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鬼门关”的“拼命三郎”

时间: 2019-11-20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391

郑涛(左一)接待来访群众

虽身患癌症,但他主动要求办案,凭借坚强的毅力始终战斗在检察工作一线,联合街道、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等相关部门合力攻坚,快速有效化解矛盾纠纷;面对从零开始的公益诉讼,他主动走出去,以入户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让群众知晓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职能职责;办案中遇到失去父母的小女孩,他化身温暖使者,多年来一直默默帮扶……

他叫郑涛,今年49岁,长寿区检察院经开区中心检察室主任、员额检察官,先后被市文明办和中央文明办评为“重庆好人”和“中国好人”。领导和同事叫他“拼命三郎”,他这样回应:“鬼门关走过一遭的人更加珍惜工作机会,现在的我只要存在一天,就希望能增加生命的厚度,好好为群众服务……”

从实战中提炼策略 啃下更多“硬骨头”

1995年,时年26岁的郑涛考入长寿区人民检察院从事检察工作,他不断学习总结,很快从业务“小白”成长为办案尖子。“只要办案,我就处于兴奋状态,感觉很充实。”郑涛说,让自己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从实战中提炼总结出的策略,使许多难啃的案件得以侦破。

2006年7月,郑涛在查办案件时突然腹痛难忍被同事送到医院,被确诊为恶性淋巴癌,中晚期。化疗期间,郑涛饱受恶心、呕吐、流鼻血、口腔溃烂等折磨,但凭借一股对工作的热爱,他仅仅经过十个月的治疗、病情有所稳定就多次提出要回岗位。长寿检察院相关领导多方考虑,同意其从事辅助性工作。随着身体逐渐好转,他又主动要求办案,并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重新投入工作。

2012年10月24日,长寿区检察院在长寿经开区成立检察室。爱啃“硬骨头”的郑涛主动申请到这个离群众最近的岗位当先锋。经历过一场大病,郑涛更加珍惜这个新岗位。

经开区企业多,涉及企业用工、劳务报酬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突出,而这些矛盾的化解往往又牵涉多个部门,郑涛经过多年实践摸索,联合街道、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等相关部门合力攻坚,快速有效化解群众纠纷。此外,他还通过定点走访+巡回走访的方式,上门了解辖区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解答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政策和法律问题,既帮助企业规避了法律风险,又给企业的管理者、员工普及了法律知识。

2015年4月,郑涛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晏家街道居民周某在某建设公司工作时受伤,该公司支付部分医疗费、生活补助费后,未继续履行赔偿义务,双方因工伤赔偿发生纠纷,周某准备邀约亲属前往公司堵砸大门。郑涛报经检察长同意,立即着手联系协调该院民行科、晏家调解委员会、晏家法庭等部门,在晏家街道会议室开展了多方联动调解,最终让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帮周某获得了后续赔偿,既维护了工人的合法权益,也保障了企业的生产经营。

宣传公益诉讼 维护公共利益

在长寿晏家河两岸,经常有三五居民在人行步道上结伴散步。可谁能想到两年前,这里还是腐烂瓜果蔬菜随处可见,鲜有路人通行的地方呢?

2017年,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以立法形式正式确立,郑涛意识到检察室是打开长寿检察院公益诉讼新局面的一把“钥匙”。但是,面对从零开始的公益诉讼,该如何入手呢?“得先要让群众知道什么是公益诉讼。”郑涛决定先从知晓度入手。于是,他带领工作人员组织辖区居民们召开座谈会,并进村居开展法治宣传。

“检察院啷个管起了环境方面的事情哦?”刚开始宣传时,有群众提出这样的疑惑。郑涛耐心宣传讲解后,就有群众主动提出:“晏家河两边臭得很,我们散步都不敢去那边,你们管管!”

郑涛与同事随即赶到现场调查核实,并向有关部门发出了检察建议。不久后,有关部门不仅对晏家河两岸进行了清理,还加固了与旁边菜市场之间的围墙,还周围居民干净整洁的人行步道。

此后,郑涛还在检察室率先成立公益诉讼办案小组,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查找各类公益诉讼线索。2018年,郑涛走访调查50次,发现公益诉讼线索10条,协助发出检察建议5份,立案5件。

化身温暖使者 传递大爱仁心

“办案子遇到困难的小孩,他都会主动提供帮助。”在同事罗钰镕眼里,郑涛还是一名温暖使者。罗钰镕介绍,郑涛曾受邀担任重庆电视台调解栏目《凡人有事》的调解员。一次节目上,一名十二三岁的女孩养父母去世,伯父以其不是亲生为由拒绝她继承遗产,导致她无家可归,女孩由此与伯父起了纠纷。

郑涛一方面给女孩的伯父解释了《婚姻法》和《继承法》中明确的养子女与婚生子女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等相关法律知识,另一方面赞扬其弟弟弟媳收养孤儿的高尚美德,希望他也能继续发扬这份正能量。在长达两三个小时的耐心调解下,女孩的伯父终于同意了让她继承养父母的遗产。

纠纷调解完后,郑涛还特地开导女孩,消除她与伯父之间的心里隔阂,并掏出500元现金资助女孩,让她牢记养父母的恩情,长大后也将这份善意传递出去。

2011年,辖区内不到4岁的妮妮(化名)在家目睹了父亲杀害母亲一幕,之后又看着父亲跳楼自杀,心中留下很大阴影。妮妮的父亲经抢救活了下来,但被判处死缓,妮妮只能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成天郁郁寡欢。2012年10月底,郑涛办案时得知妮妮的遭遇后,决定用爱让妮妮阳光起来。

郑涛找来心理专家对妮妮进行心理矫正,帮她申请司法救助,联系相关部门为其家人办理低保,还在教育方面为妮妮申请了能减免的费用,并把她当作女儿一样关爱:休息时,他带着妻儿陪妮妮到游乐园玩,给她买玩具,教她写字画画;妮妮生日,他带去蛋糕;妮妮生病,他联系医生……

时间一天天过去,妮妮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如今已是六年级的大孩子了,但郑涛帮扶妮妮的故事还在续写……

记者 杨雪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走过“鬼门关”的“拼命三郎”

郑涛(左一)接待来访群众

虽身患癌症,但他主动要求办案,凭借坚强的毅力始终战斗在检察工作一线,联合街道、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等相关部门合力攻坚,快速有效化解矛盾纠纷;面对从零开始的公益诉讼,他主动走出去,以入户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让群众知晓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职能职责;办案中遇到失去父母的小女孩,他化身温暖使者,多年来一直默默帮扶……

他叫郑涛,今年49岁,长寿区检察院经开区中心检察室主任、员额检察官,先后被市文明办和中央文明办评为“重庆好人”和“中国好人”。领导和同事叫他“拼命三郎”,他这样回应:“鬼门关走过一遭的人更加珍惜工作机会,现在的我只要存在一天,就希望能增加生命的厚度,好好为群众服务……”

从实战中提炼策略 啃下更多“硬骨头”

1995年,时年26岁的郑涛考入长寿区人民检察院从事检察工作,他不断学习总结,很快从业务“小白”成长为办案尖子。“只要办案,我就处于兴奋状态,感觉很充实。”郑涛说,让自己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从实战中提炼总结出的策略,使许多难啃的案件得以侦破。

2006年7月,郑涛在查办案件时突然腹痛难忍被同事送到医院,被确诊为恶性淋巴癌,中晚期。化疗期间,郑涛饱受恶心、呕吐、流鼻血、口腔溃烂等折磨,但凭借一股对工作的热爱,他仅仅经过十个月的治疗、病情有所稳定就多次提出要回岗位。长寿检察院相关领导多方考虑,同意其从事辅助性工作。随着身体逐渐好转,他又主动要求办案,并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重新投入工作。

2012年10月24日,长寿区检察院在长寿经开区成立检察室。爱啃“硬骨头”的郑涛主动申请到这个离群众最近的岗位当先锋。经历过一场大病,郑涛更加珍惜这个新岗位。

经开区企业多,涉及企业用工、劳务报酬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突出,而这些矛盾的化解往往又牵涉多个部门,郑涛经过多年实践摸索,联合街道、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等相关部门合力攻坚,快速有效化解群众纠纷。此外,他还通过定点走访+巡回走访的方式,上门了解辖区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解答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政策和法律问题,既帮助企业规避了法律风险,又给企业的管理者、员工普及了法律知识。

2015年4月,郑涛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晏家街道居民周某在某建设公司工作时受伤,该公司支付部分医疗费、生活补助费后,未继续履行赔偿义务,双方因工伤赔偿发生纠纷,周某准备邀约亲属前往公司堵砸大门。郑涛报经检察长同意,立即着手联系协调该院民行科、晏家调解委员会、晏家法庭等部门,在晏家街道会议室开展了多方联动调解,最终让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帮周某获得了后续赔偿,既维护了工人的合法权益,也保障了企业的生产经营。

宣传公益诉讼 维护公共利益

在长寿晏家河两岸,经常有三五居民在人行步道上结伴散步。可谁能想到两年前,这里还是腐烂瓜果蔬菜随处可见,鲜有路人通行的地方呢?

2017年,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以立法形式正式确立,郑涛意识到检察室是打开长寿检察院公益诉讼新局面的一把“钥匙”。但是,面对从零开始的公益诉讼,该如何入手呢?“得先要让群众知道什么是公益诉讼。”郑涛决定先从知晓度入手。于是,他带领工作人员组织辖区居民们召开座谈会,并进村居开展法治宣传。

“检察院啷个管起了环境方面的事情哦?”刚开始宣传时,有群众提出这样的疑惑。郑涛耐心宣传讲解后,就有群众主动提出:“晏家河两边臭得很,我们散步都不敢去那边,你们管管!”

郑涛与同事随即赶到现场调查核实,并向有关部门发出了检察建议。不久后,有关部门不仅对晏家河两岸进行了清理,还加固了与旁边菜市场之间的围墙,还周围居民干净整洁的人行步道。

此后,郑涛还在检察室率先成立公益诉讼办案小组,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查找各类公益诉讼线索。2018年,郑涛走访调查50次,发现公益诉讼线索10条,协助发出检察建议5份,立案5件。

化身温暖使者 传递大爱仁心

“办案子遇到困难的小孩,他都会主动提供帮助。”在同事罗钰镕眼里,郑涛还是一名温暖使者。罗钰镕介绍,郑涛曾受邀担任重庆电视台调解栏目《凡人有事》的调解员。一次节目上,一名十二三岁的女孩养父母去世,伯父以其不是亲生为由拒绝她继承遗产,导致她无家可归,女孩由此与伯父起了纠纷。

郑涛一方面给女孩的伯父解释了《婚姻法》和《继承法》中明确的养子女与婚生子女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等相关法律知识,另一方面赞扬其弟弟弟媳收养孤儿的高尚美德,希望他也能继续发扬这份正能量。在长达两三个小时的耐心调解下,女孩的伯父终于同意了让她继承养父母的遗产。

纠纷调解完后,郑涛还特地开导女孩,消除她与伯父之间的心里隔阂,并掏出500元现金资助女孩,让她牢记养父母的恩情,长大后也将这份善意传递出去。

2011年,辖区内不到4岁的妮妮(化名)在家目睹了父亲杀害母亲一幕,之后又看着父亲跳楼自杀,心中留下很大阴影。妮妮的父亲经抢救活了下来,但被判处死缓,妮妮只能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成天郁郁寡欢。2012年10月底,郑涛办案时得知妮妮的遭遇后,决定用爱让妮妮阳光起来。

郑涛找来心理专家对妮妮进行心理矫正,帮她申请司法救助,联系相关部门为其家人办理低保,还在教育方面为妮妮申请了能减免的费用,并把她当作女儿一样关爱:休息时,他带着妻儿陪妮妮到游乐园玩,给她买玩具,教她写字画画;妮妮生日,他带去蛋糕;妮妮生病,他联系医生……

时间一天天过去,妮妮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如今已是六年级的大孩子了,但郑涛帮扶妮妮的故事还在续写……

记者 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