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闯敢干 唯实争先 | 积极进取攻坚克难 凝心聚力再攀高峰

时间: 2022-12-16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4978

  今年以来,江北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江北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克服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按照“五年三步走”规划,团结带领全体民警职工,凝心聚力推动场所高质量发展,在实现“五型五化五个一流”的征程中再次站上新的台阶。

  规范管理

  场所安全保持“六无”

  江北所民警职工上下齐心,克服各种困难,严格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强化场所、监管区和民警职工三个层面的闭环管理措施。购置了体温监测仪、文件消毒柜和大功率喷洒消杀设备,采取了对到所物资全程精准溯源并进行核酸检测、生产生活物资安排固定人员上下货等措施。在戒毒人员生活区,真正做到不同房间戒毒人员相互之间不接触、不交叉、不碰面,需要共用设施区域的保持时空错开。同时,对参与执勤的民警职工严格落实轨迹摸排、健康监测、核酸检测和集中封闭隔离等措施,有力确保了疫情“零输入”“零感染”目标的实现。

  牢固树立安全稳定首位意识,压紧压实安全责任,从严从紧从细落实安全稳定制度措施,提高场所规范化管理水平。切实强化基础工作。查补硬件设施短板32个,并逐一进行整改,扎实打好场所规范化管理制度基础。制定了场所安全管理应急处突预案,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突演练,增强了民警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抓好重点环节。针对戒毒人员病员多、外诊外治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严格细致的外诊外治管理办法,并加强外诊外治检查督察,确保流程执行到位,有力确保了外诊外治安全。强化民警执法管理。针对执法工作中的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工作,通过现场督察、指挥中心视频督察、电话督察等多种方式对民警执法工作进行规范,有力确保了场所安全稳定“六无”目标的实现。

  聚焦主业

  教育矫治紧盯“一流”

  秉承“教育转化一名戒毒人员,就是挽救一个家庭”的工作理念,江北所在教育矫治工作中紧盯“一流”目标谋划工作。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建设了“教育平台+录播点播”系统和智能化康复训练中心,着力推进教育矫正体系化。聘请专家编排动感韵律健身操和毽子操,组织戒毒人员开展八段锦等传统健身运动,推动康复训练科学化、系统化、全员化。对戒毒人员科学、规范地开展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近2000例,为科学统计和评价全市毒品滥用基本状况、预测毒品滥用趋势、制定禁毒政策提供重要依据。因成绩突出,今年3月,江北所药物滥用监测工作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通报表扬。

  生卫、后勤部门多渠道做好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保供工作,为防止突发情况,提前做好防疫物资、药品及生活物资储备,切实做好物资保障,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基建部门对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基础设施逐一排查,制定施工计划表,投入资金近400万元,抢时间、抓进度进行维修改造,为有力确保场所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信息化部门全面启动智慧戒毒场所建设,投入资金60余万元,完成全所互联网带宽及所办公大楼智能办公项目建设,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强基固本

  队伍建设持续深化

  场所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离不开一支富有战斗力的民警队伍,江北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队伍建设方面不断夯实基础,做到强基固本。

安全研判

  坚持以核心价值“引领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知识竞赛、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引领广大民警始终坚持“忠诚”的政治品格、“为民”的宗旨意识、“公正”的价值追求、“廉洁”的职业操守。

  坚持科学理论“教育人”,坚持每月开展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和支部学习,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干部网络学院”等平台开展理论学习,不断筑牢民警队伍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坚持典型事迹“激励人”,及时发现、宣传先进集体和人物事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用生动、鲜活的事例替代单一的说教。

  坚持品格精神“铸造人”,深入学习宣传人民警察训词精神,用主流思想占领民警思想阵地。

  服务大局

  禁毒宣传实现“多赢”

  江北所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服务全市禁戒毒工作大局。在江北区华新街街道建立社区戒毒(康复)片区指导站,与江北区爱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深度合作,建设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管理管控、教育矫治、信息对接、帮扶救助“四大平台”,有力推进片区指导站实体化运行。

  作为江北区禁毒委成员单位,先后16次出动警力130余人次,走进鸳鸯街道、观音桥片区、新村实验小学、北碚区金兴小学、江北区五宝镇干坝村等地,向15000余名市民群众和在校师生开展系列禁毒宣传活动,增强公众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投身社会治理和禁毒宣传工作的同时,场所也得到了地方政府机构、新闻媒体和社会院校的支持,实现了多赢的目标。

  记者 谭 剑 通讯员 艾靖凯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敢闯敢干 唯实争先 | 积极进取攻坚克难 凝心聚力再攀高峰

  今年以来,江北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江北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克服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按照“五年三步走”规划,团结带领全体民警职工,凝心聚力推动场所高质量发展,在实现“五型五化五个一流”的征程中再次站上新的台阶。

  规范管理

  场所安全保持“六无”

  江北所民警职工上下齐心,克服各种困难,严格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强化场所、监管区和民警职工三个层面的闭环管理措施。购置了体温监测仪、文件消毒柜和大功率喷洒消杀设备,采取了对到所物资全程精准溯源并进行核酸检测、生产生活物资安排固定人员上下货等措施。在戒毒人员生活区,真正做到不同房间戒毒人员相互之间不接触、不交叉、不碰面,需要共用设施区域的保持时空错开。同时,对参与执勤的民警职工严格落实轨迹摸排、健康监测、核酸检测和集中封闭隔离等措施,有力确保了疫情“零输入”“零感染”目标的实现。

  牢固树立安全稳定首位意识,压紧压实安全责任,从严从紧从细落实安全稳定制度措施,提高场所规范化管理水平。切实强化基础工作。查补硬件设施短板32个,并逐一进行整改,扎实打好场所规范化管理制度基础。制定了场所安全管理应急处突预案,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突演练,增强了民警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抓好重点环节。针对戒毒人员病员多、外诊外治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严格细致的外诊外治管理办法,并加强外诊外治检查督察,确保流程执行到位,有力确保了外诊外治安全。强化民警执法管理。针对执法工作中的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工作,通过现场督察、指挥中心视频督察、电话督察等多种方式对民警执法工作进行规范,有力确保了场所安全稳定“六无”目标的实现。

  聚焦主业

  教育矫治紧盯“一流”

  秉承“教育转化一名戒毒人员,就是挽救一个家庭”的工作理念,江北所在教育矫治工作中紧盯“一流”目标谋划工作。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建设了“教育平台+录播点播”系统和智能化康复训练中心,着力推进教育矫正体系化。聘请专家编排动感韵律健身操和毽子操,组织戒毒人员开展八段锦等传统健身运动,推动康复训练科学化、系统化、全员化。对戒毒人员科学、规范地开展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近2000例,为科学统计和评价全市毒品滥用基本状况、预测毒品滥用趋势、制定禁毒政策提供重要依据。因成绩突出,今年3月,江北所药物滥用监测工作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通报表扬。

  生卫、后勤部门多渠道做好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保供工作,为防止突发情况,提前做好防疫物资、药品及生活物资储备,切实做好物资保障,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基建部门对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基础设施逐一排查,制定施工计划表,投入资金近400万元,抢时间、抓进度进行维修改造,为有力确保场所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信息化部门全面启动智慧戒毒场所建设,投入资金60余万元,完成全所互联网带宽及所办公大楼智能办公项目建设,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强基固本

  队伍建设持续深化

  场所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离不开一支富有战斗力的民警队伍,江北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队伍建设方面不断夯实基础,做到强基固本。

安全研判

  坚持以核心价值“引领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知识竞赛、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引领广大民警始终坚持“忠诚”的政治品格、“为民”的宗旨意识、“公正”的价值追求、“廉洁”的职业操守。

  坚持科学理论“教育人”,坚持每月开展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和支部学习,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干部网络学院”等平台开展理论学习,不断筑牢民警队伍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坚持典型事迹“激励人”,及时发现、宣传先进集体和人物事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用生动、鲜活的事例替代单一的说教。

  坚持品格精神“铸造人”,深入学习宣传人民警察训词精神,用主流思想占领民警思想阵地。

  服务大局

  禁毒宣传实现“多赢”

  江北所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服务全市禁戒毒工作大局。在江北区华新街街道建立社区戒毒(康复)片区指导站,与江北区爱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深度合作,建设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管理管控、教育矫治、信息对接、帮扶救助“四大平台”,有力推进片区指导站实体化运行。

  作为江北区禁毒委成员单位,先后16次出动警力130余人次,走进鸳鸯街道、观音桥片区、新村实验小学、北碚区金兴小学、江北区五宝镇干坝村等地,向15000余名市民群众和在校师生开展系列禁毒宣传活动,增强公众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投身社会治理和禁毒宣传工作的同时,场所也得到了地方政府机构、新闻媒体和社会院校的支持,实现了多赢的目标。

  记者 谭 剑 通讯员 艾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