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爱孩子般爱父母

时间: 2023-02-17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4906

  ◎ 牟方根

  三天前的那个夜晚,突发一场“倒春寒”,气候忽变、气温骤降,天灰蒙蒙的、夜阴沉沉的,紧接着就狂风四起,下起倾盆大雨。这“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的极端天气,让人感到特别寒冷,正如谚语云:“反了春,冻断筋”。

  晚上8点左右,父亲打电话来,说母亲因为受寒,肺气肿病又犯了,不停地咳嗽。“这有啥急的嘛?就是司空见惯的病!”电话这头,我根本没有紧张和恐慌,反倒有些不耐烦:“时间不早了,莫影响我休息,明天还要上班呢。”父亲叹了口气:“哎,那好嘛。”

  我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只有小学学历。一辈子吃够低文化亏的父母,在我刚入学时,就把跳出“农门”的理想,深深地根植于我的脑海。这理想,就像他们在土地上播下的庄稼种子,精心耕耘,期待收获。每天天不亮,父母就起床手握锄头,肩挑背驮,面朝黄土背朝天,勤做细耕苦种田,直到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才归来。随着我年级的升高,学费、生活费等支出的增大,父亲还在一家农村麦子加工面坊,找了份“加班活”。白天劳作、夜晚劳累,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

  父母的鞭策,加之我的发奋,1992年,我终于不负厚望,在高考的激烈竞争中,考上重庆一所师范大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政府部门工作。

  然而,父母并未跟我共享清福。成家立业后,因为房子的按揭、车子的贷款、孩子的负担等,我和我的家庭,过着普通工薪一族的生活。为不增加我的负担,父母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离开农村老家、投靠我入城居住,拒绝的理由是:“爸妈生来就是种田的命,趁现在还能劳动,种些粮,喂两头猪,养十来只鸡,生活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时不时地,父母还从老家送些大米、肉食、蔬菜、禽蛋等农产品来。

  而我对父母的回报,离“孝”的道义、“敬”的准则相差甚远。一年四季,我极少“常回家看看”。总是不经意间,以事情多、工作忙为借口,予以搪塞。这不,在母亲受“倒春寒”影响犯肺气肿病事情上,我的怠慢显而易见。

  当天深夜,风越刮越猛,雨越下越大,气温越来越低,人觉得越来越不舒服。晚上11点半,年仅12岁的女儿着凉感冒,鼻塞。我和妻子二话没说,立马就将女儿紧急送到城区的一家二级甲等医院接受治疗……

  第二天,风停了,雨住了,太阳出来了,大地回暖了,“倒春寒”过去了,一切又恢复了春意盎然。接女儿回家,在医院门口不期而遇一位中年男人,心急火燎地背着一位老人来急诊。他一边快步跑,一边大喊:“医生,快抢救我妈,她今天早上心脏病复发了……”“妈,您坚持住,我可不能没有您啊!”此情此语,令人动容。

  猛然想起,自己的母亲不也生病了么,情况咋样?拨通父亲的电话,得知母亲病得不轻,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在邻居帮助下,连夜将她送到镇卫生院,住进重症病房……因为怕“影响我休息,明天还要上班”,母亲无论如何,都不允许父亲给我再打电话。

  一场“倒春寒”,一块检验爱的“试金石”。

  母亲,生养我的人;女儿,我生养的人。两个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对于她们同时患病,我却持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女儿一点小感冒,我关怀备至;母亲一场大病,我却另眼相待。恰似一台天平,偏离砝码。我心里酸酸的、涩涩的,百感交集!

  医院的早间广播里播放起那首《孝敬爹和妈》:“你是否常想起,谁把你抚养大?你是否还记得,谁为你把泪擦?你是否能明白,谁给你一个家?你是否已懂得,最爱你是爹和妈……”

  是啊,“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作为儿女,我们要在心底里在行动上,时常把父母来牵挂,牵挂他们的慷慨给予和无私奉献,牵挂他们的身体健康与晚年幸福。

  俗语说“您养我小,我陪您老”,转身就是一辈子,“子欲孝而亲不在”,我们还等个啥?

  (作者单位:万州区太龙镇人民政府)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像爱孩子般爱父母

  ◎ 牟方根

  三天前的那个夜晚,突发一场“倒春寒”,气候忽变、气温骤降,天灰蒙蒙的、夜阴沉沉的,紧接着就狂风四起,下起倾盆大雨。这“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的极端天气,让人感到特别寒冷,正如谚语云:“反了春,冻断筋”。

  晚上8点左右,父亲打电话来,说母亲因为受寒,肺气肿病又犯了,不停地咳嗽。“这有啥急的嘛?就是司空见惯的病!”电话这头,我根本没有紧张和恐慌,反倒有些不耐烦:“时间不早了,莫影响我休息,明天还要上班呢。”父亲叹了口气:“哎,那好嘛。”

  我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只有小学学历。一辈子吃够低文化亏的父母,在我刚入学时,就把跳出“农门”的理想,深深地根植于我的脑海。这理想,就像他们在土地上播下的庄稼种子,精心耕耘,期待收获。每天天不亮,父母就起床手握锄头,肩挑背驮,面朝黄土背朝天,勤做细耕苦种田,直到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才归来。随着我年级的升高,学费、生活费等支出的增大,父亲还在一家农村麦子加工面坊,找了份“加班活”。白天劳作、夜晚劳累,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

  父母的鞭策,加之我的发奋,1992年,我终于不负厚望,在高考的激烈竞争中,考上重庆一所师范大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政府部门工作。

  然而,父母并未跟我共享清福。成家立业后,因为房子的按揭、车子的贷款、孩子的负担等,我和我的家庭,过着普通工薪一族的生活。为不增加我的负担,父母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离开农村老家、投靠我入城居住,拒绝的理由是:“爸妈生来就是种田的命,趁现在还能劳动,种些粮,喂两头猪,养十来只鸡,生活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时不时地,父母还从老家送些大米、肉食、蔬菜、禽蛋等农产品来。

  而我对父母的回报,离“孝”的道义、“敬”的准则相差甚远。一年四季,我极少“常回家看看”。总是不经意间,以事情多、工作忙为借口,予以搪塞。这不,在母亲受“倒春寒”影响犯肺气肿病事情上,我的怠慢显而易见。

  当天深夜,风越刮越猛,雨越下越大,气温越来越低,人觉得越来越不舒服。晚上11点半,年仅12岁的女儿着凉感冒,鼻塞。我和妻子二话没说,立马就将女儿紧急送到城区的一家二级甲等医院接受治疗……

  第二天,风停了,雨住了,太阳出来了,大地回暖了,“倒春寒”过去了,一切又恢复了春意盎然。接女儿回家,在医院门口不期而遇一位中年男人,心急火燎地背着一位老人来急诊。他一边快步跑,一边大喊:“医生,快抢救我妈,她今天早上心脏病复发了……”“妈,您坚持住,我可不能没有您啊!”此情此语,令人动容。

  猛然想起,自己的母亲不也生病了么,情况咋样?拨通父亲的电话,得知母亲病得不轻,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在邻居帮助下,连夜将她送到镇卫生院,住进重症病房……因为怕“影响我休息,明天还要上班”,母亲无论如何,都不允许父亲给我再打电话。

  一场“倒春寒”,一块检验爱的“试金石”。

  母亲,生养我的人;女儿,我生养的人。两个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对于她们同时患病,我却持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女儿一点小感冒,我关怀备至;母亲一场大病,我却另眼相待。恰似一台天平,偏离砝码。我心里酸酸的、涩涩的,百感交集!

  医院的早间广播里播放起那首《孝敬爹和妈》:“你是否常想起,谁把你抚养大?你是否还记得,谁为你把泪擦?你是否能明白,谁给你一个家?你是否已懂得,最爱你是爹和妈……”

  是啊,“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作为儿女,我们要在心底里在行动上,时常把父母来牵挂,牵挂他们的慷慨给予和无私奉献,牵挂他们的身体健康与晚年幸福。

  俗语说“您养我小,我陪您老”,转身就是一辈子,“子欲孝而亲不在”,我们还等个啥?

  (作者单位:万州区太龙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