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教师:他们最不想“桃李满天下”

时间: 2021-09-10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188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即将到来

  向全国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在高墙内

  有一群特殊教师

  他们肩负着特殊使命——惩教育人

  无数误入歧途的灵魂

  在他们的教育挽救下奔向新生

  只是,他们从来都不希望“桃李满天下”

  他们工作的“学校”

  更有可能是全世界唯一不想“招生”的学校
 

  渝西监狱二监区监区长蓝杨——

  “解决困难的蓝老师”

  服刑人员周某在入监前存在许多三角债务,最近他的女儿也即将入学,这让周某忧心忡忡。一方面担心“钱收不回来”,更担心女儿读书生活费没有着落。为此,他已经连续好几天失眠,白天劳动习艺时也打不起精神,几乎到了“崩溃”边缘。

  实话说,我和监区民警付出了许多努力。我们前后30多次协调地方司法所、居委会、公证机关、债务方和周某亲属,对债务偿还的时间、程序和金额等进行了有效协商。最终,周某妻子收到了债务方偿还的5万余元还款,圆满解决了家庭和小孩生活学习的困境。

  为此,周某妻子特地来到监狱,送来一面写有“人民好警察,真心为民办实事”字样的锦旗,感谢民警的关心帮助。周某也感动地表示,一定要拿出最好的改造表现,报答监狱和民警的帮助。
 

  渝西监狱二监区分监区长周栩铖——

  “循循善诱的周老师”

  2017年11月份,服刑人员徐某投入渝西监狱服刑改造。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年轻人性格有些“古怪”。冲动、易怒,好像浑身长满尖刺。入监以来,徐某从来没有会见、亲情电话,后来我逐渐掌握到,因为犯罪和性格原因,徐某和家人几乎断绝了关系。

  多次教育、谈话效果都不太好,转机是一次偶然的眼神对视。分监区收集服刑人员的信件集中寄送,挨个询问时徐某尴尬地把头转向一边,正好和我的眼神对视。但随即,他又马上躲闪开。那一刻,我心里有了答案。

  徐某文化程度低,但我鼓励他写家书,把对家人的愧疚、思念,以及在监狱的改造表现都写进去。接着,我再帮他修改,用红笔圈出错别字、病句,让他重新誊抄。

  大概是6、7封信件后,他和家人关系有了缓和,亲情帮教的效果体现了出来。徐某改造表现有了巨大转变,后来还获得了减刑。

  这件事,也让我觉得成就感满满。
 

  渝西监狱三监区副分监区长侯锦锐——

  “指点迷津的侯老师”

  陈某这个小伙子给我留下特别深的印象。刚入监时,他还不到20岁,属于典型的冲动型犯罪。一开始,他特别不适应改造环境,劳动习艺时常不能完成任务,经常违反监规纪律,对自己的前途也觉得无限迷茫。

  我能够理解陈某。你想,一个大好青春的小伙子,一时冲动铸下大错,觉得将来会因为服过刑抬不起头,再加上不适应改造,索性“破罐子破摔”,有这样的改造表现也不奇怪了。

  我记得,那一段时间和他谈了好多次。主要是给他制定改造计划、阶段性目标,在他困惑时给他出出主意,生活上给予关心,有了错误就马上指出来,改造表现取得进步就给他鼓励。

  陈某后来的表现出乎了我的意料。他逐渐找到动力,从一个“菜鸟”逐渐成长为劳动习艺能手,甚至通过良好的改造表现获得了减刑。刑满释放后,由于其出色的劳动技能,陈某被监区推荐到对应的生产厂方工作,完成了脱囚服换工装的转变。
 

  渝西监狱四监区副分监区长周超——

  “点化顽石的周老师”

  我觉得没有改造不好的服刑人员,关键在于如何引导。服刑人员郭某初中毕业后,就开始接触社会闲杂人员,很早就混迹社会。改造前期,身份意识、纪律意识差,认知也很偏执,一直是监区消极抗改的典型。

  我是觉得,没有一个人是天生堕落的,谁都希望得到他人肯定。郭某的改造表现,某种程度来说也是希望得到肯定和关注,只是用错方法,选择用负面形式引起民警和其他服刑人员的注意。

  春节文艺汇演时,民警考虑到郭某有文艺才能,便让他负责排练其中一个节目,这让郭某很意外。但得到民警信任的他,也特别想展现自己,因此特别卖力地排练节目。最后,节目效果得到监区表扬,还获得了奖励和奖品。

  监区以此为契机,对他进行跟进教育,帮助郭某树立改造信心,让他逐渐走上了改造正轨。郭某主动向民警承认错误,认罪悔罪,又再次成为了知错能改、积极改造的正面典型。

 

  相信许多监狱民警都有这样的经历

  走在大街上

  突然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脸出现在眼前

  有时候会面带尴尬,道一声“某某警官好”

  有时候则会眼神躲闪,装作不识,擦身而过

  民警努力从记忆里搜索

  才恍然大悟

  这又是某某年教过的“学生”

  当年刑满释放时,还是自己送他离开监区大门

  记得临别时,他好像眼眶有些湿润,

  说:谢谢警官,再见。

  民警也微笑挥手,但心里却默念:

  “再也不见”。

渝西监狱 供稿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特殊的教师:他们最不想“桃李满天下”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即将到来

  向全国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在高墙内

  有一群特殊教师

  他们肩负着特殊使命——惩教育人

  无数误入歧途的灵魂

  在他们的教育挽救下奔向新生

  只是,他们从来都不希望“桃李满天下”

  他们工作的“学校”

  更有可能是全世界唯一不想“招生”的学校
 

  渝西监狱二监区监区长蓝杨——

  “解决困难的蓝老师”

  服刑人员周某在入监前存在许多三角债务,最近他的女儿也即将入学,这让周某忧心忡忡。一方面担心“钱收不回来”,更担心女儿读书生活费没有着落。为此,他已经连续好几天失眠,白天劳动习艺时也打不起精神,几乎到了“崩溃”边缘。

  实话说,我和监区民警付出了许多努力。我们前后30多次协调地方司法所、居委会、公证机关、债务方和周某亲属,对债务偿还的时间、程序和金额等进行了有效协商。最终,周某妻子收到了债务方偿还的5万余元还款,圆满解决了家庭和小孩生活学习的困境。

  为此,周某妻子特地来到监狱,送来一面写有“人民好警察,真心为民办实事”字样的锦旗,感谢民警的关心帮助。周某也感动地表示,一定要拿出最好的改造表现,报答监狱和民警的帮助。
 

  渝西监狱二监区分监区长周栩铖——

  “循循善诱的周老师”

  2017年11月份,服刑人员徐某投入渝西监狱服刑改造。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年轻人性格有些“古怪”。冲动、易怒,好像浑身长满尖刺。入监以来,徐某从来没有会见、亲情电话,后来我逐渐掌握到,因为犯罪和性格原因,徐某和家人几乎断绝了关系。

  多次教育、谈话效果都不太好,转机是一次偶然的眼神对视。分监区收集服刑人员的信件集中寄送,挨个询问时徐某尴尬地把头转向一边,正好和我的眼神对视。但随即,他又马上躲闪开。那一刻,我心里有了答案。

  徐某文化程度低,但我鼓励他写家书,把对家人的愧疚、思念,以及在监狱的改造表现都写进去。接着,我再帮他修改,用红笔圈出错别字、病句,让他重新誊抄。

  大概是6、7封信件后,他和家人关系有了缓和,亲情帮教的效果体现了出来。徐某改造表现有了巨大转变,后来还获得了减刑。

  这件事,也让我觉得成就感满满。
 

  渝西监狱三监区副分监区长侯锦锐——

  “指点迷津的侯老师”

  陈某这个小伙子给我留下特别深的印象。刚入监时,他还不到20岁,属于典型的冲动型犯罪。一开始,他特别不适应改造环境,劳动习艺时常不能完成任务,经常违反监规纪律,对自己的前途也觉得无限迷茫。

  我能够理解陈某。你想,一个大好青春的小伙子,一时冲动铸下大错,觉得将来会因为服过刑抬不起头,再加上不适应改造,索性“破罐子破摔”,有这样的改造表现也不奇怪了。

  我记得,那一段时间和他谈了好多次。主要是给他制定改造计划、阶段性目标,在他困惑时给他出出主意,生活上给予关心,有了错误就马上指出来,改造表现取得进步就给他鼓励。

  陈某后来的表现出乎了我的意料。他逐渐找到动力,从一个“菜鸟”逐渐成长为劳动习艺能手,甚至通过良好的改造表现获得了减刑。刑满释放后,由于其出色的劳动技能,陈某被监区推荐到对应的生产厂方工作,完成了脱囚服换工装的转变。
 

  渝西监狱四监区副分监区长周超——

  “点化顽石的周老师”

  我觉得没有改造不好的服刑人员,关键在于如何引导。服刑人员郭某初中毕业后,就开始接触社会闲杂人员,很早就混迹社会。改造前期,身份意识、纪律意识差,认知也很偏执,一直是监区消极抗改的典型。

  我是觉得,没有一个人是天生堕落的,谁都希望得到他人肯定。郭某的改造表现,某种程度来说也是希望得到肯定和关注,只是用错方法,选择用负面形式引起民警和其他服刑人员的注意。

  春节文艺汇演时,民警考虑到郭某有文艺才能,便让他负责排练其中一个节目,这让郭某很意外。但得到民警信任的他,也特别想展现自己,因此特别卖力地排练节目。最后,节目效果得到监区表扬,还获得了奖励和奖品。

  监区以此为契机,对他进行跟进教育,帮助郭某树立改造信心,让他逐渐走上了改造正轨。郭某主动向民警承认错误,认罪悔罪,又再次成为了知错能改、积极改造的正面典型。

 

  相信许多监狱民警都有这样的经历

  走在大街上

  突然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脸出现在眼前

  有时候会面带尴尬,道一声“某某警官好”

  有时候则会眼神躲闪,装作不识,擦身而过

  民警努力从记忆里搜索

  才恍然大悟

  这又是某某年教过的“学生”

  当年刑满释放时,还是自己送他离开监区大门

  记得临别时,他好像眼眶有些湿润,

  说:谢谢警官,再见。

  民警也微笑挥手,但心里却默念:

  “再也不见”。

渝西监狱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