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为引领 “三大工程”夯实政法根基

时间: 2020-11-06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407


记者走进青法村了解它的“蜕变”

  海南省三亚市是中国最具魅力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这里不仅有令人向往的阳光、沙滩、大海,还有一个群山环绕、茂林成荫的育才生态区,这里风光旖旎,环境优美,是一个名副其实“有山有水有树林”的好去处。

  在育才生态区,坐落着一个美丽的村庄——青法村。今(6)日,记者走进青法村,随处可见孩子们在嬉戏玩耍,大人们在享受阳光,一阵阵微风吹来,道路两旁的树叶亦随风作响,像是在演奏一曲曲“交响乐”……这一幅幅祥和的画面,让人早已忘记三年前这里曾因一起恶性事件轰动一时,让青法村的“乱”远近皆知。

  三年过去了,青法村如今发生了哪些变化?记者了解到,三年来,三亚市通过全面推动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积极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紧盯青法村原党支部“庸”“软”“散”“弱”等问题,把脉开方,猛药去苛,整改提升。同时,经过三亚市委政法委的牵头治理,如今的青法村,紧紧依靠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进维稳、平安、治理工程,从一个经济落后、治理混乱的问题村,“改头换面”成为产业兴旺、安定和谐的样板村,仅用3年时间便完成了华丽变身,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三亚地方特色的乡村治理现代化道路。

  大力推进“维稳工程”

  社会风险由“高”到“低”

  2017年,青法村因家族矛盾冲突引发群体性事件,致使村党支部原书记、村委会原主任杨其青及其胞弟杨开青死亡。之后,有40名村民被依法判刑,其中2人死刑、1人死缓。

  “事件发生后,针对青法村的突出问题,三亚市委政法委牵头,成立了市委组织部、维稳办、市公安局、财政局、农业局、住建局、司法局等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维稳善后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全面驻村开展维稳工作,目前已逐步扭转被动局面。”此情此景,让驻村工作组成员、时任三亚市委政法委禁毒专员罗红兵深有感触。

  驻村期间,工作组带领政法干警、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安抚涉案人员家属情绪,对可能判处徒刑的犯罪嫌疑人、19名拟适用缓刑的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庭逐一评估、分级稳控。“每天下去,一家一户去,被骂了,还去。骂了一个月,慢慢村民就骂不动了。”罗红兵介绍说,刚开始他们的工作举步维艰,坚持下来才逐渐取得了效果。

  不仅如此,工作组还积极与省司法厅、海南律师协会沟通,及时为案件双方当事人提供辩护律师、安排律师会见、法律咨询等司法服务,多批次开展法律政策宣传攻心,既彰显法律公平正义,又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针对该案73人被刑拘、40人被判刑,双方亲属心灵受创伤,矛盾积怨难消除的问题,工作组积极组织村法律顾问、心理咨询师、老党员等走进双方家庭,通过一对一走访、面对面疏导,开展法律宣传、心理疏导,及时掌握并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困难,既解法结,又解心结。同时,针对犯罪嫌疑人在关押期间部分家庭在农忙季节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工作组及时组织力量帮助,并多方协调安排1名服刑人员与身患绝症的妻子见面,真情感化涉案人员主动悔过自新。

  在一番努力之下,如今,青法村村民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加融洽,过去的心结也慢慢得到化解。这正是三亚市委政法委牵头联合各级部门持之以恒、不遗余力开展维稳工作的累累硕果。

  大力推进“平安工程”

  治安环境由“差”到“好”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祈求平安是村民群众最基本的愿望,3年来,三亚市委政法委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推进青法村“平安工程”建设,加快创造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已把青法村建成平安幸福和谐之地。

  为此,青法村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应运而生。该中心充分利用现有办公用房条件,规范设置群众接待室、矛盾纠纷调处室、警务监控室,落实专人值班、实体化运维,整合村“两委”干部、辖区民警、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进驻。进一步采取就地整合、专兼结合的方式,选好9个网格长,配齐网格员队伍,落实源头发现、采集建档、分流交办、检查督促、结查反馈、闭环流程等一体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把便民服务、安全防范、化解矛盾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并完善重点场所、重点路段、重点领域的视频监控,推动村监控汇聚点与区、村综治中心互联对接,有效提高了乡村治理智能化水平。

  同时,三亚市委政法委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村戒毒康复工作站、禁毒专干等禁毒基础建设,健全防范打击长效机制,依法从严从快打击源头性、团伙性、暴力性犯罪,净化村社会环境。期间,优化整合驻村警务和农村群防群治力量,成立一支50人的特勤中队,驻扎在雅亮派出所;一支9人的村级治安联防队,统一由雅亮派出所调度和指挥,落实常态巡逻及村委会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打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行为。

  为引导村民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和实现利益诉求,三亚市委政法委还积极探索“一村一律师”“1+1+2”人民调解新模式,引导人民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员、社会工作者等专业队伍参与调解,完善农村矛盾纠纷化解、利益表达机制,并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妇联等部门联系农村工作制度,及时妥善化解家事纠纷、邻里纠纷、土地纠纷、涉族纠纷等矛盾纠纷。

  如今,青法村通过充分运用法治化、现代化的手段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近三年已成功调解村内纠纷案件60起,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

  大力推进“治理工程”

  社会环境由“乱”到“治”

  以前,青法村的乱,治理缺位、法律意识淡薄是重要原因之一,再加上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治理能力差、管理方式简单粗放等因素聚集在一起,才导致矛盾激化,最终引发重大恶性刑事案件。正如三亚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吴毅所说:“假如当时的基层组织发挥作用,假如当时的村务财务及时公开,假如当时的矛盾化解机制正常运行,这起事件可能就不会发生。”

  那么,要如何避免悲剧重演,实现长治久安?

  坚持以自治激活力。目前,青法村已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一核两委一会”乡村治理制度,坚持自治为基础,加强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村务协商会等自治组织建设,拓展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平台,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围绕基层热点难点问题,严格规范操作流程,确保议事过程顺畅有序,协商结果落地见效,增强广大村民参与感和获得感。


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坚持以法治强保障。近年来,三亚市委政法委还联合各级部门持续开展“法治扶贫”“法律进村”、创建“法治乡村”等活动,创新“全民普法日”“6.26”国际禁毒日等法治宣传的内容、方式、载体。同时,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培育一批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为主体的“法治带头人”,引导村民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全面提升该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截至目前,已累计在青法村开展法律宣传咨询20场次、举办法律讲座15场次、发放法律资料和普法手册9000多份、举办人民调解专题培训2场次。让当地村民进一步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补足精神上的法治“钙片”,也为青法村注入了强大的“法能量”。

  如今,在青法村内,干净整洁的通户道路,路道走廊宣传栏里一条条朗朗上口的乡村治理、普法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做事依法、说理讲法,已成了村民们心里认同的“村规”。

特派记者 杨旭军 唐奕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以党建为引领 “三大工程”夯实政法根基


记者走进青法村了解它的“蜕变”

  海南省三亚市是中国最具魅力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这里不仅有令人向往的阳光、沙滩、大海,还有一个群山环绕、茂林成荫的育才生态区,这里风光旖旎,环境优美,是一个名副其实“有山有水有树林”的好去处。

  在育才生态区,坐落着一个美丽的村庄——青法村。今(6)日,记者走进青法村,随处可见孩子们在嬉戏玩耍,大人们在享受阳光,一阵阵微风吹来,道路两旁的树叶亦随风作响,像是在演奏一曲曲“交响乐”……这一幅幅祥和的画面,让人早已忘记三年前这里曾因一起恶性事件轰动一时,让青法村的“乱”远近皆知。

  三年过去了,青法村如今发生了哪些变化?记者了解到,三年来,三亚市通过全面推动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积极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紧盯青法村原党支部“庸”“软”“散”“弱”等问题,把脉开方,猛药去苛,整改提升。同时,经过三亚市委政法委的牵头治理,如今的青法村,紧紧依靠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进维稳、平安、治理工程,从一个经济落后、治理混乱的问题村,“改头换面”成为产业兴旺、安定和谐的样板村,仅用3年时间便完成了华丽变身,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三亚地方特色的乡村治理现代化道路。

  大力推进“维稳工程”

  社会风险由“高”到“低”

  2017年,青法村因家族矛盾冲突引发群体性事件,致使村党支部原书记、村委会原主任杨其青及其胞弟杨开青死亡。之后,有40名村民被依法判刑,其中2人死刑、1人死缓。

  “事件发生后,针对青法村的突出问题,三亚市委政法委牵头,成立了市委组织部、维稳办、市公安局、财政局、农业局、住建局、司法局等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维稳善后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全面驻村开展维稳工作,目前已逐步扭转被动局面。”此情此景,让驻村工作组成员、时任三亚市委政法委禁毒专员罗红兵深有感触。

  驻村期间,工作组带领政法干警、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安抚涉案人员家属情绪,对可能判处徒刑的犯罪嫌疑人、19名拟适用缓刑的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庭逐一评估、分级稳控。“每天下去,一家一户去,被骂了,还去。骂了一个月,慢慢村民就骂不动了。”罗红兵介绍说,刚开始他们的工作举步维艰,坚持下来才逐渐取得了效果。

  不仅如此,工作组还积极与省司法厅、海南律师协会沟通,及时为案件双方当事人提供辩护律师、安排律师会见、法律咨询等司法服务,多批次开展法律政策宣传攻心,既彰显法律公平正义,又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针对该案73人被刑拘、40人被判刑,双方亲属心灵受创伤,矛盾积怨难消除的问题,工作组积极组织村法律顾问、心理咨询师、老党员等走进双方家庭,通过一对一走访、面对面疏导,开展法律宣传、心理疏导,及时掌握并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困难,既解法结,又解心结。同时,针对犯罪嫌疑人在关押期间部分家庭在农忙季节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工作组及时组织力量帮助,并多方协调安排1名服刑人员与身患绝症的妻子见面,真情感化涉案人员主动悔过自新。

  在一番努力之下,如今,青法村村民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加融洽,过去的心结也慢慢得到化解。这正是三亚市委政法委牵头联合各级部门持之以恒、不遗余力开展维稳工作的累累硕果。

  大力推进“平安工程”

  治安环境由“差”到“好”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祈求平安是村民群众最基本的愿望,3年来,三亚市委政法委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推进青法村“平安工程”建设,加快创造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已把青法村建成平安幸福和谐之地。

  为此,青法村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应运而生。该中心充分利用现有办公用房条件,规范设置群众接待室、矛盾纠纷调处室、警务监控室,落实专人值班、实体化运维,整合村“两委”干部、辖区民警、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进驻。进一步采取就地整合、专兼结合的方式,选好9个网格长,配齐网格员队伍,落实源头发现、采集建档、分流交办、检查督促、结查反馈、闭环流程等一体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把便民服务、安全防范、化解矛盾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并完善重点场所、重点路段、重点领域的视频监控,推动村监控汇聚点与区、村综治中心互联对接,有效提高了乡村治理智能化水平。

  同时,三亚市委政法委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村戒毒康复工作站、禁毒专干等禁毒基础建设,健全防范打击长效机制,依法从严从快打击源头性、团伙性、暴力性犯罪,净化村社会环境。期间,优化整合驻村警务和农村群防群治力量,成立一支50人的特勤中队,驻扎在雅亮派出所;一支9人的村级治安联防队,统一由雅亮派出所调度和指挥,落实常态巡逻及村委会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打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行为。

  为引导村民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和实现利益诉求,三亚市委政法委还积极探索“一村一律师”“1+1+2”人民调解新模式,引导人民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员、社会工作者等专业队伍参与调解,完善农村矛盾纠纷化解、利益表达机制,并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妇联等部门联系农村工作制度,及时妥善化解家事纠纷、邻里纠纷、土地纠纷、涉族纠纷等矛盾纠纷。

  如今,青法村通过充分运用法治化、现代化的手段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近三年已成功调解村内纠纷案件60起,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

  大力推进“治理工程”

  社会环境由“乱”到“治”

  以前,青法村的乱,治理缺位、法律意识淡薄是重要原因之一,再加上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治理能力差、管理方式简单粗放等因素聚集在一起,才导致矛盾激化,最终引发重大恶性刑事案件。正如三亚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吴毅所说:“假如当时的基层组织发挥作用,假如当时的村务财务及时公开,假如当时的矛盾化解机制正常运行,这起事件可能就不会发生。”

  那么,要如何避免悲剧重演,实现长治久安?

  坚持以自治激活力。目前,青法村已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一核两委一会”乡村治理制度,坚持自治为基础,加强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村务协商会等自治组织建设,拓展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平台,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围绕基层热点难点问题,严格规范操作流程,确保议事过程顺畅有序,协商结果落地见效,增强广大村民参与感和获得感。


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坚持以法治强保障。近年来,三亚市委政法委还联合各级部门持续开展“法治扶贫”“法律进村”、创建“法治乡村”等活动,创新“全民普法日”“6.26”国际禁毒日等法治宣传的内容、方式、载体。同时,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培育一批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为主体的“法治带头人”,引导村民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全面提升该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截至目前,已累计在青法村开展法律宣传咨询20场次、举办法律讲座15场次、发放法律资料和普法手册9000多份、举办人民调解专题培训2场次。让当地村民进一步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补足精神上的法治“钙片”,也为青法村注入了强大的“法能量”。

  如今,在青法村内,干净整洁的通户道路,路道走廊宣传栏里一条条朗朗上口的乡村治理、普法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做事依法、说理讲法,已成了村民们心里认同的“村规”。

特派记者 杨旭军 唐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