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少年的你”撑起法治的天

时间: 2023-06-16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4937

  “作为未检人,左手用法律让孩子们懂得敬畏,右手用关爱让他们看见美好。”开朗健谈的丁涵是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检察七部的一名检察干警,在谈到所热爱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时,他的眼神总是分外坚定。

(丁 涵)

  从检11载,从公诉部门到未成年人检察部门,从基层检察院到市检察院第五分院,岗位、单位在变,但他对法治初心的坚守、对检察事业的热爱从未改变。尤其是从事未检工作这5年里,他一心扑在最大限度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上,将依法办案与感化教育相结合,创新机制破解难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教育,真正成为了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有心人”和“护育人”。

  量身帮教助迷途少年归正途

  “丁检察官,我工作一切顺利,还升了职,谢谢你对我的帮助。我现在也开始抽空学习法律知识……”今年“五一”前夕,丁涵收到了一封远方来信,是曾经的失足少年小海(化名)寄来的,而那还是丁涵在渝北区检察院工作时办理的辖区首例跨省帮教案。

  2019年,时年17岁的小海从老家四川省仁寿县来到重庆打工,因一时糊涂,盗窃了同事的手机等物品。不久,小海被公安机关抓获。该案侦查终结后移送至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小海住所地在四川,很有必要了解一下他的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深入剖析他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刚担任渝北区检察院未检部门负责人丁涵迅速启动了川渝协作机制,联合仁寿县检察院共同开展社会调查,由此来判断小海是否具备帮教和挽救的可能性,为案件正确处理提供全面参考。

  在接触中,丁涵发现小海对和他人交流十分抵触。为挽救这个失足少年,丁涵和同事先后走访了当地派出所、小海曾就读的中学和居住的社区,向户籍民警、家人、老师和邻居就小海的成长经历、家庭情况、性格特点、日常表现等进行了详细调查。多次碰壁的丁涵凭借着耐心和真诚终于打开了少年的心扉,通过帮教让其认识到偷盗行为的危害性和自己犯下的错误,并愿意为此承担法律责任。

  “小海系未成年人,无违法犯罪前科,积极退赔,且有悔罪表现,自愿认罪认罚。”在征询相关当事人的意见后,该院对小海作出了附条件不起诉决定。此后,丁涵还联合仁寿县检察院检察官对小海开展监督考察和异地帮教,并根据其具体情况,量身制定帮教计划和措施方案,并定期通过听取思想汇报、谈心谈话、组织参加公益活动等形式,实现一对一精准教育矫治,积极引导小海改过自新、回归社会。

  “在正确适用法律的同时,检察机关应该如何来帮助涉罪未成年人更好地回归社会,或许我们可以做得更多更好。”在办案中,丁涵发现像小海这样的类似案例并不在少数,他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查、诊、疗、访”四步工作法,对主观恶性不大、犯罪情节轻微、有悔罪表现的涉罪未成年人有针对性地实施帮教。截至目前,这一工作法已帮助了一百多名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让他们曾经灰暗的青春重新绽放光彩。

  创新机制织密“立体保护网”

  丁涵在工作中发现,对于处于刑事犯罪临界年龄的罪错未成年人,很有必要对其开展临界预防帮教工作,以免其再次走上犯罪道路。2019年8月,在丁涵的推动下,渝北区检察院未检部门牵头联合区公安分局、区教委等7个职能部门、群团组织,出台了重庆市首个涉案未成年人临界预防协调工作机制——《渝北区未成年人临界预防协同工作办法》,并于后期同步建立起辖区未成年人临界预防数据库,从而形成家庭、学校、社会、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合力和联动效应。

  此外,丁涵还率先推动建立渝北区“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救助中心”,形成公安调查取证、医院身体医治和检察司法救助“一站式”办案。

  “救助重要,预防更重要。想要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发生,就必须把握好‘法治进校园’这一关键环节。”为提高普法宣传的规范性和针对性,丁涵带领团队吸取经验,积极创新,整合研发出“莎姐普法主题课程”。该系列课程共包含“犯罪预防”“自我保护”“心理疏导”三大主题18门课,可供学校“点单式”自主选择,针对性和实效性都很强。近年来,渝北区检察院未检部门联合区教委向辖区学校积极推广这一系列课程,年均授课覆盖面已达上万人。

  “新时代、新征程的未检工作任重而道远,将会面临更多更复杂的挑战。”丁涵说,荣誉属于过去,作为一名未检人,他将不断提升履职办案能力,一如既往地用心用情默默守护好每一个“少年的你”。

  记者 张柳妞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为“少年的你”撑起法治的天

  “作为未检人,左手用法律让孩子们懂得敬畏,右手用关爱让他们看见美好。”开朗健谈的丁涵是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检察七部的一名检察干警,在谈到所热爱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时,他的眼神总是分外坚定。

(丁 涵)

  从检11载,从公诉部门到未成年人检察部门,从基层检察院到市检察院第五分院,岗位、单位在变,但他对法治初心的坚守、对检察事业的热爱从未改变。尤其是从事未检工作这5年里,他一心扑在最大限度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上,将依法办案与感化教育相结合,创新机制破解难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教育,真正成为了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有心人”和“护育人”。

  量身帮教助迷途少年归正途

  “丁检察官,我工作一切顺利,还升了职,谢谢你对我的帮助。我现在也开始抽空学习法律知识……”今年“五一”前夕,丁涵收到了一封远方来信,是曾经的失足少年小海(化名)寄来的,而那还是丁涵在渝北区检察院工作时办理的辖区首例跨省帮教案。

  2019年,时年17岁的小海从老家四川省仁寿县来到重庆打工,因一时糊涂,盗窃了同事的手机等物品。不久,小海被公安机关抓获。该案侦查终结后移送至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小海住所地在四川,很有必要了解一下他的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深入剖析他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刚担任渝北区检察院未检部门负责人丁涵迅速启动了川渝协作机制,联合仁寿县检察院共同开展社会调查,由此来判断小海是否具备帮教和挽救的可能性,为案件正确处理提供全面参考。

  在接触中,丁涵发现小海对和他人交流十分抵触。为挽救这个失足少年,丁涵和同事先后走访了当地派出所、小海曾就读的中学和居住的社区,向户籍民警、家人、老师和邻居就小海的成长经历、家庭情况、性格特点、日常表现等进行了详细调查。多次碰壁的丁涵凭借着耐心和真诚终于打开了少年的心扉,通过帮教让其认识到偷盗行为的危害性和自己犯下的错误,并愿意为此承担法律责任。

  “小海系未成年人,无违法犯罪前科,积极退赔,且有悔罪表现,自愿认罪认罚。”在征询相关当事人的意见后,该院对小海作出了附条件不起诉决定。此后,丁涵还联合仁寿县检察院检察官对小海开展监督考察和异地帮教,并根据其具体情况,量身制定帮教计划和措施方案,并定期通过听取思想汇报、谈心谈话、组织参加公益活动等形式,实现一对一精准教育矫治,积极引导小海改过自新、回归社会。

  “在正确适用法律的同时,检察机关应该如何来帮助涉罪未成年人更好地回归社会,或许我们可以做得更多更好。”在办案中,丁涵发现像小海这样的类似案例并不在少数,他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查、诊、疗、访”四步工作法,对主观恶性不大、犯罪情节轻微、有悔罪表现的涉罪未成年人有针对性地实施帮教。截至目前,这一工作法已帮助了一百多名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让他们曾经灰暗的青春重新绽放光彩。

  创新机制织密“立体保护网”

  丁涵在工作中发现,对于处于刑事犯罪临界年龄的罪错未成年人,很有必要对其开展临界预防帮教工作,以免其再次走上犯罪道路。2019年8月,在丁涵的推动下,渝北区检察院未检部门牵头联合区公安分局、区教委等7个职能部门、群团组织,出台了重庆市首个涉案未成年人临界预防协调工作机制——《渝北区未成年人临界预防协同工作办法》,并于后期同步建立起辖区未成年人临界预防数据库,从而形成家庭、学校、社会、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合力和联动效应。

  此外,丁涵还率先推动建立渝北区“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救助中心”,形成公安调查取证、医院身体医治和检察司法救助“一站式”办案。

  “救助重要,预防更重要。想要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发生,就必须把握好‘法治进校园’这一关键环节。”为提高普法宣传的规范性和针对性,丁涵带领团队吸取经验,积极创新,整合研发出“莎姐普法主题课程”。该系列课程共包含“犯罪预防”“自我保护”“心理疏导”三大主题18门课,可供学校“点单式”自主选择,针对性和实效性都很强。近年来,渝北区检察院未检部门联合区教委向辖区学校积极推广这一系列课程,年均授课覆盖面已达上万人。

  “新时代、新征程的未检工作任重而道远,将会面临更多更复杂的挑战。”丁涵说,荣誉属于过去,作为一名未检人,他将不断提升履职办案能力,一如既往地用心用情默默守护好每一个“少年的你”。

  记者 张柳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