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中展现法治力量

时间: 2022-11-11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6135

2021年5月,重庆市司法局人事警务处副处长匡依友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偏远的黔江区杉岭乡林峰社区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驻村以来,他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弘扬法治精神,热爱法治事业,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首要任务,以产业发展和社区治理为重点工作,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全力推动乡村振兴。2022年,林峰社区被评为“重庆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匡依友先后被重庆市科技局帮扶集团评为先进个人,被重庆市司法局机关党委、杉岭乡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匡依友(右三)在法治大院了解社情民意(资料图)

党建引领

  转观念 强堡垒 提信心

2022年5月,村民张某某准备饲养50头牛,打算向银行贷款15万元,于是找到匡依友,想让他出面“请客吃饭、疏通关系”。

发展牛产业是黔江区政府的一项扶持政策,可以直接申请小额信用贷款。为扭转群众的错误认识,匡依友通过微信群、公开信、院坝会、村民小组代表会等,广泛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依法治国方略,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他建立了“一个网格+一个党小组+一个服务团队”管理体系,注册志愿者60余人,开展志愿服务20余次,收到良好社会效果。

他还利用党群议事厅和法治大讲堂讲好身边红色故事,激励党员带头宣政策、带头兴产业、带头护环境、带头办实事、带头促治理,凝聚党员活力,提振村社干群士气,为乡村振兴增强信心,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形成“党群议事、干群联心、乡贤评理、发展聚力”的生动画卷。

 阵地建设

  一街四院带动十里八村

杉岭乡户籍人口11000余人,可全乡没有一个专门的普法宣传阵地,匡依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争取到帮扶资金20万元,依托集镇打造了长达1公里的法治文化一条街和4个法治大院,建成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长时效的普法宣传阵地,形成了一社出声色各村能受益的宣传格局。

为了让老百姓在喜闻乐见中接受法治熏陶,他请专业人员在沿街立柱创作法治宣传漫画68幅。同时,为了增进老百姓的理解,他抓住春节复工高潮、“12·4”国家宪法日等节点,组织开展普法宣传10余场次,发放《民法典》等宣传资料1000余份,播放小喇叭广播30余次,受众达8000余人。

此外,为了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米”,他带领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给群众安装村居法律顾问APP,近300人下载注册。通过一街四院法治宣传阵地,杉岭乡法治理念已悄然深入人心,群众法治意识有了显著提高。

 法治护航

  “三老”“四诊”化解纠纷

林峰社区户籍人口1593人,可在家的只有300余人,而且基本上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法律人才缺乏,解纷平台有限。在匡依友的倡导下,社区建立了“三老”调解工作室,邀请德高望重、善于调解纠纷的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担任调解员。

除了提出“静一静,平复心态莫生气;听一听,换位思考莫斗气;想一想,有无过错解了气”三步法,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0余件之外,匡依友还倡导建立了“坐班门诊、进村出诊、集体会诊、上门复诊”的“四诊疗法”,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社区。

为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他将劝导员、网格员、护林员组织起来,定期不定期开展巡查排查,将各种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为了方便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人群,他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上门服务,发放法律书籍等资料200余份。为了减轻产业大户法律风险,他带着蚕桑、养殖大户等外出学习取经,协调公职律师为他们的经济合同免费问诊把脉,为致富带头人保驾护航。

 力促振兴

  规范建设解困增收提品质

匡依友时常说,他既是乡村振兴干部,又是政法干警,要将法治力量运用到乡村振兴中来。为此,他抓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契机,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加强规范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农村改厕品质,并在社区公路沿线、社区大院、居民小组议事点等安装太阳能路灯125盏,有效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群众的农副产品原地难销、无路远销,匡依友引进“832平台”厂家合作,并动员所在系统10余家单位到社区定向采购农副产品20000余斤,消费帮扶近50万元,切实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他看到农户因病因灾造成房屋受损、生活困难时,积极与乡党委政府、慈善基金会和社会好心人联系,先后帮助6户困难群众解决帮扶资金4万余元。

偏远乡镇,产业发展一直以来是短板,匡依友坚持支持和鼓励农民大力发展基本农业生产,巩固发展蚕桑、生猪等龙头产业,并尝试培育新的产业。驻村以来,培育桑园300余亩,每年养蚕260余张,产茧220余担;大力发展牲畜业,养殖生猪2000余头、山羊100多只、土鸡3000余只;抓牢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种植稻谷500余亩、玉米600余亩、大豆200余亩、红薯1000余亩、油菜300余亩;开设菜籽油作坊3家,年榨油8万余斤;尝试探索发展青蒿、肉牛特色产业,发动农户养牛近100头,其中5头以上7户;引进公司发展青蒿产业100余亩,由公司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并按协议价保底回收,全力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作为一名乡村振兴干部,司法干部匡依友坚持党建引领,传播法治精神,在乡村振兴中展现法治力量。他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让乡村更加善治;添灯增亮不断提升人居品质,给农户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便利;坚持发展产业稳固振兴基础,开源带货助民增收,为所在乡村全面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孙洪波

  通讯员 李明科 向华阳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在乡村振兴中展现法治力量

2021年5月,重庆市司法局人事警务处副处长匡依友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偏远的黔江区杉岭乡林峰社区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驻村以来,他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弘扬法治精神,热爱法治事业,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首要任务,以产业发展和社区治理为重点工作,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全力推动乡村振兴。2022年,林峰社区被评为“重庆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匡依友先后被重庆市科技局帮扶集团评为先进个人,被重庆市司法局机关党委、杉岭乡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匡依友(右三)在法治大院了解社情民意(资料图)

党建引领

  转观念 强堡垒 提信心

2022年5月,村民张某某准备饲养50头牛,打算向银行贷款15万元,于是找到匡依友,想让他出面“请客吃饭、疏通关系”。

发展牛产业是黔江区政府的一项扶持政策,可以直接申请小额信用贷款。为扭转群众的错误认识,匡依友通过微信群、公开信、院坝会、村民小组代表会等,广泛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依法治国方略,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他建立了“一个网格+一个党小组+一个服务团队”管理体系,注册志愿者60余人,开展志愿服务20余次,收到良好社会效果。

他还利用党群议事厅和法治大讲堂讲好身边红色故事,激励党员带头宣政策、带头兴产业、带头护环境、带头办实事、带头促治理,凝聚党员活力,提振村社干群士气,为乡村振兴增强信心,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形成“党群议事、干群联心、乡贤评理、发展聚力”的生动画卷。

 阵地建设

  一街四院带动十里八村

杉岭乡户籍人口11000余人,可全乡没有一个专门的普法宣传阵地,匡依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争取到帮扶资金20万元,依托集镇打造了长达1公里的法治文化一条街和4个法治大院,建成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长时效的普法宣传阵地,形成了一社出声色各村能受益的宣传格局。

为了让老百姓在喜闻乐见中接受法治熏陶,他请专业人员在沿街立柱创作法治宣传漫画68幅。同时,为了增进老百姓的理解,他抓住春节复工高潮、“12·4”国家宪法日等节点,组织开展普法宣传10余场次,发放《民法典》等宣传资料1000余份,播放小喇叭广播30余次,受众达8000余人。

此外,为了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米”,他带领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给群众安装村居法律顾问APP,近300人下载注册。通过一街四院法治宣传阵地,杉岭乡法治理念已悄然深入人心,群众法治意识有了显著提高。

 法治护航

  “三老”“四诊”化解纠纷

林峰社区户籍人口1593人,可在家的只有300余人,而且基本上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法律人才缺乏,解纷平台有限。在匡依友的倡导下,社区建立了“三老”调解工作室,邀请德高望重、善于调解纠纷的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担任调解员。

除了提出“静一静,平复心态莫生气;听一听,换位思考莫斗气;想一想,有无过错解了气”三步法,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0余件之外,匡依友还倡导建立了“坐班门诊、进村出诊、集体会诊、上门复诊”的“四诊疗法”,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社区。

为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他将劝导员、网格员、护林员组织起来,定期不定期开展巡查排查,将各种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为了方便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人群,他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上门服务,发放法律书籍等资料200余份。为了减轻产业大户法律风险,他带着蚕桑、养殖大户等外出学习取经,协调公职律师为他们的经济合同免费问诊把脉,为致富带头人保驾护航。

 力促振兴

  规范建设解困增收提品质

匡依友时常说,他既是乡村振兴干部,又是政法干警,要将法治力量运用到乡村振兴中来。为此,他抓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契机,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加强规范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农村改厕品质,并在社区公路沿线、社区大院、居民小组议事点等安装太阳能路灯125盏,有效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群众的农副产品原地难销、无路远销,匡依友引进“832平台”厂家合作,并动员所在系统10余家单位到社区定向采购农副产品20000余斤,消费帮扶近50万元,切实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他看到农户因病因灾造成房屋受损、生活困难时,积极与乡党委政府、慈善基金会和社会好心人联系,先后帮助6户困难群众解决帮扶资金4万余元。

偏远乡镇,产业发展一直以来是短板,匡依友坚持支持和鼓励农民大力发展基本农业生产,巩固发展蚕桑、生猪等龙头产业,并尝试培育新的产业。驻村以来,培育桑园300余亩,每年养蚕260余张,产茧220余担;大力发展牲畜业,养殖生猪2000余头、山羊100多只、土鸡3000余只;抓牢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种植稻谷500余亩、玉米600余亩、大豆200余亩、红薯1000余亩、油菜300余亩;开设菜籽油作坊3家,年榨油8万余斤;尝试探索发展青蒿、肉牛特色产业,发动农户养牛近100头,其中5头以上7户;引进公司发展青蒿产业100余亩,由公司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并按协议价保底回收,全力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作为一名乡村振兴干部,司法干部匡依友坚持党建引领,传播法治精神,在乡村振兴中展现法治力量。他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让乡村更加善治;添灯增亮不断提升人居品质,给农户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便利;坚持发展产业稳固振兴基础,开源带货助民增收,为所在乡村全面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孙洪波

  通讯员 李明科 向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