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治顽症的“教导主任”

时间: 2023-05-05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4958

  “来,喊出来,用你最大的声音!”日前,在涪陵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涪陵所)一大队大队长办公室,民警黄海大声地对坐在他面前的戒毒人员刘某说道。

  年近半百的黄海,现任涪陵所一大队党支部书记、大队长。他在工作中有个特点——“啰嗦”,既像是“教导主任”,监督着所里的戒毒人员,会在犯错的时候把他们拎出来教育一番;又像是“老父亲”,稳重担当,为戒毒人员操心、办事,忙前忙后,但就是这样的唠唠叨叨的黄海,才融化了戒毒人员们冰封的内心和冷硬的态度。

  用包容疏导郁闷心

  “你心情郁闷,想发泄,我给你机会。就在我办公室,你想喊就喊、想哭就哭,我不仅不怪你,还听你说。把你的郁闷、烦恼和不愉快都讲给我听!”

  黄海面前的戒毒人员叫刘某,30多岁。因长期吸毒,刚入所的刘某有幻听、幻视等意识性障碍,焦躁不安、易怒,先后两次到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症状缓解后归队。

  在与刘某的谈话中,黄海总是在不厌其烦地“啰嗦”着,颇像学校的教导主任在教育犯了错的孩子:“听说你最近思想又有点抛锚,和同舍的人闹矛盾了,是不是?……”他把刘某的问题一一指出来,又逐一分析给他听,并让刘某换个角度去感受,以此帮助刘某慢慢改正自己的缺点。

  用体贴充当家里人

  刘某,未婚,家在农村,父母年迈。于是,黄海成了唯一能管住刘某的“家里人”,像是“老父亲”一样,他给了刘某一个包容的空间。

  “你的家庭情况确实很具体,父母年纪大了,不可能再给你经济上的支持。我给你卡上打了200块钱,钱不多,买点牙膏、牙刷、纸巾这些还是够的。希望你遵规守纪听民警招呼,不再和其他人发生矛盾纠纷。更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控制好自己的病情……”黄海语重心长地对刘某讲道。

  事后,黄海将刘某带到心理矫治中心,交由民警心理咨询师对刘某进行了心理疏导和情绪宣泄。同时,他要求大队包管民警进一步加强对刘某的管教,落实好包管包控措施,多给刘某以关心关怀和谈心教育。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矫治和服药治疗,刘某症状减轻,主动要求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再未出现违规违纪的情况。

  用告诫铺平回家路

  2023年春节,“老父亲”黄海给刘某“开了小灶”——送他一个装满水果零食的年货包,以示对他近段时期以来表现的肯定和关怀鼓励。

  2023年4月14日,黄海再次将刘某叫到自己办公室,和他进行了一番长谈,又像“教导主任”般“啰嗦”个不停:“这两年的戒毒生活,你的进步很大。你要晓得,健康的身体是回归社会自食其力的本钱,出去以后一定不要再沾染毒品了。你之前精神出现异常,就是毒品伤到你的脑神经,如果还要去吸,就无药可医了。回去踏踏实实干点事,不要眼高手低,慢慢来,先解决温饱问题。不要走远了,就在家附近找个工作做。一方面能够按时到辖区派出所报到接受监督,另一方面也可以尽点孝,照顾好年迈的父母。你还年轻,今后的路还很长……”

  这一句句的嘱托,虽啰嗦,却也暖透了刘某的心。他也向黄海保证,一定不会再沾染毒品,好好劳动、好好生活。

  用真情打开心锁

  “每一名戒毒人员都是可以被教育转化的,只是需要我们民警付出足够多的耐心和真诚!”循循善诱,谆谆告诫;苦口婆心,不厌其烦,是黄海教导大队戒毒人员的真实写照。黄海告诉大队民警,只要我们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将心比心、共情共鸣,就一定能够打开戒毒人员的“心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变被动戒毒为主动戒毒,切实维护好场所的和谐稳定,助力戒毒工作的发展,确保一方平安。

  4月4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司法行政工作推进会暨全国监狱戒毒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黄海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戒毒所先进个人”,这是对他衷情教育转化戒毒人员的最好注脚。

  4月16日是刘某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日子。刘某回家后,他记不记得这位待他如亲人的戒毒所大队长其实没有那么重要,但他一定会记住黄海对他说过的话——“永远告别毒品,做一个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

  市戒毒管理局供稿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对症下药治顽症的“教导主任”

  “来,喊出来,用你最大的声音!”日前,在涪陵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涪陵所)一大队大队长办公室,民警黄海大声地对坐在他面前的戒毒人员刘某说道。

  年近半百的黄海,现任涪陵所一大队党支部书记、大队长。他在工作中有个特点——“啰嗦”,既像是“教导主任”,监督着所里的戒毒人员,会在犯错的时候把他们拎出来教育一番;又像是“老父亲”,稳重担当,为戒毒人员操心、办事,忙前忙后,但就是这样的唠唠叨叨的黄海,才融化了戒毒人员们冰封的内心和冷硬的态度。

  用包容疏导郁闷心

  “你心情郁闷,想发泄,我给你机会。就在我办公室,你想喊就喊、想哭就哭,我不仅不怪你,还听你说。把你的郁闷、烦恼和不愉快都讲给我听!”

  黄海面前的戒毒人员叫刘某,30多岁。因长期吸毒,刚入所的刘某有幻听、幻视等意识性障碍,焦躁不安、易怒,先后两次到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症状缓解后归队。

  在与刘某的谈话中,黄海总是在不厌其烦地“啰嗦”着,颇像学校的教导主任在教育犯了错的孩子:“听说你最近思想又有点抛锚,和同舍的人闹矛盾了,是不是?……”他把刘某的问题一一指出来,又逐一分析给他听,并让刘某换个角度去感受,以此帮助刘某慢慢改正自己的缺点。

  用体贴充当家里人

  刘某,未婚,家在农村,父母年迈。于是,黄海成了唯一能管住刘某的“家里人”,像是“老父亲”一样,他给了刘某一个包容的空间。

  “你的家庭情况确实很具体,父母年纪大了,不可能再给你经济上的支持。我给你卡上打了200块钱,钱不多,买点牙膏、牙刷、纸巾这些还是够的。希望你遵规守纪听民警招呼,不再和其他人发生矛盾纠纷。更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控制好自己的病情……”黄海语重心长地对刘某讲道。

  事后,黄海将刘某带到心理矫治中心,交由民警心理咨询师对刘某进行了心理疏导和情绪宣泄。同时,他要求大队包管民警进一步加强对刘某的管教,落实好包管包控措施,多给刘某以关心关怀和谈心教育。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矫治和服药治疗,刘某症状减轻,主动要求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再未出现违规违纪的情况。

  用告诫铺平回家路

  2023年春节,“老父亲”黄海给刘某“开了小灶”——送他一个装满水果零食的年货包,以示对他近段时期以来表现的肯定和关怀鼓励。

  2023年4月14日,黄海再次将刘某叫到自己办公室,和他进行了一番长谈,又像“教导主任”般“啰嗦”个不停:“这两年的戒毒生活,你的进步很大。你要晓得,健康的身体是回归社会自食其力的本钱,出去以后一定不要再沾染毒品了。你之前精神出现异常,就是毒品伤到你的脑神经,如果还要去吸,就无药可医了。回去踏踏实实干点事,不要眼高手低,慢慢来,先解决温饱问题。不要走远了,就在家附近找个工作做。一方面能够按时到辖区派出所报到接受监督,另一方面也可以尽点孝,照顾好年迈的父母。你还年轻,今后的路还很长……”

  这一句句的嘱托,虽啰嗦,却也暖透了刘某的心。他也向黄海保证,一定不会再沾染毒品,好好劳动、好好生活。

  用真情打开心锁

  “每一名戒毒人员都是可以被教育转化的,只是需要我们民警付出足够多的耐心和真诚!”循循善诱,谆谆告诫;苦口婆心,不厌其烦,是黄海教导大队戒毒人员的真实写照。黄海告诉大队民警,只要我们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将心比心、共情共鸣,就一定能够打开戒毒人员的“心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变被动戒毒为主动戒毒,切实维护好场所的和谐稳定,助力戒毒工作的发展,确保一方平安。

  4月4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司法行政工作推进会暨全国监狱戒毒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黄海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戒毒所先进个人”,这是对他衷情教育转化戒毒人员的最好注脚。

  4月16日是刘某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日子。刘某回家后,他记不记得这位待他如亲人的戒毒所大队长其实没有那么重要,但他一定会记住黄海对他说过的话——“永远告别毒品,做一个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

  市戒毒管理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