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治扫清乡村产业振兴障碍

时间: 2022-10-31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922

蒲学渊(右)帮村民平整院坝

  “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就是要让农业更高产、农村更美丽、农民更富裕!我们驻村工作队就是来和大家一起把乡村建设得更好!”10月27日上午,在西山村的田间地头,蒲学渊向村民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党的声音及时传递到基层群众当中。蒲学渊是九龙坡区公安分局特警支队勤务二大队大队长,从2021年5月开始,他多了一个身份——武隆区文复乡西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

  这一年半来,西山村没有一户返贫。蒲学渊说,驻村工作队员也是普通人,没有“三头六臂”,但却有“三头精神”——精准帮扶有准头、平安乡村有劲头、村民致富有盼头,这既是工作方法,也是奋斗目标。

  精准帮扶“有准头”:

  让富裕成为生活方式

  作为特警枪械教官,蒲学渊习惯瞄准、射击,精准狙击,而在驻村工作中,同样讲究“有准头”。

  西山村位于武隆与彭水交界处,全村共辖1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07户、1807人,原有贫困户97户。刚来到西山村时,蒲学渊就明白,自己不熟悉农村工作,要学的很多。他想到了自己的同事——“渝警楷模”、九龙坡区公安分局西彭派出所民警蓝燕,这位战友工作的地方也是农村,她凭借蹬坏一辆辆自行车的毅力,用“车辙”拉近与村民的距离,赢得了百姓的口碑。蒲学渊明白,要做好驻村工作,首先要到村民身边去。

  从榜样身上汲取经验,蒲学渊和2名驻村工作队友一起,常态化开展走村入户工作,利用院坝会、村民小组会、村民代表会等活动熟悉全村基本情况,宣传国家政策法规,拉近工作队与村民之间的距离;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协调帮扶单位党支部与西山村党支部定期开展支部联建活动和党日主题活动,充分调动全村党员积极性,参与全村乡村振兴工作并建言献策,强化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作为第一书记,蒲学渊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及全村工作人员加密开展入户排查,逐户排查脱贫户“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问题等。

  和大多数农村一样,西山村也呈现出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老年人、儿童留守的特点。

  为了免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驻村工作队切实发挥驻村结对帮扶作用,开展“三照、四帮、五助”:通过照看房子、照顾孩子、照顾老人;帮购农资、帮卖农产、帮买用品、帮订计划;助网上学习、助看病就医、助农事劳动、助技术应用、助心理健康等切实行动,全面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平安创建“有劲头”:

  破解乡土和谐“密码”

  当驻村工作逐渐走上正轨,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民警的优势就成了蒲学渊思考的新课题。

  “让矛盾不出村,增强村民的安全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现实困难——通过走村入户的矛盾纠纷排查,蒲学渊发现,农村的矛盾纠纷事情小,但往往拖延多年得不到解决。

  就拿西山村发展集体经济中遇到的问题来说:重庆与江浙地区同属长江流域,自然气候、环境因素类似,尤其是山清水秀的西山村,有着丰富的水资源,适合发展大闸蟹养殖,大闸蟹养殖专业合作社需要300亩土地,土地流转的价格不低,可不少村民仍有疑问,项目迟迟无法推进。

  了解到情况后,蒲学渊和队友们一方面积极联系相关专家,向村民分析在西山村养殖大闸蟹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发动党员干部,与村民反复沟通价格和流转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工作,项目成功上马,并在今年大获成功——集体经济增收8万多元,村民通过土地分红等方式取得收益,受益农户上百户。

  解决矛盾纠纷,还要解决民生问题,关于群众安全感的事情,作为公安民警,蒲学渊很敏感。西山村有7个农业社,只有3个临近主干道的农业社安装了路灯,海拔较高的农户夜间出行困难。通过他的积极争取,今年村里已新装45盏路灯,为村民出行提供便利,保障村民夜间出行安全。提起这事,住在山上的刘婆婆总是赞不绝口:“小蒲这个事情是做到我们心坎上了,路灯安到院坝旁,晚上出个门也不怕踩到沟里了!”

  村民致富“有盼头”:

  柿子背后的一本账

  西山村是重庆最大的甜柿种植基地,甜柿种植面积3000余亩,是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

  质量好、产量高、销出去才能真正为群众增收。2022年,西山村甜柿成熟时,蒲学渊变成甜柿销售的推销员、采摘质量的监督员、随车同行的下货员,让西山甜柿进机关、进超市、进企业、进扶贫馆、进电商,帮助村民销售甜柿20000余斤,解决了全村50户柿农甜柿销售难题,为村集体经济带来2万余元收入,帮助老百姓增收致富。

  村民李树群曾因为带领乡亲们种植甜柿脱贫,被评为该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今年柿子快熟时,老李却陷入了烦恼:作为种柿子的大户,才动完大手术的他,无力销售,如果销不出去,种得越多,亏得也就越多。蒲学渊了解情况后,积极争取市委政法委帮扶集团的消费帮扶政策,为其销售了5000斤甜柿。

  “感谢公安民警的驻村帮扶,让我们看到了致富的盼头!”李树群激动地说。而在蒲学渊和驻村工作队员眼中,村民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他们投身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干劲也就越足。

  记者 舒楚寒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用法治扫清乡村产业振兴障碍

蒲学渊(右)帮村民平整院坝

  “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就是要让农业更高产、农村更美丽、农民更富裕!我们驻村工作队就是来和大家一起把乡村建设得更好!”10月27日上午,在西山村的田间地头,蒲学渊向村民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党的声音及时传递到基层群众当中。蒲学渊是九龙坡区公安分局特警支队勤务二大队大队长,从2021年5月开始,他多了一个身份——武隆区文复乡西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

  这一年半来,西山村没有一户返贫。蒲学渊说,驻村工作队员也是普通人,没有“三头六臂”,但却有“三头精神”——精准帮扶有准头、平安乡村有劲头、村民致富有盼头,这既是工作方法,也是奋斗目标。

  精准帮扶“有准头”:

  让富裕成为生活方式

  作为特警枪械教官,蒲学渊习惯瞄准、射击,精准狙击,而在驻村工作中,同样讲究“有准头”。

  西山村位于武隆与彭水交界处,全村共辖1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07户、1807人,原有贫困户97户。刚来到西山村时,蒲学渊就明白,自己不熟悉农村工作,要学的很多。他想到了自己的同事——“渝警楷模”、九龙坡区公安分局西彭派出所民警蓝燕,这位战友工作的地方也是农村,她凭借蹬坏一辆辆自行车的毅力,用“车辙”拉近与村民的距离,赢得了百姓的口碑。蒲学渊明白,要做好驻村工作,首先要到村民身边去。

  从榜样身上汲取经验,蒲学渊和2名驻村工作队友一起,常态化开展走村入户工作,利用院坝会、村民小组会、村民代表会等活动熟悉全村基本情况,宣传国家政策法规,拉近工作队与村民之间的距离;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协调帮扶单位党支部与西山村党支部定期开展支部联建活动和党日主题活动,充分调动全村党员积极性,参与全村乡村振兴工作并建言献策,强化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作为第一书记,蒲学渊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及全村工作人员加密开展入户排查,逐户排查脱贫户“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问题等。

  和大多数农村一样,西山村也呈现出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老年人、儿童留守的特点。

  为了免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驻村工作队切实发挥驻村结对帮扶作用,开展“三照、四帮、五助”:通过照看房子、照顾孩子、照顾老人;帮购农资、帮卖农产、帮买用品、帮订计划;助网上学习、助看病就医、助农事劳动、助技术应用、助心理健康等切实行动,全面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平安创建“有劲头”:

  破解乡土和谐“密码”

  当驻村工作逐渐走上正轨,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民警的优势就成了蒲学渊思考的新课题。

  “让矛盾不出村,增强村民的安全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现实困难——通过走村入户的矛盾纠纷排查,蒲学渊发现,农村的矛盾纠纷事情小,但往往拖延多年得不到解决。

  就拿西山村发展集体经济中遇到的问题来说:重庆与江浙地区同属长江流域,自然气候、环境因素类似,尤其是山清水秀的西山村,有着丰富的水资源,适合发展大闸蟹养殖,大闸蟹养殖专业合作社需要300亩土地,土地流转的价格不低,可不少村民仍有疑问,项目迟迟无法推进。

  了解到情况后,蒲学渊和队友们一方面积极联系相关专家,向村民分析在西山村养殖大闸蟹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发动党员干部,与村民反复沟通价格和流转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工作,项目成功上马,并在今年大获成功——集体经济增收8万多元,村民通过土地分红等方式取得收益,受益农户上百户。

  解决矛盾纠纷,还要解决民生问题,关于群众安全感的事情,作为公安民警,蒲学渊很敏感。西山村有7个农业社,只有3个临近主干道的农业社安装了路灯,海拔较高的农户夜间出行困难。通过他的积极争取,今年村里已新装45盏路灯,为村民出行提供便利,保障村民夜间出行安全。提起这事,住在山上的刘婆婆总是赞不绝口:“小蒲这个事情是做到我们心坎上了,路灯安到院坝旁,晚上出个门也不怕踩到沟里了!”

  村民致富“有盼头”:

  柿子背后的一本账

  西山村是重庆最大的甜柿种植基地,甜柿种植面积3000余亩,是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

  质量好、产量高、销出去才能真正为群众增收。2022年,西山村甜柿成熟时,蒲学渊变成甜柿销售的推销员、采摘质量的监督员、随车同行的下货员,让西山甜柿进机关、进超市、进企业、进扶贫馆、进电商,帮助村民销售甜柿20000余斤,解决了全村50户柿农甜柿销售难题,为村集体经济带来2万余元收入,帮助老百姓增收致富。

  村民李树群曾因为带领乡亲们种植甜柿脱贫,被评为该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今年柿子快熟时,老李却陷入了烦恼:作为种柿子的大户,才动完大手术的他,无力销售,如果销不出去,种得越多,亏得也就越多。蒲学渊了解情况后,积极争取市委政法委帮扶集团的消费帮扶政策,为其销售了5000斤甜柿。

  “感谢公安民警的驻村帮扶,让我们看到了致富的盼头!”李树群激动地说。而在蒲学渊和驻村工作队员眼中,村民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他们投身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干劲也就越足。

  记者 舒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