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进村”到“美丽村”的蝶变——探秘巫溪县凤凰镇木龙村“四小四大”乡村治理模式

时间: 2024-05-10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10378

巫溪县凤凰镇木龙村属于典型的城郊村。2014年以前,该村干群关系紧张、矛盾纠纷不断、陈规陋习严重,是出了名的“后进村”。近年来,木龙村围绕“乡愁记忆 灵韵凤凰”主体,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后获得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绿色村庄、市级科普示范村、最美乡村和市级文明村等称号。其“蝶变”背后隐藏的乡村治理秘诀是什么?近日,笔者深入探访,终于揭开谜底,原来该村突出“网格管理、志愿服务、家风家训、五治融合”四大抓手,着力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法治化、民主化,以其“四小四大”乡村治理模式,实现了从“后进村”到“美丽村”的蝶变。

小网格 大管理

推行“网格搭桥、服务连心”微网格管理,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中、事在格中”。

按照“地域相连、居住相邻”原则,划分微网格15个,设立网格长15个,明确党员中心户8户。将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纳入网格长“六个一”、党员“八个一”、农户“八要八不”职责任务;建立微网格议事决策,实行“农户提议、网格商议、党支部决议、农户评议”四步议事程序;建立荣誉积分管理制度,对网格长、党员中心户、农户进行荣誉积分管理,充分调动网格长、党员、农户参与文明新风建设的积极性。

小志愿 大服务

木龙村深入践行“文明实践建在人民群众心中”理念,精准发力服务群众所需,探索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荣誉积分管理,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培育新时代文明新风。全力打造“家门口”志愿服务品牌,切实推行“点单派单式”志愿服务,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传递文明新风。

整合村支两委干部、党员、群众,组建“旗帜、应急、巾帼”3支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200余人,年均组织开展理论宣讲、教育科普、文化体育、扶危济困、扶残助残、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志愿服务总时长1.5万余小时,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木龙村得以广泛传递,初步形成了人人愿为、时时能为、处处可为的志愿服务格局。

小家风 大民风

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大力传承和弘扬家风文化,以家风淳民风、正乡风、带政风。

建成巫溪县首个家风传承馆,建设家风文化大院2个,从“与时俱进、追古溯源、传承典范、薪火相传、开拓创新”五个方面,深入挖掘家风内涵,讲好家风故事,传承家风文化。通过推行“党建引领增定力、思想引导增动力、传承引路增活力、发展引航增魅力”“四引四增”传承举措,开展“讲法规明法理、讲道德明德理、讲案例明事理、讲哲理明道理”“四讲四明”活动和讲家风故事、学道德风尚、评文明家风等活动,大力传承和弘扬“五孝、五忠、五学、五勤、五爱”特色家风,让家风触及灵魂、深入人心。去年以来,木龙村举办了“比讲村风民风家风”、经典诵读等系列活动20余场次,让良好的家教家风为年幼者启智、赋能,为年长者自省、慎行。

小融合 大治理

推行“四治融合”新探索新实践。

坚持政治为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来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组织群众。

坚持法治为保障,坚持依法治理、阳光治理,建立木龙村综合治理中心,由镇司法所、平安办主任担任调解员,以法治手段调处和化解矛盾纠纷。

坚持德治为教化,强化道德引领,积极开展“最美家庭”“好婆媳”“凤凰好人”“十星级文明户”等推荐评选,累计评选先进典型50余人,道德力量约束和规范村民行为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为最美家庭发放证书(资料图)

坚持自治为基础,推行村民自治,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并从辖区内的“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专家、老职工或老农民)中选择带头人作为理事会、评议会成员,每逢重要节庆,分发《移风易俗倡议书》《红白喜事简办承诺书》等宣传材料,并耐心向村民讲解移风易俗各项规定。修订规范村规民约,用村规民约促进村民自我监督、自我管理,持之以恒推进移风易俗。坚持智治为支撑,推进治理科技化、信息化、数据化,增强管理的科学性、精准性。

木龙村通过探索推行“四小四大”乡村治理模式,村级环境卫生持续向好,村民思想觉悟、发展意识大大提高,家风、民风、村风不断好转,村级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一个平安、和谐、幸福的善治木龙基本形成。

沈远万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从“后进村”到“美丽村”的蝶变——探秘巫溪县凤凰镇木龙村“四小四大”乡村治理模式

巫溪县凤凰镇木龙村属于典型的城郊村。2014年以前,该村干群关系紧张、矛盾纠纷不断、陈规陋习严重,是出了名的“后进村”。近年来,木龙村围绕“乡愁记忆 灵韵凤凰”主体,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后获得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绿色村庄、市级科普示范村、最美乡村和市级文明村等称号。其“蝶变”背后隐藏的乡村治理秘诀是什么?近日,笔者深入探访,终于揭开谜底,原来该村突出“网格管理、志愿服务、家风家训、五治融合”四大抓手,着力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法治化、民主化,以其“四小四大”乡村治理模式,实现了从“后进村”到“美丽村”的蝶变。

小网格 大管理

推行“网格搭桥、服务连心”微网格管理,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中、事在格中”。

按照“地域相连、居住相邻”原则,划分微网格15个,设立网格长15个,明确党员中心户8户。将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纳入网格长“六个一”、党员“八个一”、农户“八要八不”职责任务;建立微网格议事决策,实行“农户提议、网格商议、党支部决议、农户评议”四步议事程序;建立荣誉积分管理制度,对网格长、党员中心户、农户进行荣誉积分管理,充分调动网格长、党员、农户参与文明新风建设的积极性。

小志愿 大服务

木龙村深入践行“文明实践建在人民群众心中”理念,精准发力服务群众所需,探索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荣誉积分管理,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培育新时代文明新风。全力打造“家门口”志愿服务品牌,切实推行“点单派单式”志愿服务,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传递文明新风。

整合村支两委干部、党员、群众,组建“旗帜、应急、巾帼”3支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200余人,年均组织开展理论宣讲、教育科普、文化体育、扶危济困、扶残助残、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志愿服务总时长1.5万余小时,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木龙村得以广泛传递,初步形成了人人愿为、时时能为、处处可为的志愿服务格局。

小家风 大民风

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大力传承和弘扬家风文化,以家风淳民风、正乡风、带政风。

建成巫溪县首个家风传承馆,建设家风文化大院2个,从“与时俱进、追古溯源、传承典范、薪火相传、开拓创新”五个方面,深入挖掘家风内涵,讲好家风故事,传承家风文化。通过推行“党建引领增定力、思想引导增动力、传承引路增活力、发展引航增魅力”“四引四增”传承举措,开展“讲法规明法理、讲道德明德理、讲案例明事理、讲哲理明道理”“四讲四明”活动和讲家风故事、学道德风尚、评文明家风等活动,大力传承和弘扬“五孝、五忠、五学、五勤、五爱”特色家风,让家风触及灵魂、深入人心。去年以来,木龙村举办了“比讲村风民风家风”、经典诵读等系列活动20余场次,让良好的家教家风为年幼者启智、赋能,为年长者自省、慎行。

小融合 大治理

推行“四治融合”新探索新实践。

坚持政治为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来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组织群众。

坚持法治为保障,坚持依法治理、阳光治理,建立木龙村综合治理中心,由镇司法所、平安办主任担任调解员,以法治手段调处和化解矛盾纠纷。

坚持德治为教化,强化道德引领,积极开展“最美家庭”“好婆媳”“凤凰好人”“十星级文明户”等推荐评选,累计评选先进典型50余人,道德力量约束和规范村民行为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为最美家庭发放证书(资料图)

坚持自治为基础,推行村民自治,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并从辖区内的“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专家、老职工或老农民)中选择带头人作为理事会、评议会成员,每逢重要节庆,分发《移风易俗倡议书》《红白喜事简办承诺书》等宣传材料,并耐心向村民讲解移风易俗各项规定。修订规范村规民约,用村规民约促进村民自我监督、自我管理,持之以恒推进移风易俗。坚持智治为支撑,推进治理科技化、信息化、数据化,增强管理的科学性、精准性。

木龙村通过探索推行“四小四大”乡村治理模式,村级环境卫生持续向好,村民思想觉悟、发展意识大大提高,家风、民风、村风不断好转,村级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一个平安、和谐、幸福的善治木龙基本形成。

沈远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