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治”齐头并进 打造美丽乡村

时间: 2022-11-11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373

  “黄草是个好地方,高速国道路通畅,山水乌江成画廊,江人合一等你望。家家住房宽敞亮,猪肥牛壮粮满仓……”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武隆区江口镇黄草村上善渡广场,叮叮当当的莲箫声伴着这样的词调响彻山乡。劳作一天的村民三三两两地来到干净整洁的广场上,或观看载歌载舞的莲箫,或聆听乡贤讲述的乌江夜话、上善堂说事等等,好一幅祥和温馨的乡村黄昏图画。

  看着眼前欣欣向荣的景象,近日,黄草村党支部书记冉某不禁为笔者回忆起昔日的黄草村。他说,20世纪90年代这里还不通公路,仅一条水路与外界相连,交通十分不便。随着319国道、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通过了黄草,交通条件得到巨大改善,比邻的彭水以及周边乡镇的村民也纷纷迁往这里经商、定居等,给这里的社会治安、环境卫生带来了极大压力。曾经一段时期,集镇街道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治安状况也每况愈下,因此被人们称为“烂黄草”。

  针对这一实际,武隆区委、区政府迅速部署,区委政法委庚即行动,组织区级相关部门、江口镇政府深入黄草村进行了广泛调研后,果断提出了以党建为引领,以“人和、乐居、兴业”为目标,提炼倡导村规民约,弘扬崇德向善精神,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建共治共享,推进村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总体思路,周密制定了实施方案,蹄疾步稳迅速行动起来,打出了一套村域社会治理的组合拳,使昔日“烂黄草”实现了华丽转身。

  党建引领聚合力

  构建治理新格局

  “只有把党的领导贯穿社会治理创新各方面、全过程,把党的领导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才能构筑好基层社会治理‘桥头堡’,打通每一个‘神经末梢’,形成社会治理有效合力,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效能。”江口镇政法委员肖怀吉介绍说,为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他们首先从强化党建带群团着手,凝聚起共建合力。

  实战中,他们以黄草村党支部为核心,动员吸纳驻村单位、辖区社会组织、企业党员等辖区内所有共产党员参与村域社会治理,每名党员主动认领岗位并积极工作,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带领群团组织投入到社会治理工作中来,实现基层治理由干部“单打独斗”转变为全民“齐抓共管、多元共治”的新格局。与此同时,他们以创新党组织设置的方式,在村网格和楼栋中建立党小组8个,通过党组织将驻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中的党员组织起来,形成“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强了基层社会治理力量的统筹协调,克服了基层社区社会治理力量和资源分散化甚至相互掣肘的弊端,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

  “三约五治一精神”

  铸就社区共同体

  “要治乱,必先治人心。”冉某介绍说,为了激发村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内动力,他们一方面在政府牵头组织下,由村民充分讨论、集思广益,将环境卫生、街道秩序、和谐邻里关系、公民道德、家庭伦理、社区意识、红白喜事办理等纳入制度予以规范,形成了黄草村《街约》《楼约》《事约》,倡导村民们自觉遵守、践行,使社区居民明确行为规范、言行边界,知晓自己的权利义务,夯实共同体的道德和文化基础。另一方面针对黄草村“乱、脏、不文明”的现状,提出了“治乱、治脏、治水、治尘、治文”的“五治”黄草工程,激发村民共同参与村域社会治理。在此基础上,黄草村还总结提炼了“崇德向上向善”的黄草精神,在上善广场新建了“上善堂”,搭建起村民自治议事、法治宣传、乡贤说事的平台,增进了社区居民的交往和联系。

  更重要的是他们从打造无缝网格,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着手,按照“组网合一”的原则,将黄草村集镇精准划分为16个网格,由村民推选16名品德高尚、群众信任的志愿者担任义务网格员,推选1名网格长、2名副网格长,主持上善堂工作。义务网格员入楼栋、入农户,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积极协助村党组织把矛盾化解在小区、纠纷调处在楼栋,实现各项指令一贯到底,使民情信息、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群众诉求等能够搭上网格精细化管理的便车,让小网格融入大服务,用强大的组织体系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阵地建设是基础工作的基础。近年来,黄草村整合村域社会治理力量,投入10余万元规范化新建黄草村综治中心,设立网格化工作室、让一让调解室、警务室、心理咨询室、关爱工作站、妇女儿童维权站6个功能室,整合公安派出所、交巡警大队、司法所、法庭、市政、住建等部门力量参与治理,组建了义务巡逻队、天翼看家视频监控平台、人民调解组织等,使综治中心成为了平安建设、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有力强化了社区共同体建设,增强社区居民共同体意识,增进社区内部凝聚力,汇聚起了村域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

  “五治”并举促嬗变

  黄草旧貌换新颜

  “现在的黄草村真正是变了大样,群众的文明程度高了,街道整洁了,治安好了,外来游客愿意来了,也留得住了,我们的生意也好做了。”个体户李华这样评价如今的新黄草。

  目标明确了、思想统一了,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下,隐藏于群众间的共治合力随之迸发出来。为确保“五治”黄草工程取得实效,江口镇党委、政府成立了工作专班,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收集了“五治黄草”工程任务清单41项,逐一对照清单抓落实。

  对场镇内乱搭乱建、乱停乱靠、乱贴乱画、乱牵乱挂、乱摆乱堆等乱象开展一次集中清理整治,使乱象得到有效治理,面貌焕然一新。为防止反弹,还制定了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场镇秩序随时保持井然有序。对场镇严重肮脏的点位开展集中治理,清除严重污染点36处。按照村庄人居环境管护“五有”(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要求,实行村“两委”班子成员包片,组长包路,村民包房前屋后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管护“三包”制度,建立环境卫生曝光台,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并完善垃圾定期转运体系,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日销,形成日常保洁与集中整治相结合的常态长效机制。

  碧绿乌江水,是大自然对黄草人民的馈赠,保护乌江水,是黄草村民责无旁贷的责任。为此,他们建立健全了街道生活污水治理制度、添置治理设备、完善水污染防治制度机制,消除了污水横流、乱排乱放现象,一江碧水成为了黄草村民的邻居,黄草成为了旅游观光、垂钓休闲的乐土。坚持按季度开展以“孝贤洁序”为重点的评选活动,培育“文明家庭”“道德模范”人、“感动人物”人,以身边人说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身边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涵养“崇德向上向善”的社会文明新风尚。

  (武隆区委政法委副书记 徐勇)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五治”齐头并进 打造美丽乡村

  “黄草是个好地方,高速国道路通畅,山水乌江成画廊,江人合一等你望。家家住房宽敞亮,猪肥牛壮粮满仓……”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武隆区江口镇黄草村上善渡广场,叮叮当当的莲箫声伴着这样的词调响彻山乡。劳作一天的村民三三两两地来到干净整洁的广场上,或观看载歌载舞的莲箫,或聆听乡贤讲述的乌江夜话、上善堂说事等等,好一幅祥和温馨的乡村黄昏图画。

  看着眼前欣欣向荣的景象,近日,黄草村党支部书记冉某不禁为笔者回忆起昔日的黄草村。他说,20世纪90年代这里还不通公路,仅一条水路与外界相连,交通十分不便。随着319国道、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通过了黄草,交通条件得到巨大改善,比邻的彭水以及周边乡镇的村民也纷纷迁往这里经商、定居等,给这里的社会治安、环境卫生带来了极大压力。曾经一段时期,集镇街道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治安状况也每况愈下,因此被人们称为“烂黄草”。

  针对这一实际,武隆区委、区政府迅速部署,区委政法委庚即行动,组织区级相关部门、江口镇政府深入黄草村进行了广泛调研后,果断提出了以党建为引领,以“人和、乐居、兴业”为目标,提炼倡导村规民约,弘扬崇德向善精神,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建共治共享,推进村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总体思路,周密制定了实施方案,蹄疾步稳迅速行动起来,打出了一套村域社会治理的组合拳,使昔日“烂黄草”实现了华丽转身。

  党建引领聚合力

  构建治理新格局

  “只有把党的领导贯穿社会治理创新各方面、全过程,把党的领导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才能构筑好基层社会治理‘桥头堡’,打通每一个‘神经末梢’,形成社会治理有效合力,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效能。”江口镇政法委员肖怀吉介绍说,为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他们首先从强化党建带群团着手,凝聚起共建合力。

  实战中,他们以黄草村党支部为核心,动员吸纳驻村单位、辖区社会组织、企业党员等辖区内所有共产党员参与村域社会治理,每名党员主动认领岗位并积极工作,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带领群团组织投入到社会治理工作中来,实现基层治理由干部“单打独斗”转变为全民“齐抓共管、多元共治”的新格局。与此同时,他们以创新党组织设置的方式,在村网格和楼栋中建立党小组8个,通过党组织将驻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中的党员组织起来,形成“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强了基层社会治理力量的统筹协调,克服了基层社区社会治理力量和资源分散化甚至相互掣肘的弊端,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

  “三约五治一精神”

  铸就社区共同体

  “要治乱,必先治人心。”冉某介绍说,为了激发村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内动力,他们一方面在政府牵头组织下,由村民充分讨论、集思广益,将环境卫生、街道秩序、和谐邻里关系、公民道德、家庭伦理、社区意识、红白喜事办理等纳入制度予以规范,形成了黄草村《街约》《楼约》《事约》,倡导村民们自觉遵守、践行,使社区居民明确行为规范、言行边界,知晓自己的权利义务,夯实共同体的道德和文化基础。另一方面针对黄草村“乱、脏、不文明”的现状,提出了“治乱、治脏、治水、治尘、治文”的“五治”黄草工程,激发村民共同参与村域社会治理。在此基础上,黄草村还总结提炼了“崇德向上向善”的黄草精神,在上善广场新建了“上善堂”,搭建起村民自治议事、法治宣传、乡贤说事的平台,增进了社区居民的交往和联系。

  更重要的是他们从打造无缝网格,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着手,按照“组网合一”的原则,将黄草村集镇精准划分为16个网格,由村民推选16名品德高尚、群众信任的志愿者担任义务网格员,推选1名网格长、2名副网格长,主持上善堂工作。义务网格员入楼栋、入农户,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积极协助村党组织把矛盾化解在小区、纠纷调处在楼栋,实现各项指令一贯到底,使民情信息、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群众诉求等能够搭上网格精细化管理的便车,让小网格融入大服务,用强大的组织体系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阵地建设是基础工作的基础。近年来,黄草村整合村域社会治理力量,投入10余万元规范化新建黄草村综治中心,设立网格化工作室、让一让调解室、警务室、心理咨询室、关爱工作站、妇女儿童维权站6个功能室,整合公安派出所、交巡警大队、司法所、法庭、市政、住建等部门力量参与治理,组建了义务巡逻队、天翼看家视频监控平台、人民调解组织等,使综治中心成为了平安建设、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有力强化了社区共同体建设,增强社区居民共同体意识,增进社区内部凝聚力,汇聚起了村域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

  “五治”并举促嬗变

  黄草旧貌换新颜

  “现在的黄草村真正是变了大样,群众的文明程度高了,街道整洁了,治安好了,外来游客愿意来了,也留得住了,我们的生意也好做了。”个体户李华这样评价如今的新黄草。

  目标明确了、思想统一了,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下,隐藏于群众间的共治合力随之迸发出来。为确保“五治”黄草工程取得实效,江口镇党委、政府成立了工作专班,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收集了“五治黄草”工程任务清单41项,逐一对照清单抓落实。

  对场镇内乱搭乱建、乱停乱靠、乱贴乱画、乱牵乱挂、乱摆乱堆等乱象开展一次集中清理整治,使乱象得到有效治理,面貌焕然一新。为防止反弹,还制定了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场镇秩序随时保持井然有序。对场镇严重肮脏的点位开展集中治理,清除严重污染点36处。按照村庄人居环境管护“五有”(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要求,实行村“两委”班子成员包片,组长包路,村民包房前屋后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管护“三包”制度,建立环境卫生曝光台,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并完善垃圾定期转运体系,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日销,形成日常保洁与集中整治相结合的常态长效机制。

  碧绿乌江水,是大自然对黄草人民的馈赠,保护乌江水,是黄草村民责无旁贷的责任。为此,他们建立健全了街道生活污水治理制度、添置治理设备、完善水污染防治制度机制,消除了污水横流、乱排乱放现象,一江碧水成为了黄草村民的邻居,黄草成为了旅游观光、垂钓休闲的乐土。坚持按季度开展以“孝贤洁序”为重点的评选活动,培育“文明家庭”“道德模范”人、“感动人物”人,以身边人说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身边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涵养“崇德向上向善”的社会文明新风尚。

  (武隆区委政法委副书记 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