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花饭

时间: 2021-09-03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282

  ◎ 王宇

  江津是个美食之地,好吃的东西不少。除了耳熟能详的尖椒鸡、水煮鱼之外,就是群众基础更好更扎实的豆花饭,其声名之遐迩,拥趸之广泛,比起其它任何本地美食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豆花饭之于老百姓,就是唤醒清晨的最好闹钟,消除一天疲惫的最佳馈赠,度过漫长人生的无声伴侣。

  再平常不过的豆花饭,对于民以食为天的百姓来说,不仅仅是一道传统美食,更是一种情感寄托,一种对过往的怀念,一种对生活的希冀和心安。这一切在江津街头巷尾大大小小的小餐馆里就能找到答案,大家欢喜而认真品尝豆花的神情里就藏着密码。

  因患痛风,我从来不敢吃豆花,无论是外出还是在家吃饭,我皆是旁观者。当一盆盆一碗碗水汪汪白生生颤悠悠豆香浓郁的豆花端上桌后,我除了强忍口水撞击喉咙之外,别无他法。和痛风发作的痛相比,吃豆花带来的满足和爽,依旧是我可以克制和忍受的。但对于那些老重庆和老江津,尤其是豆花资深爱好者来说,豆花就是味蕾的情人。豆花上桌,用筷子小心夹上一块,轻轻地放在油碟里,左右翻动,美美地裹满佐料,白嫩的豆花被红油盐巴味精缠绕,瞬间红里透白,白里闪着油光。用筷子轻轻抬起,就像护送宝贝一样吃进嘴里,喉结一耸,还没来得及和口腔打招呼,豆花就已经顺着喉咙滑落,完成了一次奇妙之旅。

  瞬时,豆大的汗珠冒了出来,海椒的辣、花椒的麻、豆花的香滑联合对味蕾发起一次次冲锋。有人说,这是小时候妈妈的味道,有人说这包含自己奋斗的往事,还有人说,这就是初恋的味道。

  不管人们多么夸张地礼赞它,豆花一直不急不徐、不喜不怨,始终那么白,那么嫩,那么香,没有奇怪造型,也没有特殊装扮,从不刻意取悦,不物喜、不己悲、不迎合,用长久如一的味道坚守着自己的本色。

  而作为豆花的前身,豆子从地里长出来,历经太阳的暴晒和风雨的吹打,褒贬在它成长的过程就早已经体会过了。它知道自己的使命,不是做贵人餐桌上的招牌明珠,而是寻常百姓家的暖胃好物。它为大众而生,为普通餐桌而生。

  正是因为这样,一座江津城,才到处可见豆花饭。那些简陋餐馆里、街边棚棚下,每一个打着豆花饭招牌的店,都会有一道十拿九稳的豆花饭在等待着喜欢它的饕客。这些不起眼的豆花饭,也为辛劳的餐饮者提供收入来源。

  有一个早晨,围着滨江路跑步,一个小饭馆门口的马路边摆放着一张桌子,早起的人三五一桌,每人桌上都放着一碗汪实白嫩的豆花。我本已走过,但又忍不住回头,最后还是忍不住坐下来,点一碗豆花,打一碗饭,拌一个油碟,端一碟咸菜,看着,就美了。

  (作者单位:祥瑞控股集团)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豆花饭

  ◎ 王宇

  江津是个美食之地,好吃的东西不少。除了耳熟能详的尖椒鸡、水煮鱼之外,就是群众基础更好更扎实的豆花饭,其声名之遐迩,拥趸之广泛,比起其它任何本地美食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豆花饭之于老百姓,就是唤醒清晨的最好闹钟,消除一天疲惫的最佳馈赠,度过漫长人生的无声伴侣。

  再平常不过的豆花饭,对于民以食为天的百姓来说,不仅仅是一道传统美食,更是一种情感寄托,一种对过往的怀念,一种对生活的希冀和心安。这一切在江津街头巷尾大大小小的小餐馆里就能找到答案,大家欢喜而认真品尝豆花的神情里就藏着密码。

  因患痛风,我从来不敢吃豆花,无论是外出还是在家吃饭,我皆是旁观者。当一盆盆一碗碗水汪汪白生生颤悠悠豆香浓郁的豆花端上桌后,我除了强忍口水撞击喉咙之外,别无他法。和痛风发作的痛相比,吃豆花带来的满足和爽,依旧是我可以克制和忍受的。但对于那些老重庆和老江津,尤其是豆花资深爱好者来说,豆花就是味蕾的情人。豆花上桌,用筷子小心夹上一块,轻轻地放在油碟里,左右翻动,美美地裹满佐料,白嫩的豆花被红油盐巴味精缠绕,瞬间红里透白,白里闪着油光。用筷子轻轻抬起,就像护送宝贝一样吃进嘴里,喉结一耸,还没来得及和口腔打招呼,豆花就已经顺着喉咙滑落,完成了一次奇妙之旅。

  瞬时,豆大的汗珠冒了出来,海椒的辣、花椒的麻、豆花的香滑联合对味蕾发起一次次冲锋。有人说,这是小时候妈妈的味道,有人说这包含自己奋斗的往事,还有人说,这就是初恋的味道。

  不管人们多么夸张地礼赞它,豆花一直不急不徐、不喜不怨,始终那么白,那么嫩,那么香,没有奇怪造型,也没有特殊装扮,从不刻意取悦,不物喜、不己悲、不迎合,用长久如一的味道坚守着自己的本色。

  而作为豆花的前身,豆子从地里长出来,历经太阳的暴晒和风雨的吹打,褒贬在它成长的过程就早已经体会过了。它知道自己的使命,不是做贵人餐桌上的招牌明珠,而是寻常百姓家的暖胃好物。它为大众而生,为普通餐桌而生。

  正是因为这样,一座江津城,才到处可见豆花饭。那些简陋餐馆里、街边棚棚下,每一个打着豆花饭招牌的店,都会有一道十拿九稳的豆花饭在等待着喜欢它的饕客。这些不起眼的豆花饭,也为辛劳的餐饮者提供收入来源。

  有一个早晨,围着滨江路跑步,一个小饭馆门口的马路边摆放着一张桌子,早起的人三五一桌,每人桌上都放着一碗汪实白嫩的豆花。我本已走过,但又忍不住回头,最后还是忍不住坐下来,点一碗豆花,打一碗饭,拌一个油碟,端一碟咸菜,看着,就美了。

  (作者单位:祥瑞控股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