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排头兵!沙坪坝区打造成渝地区创新驱动示范区

时间: 2023-12-29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叶桂君 阅读量:8587

12月29日,记者从沙坪坝打造成渝地区创新驱动示范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沙坪坝区围绕“争当创新驱动排头兵”定位,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以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为切入点,从“构建创新体系、打造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助力成果转化、优化创新生态”五个方面发力,系统重塑创新驱动新优势,全力打造创新驱动示范区。

构建创新体系方面,该区建立行业部门、属地镇街、平台公司协同机制,完善环大学创新生态圈联席会议制度,高位嫁接各方资源,实施政府、企业、高校协同创新,与重庆大学等16所驻区高校实现资源共享、成果互推、项目共建,推进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当前,沙坪坝区正加快打造数智科技、生命健康、绿色低碳3大科创高地,推动免疫治疗、小分子药物、医工交叉等10个产业技术全国领先,实施环大学创新生态圈迭代升级、“星耀沙磁”、科技成果转化等8项行动,初步构建起“3108”科技创新体系。

打造创新平台方面,该区聚智聚力推动西部(重庆)科学城沙坪坝片区建设,联动“一核四片”,围绕平台载体、研发创新、生态要素、基础设施等领域谋划部署10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到2500亿元。推动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由“一校一圈”升级为“一区一圈多园”,重塑创新圈层,从高校周边的小载体向全区产业发展的大平台转变,初步形成创客港·未来科技园、拾光格·数字软件园、华宇城·生命科技园、上桥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园等“4+N”创新平台新格局。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科研平台340余个,区级及以上孵化平台38个、入驻项目团队1450余个。

培育创新主体方面,该区深入实施“双倍增”计划,搭建高能级市场主体梯度培育平台,构建“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今年以来,共培育科技型企业1043家,高新技术企业71家,完成率均居主城都市区第一,完成市级目标任务达到了457%和290%。同时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级,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搭建企业与高校技术创新合作平台,组建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等2个创新联合体,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了4.79%。

助力成果转化方面,该区系统梳理高校科研成果,打通“成果甄选+成果评价+小试熟化+项目投资+加速发展”全链条,与重庆大学、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等高校共建数智科技、新一代信息技术概念验证中心,建成开物工业等3个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打造超百人中级技术经纪人团队,走好成果转化“三个一公里”。今年以来,技术交易登记达到45亿元、增长超过2倍,环大学创新生态圈“4+N”园区年产值突破5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获全市经济领域最佳实践案例,创新优势加快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胜势。

优化创新生态方面,该区坚持“养花先养土、养鱼先养水”,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统筹提升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要素保障环境。组建工业设计、物流供应链金融、绿色智能建筑、生物医药、专业服务5个创新产业联盟,推动资源共享、成果互鉴。实施“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行动,深入推进“沙磁菁英”“归巢行动”“青春筑梦”“人才三宝”四项人才计划,新增“新重庆人才卡”高水平科技人才119人,成功组建创新种子基金,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保持全市第一。

据介绍,沙坪坝区肩负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示范区重任,下一步将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融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聚焦“多打粮食”,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创新资源转化变现。

承接重大战略提升创新能级。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坚决扛起科学城主战场的责任,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建好“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与成都武侯区共建环大学(知识)创新生态圈,共建先进流体动力装备川渝重点实验室,协同高新区积极争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落地,提速建设科学大道创新带,助力成渝地区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全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创新产业集聚地、创新人才栖息地。

重塑科创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大力实施创新主体集聚、创新成果转化、创新平台提质、创新生态优化“四大工程”,持续拓展“4+N”创新园区,深入实施“双倍增”行动计划,力争年均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家、科技型企业不少于500家。全面激活楼宇空间,连片打造“嘉陵湾创客带”,围绕“科技创新、设计创意、数字创新、文化创新、青年创业”构建一批新场景,让创客敢想、创意发芽,形成别开生面的创新局面。同时,全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出台支持概念验证、中试平台、标杆孵化器建设等系列政策,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产业升级。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大力实施“星耀沙磁”计划,持续点亮主导产业“北斗星”、战新产业“启明星”、数字产业“满天星”,努力构建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壮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坚持以赛力斯为“链主”,加快集聚“链上”企业,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成势。

着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在西南医院、新桥医院周边和大学周边布局专业园区,积极推动驻区高校、医院生命健康成果就地转化,加快器官智能生物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国药太极西南医药产业基地等示范项目建设,打造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同时着力培育软信产业,聚焦信创软件、汽车软件等细分赛道,大力引进软信头部企业,打造大学城宣教中心软件园、首创芯汇数字经济产业园,推动软信产业“满天星”聚光成炬。

记者 杨雪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争当排头兵!沙坪坝区打造成渝地区创新驱动示范区

12月29日,记者从沙坪坝打造成渝地区创新驱动示范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沙坪坝区围绕“争当创新驱动排头兵”定位,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以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为切入点,从“构建创新体系、打造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助力成果转化、优化创新生态”五个方面发力,系统重塑创新驱动新优势,全力打造创新驱动示范区。

构建创新体系方面,该区建立行业部门、属地镇街、平台公司协同机制,完善环大学创新生态圈联席会议制度,高位嫁接各方资源,实施政府、企业、高校协同创新,与重庆大学等16所驻区高校实现资源共享、成果互推、项目共建,推进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当前,沙坪坝区正加快打造数智科技、生命健康、绿色低碳3大科创高地,推动免疫治疗、小分子药物、医工交叉等10个产业技术全国领先,实施环大学创新生态圈迭代升级、“星耀沙磁”、科技成果转化等8项行动,初步构建起“3108”科技创新体系。

打造创新平台方面,该区聚智聚力推动西部(重庆)科学城沙坪坝片区建设,联动“一核四片”,围绕平台载体、研发创新、生态要素、基础设施等领域谋划部署10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到2500亿元。推动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由“一校一圈”升级为“一区一圈多园”,重塑创新圈层,从高校周边的小载体向全区产业发展的大平台转变,初步形成创客港·未来科技园、拾光格·数字软件园、华宇城·生命科技园、上桥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园等“4+N”创新平台新格局。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科研平台340余个,区级及以上孵化平台38个、入驻项目团队1450余个。

培育创新主体方面,该区深入实施“双倍增”计划,搭建高能级市场主体梯度培育平台,构建“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今年以来,共培育科技型企业1043家,高新技术企业71家,完成率均居主城都市区第一,完成市级目标任务达到了457%和290%。同时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级,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搭建企业与高校技术创新合作平台,组建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等2个创新联合体,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了4.79%。

助力成果转化方面,该区系统梳理高校科研成果,打通“成果甄选+成果评价+小试熟化+项目投资+加速发展”全链条,与重庆大学、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等高校共建数智科技、新一代信息技术概念验证中心,建成开物工业等3个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打造超百人中级技术经纪人团队,走好成果转化“三个一公里”。今年以来,技术交易登记达到45亿元、增长超过2倍,环大学创新生态圈“4+N”园区年产值突破5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获全市经济领域最佳实践案例,创新优势加快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胜势。

优化创新生态方面,该区坚持“养花先养土、养鱼先养水”,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统筹提升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要素保障环境。组建工业设计、物流供应链金融、绿色智能建筑、生物医药、专业服务5个创新产业联盟,推动资源共享、成果互鉴。实施“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行动,深入推进“沙磁菁英”“归巢行动”“青春筑梦”“人才三宝”四项人才计划,新增“新重庆人才卡”高水平科技人才119人,成功组建创新种子基金,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保持全市第一。

据介绍,沙坪坝区肩负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示范区重任,下一步将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融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聚焦“多打粮食”,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创新资源转化变现。

承接重大战略提升创新能级。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坚决扛起科学城主战场的责任,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建好“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与成都武侯区共建环大学(知识)创新生态圈,共建先进流体动力装备川渝重点实验室,协同高新区积极争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落地,提速建设科学大道创新带,助力成渝地区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全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创新产业集聚地、创新人才栖息地。

重塑科创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大力实施创新主体集聚、创新成果转化、创新平台提质、创新生态优化“四大工程”,持续拓展“4+N”创新园区,深入实施“双倍增”行动计划,力争年均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家、科技型企业不少于500家。全面激活楼宇空间,连片打造“嘉陵湾创客带”,围绕“科技创新、设计创意、数字创新、文化创新、青年创业”构建一批新场景,让创客敢想、创意发芽,形成别开生面的创新局面。同时,全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出台支持概念验证、中试平台、标杆孵化器建设等系列政策,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产业升级。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大力实施“星耀沙磁”计划,持续点亮主导产业“北斗星”、战新产业“启明星”、数字产业“满天星”,努力构建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壮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坚持以赛力斯为“链主”,加快集聚“链上”企业,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成势。

着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在西南医院、新桥医院周边和大学周边布局专业园区,积极推动驻区高校、医院生命健康成果就地转化,加快器官智能生物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国药太极西南医药产业基地等示范项目建设,打造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同时着力培育软信产业,聚焦信创软件、汽车软件等细分赛道,大力引进软信头部企业,打造大学城宣教中心软件园、首创芯汇数字经济产业园,推动软信产业“满天星”聚光成炬。

记者 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