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县传承红色基因,创新打造“联村共治 法润乡风”乡村治理模式

时间: 2022-09-09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048

  全国省级法治报全媒体“红色治理看江西”采访团记者今(9)日来到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长宁镇三二五村,感受红色治理品牌——“联村共治 法润乡风”乡村治理“寻乌经验”之魅力。一下车,记者们便被这里的红色文化、法治文化所吸引:文化广场、村史馆、文化长廊、红色法治文化公园等一应俱全,村里处处散发出浓厚的红色文化气息。

  三二五村是一个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村庄。1927年,寻乌县第一个党支部在此成立。1928年3月25日,在古柏、潘叶煌等革命先辈的领导下,爆发了震惊粤闽赣的农民武装斗争——“三•二五暴动”。新中国成立后,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被命名为“三二五村”。2020年其被评为全国首批红色名村。

  近年来,三二五村坚持党建引领,推进红色功能,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价值导向作用和社会教化作用,通过建强红色堡垒、锻造红色队伍、激活红色细胞、夯实红色驿站等方式,把红色基因融于基层社会治理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矛盾纠纷越来越少

  “这事搁在心里硌得慌,找红色调解队把事情一说,他们专程来现场调解,很快就解决了我的烦心事。”三二五村村民钟某如是对记者说道。

  原来,钟某有一片竹林,竹子生长得很茂盛,钟某平在旁边种植了桃树,导致有几颗桃树经常光照不足,还有很多竹笋长在了桃树下,钟某平未和钟某协商,私自把竹子砍了。当钟某找钟某平讨要说法时,钟某平不仅没道歉,还说要把竹子全部砍了。

  三二五村红色调解队接到反映后,立即到现场查看情况,并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经过释法说理,钟某平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向钟某道歉,钟某也表示会让出竹林三米,保证桃树的光照充足,一起邻里纠纷就此得到化解。

  三二五村党支部书记何明辉说:“我们继承老一辈革命精神,充分发挥老党员、村民小组长等人员作用,依托红色名村建设,组建了红色调解队、红色宣讲队、红色治安巡逻队等红色队伍,参与村内矛盾纠纷化解和治安巡逻。村里矛盾纠纷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近年来村里无信访案件。”

  “自从村里有了红色调解队,不管是家庭矛盾还是邻里纠纷,基本上可以做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而且村里经常开展法治类宣传活动,大家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我们群众的安全感更高了,幸福感也更强了。”三二五村范屋营村民范慰芬乐呵呵地说道。

  红色文化广场成学法窗口

  据介绍,三二五村依托红色文化广场,以红色法治人物介绍、法治文化宣传栏、法治文化标语等形式有效向群众宣传法治文化,打造“红色文化+法治文化”的宣传阵地,“法律明白人”“红色调解队”志愿服务队在广场常态化开展集中宣传、参与调解等活动,加强乡村基层网格化治理,使社会平安和谐,村民安居乐业。

  如今,红色文化广场,成为融合休闲、娱乐、文化、法治宣传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广场,成为了全民学法的一个窗口,实现法治文化阵地与红色资源共建共享。百姓在休闲娱乐当中,潜移默化地了解法律法规知识,从中汲取法治文化精髓,不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提高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

  “在这里,还可以通俗易懂地学到很多红色文化和法律知识,通过学法用法,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是我们市民的好去处!”群众陈女士告诉记者。

  何明辉告诉记者,发动革命后代讲红色故事,大力宣传三二五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融入普通百姓的血液中,释放群众自治自理的智慧和力量,把平安工作变成群众自己的事、日常的事。抓典型创评,通过评选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等,引导群众向善向上,使时代新风尚观念深入民心。

  “我县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法治广场、法治祠堂、法治小院、法治长廊,通过这些硬件场所,让法律处处可见,也时时可学。这些场所也成为了附近群众既能休闲娱乐,又能学法知法的好去处。”寻乌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袁才军如是说。

  打造乡村治理“寻乌经验”

  “联村共治 法润乡风”乡村治理“寻乌经验”,其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一领二联三治四润五风”。

  袁才军介绍,“一领”,是坚持党建引领;“二联”是指推行单位联村、干部联户的平安建设帮扶联系机制,夯实社会治理“底座”;“三治”是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发挥自治基础、法治保障、德治教化作用,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四润”是四化润法,即大众化普及、便民化服务、常态化运用、智能化融入,推动法治精神融入乡风、法治理念浸润民心;而“五风”是指培育崇法之风、明理之风、唯实之风、守正之风、平和之风五种风尚,形成全社会崇尚法律、尊重法律、依法办事的良好环境。

  “通过‘一领二联三治四润五风’措施,巩固了发案低、诉讼少、秩序好的良好局面,创造了‘寻乌不寻常’的社会治理新业绩,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寻乌县已连续8年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袁才军表示,乡村治理“寻乌经验”传承寻乌调查唯实求真精神,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推动法治力量沉下去,实现了民情在调查中掌握,风险在调查中防范,矛盾在调查中化解。

  2021年11月,在中央政法委举办的第三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交流会上,赣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邱建军作了题为《强化政治引领 赓续红色血脉 积极探索红色治理新模式》的发言,介绍了“联村共治 法润乡村”乡村治理的“寻乌经验”。

  建立红色调解队、依托红色文化广场普法及推广红色治理,是“联村共治 法润乡风”乡村治理“寻乌经验”一个生动缩影。乘着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东风,充分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寻乌县走上了一条跨越式发展的道路,这座红色小城又一次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现在矛盾少了,治安好了,民风更好了,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甜了。”寻乌县当地百姓对这一堪称“金字招牌”的“寻乌经验”争相点赞。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这个县传承红色基因,创新打造“联村共治 法润乡风”乡村治理模式

  全国省级法治报全媒体“红色治理看江西”采访团记者今(9)日来到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长宁镇三二五村,感受红色治理品牌——“联村共治 法润乡风”乡村治理“寻乌经验”之魅力。一下车,记者们便被这里的红色文化、法治文化所吸引:文化广场、村史馆、文化长廊、红色法治文化公园等一应俱全,村里处处散发出浓厚的红色文化气息。

  三二五村是一个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村庄。1927年,寻乌县第一个党支部在此成立。1928年3月25日,在古柏、潘叶煌等革命先辈的领导下,爆发了震惊粤闽赣的农民武装斗争——“三•二五暴动”。新中国成立后,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被命名为“三二五村”。2020年其被评为全国首批红色名村。

  近年来,三二五村坚持党建引领,推进红色功能,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价值导向作用和社会教化作用,通过建强红色堡垒、锻造红色队伍、激活红色细胞、夯实红色驿站等方式,把红色基因融于基层社会治理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矛盾纠纷越来越少

  “这事搁在心里硌得慌,找红色调解队把事情一说,他们专程来现场调解,很快就解决了我的烦心事。”三二五村村民钟某如是对记者说道。

  原来,钟某有一片竹林,竹子生长得很茂盛,钟某平在旁边种植了桃树,导致有几颗桃树经常光照不足,还有很多竹笋长在了桃树下,钟某平未和钟某协商,私自把竹子砍了。当钟某找钟某平讨要说法时,钟某平不仅没道歉,还说要把竹子全部砍了。

  三二五村红色调解队接到反映后,立即到现场查看情况,并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经过释法说理,钟某平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向钟某道歉,钟某也表示会让出竹林三米,保证桃树的光照充足,一起邻里纠纷就此得到化解。

  三二五村党支部书记何明辉说:“我们继承老一辈革命精神,充分发挥老党员、村民小组长等人员作用,依托红色名村建设,组建了红色调解队、红色宣讲队、红色治安巡逻队等红色队伍,参与村内矛盾纠纷化解和治安巡逻。村里矛盾纠纷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近年来村里无信访案件。”

  “自从村里有了红色调解队,不管是家庭矛盾还是邻里纠纷,基本上可以做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而且村里经常开展法治类宣传活动,大家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我们群众的安全感更高了,幸福感也更强了。”三二五村范屋营村民范慰芬乐呵呵地说道。

  红色文化广场成学法窗口

  据介绍,三二五村依托红色文化广场,以红色法治人物介绍、法治文化宣传栏、法治文化标语等形式有效向群众宣传法治文化,打造“红色文化+法治文化”的宣传阵地,“法律明白人”“红色调解队”志愿服务队在广场常态化开展集中宣传、参与调解等活动,加强乡村基层网格化治理,使社会平安和谐,村民安居乐业。

  如今,红色文化广场,成为融合休闲、娱乐、文化、法治宣传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广场,成为了全民学法的一个窗口,实现法治文化阵地与红色资源共建共享。百姓在休闲娱乐当中,潜移默化地了解法律法规知识,从中汲取法治文化精髓,不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提高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

  “在这里,还可以通俗易懂地学到很多红色文化和法律知识,通过学法用法,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是我们市民的好去处!”群众陈女士告诉记者。

  何明辉告诉记者,发动革命后代讲红色故事,大力宣传三二五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融入普通百姓的血液中,释放群众自治自理的智慧和力量,把平安工作变成群众自己的事、日常的事。抓典型创评,通过评选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等,引导群众向善向上,使时代新风尚观念深入民心。

  “我县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法治广场、法治祠堂、法治小院、法治长廊,通过这些硬件场所,让法律处处可见,也时时可学。这些场所也成为了附近群众既能休闲娱乐,又能学法知法的好去处。”寻乌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袁才军如是说。

  打造乡村治理“寻乌经验”

  “联村共治 法润乡风”乡村治理“寻乌经验”,其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一领二联三治四润五风”。

  袁才军介绍,“一领”,是坚持党建引领;“二联”是指推行单位联村、干部联户的平安建设帮扶联系机制,夯实社会治理“底座”;“三治”是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发挥自治基础、法治保障、德治教化作用,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四润”是四化润法,即大众化普及、便民化服务、常态化运用、智能化融入,推动法治精神融入乡风、法治理念浸润民心;而“五风”是指培育崇法之风、明理之风、唯实之风、守正之风、平和之风五种风尚,形成全社会崇尚法律、尊重法律、依法办事的良好环境。

  “通过‘一领二联三治四润五风’措施,巩固了发案低、诉讼少、秩序好的良好局面,创造了‘寻乌不寻常’的社会治理新业绩,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寻乌县已连续8年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袁才军表示,乡村治理“寻乌经验”传承寻乌调查唯实求真精神,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推动法治力量沉下去,实现了民情在调查中掌握,风险在调查中防范,矛盾在调查中化解。

  2021年11月,在中央政法委举办的第三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交流会上,赣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邱建军作了题为《强化政治引领 赓续红色血脉 积极探索红色治理新模式》的发言,介绍了“联村共治 法润乡村”乡村治理的“寻乌经验”。

  建立红色调解队、依托红色文化广场普法及推广红色治理,是“联村共治 法润乡风”乡村治理“寻乌经验”一个生动缩影。乘着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东风,充分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寻乌县走上了一条跨越式发展的道路,这座红色小城又一次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现在矛盾少了,治安好了,民风更好了,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甜了。”寻乌县当地百姓对这一堪称“金字招牌”的“寻乌经验”争相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