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

时间: 2021-04-23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033

  ◎王贝诺

  在湖北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展厅,参观者络绎不绝,大家驻足感慨的,有逆行战士那坚毅的眼神回望,有四面八方伸出援手的许诺和行动,也有第一批火神山出院患者被阳光照耀的脸庞。而使我驻足的,是那漫天雪地里数十位身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是那曲膝弯腰、一齐奋力推动满满一车防疫物资的坚毅面孔。

  我是支援湖北武汉的普通志愿者,这些面孔中有一张是我的,那些彻骨的寒意与热血的斗志交织在一起的记忆,如同一帧帧画面从心里漫上脑海,思绪万千,复杂的情绪浸湿了我的眼角。

  回忆那一段时光,其中的孤独与悲凉已有太多的亲身讲述,坚强与团结传遍大街小巷,红色的信念早已烙上中国的奖章。而我,只想从一个普通志愿者的角度,反思一下那一日又一日枯燥带来的徘徊。

  一早,到达门诊更衣区,换上隔离衣和防护服,穿好鞋套和手套,戴上口罩防护帽和面屏,提前来到工作区进行再次消杀处理,交接消毒用品和防疫物资,清点登记,以便及时取用和后续核查。揣上体温枪开始站岗,打起十二分精神,迎接第一批进入门诊的人潮。腰上的扩音器,重复着“请带好口罩,出示健康码,间隔1米进入”,我也重复着测体温、查看健康码和核酸检验结果单的流程。偶有一人体温异常,便引领到发热门诊进行进一步的筛查和检测。烂熟于心的工作流程,使得机械和枯燥渐渐拉扯着摇摆不定的工作态度。

  我开始留恋窝在家中的舒适和惬意,对志愿者工作外的生活充满了渴望,以致浮想连篇。成百上千的带着口罩的面孔,充斥了繁杂的询问和就医的抱怨,耳旁测温枪的提示音一下下敲击着我的心神,开始对毫无回报的志愿者工作产生质疑和反感。

  隔着防护面屏,一位看起来年过七旬的老者领着小孙女来就诊,有口罩也遮不住的皱纹,霜白的两鬓沾上星星点点的雨露。他拿着手机,右手笨拙地敲击屏幕,点开挂号页面,告诉我他自己无法找到健康码了。我不能接触他的手机,只能大声地一遍遍告诉他怎么调出健康码的页面,他焦急的神色一下子变得轻松。他想拍拍我的肩膀,突然想到什么又急忙收回,只能竖起大拇指,弯下身告诉身旁的孙女:“长大了,也要像这个哥哥一样,做好事,做好人。”

  反思松懈的工作态度,我无法严格定论好与坏的界限。但我在那一刻猛然意识到,志愿者工作并非只是做到人们所需要,也需要大众所看到。

  不管是谁,善良的人看到饥寒交迫的乞讨孩童会有不忍,看到战火肆虐的残垣断瓦会悲伤,看到烈日灼晒的环卫工人会酸涩。援鄂抗疫中,那剪断青丝、灵魂却化身红妆的模样,惋惜但倍感温暖;那满脸勒痕、周身却气宇轩昂的医者模样,心疼但充满能量。那无数张面孔、那闪烁着感激的目光、那句句温暖的话语,消解了我摇摆不定的工作态度,斩断了我的质疑和反感。

  “恻隐”是我们实际行动的第一声枪响,而“志愿”则是我们内心最柔软也最原始的天赋。我的亲身体会,志愿者不仅给人们带去了切实的温暖和更多的可能,也在无形中成就了新的自我。

  我开始在意隔着面屏一米外戴着口罩形形色色的面孔,那每一张面孔,都烙刻进了时代的卷轴,托举着生机四溢的向上力量。热血的故事被传诵到更远的远方,裹挟着后来人的蓄力加码。萌芽的希望冲开绝壁夺隘而出,2020年的春天,也驻扎进了同行者的心上。

  我深知,敲打我每日挺直胸膛的,不只是满腔的热血,还有他人期许与赞赏的目光。黑格尔说:“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特殊的时代赋予了年轻一代特殊的任务。在抗击疫情里,我们逐渐懂得生活的目的不在于寻找自我,而在于创造自我。

  在随后的志愿者经历中,我努力甩掉扰乱信念的不安情绪,抛弃懒散和敷衍,开始留心工作的细节,寻找可以改进的方法,进一步落实防疫的每一个要求,落实常态化防控目标。不求近功,不安小就,牵动人类健康的伟大事业,需要的永远是行动而不仅仅是说话。我相信,生活是一个不断向外探索、不断向上延伸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以收益为导向、以利益为尺码的物化世界。

  难以忘怀护卫万家安宁灯火的逆行一战,难以辜负触动心弦的信任目光,难以忘却那一张张留在记忆深处的面孔。展望未来的行医生涯和人生旅途,我将那一幅幅面孔尽收囊中,前行,执著地前行!

  (作者系南昌大学医学院学生)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面孔

  ◎王贝诺

  在湖北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展厅,参观者络绎不绝,大家驻足感慨的,有逆行战士那坚毅的眼神回望,有四面八方伸出援手的许诺和行动,也有第一批火神山出院患者被阳光照耀的脸庞。而使我驻足的,是那漫天雪地里数十位身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是那曲膝弯腰、一齐奋力推动满满一车防疫物资的坚毅面孔。

  我是支援湖北武汉的普通志愿者,这些面孔中有一张是我的,那些彻骨的寒意与热血的斗志交织在一起的记忆,如同一帧帧画面从心里漫上脑海,思绪万千,复杂的情绪浸湿了我的眼角。

  回忆那一段时光,其中的孤独与悲凉已有太多的亲身讲述,坚强与团结传遍大街小巷,红色的信念早已烙上中国的奖章。而我,只想从一个普通志愿者的角度,反思一下那一日又一日枯燥带来的徘徊。

  一早,到达门诊更衣区,换上隔离衣和防护服,穿好鞋套和手套,戴上口罩防护帽和面屏,提前来到工作区进行再次消杀处理,交接消毒用品和防疫物资,清点登记,以便及时取用和后续核查。揣上体温枪开始站岗,打起十二分精神,迎接第一批进入门诊的人潮。腰上的扩音器,重复着“请带好口罩,出示健康码,间隔1米进入”,我也重复着测体温、查看健康码和核酸检验结果单的流程。偶有一人体温异常,便引领到发热门诊进行进一步的筛查和检测。烂熟于心的工作流程,使得机械和枯燥渐渐拉扯着摇摆不定的工作态度。

  我开始留恋窝在家中的舒适和惬意,对志愿者工作外的生活充满了渴望,以致浮想连篇。成百上千的带着口罩的面孔,充斥了繁杂的询问和就医的抱怨,耳旁测温枪的提示音一下下敲击着我的心神,开始对毫无回报的志愿者工作产生质疑和反感。

  隔着防护面屏,一位看起来年过七旬的老者领着小孙女来就诊,有口罩也遮不住的皱纹,霜白的两鬓沾上星星点点的雨露。他拿着手机,右手笨拙地敲击屏幕,点开挂号页面,告诉我他自己无法找到健康码了。我不能接触他的手机,只能大声地一遍遍告诉他怎么调出健康码的页面,他焦急的神色一下子变得轻松。他想拍拍我的肩膀,突然想到什么又急忙收回,只能竖起大拇指,弯下身告诉身旁的孙女:“长大了,也要像这个哥哥一样,做好事,做好人。”

  反思松懈的工作态度,我无法严格定论好与坏的界限。但我在那一刻猛然意识到,志愿者工作并非只是做到人们所需要,也需要大众所看到。

  不管是谁,善良的人看到饥寒交迫的乞讨孩童会有不忍,看到战火肆虐的残垣断瓦会悲伤,看到烈日灼晒的环卫工人会酸涩。援鄂抗疫中,那剪断青丝、灵魂却化身红妆的模样,惋惜但倍感温暖;那满脸勒痕、周身却气宇轩昂的医者模样,心疼但充满能量。那无数张面孔、那闪烁着感激的目光、那句句温暖的话语,消解了我摇摆不定的工作态度,斩断了我的质疑和反感。

  “恻隐”是我们实际行动的第一声枪响,而“志愿”则是我们内心最柔软也最原始的天赋。我的亲身体会,志愿者不仅给人们带去了切实的温暖和更多的可能,也在无形中成就了新的自我。

  我开始在意隔着面屏一米外戴着口罩形形色色的面孔,那每一张面孔,都烙刻进了时代的卷轴,托举着生机四溢的向上力量。热血的故事被传诵到更远的远方,裹挟着后来人的蓄力加码。萌芽的希望冲开绝壁夺隘而出,2020年的春天,也驻扎进了同行者的心上。

  我深知,敲打我每日挺直胸膛的,不只是满腔的热血,还有他人期许与赞赏的目光。黑格尔说:“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特殊的时代赋予了年轻一代特殊的任务。在抗击疫情里,我们逐渐懂得生活的目的不在于寻找自我,而在于创造自我。

  在随后的志愿者经历中,我努力甩掉扰乱信念的不安情绪,抛弃懒散和敷衍,开始留心工作的细节,寻找可以改进的方法,进一步落实防疫的每一个要求,落实常态化防控目标。不求近功,不安小就,牵动人类健康的伟大事业,需要的永远是行动而不仅仅是说话。我相信,生活是一个不断向外探索、不断向上延伸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以收益为导向、以利益为尺码的物化世界。

  难以忘怀护卫万家安宁灯火的逆行一战,难以辜负触动心弦的信任目光,难以忘却那一张张留在记忆深处的面孔。展望未来的行医生涯和人生旅途,我将那一幅幅面孔尽收囊中,前行,执著地前行!

  (作者系南昌大学医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