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云上苗乡那醉人的欢声笑语

时间: 2021-01-11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184

邱靖杰

  我是市检察院第三分院的邱靖杰。今天,当我再一次站在这里讲述时,我的内心真是百感交集。我要向你们——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的娘家人深深地说上一声感谢!感谢你们给了我一个到文凤村当第一书记的机会,感谢你们时时刻刻关心着我和同事还有文凤村。

  3年多时间,1260天,我们在文凤村坚守着,其实不为别的,就是为了那一份庄严的检察承诺!

  今天,我带着同事的心里话来了。可惜我没有那么高的水平,能够把3年多的事情浓缩在几分钟之内;可能我也没有那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说尽我们在扶贫一线经历的酸甜苦辣;但是,我是用一颗真心、一份真情,给大家带来了一份云上苗乡的真实报告。

  曾经的文凤村——

  真是来了不想走,走了不想来

  如果说武陵山区是“十万大山”,那文凤村就是那山巅上的一个小山村。脱贫攻坚以前,文凤村还是武隆人心中的“西藏”。

  请大家看一组数据:

  交通情况:文凤村距主城260公里,有120公里山路,要走7个小时车程,需要在山路上颠簸3个半小时;

  经济状况: 2014年底人均收入2422元,贫困发生率21%是她的家底……村上集体经济没有收入不说,反倒为负;

  生活状况:345户、1328人,完全是传统自给自足经济,场镇上只有1家杂货店、1家羊肉馆,没有药店,没有银行,没有超市,更没有快递……

  记得2017年9月6日,我从涪陵绕道彭水来到文凤。在崎岖泥泞的山路上,我几次被转晕。到了文凤,我已经脚耙手软,一步都不想再挪动了;荒凉的大山,冷清的村子,凉风一吹,让人感到一种与世隔绝的贫困,只要逃离了这里,可以说一辈子都不愿意再回来——所以,真是来了不想走,走了不想来!

  当时,很多农户家的入户路都是“羊肠小道”,建卡贫困户有两户家中都是3个小孩,哪一户人只要生个重病很可能就穷得翻不了身。他们中有住在四面透风的木屋里的、有因交不起电费被停电断网的、有孩子们营养不良的……这都是常有的事情。

  这就是昔日落后的文凤。

  脱贫攻坚破难题——

  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

  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让文凤村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我清晰地记得,经过3年多的努力,我们啃下了征地、迁坟、修路3块硬骨头;化解了地界、赡养、讨薪等矛盾纠纷:打造了便民服务中心、精品民宿、电商等重点项目;发展了蜂蜜、土鸡、老茶山等品牌;实施了“莎姐”工作站、苗寨小课堂、党员教育实践基地等工作机制;组织了知名作家、书法家、摄影家等到文凤采风。

  我永远忘不了:重庆检察系统捐赠500万元为文凤村修建了2000多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市检察院检察长贺恒扬带领分院检察长三上苗乡蹲点调研,召开对口帮扶现场会解决实际问题;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也来到文凤村,为脱贫攻坚点赞、为乡亲们送来问候和祝福;市检察院扶贫集团连续3年为考上大学的困难家庭发放助学金;12批检察干警开展党建活动,走进“苗王寨一品乐”电商馆助力消费扶贫;无数好心人对困难群众给予了关心和帮助;还有长篇散文《家住苗寨上》把天池苗寨写上了《人民日报》,叫响了“云上苗寨、幸福后坪”的文旅品牌。

  我深刻地体会到:党建引领是“金钥匙”,精准帮扶是“硬功夫”,绿色发展是“致富路”,志智双扶是“原动能”,凝聚合力是“强保障”。

  正是因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我们把检察职能融入脱贫攻坚,强化党建引领、优化产业帮扶、深化法治乡村、细化教育资助,推进了文凤村文旅融合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检察力量!

  现在的文凤村——

  真是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而如今,苗乡的天是蓝的,苗寨的日子是甜的。

  天池苗寨成了网红打卡景点,自2019年9月开寨以来,累计接待游客4.2万人,实现旅游收入600余万元,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后坪乡人均收入实现13000余元,足足增长了5倍多;从主城到文凤的车程再也没有泥泞颠簸的土路,取而代之的是二级旅游路,车程整整缩短了两个小时……

  2018年以来,天池苗寨被评为重庆市“十大文旅地标”“十大美丽村庄”。去年,文凤村喜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作为第一书记,我为乡亲们摆脱贫困感动、为扶贫干部感动、为孩子们茁壮成长而感动……

  此时此刻,我的耳旁仿佛响起了那润心的山歌——曾世红老人唱着“红军颂”、潘学舟、刘远银夫妇唱着“苗家山寨好热闹”,还有苗寨作坊墙上那些“乌江船工”们震天的号子声……

  苗王山下、红色旅游、田园风光、高山风情,一卷乡村画卷,在微风细雨中舒展开来;有米有面有茶有山珍,有吃有住有看有笑声,游客们的欢声笑语、孩子们的朗朗书声、苗寨小课堂、法治广场上的龙门阵,汇成了一幅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美图。

  正如一位诗人所描绘的那样:

  文凤村,是一种向上生长的风光,

  向上,穿过盘旋而上的道路,

  向上,穿过路边的鲜花和荷塘,

  向上,穿越云雾的迷茫;

  因为,向上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梦想;

  选择向上,就是选择一种美好的模样,

  这,就是云上苗乡。

记者 舒楚寒 整理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为了云上苗乡那醉人的欢声笑语

邱靖杰

  我是市检察院第三分院的邱靖杰。今天,当我再一次站在这里讲述时,我的内心真是百感交集。我要向你们——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的娘家人深深地说上一声感谢!感谢你们给了我一个到文凤村当第一书记的机会,感谢你们时时刻刻关心着我和同事还有文凤村。

  3年多时间,1260天,我们在文凤村坚守着,其实不为别的,就是为了那一份庄严的检察承诺!

  今天,我带着同事的心里话来了。可惜我没有那么高的水平,能够把3年多的事情浓缩在几分钟之内;可能我也没有那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说尽我们在扶贫一线经历的酸甜苦辣;但是,我是用一颗真心、一份真情,给大家带来了一份云上苗乡的真实报告。

  曾经的文凤村——

  真是来了不想走,走了不想来

  如果说武陵山区是“十万大山”,那文凤村就是那山巅上的一个小山村。脱贫攻坚以前,文凤村还是武隆人心中的“西藏”。

  请大家看一组数据:

  交通情况:文凤村距主城260公里,有120公里山路,要走7个小时车程,需要在山路上颠簸3个半小时;

  经济状况: 2014年底人均收入2422元,贫困发生率21%是她的家底……村上集体经济没有收入不说,反倒为负;

  生活状况:345户、1328人,完全是传统自给自足经济,场镇上只有1家杂货店、1家羊肉馆,没有药店,没有银行,没有超市,更没有快递……

  记得2017年9月6日,我从涪陵绕道彭水来到文凤。在崎岖泥泞的山路上,我几次被转晕。到了文凤,我已经脚耙手软,一步都不想再挪动了;荒凉的大山,冷清的村子,凉风一吹,让人感到一种与世隔绝的贫困,只要逃离了这里,可以说一辈子都不愿意再回来——所以,真是来了不想走,走了不想来!

  当时,很多农户家的入户路都是“羊肠小道”,建卡贫困户有两户家中都是3个小孩,哪一户人只要生个重病很可能就穷得翻不了身。他们中有住在四面透风的木屋里的、有因交不起电费被停电断网的、有孩子们营养不良的……这都是常有的事情。

  这就是昔日落后的文凤。

  脱贫攻坚破难题——

  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

  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让文凤村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我清晰地记得,经过3年多的努力,我们啃下了征地、迁坟、修路3块硬骨头;化解了地界、赡养、讨薪等矛盾纠纷:打造了便民服务中心、精品民宿、电商等重点项目;发展了蜂蜜、土鸡、老茶山等品牌;实施了“莎姐”工作站、苗寨小课堂、党员教育实践基地等工作机制;组织了知名作家、书法家、摄影家等到文凤采风。

  我永远忘不了:重庆检察系统捐赠500万元为文凤村修建了2000多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市检察院检察长贺恒扬带领分院检察长三上苗乡蹲点调研,召开对口帮扶现场会解决实际问题;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也来到文凤村,为脱贫攻坚点赞、为乡亲们送来问候和祝福;市检察院扶贫集团连续3年为考上大学的困难家庭发放助学金;12批检察干警开展党建活动,走进“苗王寨一品乐”电商馆助力消费扶贫;无数好心人对困难群众给予了关心和帮助;还有长篇散文《家住苗寨上》把天池苗寨写上了《人民日报》,叫响了“云上苗寨、幸福后坪”的文旅品牌。

  我深刻地体会到:党建引领是“金钥匙”,精准帮扶是“硬功夫”,绿色发展是“致富路”,志智双扶是“原动能”,凝聚合力是“强保障”。

  正是因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我们把检察职能融入脱贫攻坚,强化党建引领、优化产业帮扶、深化法治乡村、细化教育资助,推进了文凤村文旅融合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检察力量!

  现在的文凤村——

  真是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而如今,苗乡的天是蓝的,苗寨的日子是甜的。

  天池苗寨成了网红打卡景点,自2019年9月开寨以来,累计接待游客4.2万人,实现旅游收入600余万元,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后坪乡人均收入实现13000余元,足足增长了5倍多;从主城到文凤的车程再也没有泥泞颠簸的土路,取而代之的是二级旅游路,车程整整缩短了两个小时……

  2018年以来,天池苗寨被评为重庆市“十大文旅地标”“十大美丽村庄”。去年,文凤村喜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作为第一书记,我为乡亲们摆脱贫困感动、为扶贫干部感动、为孩子们茁壮成长而感动……

  此时此刻,我的耳旁仿佛响起了那润心的山歌——曾世红老人唱着“红军颂”、潘学舟、刘远银夫妇唱着“苗家山寨好热闹”,还有苗寨作坊墙上那些“乌江船工”们震天的号子声……

  苗王山下、红色旅游、田园风光、高山风情,一卷乡村画卷,在微风细雨中舒展开来;有米有面有茶有山珍,有吃有住有看有笑声,游客们的欢声笑语、孩子们的朗朗书声、苗寨小课堂、法治广场上的龙门阵,汇成了一幅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美图。

  正如一位诗人所描绘的那样:

  文凤村,是一种向上生长的风光,

  向上,穿过盘旋而上的道路,

  向上,穿过路边的鲜花和荷塘,

  向上,穿越云雾的迷茫;

  因为,向上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梦想;

  选择向上,就是选择一种美好的模样,

  这,就是云上苗乡。

记者 舒楚寒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