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警方“空地一体”护校安园联勤联防

时间: 2024-05-21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叶桂君 阅读量:8513

“请家长们不要在路中间逗留!”

“请卖面包的大姐把推车推到前面宽敞的地方!”

……

每到上下学高峰期,在重庆市涪陵区多所学校门口,都能看见无人机巡航喊话的画面。家长和孩子们都已习惯了它们的存在,把“空中警察”当成了保护安全的“好朋友”。这些“好朋友”来自涪陵区公安局警航大队。“接送孩子时,有啥问题挥挥手就可以向无人机求助,真的感觉特别安心!”学生家长张女士说道。

“人机协同”形成特色护学智慧警务

近年来,涪陵警方针对辖区学校师生多、分布广,且主要集中在城区的实情,在从严从细落实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的同时,不断健全完善上下学重点时段和校园周边路段“高峰勤务”机制,通过下沉机关警力、捆绑警种部门、联动群防力量等方式,在上下学重点时段,调集700余名警力下沉一线护学护生,创建起“校校有人管、有人巡、有人防”的特色护学警务。

在最大程度保障护学警力的同时,涪陵警方坚持科技引领、实战导向,依托涪陵警用无人机在创新实践中初显成效的经验积累和先行优势,将无人机技术融入护学勤务中进行实践论证,进一步提高勤务效能。

“人机协作”共护校园的智慧警务模式初步建立,让无人机飞出警营,走进家长和孩子们的视野。

自动巡航为护校警务赋能减负

上下学高峰期,警用无人机盘旋于学校上方,实时回传高清图像,实现现场情况精准掌握。作为公安机关“中枢神经”的情指中心则实时结合步巡、车巡、摩巡、视频巡情况进行综合研判,高效调度现场警力。

警用无人机还搭载了喊话、警示提醒设备,通过“可视化指挥”功能,可远距离隔空喊话指挥路面交通,提醒学生和家长注意安全。

“我们涪陵老城区是典型的山城,坡多路窄,特别是有的校门口是两车道,人车集中流动很容易拥堵。针对这种情况,警用无人机可灵活快速地飞到附近路段提醒临停车辆尽快驶离,有效解决了山城地区街面勤务的地形限制。”护学多年的交巡警吴亚军感叹道。

同时,涪陵警方通过共享警用无人机巡航画面,让各护校参勤单位和参勤民警均能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变化,快速作出反应。

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涪陵警方自建警用无人机飞控指挥体系,还创新引入“自动巡航”技术,即针对校园安全工作中梳理出的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和重点路段,通过预设巡航线路和巡航时间,让警用无人机定时定点自动完成例飞巡检,自主采集、拍摄相关数据,消除视频监控盲区。警用无人机护学巡航无人化、自动化、自主化的实现,推进了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还为公安民警赋能减负。

目前,涪陵警方先后在新城区、江东、马武、李渡等地设置固定的无人机场,投入警用无人机10余台,培训警用无人机飞手21名,共计巡航护卫38所学校,累计巡飞110小时,喊话劝导65次,消除安全隐患15个。

建立“空地一体”联勤联防机制

3月11日18时许,涪陵警方通过无人机巡航发现某中学门口有一名未成年人徘徊,于是立即指令该校护学执勤民警前往查看。

经了解,执勤民警发现该名未成年人姓刘,刚辍学不久,正打算放学后找同学索要钱财。民警立即对其进行了思想教育,并通知家长将其接回家加强教育引导。没想到第二天放学后,涪陵警方在校园“智巡”中又发现小刘的身影,随后指派执勤民警找到小刘。民警发现小刘依然存在发生不良行为的可能,遂联合辖区派出所将其纳入公安机关的“守未驿站”进行帮扶和教育,同时策动街道、学校、村社、家庭共同开展精准帮教,进行心理疏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小刘的心理问题得到改善,重燃了读书的想法,随后在涪陵警方的积极协调下,家庭、学校多方发力让小刘重回学校继续读书。

对于小刘的及时发现和精准帮教,得益于涪陵警方探索实施的“数字巡防”工程,即以无人机巡防为触点,依托“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和“涪警智慧”五色预警协同平台共同建立的“空地一体”联勤联动机制。警用无人机担负起空中“哨兵”的责任,鸟瞰掌握全域情况,校园“智巡”视频监控实时巡查治安状况,精准指挥巡逻执勤警力及时、快速、高效响应并处置各种安全隐患和突发事件,护学安园警务工作效能得到大大提高,极大助力了该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更加立体化、专业化、智能化。

涪陵区公安局无人机飞控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坚持以警用航空建设为突破口,形成“空地一体”的无人机警务实战应用体系,开展全天候自动巡航,构建“空天地”护校安园联防网络,深化校园及周边区域的巡逻防控、风险排查、环境整治和交通疏导,筑牢平安防线,护航孩子成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通讯员 代晓容 记者 饶果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涪陵警方“空地一体”护校安园联勤联防

“请家长们不要在路中间逗留!”

“请卖面包的大姐把推车推到前面宽敞的地方!”

……

每到上下学高峰期,在重庆市涪陵区多所学校门口,都能看见无人机巡航喊话的画面。家长和孩子们都已习惯了它们的存在,把“空中警察”当成了保护安全的“好朋友”。这些“好朋友”来自涪陵区公安局警航大队。“接送孩子时,有啥问题挥挥手就可以向无人机求助,真的感觉特别安心!”学生家长张女士说道。

“人机协同”形成特色护学智慧警务

近年来,涪陵警方针对辖区学校师生多、分布广,且主要集中在城区的实情,在从严从细落实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的同时,不断健全完善上下学重点时段和校园周边路段“高峰勤务”机制,通过下沉机关警力、捆绑警种部门、联动群防力量等方式,在上下学重点时段,调集700余名警力下沉一线护学护生,创建起“校校有人管、有人巡、有人防”的特色护学警务。

在最大程度保障护学警力的同时,涪陵警方坚持科技引领、实战导向,依托涪陵警用无人机在创新实践中初显成效的经验积累和先行优势,将无人机技术融入护学勤务中进行实践论证,进一步提高勤务效能。

“人机协作”共护校园的智慧警务模式初步建立,让无人机飞出警营,走进家长和孩子们的视野。

自动巡航为护校警务赋能减负

上下学高峰期,警用无人机盘旋于学校上方,实时回传高清图像,实现现场情况精准掌握。作为公安机关“中枢神经”的情指中心则实时结合步巡、车巡、摩巡、视频巡情况进行综合研判,高效调度现场警力。

警用无人机还搭载了喊话、警示提醒设备,通过“可视化指挥”功能,可远距离隔空喊话指挥路面交通,提醒学生和家长注意安全。

“我们涪陵老城区是典型的山城,坡多路窄,特别是有的校门口是两车道,人车集中流动很容易拥堵。针对这种情况,警用无人机可灵活快速地飞到附近路段提醒临停车辆尽快驶离,有效解决了山城地区街面勤务的地形限制。”护学多年的交巡警吴亚军感叹道。

同时,涪陵警方通过共享警用无人机巡航画面,让各护校参勤单位和参勤民警均能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变化,快速作出反应。

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涪陵警方自建警用无人机飞控指挥体系,还创新引入“自动巡航”技术,即针对校园安全工作中梳理出的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和重点路段,通过预设巡航线路和巡航时间,让警用无人机定时定点自动完成例飞巡检,自主采集、拍摄相关数据,消除视频监控盲区。警用无人机护学巡航无人化、自动化、自主化的实现,推进了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还为公安民警赋能减负。

目前,涪陵警方先后在新城区、江东、马武、李渡等地设置固定的无人机场,投入警用无人机10余台,培训警用无人机飞手21名,共计巡航护卫38所学校,累计巡飞110小时,喊话劝导65次,消除安全隐患15个。

建立“空地一体”联勤联防机制

3月11日18时许,涪陵警方通过无人机巡航发现某中学门口有一名未成年人徘徊,于是立即指令该校护学执勤民警前往查看。

经了解,执勤民警发现该名未成年人姓刘,刚辍学不久,正打算放学后找同学索要钱财。民警立即对其进行了思想教育,并通知家长将其接回家加强教育引导。没想到第二天放学后,涪陵警方在校园“智巡”中又发现小刘的身影,随后指派执勤民警找到小刘。民警发现小刘依然存在发生不良行为的可能,遂联合辖区派出所将其纳入公安机关的“守未驿站”进行帮扶和教育,同时策动街道、学校、村社、家庭共同开展精准帮教,进行心理疏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小刘的心理问题得到改善,重燃了读书的想法,随后在涪陵警方的积极协调下,家庭、学校多方发力让小刘重回学校继续读书。

对于小刘的及时发现和精准帮教,得益于涪陵警方探索实施的“数字巡防”工程,即以无人机巡防为触点,依托“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和“涪警智慧”五色预警协同平台共同建立的“空地一体”联勤联动机制。警用无人机担负起空中“哨兵”的责任,鸟瞰掌握全域情况,校园“智巡”视频监控实时巡查治安状况,精准指挥巡逻执勤警力及时、快速、高效响应并处置各种安全隐患和突发事件,护学安园警务工作效能得到大大提高,极大助力了该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更加立体化、专业化、智能化。

涪陵区公安局无人机飞控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坚持以警用航空建设为突破口,形成“空地一体”的无人机警务实战应用体系,开展全天候自动巡航,构建“空天地”护校安园联防网络,深化校园及周边区域的巡逻防控、风险排查、环境整治和交通疏导,筑牢平安防线,护航孩子成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通讯员 代晓容 记者 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