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修复——读长篇小说《地坤》

时间: 2023-12-08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8720

◎ 李   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9月初,浏览《十月》杂志,被作家邹瑾的《地坤》这个标题深深吸引了,就像那年他反映汶川地震的《天乳》吸引我一样。当年的“天乳”我认为是反映汶川地震的优秀作品之一,也是作家群体大爱无疆之作的优秀篇章。所以我对邹瑾的创作动态很关注。

  作者是一名公职人员。我对公职人员写作者在工作之余尚有的那么一丝文学情怀,惺惺相惜并且尊重,对写出了好文章,写出了好境界,写出了大气魄或者大悲悯的公职人员写作者,我是很崇敬的,因为这不只是情怀,更是一种担当与责任。所以,我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

小说从神秘的清龟山下、川藏茶马古道上的文化驿站风城县,一个挂职的副县长程子寒与师姐韩月川的相逢开始,一场师姐弟之间围绕自然生态、官场生态、情感生态、社会生态之间的拉锯角逐:清龟山两侧的清风镇和春竹乡,“三石”战略和“三清”经济,在残酷的现实斗争中血腥较量;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探索,何其艰难;正义与邪恶交战、欲望与良知交织、传统与创新交替,回到文本的本来意义:生态救赎、肉身救赎和灵魂救赎高度统一起来,地柔物象,厚德以载物,清龟山生态恢复,风城政通人和风光迤逦……

我个人认为,文学的意义在于反映、反问、反思。

所谓反映就是呈现、展现,呈现什么样的人物、事物、景物。

《地坤》扎根乡土,带领读者走进乡村、亲近土地、关注乡建。对乡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环境、医疗……不遗余力地深入刻画。在阅读中,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农村生产与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风俗习惯,沉浸其中难以自拔,触摸文字,感受颇多。作品扎根乡土,超越现实,仿佛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走进千家万户的田间调查,所描写的那些事情,更像是一份田野调查的问卷:乡村怎么啦?乡村的人们怎么啦?乡村怎么办?乡村去哪儿啦?乡亲去哪儿啦?何去何从,不断叩问。乡土文学的叙事功能转换为反问,引发人们的深度反思。

《地坤》描写了一幅生动的四川乡土画卷,人物、景观、民俗,异彩纷呈、妙趣横生。所描写的数十位人物,形形色色,当官从政的、经商的、务农的,还有各色各样的工人,工农政商人物悉数登场,站在了古南方丝绸之路与川藏茶马古道交汇之处,既描绘了昔日商贾重镇的厚重历史,也着笔现实如火如荼的乡村建设生态。既有清龟山、茶仙坪、龟全寺、清风峡的自然风光,也有凤凰堡、逍遥宫、迷魂谷、熊猫屋、龙墅隐舍等人造的“乡村碉堡”。

邹瑾对于官场生态、社会生态的洞悉确实高,作品人物塑造鲜活立体又性格迥异的,一些细节描写可以说是入骨三分,人物饱满,可读性极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官场生态扑面而来。人物形象生动,各有特点。比如书记肖一凡、县长韩月川、副县长程子寒,还有派出所长,丝毫没有公式化脸谱、程式化人物素描,但是,各自的性格特点、做事风格、派头,非常符合人物所处环境、所处地位、所处关系。在第八章县长被关的时候,更是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有些“土著”的干部像李谷雨、林旭辉、肖一凡等身上的朴质、简单、纯洁,“地头蛇”胡常威、袁久金、马来福等的跋扈、嚣张、狠毒、无知,还有熊冬生、徐富达、程子寒等闯入这片土地的人们,对这片土地的情感、态度和影响,邹瑾“隔山打虎”的能力让人尤其赞叹,比如小说中塑造的人物洪教授、肖母等,虽然在现场是“缺席”的,但在作品中却是“在场”的,在“缺席”却“在场”中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小说中作品人物的命运,影响着清龟山和风城县的人物命运和官场生态、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情感生态,其隐形的权威不言而喻、不“露”而威。

《地坤》情节铺排危机四伏却峰回路转,笔下的乡土景观虽然复杂立体,但又多元共生。在第七章“突变”第八章“县长被关”尤其精彩地描写了康全市、风城县、清风镇、春竹乡的官场生态;围绕玉石开采、锰矿开发、老川茶种植、茶旅融合、生态研学与康养,在青峰峡、长城凤凰堡、茶仙坪、三清经济等章节中,多角度对经济生态进行了描写;李谷雨与韩月川、韩月川与程子寒、程子寒与胡常威、胡常威与邱之琪之间,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财务纠葛、利益矛盾、血亲渊源,下笔处处,多点迸发又平行交织,叙事逻辑纵横交错。

在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难能可贵的把人物情感命运与时代命运、乡村的命运结合起来,赋予乡村灵魂与血肉。没有人的乡村,再美无人欣赏、再丑无人关心,只有人在乡村的活动中才鲜活而充满生机。《地坤》这些人物的伦理观、权力观,以及他们对生态与财富的欲望,和价值判断、生存选择,在一个个事件、一次次矛盾冲突中,随着情节的推动真实生动、入木三分地呈现出来。

如何呈现乡土中国?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农业与生态。乡土是保守的落后的还是开放的现代的?现代化是不是会湮灭乡村的乡土性?作为一个乡土作家,如何审视现代化进程中的乡土文化?乡土文学被现代化裹挟了还是湮灭了?新型的经济业态和全新的生存状态,创新和包容中,是否还有“我们的乡村”?乡村振兴如何书写乡村?乡土文学如何成就乡村?邹瑾的《地坤》都有深入的生活体验、深刻的洞察和哲理思考,一些我们苦苦探索不甚明白的人、事、理,慢慢品读《地坤》,能复活不明事之外的不明之理,复活不明人之醒悟,或许,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豁然醒悟,或者正是作品对“乡村的修复”。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乡村的修复——读长篇小说《地坤》

◎ 李   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9月初,浏览《十月》杂志,被作家邹瑾的《地坤》这个标题深深吸引了,就像那年他反映汶川地震的《天乳》吸引我一样。当年的“天乳”我认为是反映汶川地震的优秀作品之一,也是作家群体大爱无疆之作的优秀篇章。所以我对邹瑾的创作动态很关注。

  作者是一名公职人员。我对公职人员写作者在工作之余尚有的那么一丝文学情怀,惺惺相惜并且尊重,对写出了好文章,写出了好境界,写出了大气魄或者大悲悯的公职人员写作者,我是很崇敬的,因为这不只是情怀,更是一种担当与责任。所以,我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

小说从神秘的清龟山下、川藏茶马古道上的文化驿站风城县,一个挂职的副县长程子寒与师姐韩月川的相逢开始,一场师姐弟之间围绕自然生态、官场生态、情感生态、社会生态之间的拉锯角逐:清龟山两侧的清风镇和春竹乡,“三石”战略和“三清”经济,在残酷的现实斗争中血腥较量;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探索,何其艰难;正义与邪恶交战、欲望与良知交织、传统与创新交替,回到文本的本来意义:生态救赎、肉身救赎和灵魂救赎高度统一起来,地柔物象,厚德以载物,清龟山生态恢复,风城政通人和风光迤逦……

我个人认为,文学的意义在于反映、反问、反思。

所谓反映就是呈现、展现,呈现什么样的人物、事物、景物。

《地坤》扎根乡土,带领读者走进乡村、亲近土地、关注乡建。对乡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环境、医疗……不遗余力地深入刻画。在阅读中,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农村生产与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风俗习惯,沉浸其中难以自拔,触摸文字,感受颇多。作品扎根乡土,超越现实,仿佛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走进千家万户的田间调查,所描写的那些事情,更像是一份田野调查的问卷:乡村怎么啦?乡村的人们怎么啦?乡村怎么办?乡村去哪儿啦?乡亲去哪儿啦?何去何从,不断叩问。乡土文学的叙事功能转换为反问,引发人们的深度反思。

《地坤》描写了一幅生动的四川乡土画卷,人物、景观、民俗,异彩纷呈、妙趣横生。所描写的数十位人物,形形色色,当官从政的、经商的、务农的,还有各色各样的工人,工农政商人物悉数登场,站在了古南方丝绸之路与川藏茶马古道交汇之处,既描绘了昔日商贾重镇的厚重历史,也着笔现实如火如荼的乡村建设生态。既有清龟山、茶仙坪、龟全寺、清风峡的自然风光,也有凤凰堡、逍遥宫、迷魂谷、熊猫屋、龙墅隐舍等人造的“乡村碉堡”。

邹瑾对于官场生态、社会生态的洞悉确实高,作品人物塑造鲜活立体又性格迥异的,一些细节描写可以说是入骨三分,人物饱满,可读性极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官场生态扑面而来。人物形象生动,各有特点。比如书记肖一凡、县长韩月川、副县长程子寒,还有派出所长,丝毫没有公式化脸谱、程式化人物素描,但是,各自的性格特点、做事风格、派头,非常符合人物所处环境、所处地位、所处关系。在第八章县长被关的时候,更是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有些“土著”的干部像李谷雨、林旭辉、肖一凡等身上的朴质、简单、纯洁,“地头蛇”胡常威、袁久金、马来福等的跋扈、嚣张、狠毒、无知,还有熊冬生、徐富达、程子寒等闯入这片土地的人们,对这片土地的情感、态度和影响,邹瑾“隔山打虎”的能力让人尤其赞叹,比如小说中塑造的人物洪教授、肖母等,虽然在现场是“缺席”的,但在作品中却是“在场”的,在“缺席”却“在场”中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小说中作品人物的命运,影响着清龟山和风城县的人物命运和官场生态、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情感生态,其隐形的权威不言而喻、不“露”而威。

《地坤》情节铺排危机四伏却峰回路转,笔下的乡土景观虽然复杂立体,但又多元共生。在第七章“突变”第八章“县长被关”尤其精彩地描写了康全市、风城县、清风镇、春竹乡的官场生态;围绕玉石开采、锰矿开发、老川茶种植、茶旅融合、生态研学与康养,在青峰峡、长城凤凰堡、茶仙坪、三清经济等章节中,多角度对经济生态进行了描写;李谷雨与韩月川、韩月川与程子寒、程子寒与胡常威、胡常威与邱之琪之间,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财务纠葛、利益矛盾、血亲渊源,下笔处处,多点迸发又平行交织,叙事逻辑纵横交错。

在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难能可贵的把人物情感命运与时代命运、乡村的命运结合起来,赋予乡村灵魂与血肉。没有人的乡村,再美无人欣赏、再丑无人关心,只有人在乡村的活动中才鲜活而充满生机。《地坤》这些人物的伦理观、权力观,以及他们对生态与财富的欲望,和价值判断、生存选择,在一个个事件、一次次矛盾冲突中,随着情节的推动真实生动、入木三分地呈现出来。

如何呈现乡土中国?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农业与生态。乡土是保守的落后的还是开放的现代的?现代化是不是会湮灭乡村的乡土性?作为一个乡土作家,如何审视现代化进程中的乡土文化?乡土文学被现代化裹挟了还是湮灭了?新型的经济业态和全新的生存状态,创新和包容中,是否还有“我们的乡村”?乡村振兴如何书写乡村?乡土文学如何成就乡村?邹瑾的《地坤》都有深入的生活体验、深刻的洞察和哲理思考,一些我们苦苦探索不甚明白的人、事、理,慢慢品读《地坤》,能复活不明事之外的不明之理,复活不明人之醒悟,或许,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豁然醒悟,或者正是作品对“乡村的修复”。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