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探成都大运会的“生态密码”

时间: 2023-07-11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4970

  7月4日至7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联合组织媒体开展采风活动。该活动以“‘圈’启协同发展,共‘碳’生态密码”为主题,重庆法治报记者前往成渝两地生态环境保护特色亮点点位采风,感受两地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果、绿色低碳发展新成效。

  7月4至5日,20多家媒体采风大美成都,感受到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前夕公园城市成都生态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

  东安湖:

  大运会开幕式主运动场馆的背景

(东安湖)

  大运会开幕式的背景美如画,而这画中既充满中国文化,又极具生态文明建设的精华。东安湖体育公园将作为大运会开幕式举办地,同时还承担大运会竞技体操、游泳比赛及训练场馆等功能。

  据了解,2018年10月26日,东安湖体育公园动工建设。如今,这个总投资达50亿元的成都新地标已基本建成并陆续投入使用。

  东安湖公园地处于成都市龙泉驿区车城大道旁,湖面1634亩,生态修复面积3427亩。其总面积达到了32万平方米,东安湖体育公园内部更是包含了一座可以容纳4万名观众的综合性体育场、1.8万座的多功能体育馆、5000座的游泳跳水馆和综合小球馆。

  除了体育设施,东安湖公园内还打造了许多人文景观,像东阁望川、东安竹语、溪峰河宴、桃李龙泉等以自然山水为基底,融入林盘文化、桃花文化、竹文化等多重元素,着力打造“一湖一环、七岛十二景”的园区景观。

  除了景观美,东安湖水质已经稳定维持在Ⅱ类以上,部分水域更是达到了Ⅰ类水质标准。据介绍,为提高水质,相关单位对该湖实施河湖分离、全面控源截污,采用“控、改、构、提、增、维”方式实施水体综合治理,采取生态植草沟、雨水花园等海绵城市建设措施降低地表径流。

 (采访再生水厂)

  记者临走时看到,金色的沙滩上孩子们尽情玩耍,摇着船的工作人员在湖面打捞着浮萍杂物,不远处,极具科技感的主场馆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大运村:

  “冷巷”1年节省70000度电

  离东安湖体育公园不到半小时车程,就是赛事期间运动员生活的大运村。

(川渝媒体记者采访大运村)

  大运村位于龙泉驿区成都大学,村内分为居住区、运行区、国际区和交通区4部分,餐厅、健身房、医疗大楼等设施场馆齐全。

  顶着烈日走向大运村生活服务中心,拾级而上,能渐渐感受到凉意,环顾四周却不见空调、不见风扇。

  “我们借鉴了南方传统建筑中的设计,称作‘冷巷’,通过这样的设计达到节能减碳的目的。”生活服务中心主要设计师卢义修表示,简单来说,就是街道的入口兜来了冷风,送走了热空气,所以如此凉爽。

  生活服务中心的设计因地制宜,让这条半室外的街道通过自然风的引导,获得一个相对舒适的共享空间,从而减少建筑能耗,降低建筑碳排。据悉,冷巷总面积1400㎡,不开空调1年能节省70000度电,按1个普通家庭1年3600度电计算,70000度电可满足20个家庭1年的用电量。

  在大运村乐活天府体验馆,一个蓝白相间的机器——“低碳魔方”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工作人员将塑料瓶放在低碳魔方的“嘴巴”中,其立刻对废弃物进行扫描并将塑料瓶“吞”进去。另一边的屏幕上,则显示出废弃物的图像和名称种类,凭条出口处随即打印出碳积分小票。据了解,只要集齐5张小票即可在大运会期间领取一份礼品。

  兴隆湖:

  成都中心城区水域面积最大湖泊

  兴隆湖原是鹿溪河流域滞洪洼地,从2013年起,经过近8年的治理和提升,已形成湖区总面积约6500亩,其中水域面积约4500亩的生态湖泊,是成都中心城区水域面积最大的湖泊,呈现出“水清、岸绿、业兴、人和”美丽河湖姿态的公园城市典范风貌。其湖水水质也超过了三类标准。如今,每年有上千只候鸟飞到兴隆湖流域,有时候还会出现极危物种青头潜鸭。

(兴隆湖)

  据介绍,兴隆湖从鹿溪河流域的滞洪洼地到新时代公园城市典范区的美丽河湖转化过程,是成都市天府新区从导水分洪、控源截污、引清入湖、流域控制、生态修复、服务提升、城市韧性等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系统性治理的结果。

  多年来,此流域范围内的产业逐渐增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变大了,污水处理就成了刚需。

  因此,天府新区第一再生水厂采用中国水环境集团“环境友好、土地集约、资源利用”的下沉式再生水厂建设理念,污水处理在地下完成,地面建设景观活水公园,占地仅为传统地面式污水厂的1/3,为该区节约土地360亩。其地面为生态体育休闲公园,方便市民玩耍。

  环科院大气科研实验室:

  成都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者

  活动中,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的大气科研重点实验室一直备受大家关注。

(记者采访环科院大气科研实验室)

  成都作为全球唯一能够遥望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万级人口城市,“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的背后,是其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成效。而大气科研重点实验室产出的数据在客观记录了成都近10年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同时,也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实验室依托环科院建立,以促进成都市空气质量改善为目标,以满足大气环境管理需求为向导,持续开展成都市大气污染成因研究、多污染物来源解析、大气环境政策评估以及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等工作。

  记者现场了解到,实验室不仅配备了在线监测仪器,还包括外场实验和移动观测,覆盖了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大气光学、数值模拟等多个领域。高时间分辨率的大气科研观测体系的构建,让成都的大气污染有迹可循,让“雪山下的公园城市”蓝天常驻。

  记者 朱颂扬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打探成都大运会的“生态密码”

  7月4日至7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联合组织媒体开展采风活动。该活动以“‘圈’启协同发展,共‘碳’生态密码”为主题,重庆法治报记者前往成渝两地生态环境保护特色亮点点位采风,感受两地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果、绿色低碳发展新成效。

  7月4至5日,20多家媒体采风大美成都,感受到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前夕公园城市成都生态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

  东安湖:

  大运会开幕式主运动场馆的背景

(东安湖)

  大运会开幕式的背景美如画,而这画中既充满中国文化,又极具生态文明建设的精华。东安湖体育公园将作为大运会开幕式举办地,同时还承担大运会竞技体操、游泳比赛及训练场馆等功能。

  据了解,2018年10月26日,东安湖体育公园动工建设。如今,这个总投资达50亿元的成都新地标已基本建成并陆续投入使用。

  东安湖公园地处于成都市龙泉驿区车城大道旁,湖面1634亩,生态修复面积3427亩。其总面积达到了32万平方米,东安湖体育公园内部更是包含了一座可以容纳4万名观众的综合性体育场、1.8万座的多功能体育馆、5000座的游泳跳水馆和综合小球馆。

  除了体育设施,东安湖公园内还打造了许多人文景观,像东阁望川、东安竹语、溪峰河宴、桃李龙泉等以自然山水为基底,融入林盘文化、桃花文化、竹文化等多重元素,着力打造“一湖一环、七岛十二景”的园区景观。

  除了景观美,东安湖水质已经稳定维持在Ⅱ类以上,部分水域更是达到了Ⅰ类水质标准。据介绍,为提高水质,相关单位对该湖实施河湖分离、全面控源截污,采用“控、改、构、提、增、维”方式实施水体综合治理,采取生态植草沟、雨水花园等海绵城市建设措施降低地表径流。

 (采访再生水厂)

  记者临走时看到,金色的沙滩上孩子们尽情玩耍,摇着船的工作人员在湖面打捞着浮萍杂物,不远处,极具科技感的主场馆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大运村:

  “冷巷”1年节省70000度电

  离东安湖体育公园不到半小时车程,就是赛事期间运动员生活的大运村。

(川渝媒体记者采访大运村)

  大运村位于龙泉驿区成都大学,村内分为居住区、运行区、国际区和交通区4部分,餐厅、健身房、医疗大楼等设施场馆齐全。

  顶着烈日走向大运村生活服务中心,拾级而上,能渐渐感受到凉意,环顾四周却不见空调、不见风扇。

  “我们借鉴了南方传统建筑中的设计,称作‘冷巷’,通过这样的设计达到节能减碳的目的。”生活服务中心主要设计师卢义修表示,简单来说,就是街道的入口兜来了冷风,送走了热空气,所以如此凉爽。

  生活服务中心的设计因地制宜,让这条半室外的街道通过自然风的引导,获得一个相对舒适的共享空间,从而减少建筑能耗,降低建筑碳排。据悉,冷巷总面积1400㎡,不开空调1年能节省70000度电,按1个普通家庭1年3600度电计算,70000度电可满足20个家庭1年的用电量。

  在大运村乐活天府体验馆,一个蓝白相间的机器——“低碳魔方”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工作人员将塑料瓶放在低碳魔方的“嘴巴”中,其立刻对废弃物进行扫描并将塑料瓶“吞”进去。另一边的屏幕上,则显示出废弃物的图像和名称种类,凭条出口处随即打印出碳积分小票。据了解,只要集齐5张小票即可在大运会期间领取一份礼品。

  兴隆湖:

  成都中心城区水域面积最大湖泊

  兴隆湖原是鹿溪河流域滞洪洼地,从2013年起,经过近8年的治理和提升,已形成湖区总面积约6500亩,其中水域面积约4500亩的生态湖泊,是成都中心城区水域面积最大的湖泊,呈现出“水清、岸绿、业兴、人和”美丽河湖姿态的公园城市典范风貌。其湖水水质也超过了三类标准。如今,每年有上千只候鸟飞到兴隆湖流域,有时候还会出现极危物种青头潜鸭。

(兴隆湖)

  据介绍,兴隆湖从鹿溪河流域的滞洪洼地到新时代公园城市典范区的美丽河湖转化过程,是成都市天府新区从导水分洪、控源截污、引清入湖、流域控制、生态修复、服务提升、城市韧性等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系统性治理的结果。

  多年来,此流域范围内的产业逐渐增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变大了,污水处理就成了刚需。

  因此,天府新区第一再生水厂采用中国水环境集团“环境友好、土地集约、资源利用”的下沉式再生水厂建设理念,污水处理在地下完成,地面建设景观活水公园,占地仅为传统地面式污水厂的1/3,为该区节约土地360亩。其地面为生态体育休闲公园,方便市民玩耍。

  环科院大气科研实验室:

  成都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者

  活动中,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的大气科研重点实验室一直备受大家关注。

(记者采访环科院大气科研实验室)

  成都作为全球唯一能够遥望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万级人口城市,“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的背后,是其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成效。而大气科研重点实验室产出的数据在客观记录了成都近10年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同时,也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实验室依托环科院建立,以促进成都市空气质量改善为目标,以满足大气环境管理需求为向导,持续开展成都市大气污染成因研究、多污染物来源解析、大气环境政策评估以及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等工作。

  记者现场了解到,实验室不仅配备了在线监测仪器,还包括外场实验和移动观测,覆盖了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大气光学、数值模拟等多个领域。高时间分辨率的大气科研观测体系的构建,让成都的大气污染有迹可循,让“雪山下的公园城市”蓝天常驻。

  记者 朱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