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校教师到社区民警:她学手语成为“特殊”居民的“雷锋”

时间: 2021-03-10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074

  沙坪坝区公安分局磁器口派出所社区民警何巧,曾是一名高校教师,面对的是年轻的学子,走下讲台,她成为社区民警,每天走街串巷,投身基层。从高校教师到社区民警,她在普通工作中,用自己的智慧和热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为了帮助辖区150多名聋哑人,她学习手语,创建“巧姐无声调解室”,化解这群特殊居民的纠纷,接连收获“重庆2020年度最美渝警楷模”、全国“2020最美基层民警”的荣誉。

  扎根基层踏实做事 为了交流学习手语

  2012年,何巧成为一名特警,在三峡广场片区巡逻,为本地市民或外来游客排忧解难。在巡逻的几百个日子里,何巧每天与不同的人接触,沟通交流与应急处置能力更是练得炉火纯青,为后来扎根社区的工作创造了基础条件。

  2014年10月,何巧来到磁器口派出所任社区民警。初来乍到,对自己所负责的磁建村基本情况一无所知,她便从管理系统中导出所磁建村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和出租房的信息,分类整理、打印并装订成册,然后逐户走访。

  刚到磁建村社区入户走访登记常住户口时,何巧与一位听力障碍居民交流受阻,看到居民着急地比划着手势,看不懂手语的何巧很尴尬,只得连连示意致歉。通过走访,何巧发现,原重庆市高压开关厂有149名聋哑工人被集中安置于此,如果无法与这群特殊的居民交流,不但相关工作难以进行,连打个招呼都困难,更别说帮助他们。

  于是,她报名参加重庆师范大学手语培训班,找来手语教材和视频自学,还主动找社区听力障碍居民拜师学艺。就这样,从问候到称呼,再到话家常、聊心事、调查困难,仅用了3个月时间她就掌握了手语,与听力障碍居民们可以顺利进行无障碍交流。

  就这样,约半年时间,她累计走访住户2600余户,也摸清了辖区各类人口的现状。

  2014年春节,何巧放弃休假,不分白天黑夜巡逻磁建村的每一个商铺、住户、防火点,对辖区内门面、库房、餐馆的消防隐患情况逐一排查并督促整改,保障了所管辖区的安全。

  成立“巧姐无声调解室”化解听力障碍居民纠纷

  沙坪坝磁器口磁建村88号的三千城,与传统的商业住宅小区没有差别,但这里的居民都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局限的生活圈子,自卑封闭的心理,导致矛盾纠纷频发,让物业企业无所适从,两年内,先后换了7个物业经理,也没能解决问题,物业公司为此苦不堪言。为此,何巧决心流转局面。

  2019年初,何巧创建了“巧姐无声警务室”,设置“调解室”“谈心角”“学习室”等功能区,帮残疾人找工作、化解矛盾,居民间渐渐和气起来。

  “无声警务室”是专门为聋哑群众打造的服务场地,在这里,他们还可以学习《民法典》等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可以进行心理咨询,扫除内心的困扰;还可以开展各种社会活动,让自己更快更好地走入社会、融入社会。

  用这样的方式,何巧走进了一个特殊的群体,打开了一个“无声”世界。近三年来,何巧调解130余起涉及聋哑人的矛盾纠纷,成功率高达100%;为辖区聋哑群众排忧解难240余件,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6%以上。虽然很多事情都圆满解决,但还是有—些事儿,让何巧始终有“心结”。

  弱势居民的烦心事 她用心用情化解

  辖区有一个70多岁的老大爷,患了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经常走丢,他的女儿也听力障碍,父走丢了却不能报警求助,为此,何巧提供了许多帮助;听力障碍老人王文玉、夏孝梅夫妇因病生活不能自理,何巧联系福利院妥善照顾;辖区儿童刘俊杰父母都是聋哑人,辅导功课力不从心,何巧当起家庭老师,给他辅导作业……;辖区居民杜某曾因抢劫被判刑,刑满释放后在宁波打工收入不稳定很难维持生活,何巧便劝说杜某回重庆找工作。杜某回到了重庆后,何巧帮助杜某在西永农贸市场租了摊位,经过几个月的经营,杜某的生活已得到明显改善。

  现在,“无声警务室”已不只是为社区聋哑群众上课、开展活动的场所,也是聋哑群众遇到困难时的避风港、需要倾诉时的“树洞”,更是是社区民警与居民、聋哑群众与其他群众沟通交流,增进感情的真心屋。

  新的一年,何巧计划与相关行业的专家教授共同制作一份“日常办事手语100句”指导手册,希望能够向全国推广,为全国的听障群体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记者 唐孝忠 实习生 袁婧涵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从高校教师到社区民警:她学手语成为“特殊”居民的“雷锋”

  沙坪坝区公安分局磁器口派出所社区民警何巧,曾是一名高校教师,面对的是年轻的学子,走下讲台,她成为社区民警,每天走街串巷,投身基层。从高校教师到社区民警,她在普通工作中,用自己的智慧和热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为了帮助辖区150多名聋哑人,她学习手语,创建“巧姐无声调解室”,化解这群特殊居民的纠纷,接连收获“重庆2020年度最美渝警楷模”、全国“2020最美基层民警”的荣誉。

  扎根基层踏实做事 为了交流学习手语

  2012年,何巧成为一名特警,在三峡广场片区巡逻,为本地市民或外来游客排忧解难。在巡逻的几百个日子里,何巧每天与不同的人接触,沟通交流与应急处置能力更是练得炉火纯青,为后来扎根社区的工作创造了基础条件。

  2014年10月,何巧来到磁器口派出所任社区民警。初来乍到,对自己所负责的磁建村基本情况一无所知,她便从管理系统中导出所磁建村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和出租房的信息,分类整理、打印并装订成册,然后逐户走访。

  刚到磁建村社区入户走访登记常住户口时,何巧与一位听力障碍居民交流受阻,看到居民着急地比划着手势,看不懂手语的何巧很尴尬,只得连连示意致歉。通过走访,何巧发现,原重庆市高压开关厂有149名聋哑工人被集中安置于此,如果无法与这群特殊的居民交流,不但相关工作难以进行,连打个招呼都困难,更别说帮助他们。

  于是,她报名参加重庆师范大学手语培训班,找来手语教材和视频自学,还主动找社区听力障碍居民拜师学艺。就这样,从问候到称呼,再到话家常、聊心事、调查困难,仅用了3个月时间她就掌握了手语,与听力障碍居民们可以顺利进行无障碍交流。

  就这样,约半年时间,她累计走访住户2600余户,也摸清了辖区各类人口的现状。

  2014年春节,何巧放弃休假,不分白天黑夜巡逻磁建村的每一个商铺、住户、防火点,对辖区内门面、库房、餐馆的消防隐患情况逐一排查并督促整改,保障了所管辖区的安全。

  成立“巧姐无声调解室”化解听力障碍居民纠纷

  沙坪坝磁器口磁建村88号的三千城,与传统的商业住宅小区没有差别,但这里的居民都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局限的生活圈子,自卑封闭的心理,导致矛盾纠纷频发,让物业企业无所适从,两年内,先后换了7个物业经理,也没能解决问题,物业公司为此苦不堪言。为此,何巧决心流转局面。

  2019年初,何巧创建了“巧姐无声警务室”,设置“调解室”“谈心角”“学习室”等功能区,帮残疾人找工作、化解矛盾,居民间渐渐和气起来。

  “无声警务室”是专门为聋哑群众打造的服务场地,在这里,他们还可以学习《民法典》等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可以进行心理咨询,扫除内心的困扰;还可以开展各种社会活动,让自己更快更好地走入社会、融入社会。

  用这样的方式,何巧走进了一个特殊的群体,打开了一个“无声”世界。近三年来,何巧调解130余起涉及聋哑人的矛盾纠纷,成功率高达100%;为辖区聋哑群众排忧解难240余件,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6%以上。虽然很多事情都圆满解决,但还是有—些事儿,让何巧始终有“心结”。

  弱势居民的烦心事 她用心用情化解

  辖区有一个70多岁的老大爷,患了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经常走丢,他的女儿也听力障碍,父走丢了却不能报警求助,为此,何巧提供了许多帮助;听力障碍老人王文玉、夏孝梅夫妇因病生活不能自理,何巧联系福利院妥善照顾;辖区儿童刘俊杰父母都是聋哑人,辅导功课力不从心,何巧当起家庭老师,给他辅导作业……;辖区居民杜某曾因抢劫被判刑,刑满释放后在宁波打工收入不稳定很难维持生活,何巧便劝说杜某回重庆找工作。杜某回到了重庆后,何巧帮助杜某在西永农贸市场租了摊位,经过几个月的经营,杜某的生活已得到明显改善。

  现在,“无声警务室”已不只是为社区聋哑群众上课、开展活动的场所,也是聋哑群众遇到困难时的避风港、需要倾诉时的“树洞”,更是是社区民警与居民、聋哑群众与其他群众沟通交流,增进感情的真心屋。

  新的一年,何巧计划与相关行业的专家教授共同制作一份“日常办事手语100句”指导手册,希望能够向全国推广,为全国的听障群体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记者 唐孝忠 实习生 袁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