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金刚碚

时间: 2024-03-29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8488

◎ 杨旭军

孟春时节,光景正好,去了一趟金刚碑。金刚碑其实应该叫金刚碚。

金刚碚在重庆北碚。

“碚”是个奇特的汉字,如果你不认识也无妨,别人也不会觉得你不够渊博——这个字准确读音bei,去声,《康熙字典》《说文解字》《辞海》均无记载,倒是《现代汉语词典》对其有注解,寥寥数字:地名用字,北碚(在重庆)。一个地名用字为字典的唯一解释,北碚独一份。

历史上一些大文豪,如古代的欧阳修,近代的梁实秋等人,都对“碚”字作过考证,他们认为意思是:嘉陵江中耸立的石头——看,这就有点量身定做的意思了。

查了一下,以碚命名的地方别处也有,最有名的莫过于长江西陵峡中的虾蟆碚——长江中一块状如蛤蟆的巨石,也就是说“长江中耸立的石头”也算“碚”。蛤蟆碚有名泉,水甚甘冽,煮茶尤佳,茶圣陆羽品评其水质为天下第四,引得历史上许多名人留下过佳作,宋陆放翁有诗:“不肯爬沙桂树边,朵颐千古向岩前;巴东峡里最初峡,天下泉中第四泉……”苏轼《虾蟆碚》言:“蟆背似覆盂,蟆颐似偃月。谓是月中蟆,开口吐月液……岂惟煮好茶,酿酒应无敌”。

归纳一下,两首诗都说虾蟆碚是月中玉蟾,能吐出清泉,如琼浆玉液,真正好水,拿来泡茶很好,酿出的酒应该更是美酒!

又说金刚碚。

距北碚城区五公里,缙云山下,北温泉镇境内,嘉陵江畔,一凹形山坳处的小镇便是,一条石板路通往江边,当地人谓“一条石板路,千年金刚碚”,江岸辽阔,江中有一片乱石突兀,是为“碚”也?

金刚碚可考历史300多年,这儿有重峦叠嶂,有古木扶疏;有小桥流水,有庙宇巍峨;有江流婉转,有沙鸥翔集;有渔舟归晚渡,有茆屋隔秋云;吊脚楼鳞次栉比,石板路蜿蜒曲折,加上现代的网红打卡点,各种小吃店,各样的文创屋,游客络绎,颇为热闹。

我去的时候,春风微微,老树吐绿,阳光和煦。那天正赶上北碚朝阳中学春游,数百追风少年呼啦啦卷进小镇,树荫下面,石板街头,嘉陵江边,放眼全是笑脸和校服,青春的脸庞和古老小镇相映成趣,竟也相得益彰,一时间金刚碚活力四射……

金刚碚上一次活力四射,应该是80年前罢,重庆陪都,中华民族的苦难深重的岁月,竟无意中造就了这个偏僻小镇的辉煌,以至寂寂无名的金刚碚,在我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个时候,因躲避战乱,无数文化界大咖从全国各地来到这儿,群贤毕至,他们都有着睿智的大脑,只想寻找一块安静的地方,安放一张书桌,于是群山拱围、交通便捷的金刚碚张开了双臂:我国首位地质学博士翁文灏在此苦心探究,发现了“北京猿人”头骨存在的证据;吴宓、梁漱溟经常到金刚碚给学生授课;老舍的《四世同堂》,梁实秋的《雅舍小品》,都与金刚碚渊源深厚;顾颉刚在此主编《文史杂志》,翦伯赞的《中国史纲》第一卷和系列重要学术论文在此问世;还有缪崇群——很多人都不一定知道他了,但中国现代散文界,必须有他的一席之地——这个文弱的青年书生,一边在正中书局印着书,一边孤独地写着散文,《夏虫集》《石屏笔记》《人间百相》三部有时代意义的散文集,先后在这儿面世,直到他38年的人生孤独地落幕。

缪崇群至今长眠于嘉陵江畔。

再说前面提到的正中书局。与庇佑众多文化大家相比,这是金刚碚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又一贡献,或者说重要见证。正中书局旧址,是金刚碚一个重要文化遗址,游客必到。你无法想象,这也许是世界上最简陋的印刷厂:一座小庙坐落在硕大的岩石上,岩底被开出一个十多丈深、一人多高的崖洞,阴暗而潮湿,里面再开出几个耳洞,安上机器,这就是正中书局印刷厂。

缪崇群就在印刷厂做编辑,他一篇文章有详细记录:“我们办公的地方借在一个庙里,庙门也等于我们的大门,这个庙就叫观音阁,背山面水,居高临下,看起来也够气派,倘如从嘉陵江上仰头瞻望,那就不免有些寒伧可怜了:黑洞洞的像一个漆过的鸽笼子,我们整年整年被关在里面……”

有谁能够想到呢,就这个“漆过的鸽笼子”,却在民族存亡的关头,承担着传承民族精神、播撒希望火种的重任——这儿印刷的小学、大学课本和战时宣传资料,穿过枪林弹雨、穿越层层火线,送往各地学子手中,成精神粮食,成战斗武器,成龙的血脉……

——有一种精神叫坚韧不拔,有一种传承叫生生不息!

应该说金刚碚是幸运的,参与并见证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大事;或者说那些文化大师是幸运的,在乱局中找到这样一块福地,来赓续中华历史文脉。

春日的午后,阳光温柔而恬淡,择一茶肆坐了,要一壶绿茗,看茶叶起起伏伏,听室外脚步杂沓,恍惚间看到长袍马褂的大师们,身影如炬,和贩夫走卒一道,步履匆匆,穿行在江岸码头,小镇因之具体而生动……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生动金刚碚

◎ 杨旭军

孟春时节,光景正好,去了一趟金刚碑。金刚碑其实应该叫金刚碚。

金刚碚在重庆北碚。

“碚”是个奇特的汉字,如果你不认识也无妨,别人也不会觉得你不够渊博——这个字准确读音bei,去声,《康熙字典》《说文解字》《辞海》均无记载,倒是《现代汉语词典》对其有注解,寥寥数字:地名用字,北碚(在重庆)。一个地名用字为字典的唯一解释,北碚独一份。

历史上一些大文豪,如古代的欧阳修,近代的梁实秋等人,都对“碚”字作过考证,他们认为意思是:嘉陵江中耸立的石头——看,这就有点量身定做的意思了。

查了一下,以碚命名的地方别处也有,最有名的莫过于长江西陵峡中的虾蟆碚——长江中一块状如蛤蟆的巨石,也就是说“长江中耸立的石头”也算“碚”。蛤蟆碚有名泉,水甚甘冽,煮茶尤佳,茶圣陆羽品评其水质为天下第四,引得历史上许多名人留下过佳作,宋陆放翁有诗:“不肯爬沙桂树边,朵颐千古向岩前;巴东峡里最初峡,天下泉中第四泉……”苏轼《虾蟆碚》言:“蟆背似覆盂,蟆颐似偃月。谓是月中蟆,开口吐月液……岂惟煮好茶,酿酒应无敌”。

归纳一下,两首诗都说虾蟆碚是月中玉蟾,能吐出清泉,如琼浆玉液,真正好水,拿来泡茶很好,酿出的酒应该更是美酒!

又说金刚碚。

距北碚城区五公里,缙云山下,北温泉镇境内,嘉陵江畔,一凹形山坳处的小镇便是,一条石板路通往江边,当地人谓“一条石板路,千年金刚碚”,江岸辽阔,江中有一片乱石突兀,是为“碚”也?

金刚碚可考历史300多年,这儿有重峦叠嶂,有古木扶疏;有小桥流水,有庙宇巍峨;有江流婉转,有沙鸥翔集;有渔舟归晚渡,有茆屋隔秋云;吊脚楼鳞次栉比,石板路蜿蜒曲折,加上现代的网红打卡点,各种小吃店,各样的文创屋,游客络绎,颇为热闹。

我去的时候,春风微微,老树吐绿,阳光和煦。那天正赶上北碚朝阳中学春游,数百追风少年呼啦啦卷进小镇,树荫下面,石板街头,嘉陵江边,放眼全是笑脸和校服,青春的脸庞和古老小镇相映成趣,竟也相得益彰,一时间金刚碚活力四射……

金刚碚上一次活力四射,应该是80年前罢,重庆陪都,中华民族的苦难深重的岁月,竟无意中造就了这个偏僻小镇的辉煌,以至寂寂无名的金刚碚,在我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个时候,因躲避战乱,无数文化界大咖从全国各地来到这儿,群贤毕至,他们都有着睿智的大脑,只想寻找一块安静的地方,安放一张书桌,于是群山拱围、交通便捷的金刚碚张开了双臂:我国首位地质学博士翁文灏在此苦心探究,发现了“北京猿人”头骨存在的证据;吴宓、梁漱溟经常到金刚碚给学生授课;老舍的《四世同堂》,梁实秋的《雅舍小品》,都与金刚碚渊源深厚;顾颉刚在此主编《文史杂志》,翦伯赞的《中国史纲》第一卷和系列重要学术论文在此问世;还有缪崇群——很多人都不一定知道他了,但中国现代散文界,必须有他的一席之地——这个文弱的青年书生,一边在正中书局印着书,一边孤独地写着散文,《夏虫集》《石屏笔记》《人间百相》三部有时代意义的散文集,先后在这儿面世,直到他38年的人生孤独地落幕。

缪崇群至今长眠于嘉陵江畔。

再说前面提到的正中书局。与庇佑众多文化大家相比,这是金刚碚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又一贡献,或者说重要见证。正中书局旧址,是金刚碚一个重要文化遗址,游客必到。你无法想象,这也许是世界上最简陋的印刷厂:一座小庙坐落在硕大的岩石上,岩底被开出一个十多丈深、一人多高的崖洞,阴暗而潮湿,里面再开出几个耳洞,安上机器,这就是正中书局印刷厂。

缪崇群就在印刷厂做编辑,他一篇文章有详细记录:“我们办公的地方借在一个庙里,庙门也等于我们的大门,这个庙就叫观音阁,背山面水,居高临下,看起来也够气派,倘如从嘉陵江上仰头瞻望,那就不免有些寒伧可怜了:黑洞洞的像一个漆过的鸽笼子,我们整年整年被关在里面……”

有谁能够想到呢,就这个“漆过的鸽笼子”,却在民族存亡的关头,承担着传承民族精神、播撒希望火种的重任——这儿印刷的小学、大学课本和战时宣传资料,穿过枪林弹雨、穿越层层火线,送往各地学子手中,成精神粮食,成战斗武器,成龙的血脉……

——有一种精神叫坚韧不拔,有一种传承叫生生不息!

应该说金刚碚是幸运的,参与并见证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大事;或者说那些文化大师是幸运的,在乱局中找到这样一块福地,来赓续中华历史文脉。

春日的午后,阳光温柔而恬淡,择一茶肆坐了,要一壶绿茗,看茶叶起起伏伏,听室外脚步杂沓,恍惚间看到长袍马褂的大师们,身影如炬,和贩夫走卒一道,步履匆匆,穿行在江岸码头,小镇因之具体而生动……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