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纷调解现场 “苦恼了我一年多的烦心事,你们两天便帮忙化解了,这让我亲身感受到了法治中国建设带来的公平正义。”房屋漏水引发纠纷,近日,经渝中区诉调对接·速裁中心调解,当事人刘女士与对方达成和解,满意地在调解协议上签了字。 事情回溯到去年4月12日。当天早上,家住渝中区某小区的刘女士发现自家车位顶部在漏水,排查后确定漏水原因是车位上方某超市门店的水产区修建了鱼缸,而该地面并不具备防水功能,鱼缸不断渗水造成了车库漏水。起初,在物业、社区的介入下,某超市在刘女士车位顶部增加接水盘,用水管引流导入下水道中。然而,漏水的问题仍然存在。刘女士多次找到超市方沟通,对方表示将进行防漏整改,但迟迟未动工。 “有天晚上,车位顶上就像下雨一样,哗啦哗啦地流水,车子都没法停。”刘女士回忆起漏水严重时的情景,她要求物业将某超市的水阀关掉,超市方还因此与她起了争执,纠纷升级。 今年10月20日,无奈的刘女士向渝中区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某超市彻底排除漏水妨害,并将涉案车位顶部修复至原状。 10月26日,案件进入渝中区诉调对接·速裁中心后,迅速指派了专职人民调解员。调解员当天便联系超市方进行沟通。 “服务社区的超市,更需要跟社区居民建立良好关系,才有利于开展经营。”通过调解员释法说理,超市方表示将全力配合调解工作,早日化解矛盾。但对于漏水问题,超市方表示漏水情况已经解决。 为了了解真实情况,调解员提议进行现场勘验核实,并邀请超市方共同前往涉案车位对该事实进行确认。10月27日上午,调解员和当事双方进行了实地走访,她看到,虽然采取了引流,但仍有水渗出造成侵害车位墙面的情况。 带着勘验结果,调解员和当事双方到渝中区诉调对接·速裁中心进行调解。 调解现场,调解员与当事双方分别沟通,一边向刘女士解释处理漏水情况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预留合理时间。一边与超市方反复沟通,得知其最近准备提档升级,涉案车位上方将不再售卖水产品。 眼见沟通有起色,调解员采用“背靠背”调解法,探索案件矛盾焦点。经过3个多小时的调解,刘女士和超市方达成和解:刘女士给超市方更多时间整改,若超市方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整改,对刘女士的损失据实报销,并需要支付1万元违约金。 刘女士的案件只是渝中区司法局大力开展大调解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渝中区已打造各级各类调解组织110个,有调解员628人,深入开展诉调、警调、访调对接工作,充分发挥个人调解品牌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一街一品”“一行业一品”个人调解工作室建设,打造了“王鹰调解室”“杨梅律师调解室”“言和调解室”“劳资和调解室”等16个品牌调解室。今年以来,全区已成功调解案件近5000件。 记者 舒楚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