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好悠悠碧水 润泽生态苗乡

时间: 2021-07-05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051

  

秀山县生态环境局一班人深入梅江河两岸调研

  在建党百年之际,秀山县生态环境局向全县66万父老乡亲交出了一张满意的民生答卷。

  截至5月31日,2021年151天城区空气优良天数为142天(超标9天),优良率为94%;PM2.5平均浓度37.4微克/立方米。1至4月,县域内3个国考断面(酉水河—里耶、花垣河—马家寨、龙潭河—妙泉入口)、2个市考断面(酉水河—大溪、溶溪河—溪口)均达到考核要求;5个市控评价断面(梅江河—官舟、梅江河—石堤大桥、溶溪河—汪家盖、洪安河—雅江、花垣河—茶洞)中除茶洞外,其余4个断面水质均稳定达标(茶洞断面2月、3月水质均为Ⅴ类,氨氮浓度分别为1.91mg/L、1.95mg/L,分别超标0.91倍、0.95倍);1个区县控断面(洪安河入口—洪安河)水质稳定达标;18个(国家级3个、市级7个、区县级8个)水功能区断面水质均达到水功能区管理目标要求;2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钟灵水库、隘口水库)水质达标率100%。

  抢眼的数据背后,是该县一以贯之坚持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观。

  近年来,秀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以中央环保督察、市级环保集中督察等各类问题整改为契机,首先从强化城区空气质量管理入手,编制完成《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规划》,制订并积极推进实施《年度秋冬季蓝天保卫战城区空气质量改善工作方案》,并且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积极配合全县河长制工作,从实际出发,以环境保护为总揽,以锰污染整治和补齐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短板为抓手,深化“控源头”“强监管”等举措,大力推进梅江河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和保护。

  经过多年合力攻坚,如今秀山境内水生态持续向好,土家苗乡儿女的脸上写满了获得感、幸福感。

为了母亲河更美

  清清的河水在夕阳的映照下,泛起一阵阵涟漪,游人如织,鱼儿戏水……这是秀山人民的母亲河——梅江河如今的真实写照。

  梅江河发源于秀山县钟灵镇云隘村,在石堤镇注入酉水河,全长137.8公里。然而,过去的梅江河并非如此: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粗放发展,人口剧增,工商业集聚,导致污水直排、废渣乱弃、废气冲天,仿佛一夜之间,原本水清鱼现的美丽河流就变成了一条路人掩鼻而逃的“臭水沟”。如今美景重现,倒让人想一探究竟。

  近年来,秀山县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直面梅江河流域生态问题,痛定思痛,全力整改,思良策、集良方,以文旅融合为契机,力争建设中国最美城市河流。通过把好“绿色脉”,巧开“生态方”,实现了一河促“四美”的华丽蝶变。

  以保护为主线 还原“颜值”美

  充分尊重和保护梅江河的“自然岸线”,不片面追求看似“高大上”实则破坏生态平衡的钢筋混凝土河堤建设。投资1.2亿元,根据河流天然形态建设县城“滨河绿道”约10公里,新增绿地面积80余万平方米。通过畅通河道河岸、种植亲水植物,对滨河地带消落带、坡地等进行绿化,防止水土流失,维持河道生物多样性,激活生态免疫力,形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缓冲带。

  以治理为抓手 提升“内在”美

  扎实开展梅江河源头管控和全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对梅江河沿岸的农业、工业、生活、餐饮、养殖等污染源进行全覆盖摸底调查,以“锰矿山、电解锰、锰渣场”三大源头为重点,全面推进锰行业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整治入河排污口110余个。统筹推进县城污水处理厂、背街小巷、海绵城市改造等项目建设,切实将所有排入河道的污水全部截留并网,新建城区污水管网70.81公里、乡镇污水管网299.6公里。常态化开展河道清漂保洁,及时清理打捞水面垃圾和漂浮物,全流域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以法治为引领 塑造“灵魂”美

  生态宜居,法治为基。为巩固环境治理成果,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特别是锰渣后续污染治理难度较大、城镇和农业农村水污染隐患较多、保护与利用缺乏规划引领等问题,制定通过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梅江河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内容涉及规划与监督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资源开发利用等,以法治力量为梅江河生态环境保驾护航,成为全国少有针对一条河流进行全面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碧水绕城润凤凰(山)

  以文旅为内核 树立“气韵”美

  依托凤凰山、百年西街、梅江河“一山一水一街”自然资源禀赋,做足山水城文章。西街景区按照“留得住记忆、记得住乡愁”的理念,紧扣“楹联、花灯、书法、土苗文化”等元素,投入资金5亿余元,重点打造出凤翔楼等15个旅游景点;凤凰山景区则突出“花漫山、灯出彩、传文化、情满园”四个内涵。梅江河作为纽带,串联起凤凰山和百年西街两个国家4A级景区,展示出一幅山水相依的秀美画卷。

  伟大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经过多年的保护治理,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武陵山区最美县城正悄然崛起,梅江河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之河、景观之河、文化之河、幸福之河。而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迎难而上、公正无私、求实创新、众志成城”的梅江河精神,这种精神也将激励着秀山儿女向着“中国最美城市河流”目标奋力迈进。

  站在高高的凤凰山上,遥望缓缓向东的梅江河及两岸,满眼皆是青山绿水、鸟击苍穹。以情护好悠悠碧水,润泽生态土家苗乡,这是秀山久久为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更是秀山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完美而真实的诠释。

  记者 姚华顺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护好悠悠碧水 润泽生态苗乡

  

秀山县生态环境局一班人深入梅江河两岸调研

  在建党百年之际,秀山县生态环境局向全县66万父老乡亲交出了一张满意的民生答卷。

  截至5月31日,2021年151天城区空气优良天数为142天(超标9天),优良率为94%;PM2.5平均浓度37.4微克/立方米。1至4月,县域内3个国考断面(酉水河—里耶、花垣河—马家寨、龙潭河—妙泉入口)、2个市考断面(酉水河—大溪、溶溪河—溪口)均达到考核要求;5个市控评价断面(梅江河—官舟、梅江河—石堤大桥、溶溪河—汪家盖、洪安河—雅江、花垣河—茶洞)中除茶洞外,其余4个断面水质均稳定达标(茶洞断面2月、3月水质均为Ⅴ类,氨氮浓度分别为1.91mg/L、1.95mg/L,分别超标0.91倍、0.95倍);1个区县控断面(洪安河入口—洪安河)水质稳定达标;18个(国家级3个、市级7个、区县级8个)水功能区断面水质均达到水功能区管理目标要求;2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钟灵水库、隘口水库)水质达标率100%。

  抢眼的数据背后,是该县一以贯之坚持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观。

  近年来,秀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以中央环保督察、市级环保集中督察等各类问题整改为契机,首先从强化城区空气质量管理入手,编制完成《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规划》,制订并积极推进实施《年度秋冬季蓝天保卫战城区空气质量改善工作方案》,并且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积极配合全县河长制工作,从实际出发,以环境保护为总揽,以锰污染整治和补齐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短板为抓手,深化“控源头”“强监管”等举措,大力推进梅江河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和保护。

  经过多年合力攻坚,如今秀山境内水生态持续向好,土家苗乡儿女的脸上写满了获得感、幸福感。

为了母亲河更美

  清清的河水在夕阳的映照下,泛起一阵阵涟漪,游人如织,鱼儿戏水……这是秀山人民的母亲河——梅江河如今的真实写照。

  梅江河发源于秀山县钟灵镇云隘村,在石堤镇注入酉水河,全长137.8公里。然而,过去的梅江河并非如此: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粗放发展,人口剧增,工商业集聚,导致污水直排、废渣乱弃、废气冲天,仿佛一夜之间,原本水清鱼现的美丽河流就变成了一条路人掩鼻而逃的“臭水沟”。如今美景重现,倒让人想一探究竟。

  近年来,秀山县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直面梅江河流域生态问题,痛定思痛,全力整改,思良策、集良方,以文旅融合为契机,力争建设中国最美城市河流。通过把好“绿色脉”,巧开“生态方”,实现了一河促“四美”的华丽蝶变。

  以保护为主线 还原“颜值”美

  充分尊重和保护梅江河的“自然岸线”,不片面追求看似“高大上”实则破坏生态平衡的钢筋混凝土河堤建设。投资1.2亿元,根据河流天然形态建设县城“滨河绿道”约10公里,新增绿地面积80余万平方米。通过畅通河道河岸、种植亲水植物,对滨河地带消落带、坡地等进行绿化,防止水土流失,维持河道生物多样性,激活生态免疫力,形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缓冲带。

  以治理为抓手 提升“内在”美

  扎实开展梅江河源头管控和全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对梅江河沿岸的农业、工业、生活、餐饮、养殖等污染源进行全覆盖摸底调查,以“锰矿山、电解锰、锰渣场”三大源头为重点,全面推进锰行业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整治入河排污口110余个。统筹推进县城污水处理厂、背街小巷、海绵城市改造等项目建设,切实将所有排入河道的污水全部截留并网,新建城区污水管网70.81公里、乡镇污水管网299.6公里。常态化开展河道清漂保洁,及时清理打捞水面垃圾和漂浮物,全流域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以法治为引领 塑造“灵魂”美

  生态宜居,法治为基。为巩固环境治理成果,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特别是锰渣后续污染治理难度较大、城镇和农业农村水污染隐患较多、保护与利用缺乏规划引领等问题,制定通过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梅江河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内容涉及规划与监督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资源开发利用等,以法治力量为梅江河生态环境保驾护航,成为全国少有针对一条河流进行全面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碧水绕城润凤凰(山)

  以文旅为内核 树立“气韵”美

  依托凤凰山、百年西街、梅江河“一山一水一街”自然资源禀赋,做足山水城文章。西街景区按照“留得住记忆、记得住乡愁”的理念,紧扣“楹联、花灯、书法、土苗文化”等元素,投入资金5亿余元,重点打造出凤翔楼等15个旅游景点;凤凰山景区则突出“花漫山、灯出彩、传文化、情满园”四个内涵。梅江河作为纽带,串联起凤凰山和百年西街两个国家4A级景区,展示出一幅山水相依的秀美画卷。

  伟大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经过多年的保护治理,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武陵山区最美县城正悄然崛起,梅江河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之河、景观之河、文化之河、幸福之河。而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迎难而上、公正无私、求实创新、众志成城”的梅江河精神,这种精神也将激励着秀山儿女向着“中国最美城市河流”目标奋力迈进。

  站在高高的凤凰山上,遥望缓缓向东的梅江河及两岸,满眼皆是青山绿水、鸟击苍穹。以情护好悠悠碧水,润泽生态土家苗乡,这是秀山久久为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更是秀山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完美而真实的诠释。

  记者 姚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