政规范性文件1001件,有序推进“立改废”工作,有力推进改革进程。

  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严把合法性审查关,市政府对173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及57件市政府订立的合同、协议进行了合法性审核,完成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680件;持续精简文件,建立市政府发文负面清单,严格实行发文必要性审查和政策性文件年度计划制度,每季度动态监测发文数量,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加强政策制定沟通协调,规范市政府常务会议议题提请审议程序,严格落实政策文件出台前征求意见制度,确保部门意见协调一致,提高行政规范性文件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报告制度。修订公布《重庆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要求重大行政决策依法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落实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制度。今年以来,市政府向市人大报告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情况等30余项重点工作。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解决“依法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的问题

  深化简政放权,动态调整行政权责事项。经过全面审核,拟对30个市政府部门1873项行政权责事项、176项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动态调整,结果将向社会公开发布。精准下放行政审批权,推进执法权限和力量向乡镇(街道)延伸下沉。近期市政府常务会议将审议307项拟赋权事项,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江津区白沙镇等11个经济发达镇赋权,激发镇域发展内生动力。大幅取消证明事项。累计取消902项证明事项,市级保留证明事项2项,积极探索高频证明类材料在线申请、在线开具。

  优化政务服务,加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建成“渝快办”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接入49个市级政务服务职能部门,联通38个区县、4个开发区和1027个乡镇(街道)、11080个村(社区),同步推动政务服务实体大厅、服务事项、办事指南、数据共享实现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管理。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推行政务服务窗口端、PC端、移动端、自助端“四端”协同服务,推出政务服务“全程在线”“不接触”办理,方便企业群众办事。“渝快办”移动端已上线服务事项1060项,办理类事项超过60%。务实推动成渝政务服务协同,从政务服务标准化、数据共享利用、成渝双城“一网通办”、线下异地办理等6个方面推动两地政务服务利企便民。

  强化服务监管,深化工程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针对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建设项目,采取“减环节、减时间、减费用、提质量”,审批办理时限减至16天以下。工程勘察、施工图审查和竣工测绘实行政府购买服务,供排水接入实现“项目建设单位零上门、零审批、零费用”。目前,全市已有近150个工程建设项目按照改革后的流程实施,企业负担明显降低,办事效率显著提升。优化政策解读,整合设立“12345一号通”热线,形成统一的问政咨询平台;依托“渝快办”平台,专门开辟“优化营商环境专栏”“疫情防控专栏”,一站式发布政策解读,精准推送涉企政策,及时发布疫情防控有关信息,让企业和群众“找得到、看得懂、用得上”。提高政务监管效能,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健全“日扫描、周调度、月通报、季分析、年考评”机制,全过程跟踪行政权力运行,及时跟踪督办审批服务卡点、堵点,倒逼政府部门提高办事质效。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重庆市社会信用条例(草案)》,明确建立政务诚信监测治理体系、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政务诚信记录制度,将政务履约和守诺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保障市场主体权益。筹备搭建“履约网”政府合同在线签订及信用监管系统,运用区块链、电子签章等技术,提升政府合同履约率。

  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解决“行政执法有待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构建执法规范体系,推行基层执法标准化。起草《重庆市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流程图及文书范本》,规范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等执法行为,在全市推广渝北区、江津区规范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经验。规范执法队伍服装,对接司法部、财政部正在起草的《综合行政执法制式服装和标志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做好相关准备,尽快制定我市相关管理办法。严格执法队伍管理,清理全市行政执法主体3104个、执法人员73450名。总结綦江区行政执法辅助人员管理经验,研究起草《重庆市行政执法辅助人员管理办法》。

  解决相关领域执法突出问题,规范安全生产执法。市应急局制定《关于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效能助力营商环境优化的指导意见》,从合理安排执法检查频次、慎用行政强制措施等方面规范应急系统执法,逐步消除“一企出事,全体整治”现象。规范交通限速,市公安局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限速管理工作规范测速执法行为的指导意见》,从路段选取、标志设置、取证设备和程序等多角度全面规范限速执法,避免以罚代管。市交通局及时启动高速公路限速全面摸排,整改部分路段限速值及标志,调整区间测速标准。

  规范征收行为。市住房城乡建委制定《重庆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领域政务公开标准指引》,全面规范房屋征收评估机构信息公开行为。建立评估价格复核会商制度,严格落实产权调换房“等值对价”要求,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化解,国有土地房屋征收领域矛盾纠纷大幅减少。

  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在食品安全、产品质量、互联网营销等领域,加强投诉举报的跟踪、督办、催办,开展投诉举报数据分析,建立预警通报制度,预防和纠正了一批突出违法问题。规范招投标领域执法,开展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改革专项督查,大力整治招投标领域乱象,有效遏制围标串标行为。加大水电气讯领域监管,市市场监管局印发《关于坚决整治涉企违规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的通知》,将供电、供气等公用事业作为监管重点,重点查处擅自制定收费项目或标准、收取不合理费用等行为。

  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成并运行重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科学制定抽查工作计划,公开执法警示和处罚信息,发布抽查任务141个,随机抽取检查对象261372户,随机抽取检查组7656个、检查人员3444人,抽查领域涵盖了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等16个市级部门,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加大。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解决“社会治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的问题

  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实现区县“三调”对接组织和重点领域调解组织全覆盖。2020年1-9月,有效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民商事案件3708件、转化为刑事案件1163件、转化为治安案件1975件。稳妥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拟定《重庆市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开展数字化听证审理,行政复议实现全覆盖全流程网上办案,加快推进行政复议立案标准化、审理规范化、管理信息化、调解全程化。

  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市公安局与市通信管理局联合建立违法线索和违法网站通报工作机制和重大网络攻击事件协同调查机制,强化应急联动协作。建成全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卫平台并投入实战,常态化、实战化开展网络安全通报预警工作。开展互联网信息安全应急演练10余次,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预先防控安全风险。清理网上违法有害信息36191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网站平台3947家,制发网络安全限期整改通知书30余份。

  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建设,制定基层自治“四项清单”。制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自治事项清单、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严禁作为责任主体的负面事项清单、出具证明事项清单,依法厘清基层政府和自治组织的权责边界,为基层减负。深入推进“三事分流”,全面推行“大事”政府快办、“小事”协商共办、“私事”群众自办,明晰基层事务运转流程和责任分工,提高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抓好“三治结合”,以促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建设行动,打造法治乡村建设样板。

  持续开展违法占道停车治理,突出重点整治。探索建立公安部门与城市管理部门的联勤联动和执法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印发《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局关于联合开展“僵尸车”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联合开展“僵尸车”专项整治行动。建立联动机制,市公安局和市城市管理局草拟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执法与公安执法协作联动机制建设的通知》,拟建立工作协调、执法协作、投诉举报转办、信息共享等多项联动机制。探索源头疏解,开展疏导分类综合治理,试行机动灵活的限时停车方式,进一步解决人行道违法停车的问题。

  提高普法精准度和实效性。部署开展重点领域季度主题普法宣传,针对不同群体多媒体、多渠道集中普法,并以普法责任单位履职评价促进实效提升。深入学习宣传民法典,今年第三季度,市普法办等8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民法典〉学习宣传教育的通知》,将民法典纳入重庆干部网络学院课程体系,全市15万名公务员参与学习;把民法典宣传融入司法、执法全过程,发布相关典型案例550余篇,开展以案说法1650余场次,覆盖人数30.7万余人。广泛学习宣传公共卫生法律制度,2020年第四季度,将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学习纳入今年“宪法宣传周”“七进”重点宣讲内容。完成“七五”普法验收,邀请专家学者、各方面代表、人民监督员等参与评审,抽查抽评12个市级部门、38个区县,梳理231个问题,推进整改落实。

  此外,市政府强化依法行政能力建设,解决“法治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的问题。抓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完善考核机制,制定全面依法治市目标考评细则,将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作为法治建设考核重要指标;将全市各区县各部门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年终考核述职范围。落实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加大公务员学习培训力度,完成法治理论考试,强化执法人员培训。截至2020年11月,市级部门1520人参加通用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合格。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开展行政应诉工作全覆盖检查,采取约谈等方式督促整改。建立重大行政决策专家咨询库,市政府法律顾问固定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全面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地方立法论证等工作,2020年6-10月,市政府法律顾问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