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

时间: 2023-11-17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19030

□ 胡鹏来

深入学习、系统研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掌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是当代共产党员的理论学习必修课。学会用思想体系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应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和各类矛盾,具有运用理论武器解决实践问题的巨大优势。

理论是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又在与实践的再次印证互动中不断得到提炼升华。马克思主义在考察人类历史的各个阶段中,采取了阶级的角度。以社会生产力、社会阶层的划分,剩余价值的发现,各阶层产生、发展、消亡的维度,探求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无产阶级的立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消亡的历史必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一系列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人类社会在世界范围内探求真理、寻找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升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从历史的维度来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19世纪的中国变革和救国存亡相契合,经过中国革命的实践和选择,最终,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装的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的政治力量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的光明大道。

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理论成果和指导思想。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运用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理论创新的三个历史性飞跃:一是在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阶段形成的毛泽东思想;二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新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提出的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丰富的精神实质和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明确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指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明确了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新时代强军目标;提出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政治建设在党建中的重要地位等一系列重要论断和理论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显著特征

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百年奋斗的一次次求索、挫折和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当前人类历史正经历着宏大而独特的变革,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席卷全球,以科技、信息、数字为代表的新技术引领着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带来了认知、伦理、思维的巨大变化。中国也面临着改革发展稳定、矛盾风险挑战、治国理政考验等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需要把握时代大势,勇立人类发展前沿、倾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展马克思主义时代内涵,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成长的土壤。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主要奠基者在考察人类文明社会发展规律、空想社会主义和19世纪法、英、德的三大工人运动实践斗争总结,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它蕴含的实事求是的辩证法思想一经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会产生与时俱进的理论新成果,更好地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在几千年的内外交流和民族交融中,孕育了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精神传统与处世美德,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为两者的结合,进而迸发旺盛的生命力,奠定了历史文化基础和价值认同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入新时代新阶段以来,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探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明确了以“六个必须坚持”为要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站稳的是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的是国家和人民的梦想。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从中华民族近代史和党的百年奋斗史来看,我们从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关键是靠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人民群众实践奋斗出来的,这条道路开创不易,是被实践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的正确的阳光大道,我们只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实现国家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伟大而光荣,充满挑战而又义不容辞。守正才能秉持初心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潮流,正确地对待新的历史时期下的各类关系和各种事物,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行稳致远。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形而上学的重要特点就是它不仅是发展的理论,更是解决问题的实践方法。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外部环境和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内部环境,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具体实践,不断谋新招出实法就是回应时代之间、变革之间、人民之间的马克思主义新实践,新理论。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含的“对立统一规律、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规律”为我们认识事物提供了基本的方法。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只有用普遍联系、全面系统、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这对于我们一个发展中的、正经历发展改革和利益调整的大国而言,坚持系统观念,辩证动态地把握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国内与国际等诸多方面,具有生死攸关的重大现实意义。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中国是世界的中国。在全球化浪潮的大背景下,立足国本放眼世界既是时代发展经济科技社会大交流大融合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重回世界民族舞台,引领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客观需要。我们在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同时,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系重庆市九龙坡区援藏干部,现任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委常务副书记、县政府常务副县长)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

□ 胡鹏来

深入学习、系统研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掌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是当代共产党员的理论学习必修课。学会用思想体系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应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和各类矛盾,具有运用理论武器解决实践问题的巨大优势。

理论是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又在与实践的再次印证互动中不断得到提炼升华。马克思主义在考察人类历史的各个阶段中,采取了阶级的角度。以社会生产力、社会阶层的划分,剩余价值的发现,各阶层产生、发展、消亡的维度,探求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无产阶级的立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消亡的历史必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一系列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人类社会在世界范围内探求真理、寻找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升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从历史的维度来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19世纪的中国变革和救国存亡相契合,经过中国革命的实践和选择,最终,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装的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的政治力量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的光明大道。

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理论成果和指导思想。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运用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理论创新的三个历史性飞跃:一是在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阶段形成的毛泽东思想;二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新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提出的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丰富的精神实质和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明确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指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明确了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新时代强军目标;提出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政治建设在党建中的重要地位等一系列重要论断和理论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显著特征

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百年奋斗的一次次求索、挫折和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当前人类历史正经历着宏大而独特的变革,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席卷全球,以科技、信息、数字为代表的新技术引领着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带来了认知、伦理、思维的巨大变化。中国也面临着改革发展稳定、矛盾风险挑战、治国理政考验等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需要把握时代大势,勇立人类发展前沿、倾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展马克思主义时代内涵,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成长的土壤。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主要奠基者在考察人类文明社会发展规律、空想社会主义和19世纪法、英、德的三大工人运动实践斗争总结,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它蕴含的实事求是的辩证法思想一经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会产生与时俱进的理论新成果,更好地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在几千年的内外交流和民族交融中,孕育了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精神传统与处世美德,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为两者的结合,进而迸发旺盛的生命力,奠定了历史文化基础和价值认同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入新时代新阶段以来,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探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明确了以“六个必须坚持”为要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站稳的是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的是国家和人民的梦想。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从中华民族近代史和党的百年奋斗史来看,我们从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关键是靠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人民群众实践奋斗出来的,这条道路开创不易,是被实践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的正确的阳光大道,我们只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实现国家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伟大而光荣,充满挑战而又义不容辞。守正才能秉持初心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潮流,正确地对待新的历史时期下的各类关系和各种事物,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行稳致远。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形而上学的重要特点就是它不仅是发展的理论,更是解决问题的实践方法。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外部环境和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内部环境,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具体实践,不断谋新招出实法就是回应时代之间、变革之间、人民之间的马克思主义新实践,新理论。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含的“对立统一规律、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规律”为我们认识事物提供了基本的方法。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只有用普遍联系、全面系统、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这对于我们一个发展中的、正经历发展改革和利益调整的大国而言,坚持系统观念,辩证动态地把握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国内与国际等诸多方面,具有生死攸关的重大现实意义。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中国是世界的中国。在全球化浪潮的大背景下,立足国本放眼世界既是时代发展经济科技社会大交流大融合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重回世界民族舞台,引领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客观需要。我们在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同时,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系重庆市九龙坡区援藏干部,现任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委常务副书记、县政府常务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