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六艺”打造和谐幸福社区

时间: 2017-07-25 来源: 重庆政法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8954

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凝聚了人们的伦理共识和价值取向,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当下,在基层社区社会治理中,不少问题和矛盾的源头不是物质匮乏,而是文化传承的“短路”。新时期,着眼于让社区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设更接地气,更突出实效,让居民走出“小家”参与到社区“大家”的建设和治理中,南岸区涂山镇福民社区选择了“新六艺”即“耕、读、居、养、礼、乐”为载体,创新社区治理,初步建立起了以社区教育为主脉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呈现出邻里知、邻里和、邻里帮的良好氛围,使福民社区成为“幸福南岸·共同缔造”最生动的实践舞台。
 

南岸区涂山镇福民社区

以“新六艺”打造和谐幸福社区

 

日前,记者走进南岸区涂山镇福民社区居委会,看到居委会两层楼里改造出食育坊、国学堂、自然堂、茶艺轩、健康屋、崇礼堂、小剧场等门牌的活动空间,每个场所里都热热闹闹,充满欢声笑语,一派和谐欢乐的景象。

福民社区党委书记黄安强介绍,福民社区成立于2013年底,3万多社区居民来自四面八方,“原住民”不到一成,“邻里关系淡薄,相见却不相识;邻里之间、居民与物业之间还常闹矛盾。高空抛物、乱扔乱倒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和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连社区居委会办公地点都不清楚,何谈社区为民服务?”

要创新社区社会治理,种种难题横亘在前,如何破解?

“我们想到的办法是将文化的力量作用到社会治理中来。”涂山镇党委副书记范庆凤说到。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治理工作,去年福民社区通过引入社会组织“乐和家”,开展国学文化“乐和新六艺”的社区活动、社区教育和社区综合服务,让每一个居民都能深刻感受到与这个社区休戚与共,能够激发出作为社区居民的自豪感,能够体会到融入社区生活的幸福感。

耕 从农耕文化中感恩社区生活

进入福民社区,与众不同的是社区很多公共空间不只是鲜花草坪,还有一块块小菜园,种着韭菜、葱蒜等七八种常见蔬菜,翠绿的菜叶成为社区一道别致的景观。

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社区以一平方米菜园为载体,开展农耕知识教育,先后开辟了18块小菜园,24个家庭以此为载体先后开展亲子活动31次,培养居民尤其是儿童珍惜粮食、崇尚劳动。在社区的自然堂里还制作有农耕文化宣传展板、设立传统农具展示区、二十四节气介绍等,让居民了解传统农耕方式,感悟先辈的艰辛,增强对都市社区的珍爱。

有了播种,就有收获。“我认领了一平方菜园,隔三差五的就带着我的儿子去浇水,拔杂草,不但让我儿子学到了农耕知识,还认识了一帮子‘孩子他妈’。”程程妈妈还清楚记得,去年10月9日,菜园第一批韭菜成熟了,于是她提议大家一起用菜园韭菜包饺子。大家纷纷响应,许多妈妈们来到社区食育坊,有的带面粉,有的带肉馅,有的带调料,大家一起辛苦半天,几大盆香喷喷的饺子就上了桌,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特别有成就感和自豪感,邻里们共同协作,也从陌生人变成了好朋友。


社区内的一平米菜园

“有了家,有了菜园,大家都说我们这是真正的‘家园’,”程程妈妈笑着说。

读 从国学读写中提升素养

3月27日下午两点,福民社区小剧场热闹非凡。吸引了居民、大学老师、社会人员共100余人。原来是梁钦元老师为大家开展“书香传家久”的讲座,梁钦元老师是中国孔子基金会梁簌溟研究中心主任,曲阜国学院荣誉院长、北京大学社会调查中心及西南大学特邀研究员。梁钦元老师分享了他的爷爷梁漱溟等祖孙六辈人的故事,从清朝讲到现在,以自身感悟为大家分享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讲述了“书香”是如何在家庭中传承延续的。听完讲座,居民们纷纷鼓掌,也为社区有这样高质量的国学讲坛点赞。


居民熊海铭为社区书写《涂山赋》

定期开展国学讲坛是福民社区弘扬国学文化的一环,还邀请过北京地球村主任廖晓义等社会知名人士,开展国学公益讲座8次,吸引近千居民参加。同时,社区还开展了以弘扬涂山乡土文化为主题的社区读书会,促进外来居民了解、认知涂山乡土文化,推动多元文化在社区融合;开展“亲子诵读经典”主题活动,组织“新十三经”国学经典诵读会6期,让儿童和家长在诵读中感悟和传播传统文化;开设书画培训班,开展公益书法培训课36次,组织书画创作进社区活动2次,培养社区书画爱好者30余人,带动社区群众传承国粹精华,提升文化修养。

让人惊喜的是,在国学文化活动中,居民中也是藏龙卧虎,高手频出。


社区为居民定制生日礼

“渝州胜景南岸涂山长江绕境铜锣锁关,劈长江之峡石镌大字㕥崖磐文峰矗立……”一首《涂山赋》写满两米长卷,气势恢宏、笔墨刚劲,澎湃之感扑面而来。这是社区居民熊海铭特意为涂山镇创作并书写的辞赋,已在中国诗赋网发表。熊海铭是南岸区书法家协会会员,退休后到福民社区居住,向社区建议设置一个书画室,社区积极回应,建设了国学堂。

“社区给予我们书画小组很大的支持,免费给我们提供宣纸和墨水,书画小组也吸引了一大批书画爱好者。大家也经常义务培训居民中的爱好者,也算是为社区贡献自己一份心意。”熊海铭说。

居 提升环保意识爱护居住环境

“大家家里有些坏掉的水果或者大蒜不要丢掉,可以用来制作酵素,水果酵素可以用来制作手工皂,大蒜酵素可以用来制作杀菌剂,这样杜绝了浪费,还环保。”

2016年8月9日,在社区二楼排练室,一群由孩子、青少年、老年人组成的队伍在积极的参加“巧做酵素,快乐环保”的社区活动。社工正在给大家讲解制作环保酵素知识。

现场居民在听讲解的时候就跃跃欲试了,分组后有的居民负责把水果切细,以便发酵,有的负责将红糖弄碎,而有的负责跑跑腿拿工具。在按照红糖:厨余:水=1:3:10的比例配好后,各组把其倒入了酵素专用桶中,贴上制作人名字。存放三个月后,就可以用于制作手工皂和消毒液了。

福民社区以食育坊为空间,开展环保酵素制作、酵素手工皂制作、手工月饼制作等活动32次,共计700余人次参与,将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做法带到社区,让环保理念进入社区、进入家庭。开展“6·5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组织“全民签名倡议”、“全民健步走”、“爱绿护绿行动”等系列活动,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理念和生活方式。搭建居民以物易物、展示交流平台,开展两次社区赶场活动,交易物品近1000件,使居民家中闲置物实现物尽其用、循环利用,提高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编写了以绿色人居社区环保教育课程,在社区实施绿色环保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居民争做低碳环保、节约资源的宣传者和实践者。

养 养生先养心 养心先养德

4月6日,乍暖还寒,“福民·乐和家”成人太极班首次开班,居民早早的来到院坝等待课程的开始。教授太极的老师是社区太极队队长周文华,他擅长太极剑、太极拳、太极扇等多种太极功夫。周老师耐心地为大家讲解太极的基本功,逐渐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周文华介绍,太极能起到调养身心,锻炼身体的作用。持之以恒地学习,对人的心态都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除了太极,社区还组织了健身操、食疗养身、茶文化等课程,吸引了一大批中老年的居民参加。“我们的养身活动非常的丰富,广场舞不是唯一的选择。”参加了太极课程的张大姐说。

社区还邀请了九龙坡区营养健康协会来开展了12次健康讲座,超过500人次参与;引进逯博士健康管理计划专业团队,为中老年人提供食疗养生健康知识咨询,针对不同病症,制定具体食疗方法;设立“全国亚健康干预效果测评中心社区公益测评站”,引进超声雾化负离子康健仪、超长能量康复仪等亚健康测评调理设备,服务社区居民。参加体验的居民已超过500人次;聘请专业茶艺师编制茶艺课程,不定期开展茶文化体验活动8次,引导邻里以茶互爱、以茶养身、以茶养心、以茶养德。

礼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礼仪

今年3月,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让施曾勇女士感动得眼眶湿润。施女士在福民社区住了3年多,在她生日那天,在社区工作人员帮助下,6岁儿子为她准备了一场特别的生日礼仪。“有叩拜、捶背、献茶、拥抱、喂吃点心等,跟以前那种切蛋糕的方式不一样。”施女士说,儿子和几个同学还为她准备了一份小礼物。


社工教导孩子传统礼仪

施女士说,自己此前对这样的方式并不了解,也曾担心是不是太过于形式化,但当这一幕真的发生时,她的眼眶湿润了。她回忆说,“在那次生日礼活动中,导师还讲了很多,讲了我的父母是如何含辛茹苦将我养大,也潜移默化地告诉我的孩子,要懂得感恩。”


小剧场演出居民诗朗诵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传统礼仪文化中有生日礼、开笔礼、成人礼,唤起居民注重孝道、知书明理、敢于担当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崇礼堂小组还专门培育社区礼仪师3名,为50余个家庭的儿童开展日常礼仪培训,规范孩子日常行为礼仪。

乐 文艺活动凝聚人心

“哎哟!哎哟!是哪个没有素质的居民又在乱扔东西!看看,把我的头都砸出血珠珠了……”

正在社区小剧场上演的这台情景剧叫《相亲》是由社区居民高空抛物真实案例带来的恶劣影响所编写的,即是生活情景再现。它以相亲为引线,以两次高空抛物为引导,一次砸中媒人的头,一次砸中自己女儿的头,告诫居民切勿高空抛物,否则终会害人害己!

台上演得认真,台下看得热闹,在欢笑声中,居民们受到了教育。

“我们小剧场经常上演一些居民们自编自演的情景剧,除了《相亲》,还有《斑马线的警示》、《骗子集团的覆灭》,都是发生在大家身边的故事,效果也非常好,我每次都把外孙带着一路来看,让他也学习一些道理。”居民周老师对情景剧非常的满意。

同时,小剧场也是社区合唱团的排练和演出场地,音乐有一种天然的凝聚力,合唱团副团长周晓红告诉记者,社区合唱团有百多人规模,老老少少、男女老幼的都有,虽然大家平时都挺忙,有一些还在工作,但是大家都会抽时间每周五进行排练,在排练中邻里感情也加深了。当然辛勤的付出也有回报,“我们合唱团还在全市反邪教歌唱比赛中取得了一等奖。”周晓红骄傲的说。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在涂山镇政府的支持下,小剧场得以改造成功,社区以小剧场为载体,将道德文化和文体娱乐有机融合,寓教于乐,营造乐和文化氛围,积极倡议社区居民人人学会一项文艺技能,参加一项文体活动,积极营造“大众创造、全民参与、人人享受”的文化氛围。

居民幸福 社区和乐

现在,走进福民社区居委会,远远就能听见从多功能室里传出的阵阵欢乐歌舞声,国学堂内传出的朗朗读书声;走近一平方米菜园可看见小朋友与父母一起种上的菜苗从土里冒出了新绿,食育坊内社区居民在社工的指导下正忙着准备新的酵素手工皂材料;在社区里走一遭,和社区居民聊一聊,你会发现大家的文明素质有了明显提高,高空抛物的、乱扔乱倒的现象少了,邻里之间见面打招呼的情况多了,社区“一家人”的氛围更浓了。“通过大家的努力,社区邻里由‘陌生人’变为‘熟人’,居民间互帮互助的意识观念更强,居民素质有了明显提升。”对社区的未来,黄安强充满了期待,更鼓足了干劲。


中国孔子基金会梁漱溟研究中心主任梁钦元为居民开设国学讲座

据介绍,社区开展“六艺”活动以来,居民自发组织开展关爱老人、关心儿童、美化家园、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累计35场600余人次,服务居民群众1200余人次。居民自觉参与“治脏、治乱、治差”整治活动,社区志愿者对无人管护的小区公园开展日常保洁,清理白色垃圾、生活垃圾10余吨,清除小区周边乱张贴、乱牵挂145处,积极配合噪音扰民治理,噪音扰民投诉案件同比下降15%。邻里守望结对200余户,邻里矛盾纠纷明显下降,互助、互信、互爱的邻里关系逐渐形成。举办迎春联谊会、建党95周年文艺汇演、“情系端午说爱国·继承传统老带新”等活动6场次,组织趣味运动会两次。社区治保会、志愿者、社区民警三方联动,经常开展治安巡逻志愿服务。社区警情显示,治安案件逐渐减少,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5.6%,治安环境明显改善,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


举行社区百家宴活动

“从居民不愿参与,到乐于参与社区活动,进而自发积极组织社区活动和维护社区秩序,文化的浸润力量是毋庸置疑的。”范庆凤说,当前,在镇街社区还存在着信访稳定、环境卫生等诸多治理难题,好多事都不大,有的邻里纠纷还因为久拖不决酿成信访案件。其实,这些问题的解决不单单是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根还在文化。基层治理还需强化文化维度,唯有文化茁壮,枝叶方可繁茂。

记者/刘臻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以“新六艺”打造和谐幸福社区

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凝聚了人们的伦理共识和价值取向,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当下,在基层社区社会治理中,不少问题和矛盾的源头不是物质匮乏,而是文化传承的“短路”。新时期,着眼于让社区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设更接地气,更突出实效,让居民走出“小家”参与到社区“大家”的建设和治理中,南岸区涂山镇福民社区选择了“新六艺”即“耕、读、居、养、礼、乐”为载体,创新社区治理,初步建立起了以社区教育为主脉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呈现出邻里知、邻里和、邻里帮的良好氛围,使福民社区成为“幸福南岸·共同缔造”最生动的实践舞台。
 

南岸区涂山镇福民社区

以“新六艺”打造和谐幸福社区

 

日前,记者走进南岸区涂山镇福民社区居委会,看到居委会两层楼里改造出食育坊、国学堂、自然堂、茶艺轩、健康屋、崇礼堂、小剧场等门牌的活动空间,每个场所里都热热闹闹,充满欢声笑语,一派和谐欢乐的景象。

福民社区党委书记黄安强介绍,福民社区成立于2013年底,3万多社区居民来自四面八方,“原住民”不到一成,“邻里关系淡薄,相见却不相识;邻里之间、居民与物业之间还常闹矛盾。高空抛物、乱扔乱倒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和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连社区居委会办公地点都不清楚,何谈社区为民服务?”

要创新社区社会治理,种种难题横亘在前,如何破解?

“我们想到的办法是将文化的力量作用到社会治理中来。”涂山镇党委副书记范庆凤说到。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治理工作,去年福民社区通过引入社会组织“乐和家”,开展国学文化“乐和新六艺”的社区活动、社区教育和社区综合服务,让每一个居民都能深刻感受到与这个社区休戚与共,能够激发出作为社区居民的自豪感,能够体会到融入社区生活的幸福感。

耕 从农耕文化中感恩社区生活

进入福民社区,与众不同的是社区很多公共空间不只是鲜花草坪,还有一块块小菜园,种着韭菜、葱蒜等七八种常见蔬菜,翠绿的菜叶成为社区一道别致的景观。

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社区以一平方米菜园为载体,开展农耕知识教育,先后开辟了18块小菜园,24个家庭以此为载体先后开展亲子活动31次,培养居民尤其是儿童珍惜粮食、崇尚劳动。在社区的自然堂里还制作有农耕文化宣传展板、设立传统农具展示区、二十四节气介绍等,让居民了解传统农耕方式,感悟先辈的艰辛,增强对都市社区的珍爱。

有了播种,就有收获。“我认领了一平方菜园,隔三差五的就带着我的儿子去浇水,拔杂草,不但让我儿子学到了农耕知识,还认识了一帮子‘孩子他妈’。”程程妈妈还清楚记得,去年10月9日,菜园第一批韭菜成熟了,于是她提议大家一起用菜园韭菜包饺子。大家纷纷响应,许多妈妈们来到社区食育坊,有的带面粉,有的带肉馅,有的带调料,大家一起辛苦半天,几大盆香喷喷的饺子就上了桌,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特别有成就感和自豪感,邻里们共同协作,也从陌生人变成了好朋友。


社区内的一平米菜园

“有了家,有了菜园,大家都说我们这是真正的‘家园’,”程程妈妈笑着说。

读 从国学读写中提升素养

3月27日下午两点,福民社区小剧场热闹非凡。吸引了居民、大学老师、社会人员共100余人。原来是梁钦元老师为大家开展“书香传家久”的讲座,梁钦元老师是中国孔子基金会梁簌溟研究中心主任,曲阜国学院荣誉院长、北京大学社会调查中心及西南大学特邀研究员。梁钦元老师分享了他的爷爷梁漱溟等祖孙六辈人的故事,从清朝讲到现在,以自身感悟为大家分享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讲述了“书香”是如何在家庭中传承延续的。听完讲座,居民们纷纷鼓掌,也为社区有这样高质量的国学讲坛点赞。


居民熊海铭为社区书写《涂山赋》

定期开展国学讲坛是福民社区弘扬国学文化的一环,还邀请过北京地球村主任廖晓义等社会知名人士,开展国学公益讲座8次,吸引近千居民参加。同时,社区还开展了以弘扬涂山乡土文化为主题的社区读书会,促进外来居民了解、认知涂山乡土文化,推动多元文化在社区融合;开展“亲子诵读经典”主题活动,组织“新十三经”国学经典诵读会6期,让儿童和家长在诵读中感悟和传播传统文化;开设书画培训班,开展公益书法培训课36次,组织书画创作进社区活动2次,培养社区书画爱好者30余人,带动社区群众传承国粹精华,提升文化修养。

让人惊喜的是,在国学文化活动中,居民中也是藏龙卧虎,高手频出。


社区为居民定制生日礼

“渝州胜景南岸涂山长江绕境铜锣锁关,劈长江之峡石镌大字㕥崖磐文峰矗立……”一首《涂山赋》写满两米长卷,气势恢宏、笔墨刚劲,澎湃之感扑面而来。这是社区居民熊海铭特意为涂山镇创作并书写的辞赋,已在中国诗赋网发表。熊海铭是南岸区书法家协会会员,退休后到福民社区居住,向社区建议设置一个书画室,社区积极回应,建设了国学堂。

“社区给予我们书画小组很大的支持,免费给我们提供宣纸和墨水,书画小组也吸引了一大批书画爱好者。大家也经常义务培训居民中的爱好者,也算是为社区贡献自己一份心意。”熊海铭说。

居 提升环保意识爱护居住环境

“大家家里有些坏掉的水果或者大蒜不要丢掉,可以用来制作酵素,水果酵素可以用来制作手工皂,大蒜酵素可以用来制作杀菌剂,这样杜绝了浪费,还环保。”

2016年8月9日,在社区二楼排练室,一群由孩子、青少年、老年人组成的队伍在积极的参加“巧做酵素,快乐环保”的社区活动。社工正在给大家讲解制作环保酵素知识。

现场居民在听讲解的时候就跃跃欲试了,分组后有的居民负责把水果切细,以便发酵,有的负责将红糖弄碎,而有的负责跑跑腿拿工具。在按照红糖:厨余:水=1:3:10的比例配好后,各组把其倒入了酵素专用桶中,贴上制作人名字。存放三个月后,就可以用于制作手工皂和消毒液了。

福民社区以食育坊为空间,开展环保酵素制作、酵素手工皂制作、手工月饼制作等活动32次,共计700余人次参与,将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做法带到社区,让环保理念进入社区、进入家庭。开展“6·5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组织“全民签名倡议”、“全民健步走”、“爱绿护绿行动”等系列活动,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理念和生活方式。搭建居民以物易物、展示交流平台,开展两次社区赶场活动,交易物品近1000件,使居民家中闲置物实现物尽其用、循环利用,提高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编写了以绿色人居社区环保教育课程,在社区实施绿色环保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居民争做低碳环保、节约资源的宣传者和实践者。

养 养生先养心 养心先养德

4月6日,乍暖还寒,“福民·乐和家”成人太极班首次开班,居民早早的来到院坝等待课程的开始。教授太极的老师是社区太极队队长周文华,他擅长太极剑、太极拳、太极扇等多种太极功夫。周老师耐心地为大家讲解太极的基本功,逐渐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周文华介绍,太极能起到调养身心,锻炼身体的作用。持之以恒地学习,对人的心态都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除了太极,社区还组织了健身操、食疗养身、茶文化等课程,吸引了一大批中老年的居民参加。“我们的养身活动非常的丰富,广场舞不是唯一的选择。”参加了太极课程的张大姐说。

社区还邀请了九龙坡区营养健康协会来开展了12次健康讲座,超过500人次参与;引进逯博士健康管理计划专业团队,为中老年人提供食疗养生健康知识咨询,针对不同病症,制定具体食疗方法;设立“全国亚健康干预效果测评中心社区公益测评站”,引进超声雾化负离子康健仪、超长能量康复仪等亚健康测评调理设备,服务社区居民。参加体验的居民已超过500人次;聘请专业茶艺师编制茶艺课程,不定期开展茶文化体验活动8次,引导邻里以茶互爱、以茶养身、以茶养心、以茶养德。

礼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礼仪

今年3月,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让施曾勇女士感动得眼眶湿润。施女士在福民社区住了3年多,在她生日那天,在社区工作人员帮助下,6岁儿子为她准备了一场特别的生日礼仪。“有叩拜、捶背、献茶、拥抱、喂吃点心等,跟以前那种切蛋糕的方式不一样。”施女士说,儿子和几个同学还为她准备了一份小礼物。


社工教导孩子传统礼仪

施女士说,自己此前对这样的方式并不了解,也曾担心是不是太过于形式化,但当这一幕真的发生时,她的眼眶湿润了。她回忆说,“在那次生日礼活动中,导师还讲了很多,讲了我的父母是如何含辛茹苦将我养大,也潜移默化地告诉我的孩子,要懂得感恩。”


小剧场演出居民诗朗诵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传统礼仪文化中有生日礼、开笔礼、成人礼,唤起居民注重孝道、知书明理、敢于担当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崇礼堂小组还专门培育社区礼仪师3名,为50余个家庭的儿童开展日常礼仪培训,规范孩子日常行为礼仪。

乐 文艺活动凝聚人心

“哎哟!哎哟!是哪个没有素质的居民又在乱扔东西!看看,把我的头都砸出血珠珠了……”

正在社区小剧场上演的这台情景剧叫《相亲》是由社区居民高空抛物真实案例带来的恶劣影响所编写的,即是生活情景再现。它以相亲为引线,以两次高空抛物为引导,一次砸中媒人的头,一次砸中自己女儿的头,告诫居民切勿高空抛物,否则终会害人害己!

台上演得认真,台下看得热闹,在欢笑声中,居民们受到了教育。

“我们小剧场经常上演一些居民们自编自演的情景剧,除了《相亲》,还有《斑马线的警示》、《骗子集团的覆灭》,都是发生在大家身边的故事,效果也非常好,我每次都把外孙带着一路来看,让他也学习一些道理。”居民周老师对情景剧非常的满意。

同时,小剧场也是社区合唱团的排练和演出场地,音乐有一种天然的凝聚力,合唱团副团长周晓红告诉记者,社区合唱团有百多人规模,老老少少、男女老幼的都有,虽然大家平时都挺忙,有一些还在工作,但是大家都会抽时间每周五进行排练,在排练中邻里感情也加深了。当然辛勤的付出也有回报,“我们合唱团还在全市反邪教歌唱比赛中取得了一等奖。”周晓红骄傲的说。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在涂山镇政府的支持下,小剧场得以改造成功,社区以小剧场为载体,将道德文化和文体娱乐有机融合,寓教于乐,营造乐和文化氛围,积极倡议社区居民人人学会一项文艺技能,参加一项文体活动,积极营造“大众创造、全民参与、人人享受”的文化氛围。

居民幸福 社区和乐

现在,走进福民社区居委会,远远就能听见从多功能室里传出的阵阵欢乐歌舞声,国学堂内传出的朗朗读书声;走近一平方米菜园可看见小朋友与父母一起种上的菜苗从土里冒出了新绿,食育坊内社区居民在社工的指导下正忙着准备新的酵素手工皂材料;在社区里走一遭,和社区居民聊一聊,你会发现大家的文明素质有了明显提高,高空抛物的、乱扔乱倒的现象少了,邻里之间见面打招呼的情况多了,社区“一家人”的氛围更浓了。“通过大家的努力,社区邻里由‘陌生人’变为‘熟人’,居民间互帮互助的意识观念更强,居民素质有了明显提升。”对社区的未来,黄安强充满了期待,更鼓足了干劲。


中国孔子基金会梁漱溟研究中心主任梁钦元为居民开设国学讲座

据介绍,社区开展“六艺”活动以来,居民自发组织开展关爱老人、关心儿童、美化家园、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累计35场600余人次,服务居民群众1200余人次。居民自觉参与“治脏、治乱、治差”整治活动,社区志愿者对无人管护的小区公园开展日常保洁,清理白色垃圾、生活垃圾10余吨,清除小区周边乱张贴、乱牵挂145处,积极配合噪音扰民治理,噪音扰民投诉案件同比下降15%。邻里守望结对200余户,邻里矛盾纠纷明显下降,互助、互信、互爱的邻里关系逐渐形成。举办迎春联谊会、建党95周年文艺汇演、“情系端午说爱国·继承传统老带新”等活动6场次,组织趣味运动会两次。社区治保会、志愿者、社区民警三方联动,经常开展治安巡逻志愿服务。社区警情显示,治安案件逐渐减少,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5.6%,治安环境明显改善,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


举行社区百家宴活动

“从居民不愿参与,到乐于参与社区活动,进而自发积极组织社区活动和维护社区秩序,文化的浸润力量是毋庸置疑的。”范庆凤说,当前,在镇街社区还存在着信访稳定、环境卫生等诸多治理难题,好多事都不大,有的邻里纠纷还因为久拖不决酿成信访案件。其实,这些问题的解决不单单是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根还在文化。基层治理还需强化文化维度,唯有文化茁壮,枝叶方可繁茂。

记者/刘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