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文人

时间: 2024-01-05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8677

◎ 张儒学

小城自古出文人,文人对小城的历史地理非常熟悉,他们不但能写出有关小城人文景观的文章,还能说出小城很多奇闻趣事。就是闲聊时,他们也会侃侃而谈,让人敬仰几分。

小城风景秀丽,四通八达,一条濑溪河延续着小城的文脉,让这个小城充满着文气。偶尔站在小城外的北山上向下一望,整个县城一览无余地展现眼前,真有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感觉。这时会让文人们产生联想,随手写几句,哪怕是一点感慨或者几句顺口溜,都那么真切感人,文人依附着小城,小城宠爱着文人。

文人大多住在城里,可不是专业作家,有在单位上班的,也有摆摊经商的,更有进城务工的,他们不管从事什么职业,更不管职务高低,都会利用业余时间写几句。有写小说的,写散文的,还有写诗的,更多的是写古体诗的。他们不都只是当成一种业余爱好,有的还想通过写作改变命运。但大多数人把写作当成玩,就像在窗台种了几盆花草,给平凡的生活增添几分乐趣。

文人们喜欢聚会,一般都在茶馆里。县城的状元桥茶馆,就是文人聚会的地方。周末相约来此,泡上一杯茶,聊上半天,从想写,或者已经写出来的,聊到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仿佛在文友中展示一下,这篇文章就没白写。文友们便纷纷点赞,却少有人提出缺点,因为一些文人好面子,哪怕你说的不足完全正确,也会让他觉得脸上挂不住,弄得场面很尴尬。就这样,文人们从春聊到冬,一年四季往返,依然有聊不完的话题。

还有一个地方,也是文人聚会的地方。那就是南门桥头一个烟摊前。摊主就是一个写古体诗的老人,人称“十步诗人”,他那烟摊前常围坐着一些爱好写古体诗的老人,他们在那里探讨古体诗的写作,也有将自己写好的古体诗读给大家听,请大家提意见,老人似乎就没有年轻人顾面子,哪一句不合律,便当面指出来,哪一字不合声,也毫不留情地说出来,有的人也有不同意见,这时便去找出相应的词书,有书为证,让你哑口无言。

小城虽然小,但民间各种文学组织应有尽有,文人们身在小城,也难以脱俗,或多或少都加入了不同社团,有的还加入了几个社团,门槛不高,能写几笔就行。大家往往以此找到归宿感,更重要的是得到认同感。

有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的,多半是一些豆腐块,但也会在文人圈里轰动。因为大家知道,让自己的文字能变成铅字,是十分不容易的。所以,凡谁有文章发表,只要在微信群里一发,大家点赞,大家祝贺,让人心里美滋滋的。这种氛围比较好,就像小城的独有风景一样,能有这个爱好就好,能写就是文人。

也有通过写作走出去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走进市里省里的大机关,从事专业写作或者其他工作,他们的成绩常常被当地作榜样宣传,他们的事迹成为小城的骄傲。当他们回县城时,有人请他们喝酒谈天,有人请他们修改文章,可他们仍然以小城文人自居,仿佛他们仍是昨天的他,一点也看不出派头,更让文人们对他更敬重几分。

每当夜幕降临,远远近近的灯火,五彩缤纷地亮着,街道上多是些逛商店的红男绿女,三五成群地谈笑着;夜市的大排档生意很火爆,桌子摆到了公路边,杯盘叮当,人声鼎沸。这时,文人似乎又获得了灵感,回到家里又拿起笔写起来,写好后又改,折腾了半夜上床睡觉时,梦中还在吟咏着自己刚才写下的诗句。

大多数生活在小城的文人,一辈子都走不出小城,有写的文章也从未在报刊上发表过。他们依旧写,似乎写作就是他们的一种习惯,而发不发表文章不重要,也没人笑话,只要自己能写就行。小城自古出文人,小城文人在小城里生活得自由自在,不为名而写,更不为利而生,他们像小城里的一朵花,缀点着美丽的小城,他们更像一片绿叶,让小城充满着诗意。

  (作者单位:重庆市大足区文化旅游委)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小城文人

◎ 张儒学

小城自古出文人,文人对小城的历史地理非常熟悉,他们不但能写出有关小城人文景观的文章,还能说出小城很多奇闻趣事。就是闲聊时,他们也会侃侃而谈,让人敬仰几分。

小城风景秀丽,四通八达,一条濑溪河延续着小城的文脉,让这个小城充满着文气。偶尔站在小城外的北山上向下一望,整个县城一览无余地展现眼前,真有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感觉。这时会让文人们产生联想,随手写几句,哪怕是一点感慨或者几句顺口溜,都那么真切感人,文人依附着小城,小城宠爱着文人。

文人大多住在城里,可不是专业作家,有在单位上班的,也有摆摊经商的,更有进城务工的,他们不管从事什么职业,更不管职务高低,都会利用业余时间写几句。有写小说的,写散文的,还有写诗的,更多的是写古体诗的。他们不都只是当成一种业余爱好,有的还想通过写作改变命运。但大多数人把写作当成玩,就像在窗台种了几盆花草,给平凡的生活增添几分乐趣。

文人们喜欢聚会,一般都在茶馆里。县城的状元桥茶馆,就是文人聚会的地方。周末相约来此,泡上一杯茶,聊上半天,从想写,或者已经写出来的,聊到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仿佛在文友中展示一下,这篇文章就没白写。文友们便纷纷点赞,却少有人提出缺点,因为一些文人好面子,哪怕你说的不足完全正确,也会让他觉得脸上挂不住,弄得场面很尴尬。就这样,文人们从春聊到冬,一年四季往返,依然有聊不完的话题。

还有一个地方,也是文人聚会的地方。那就是南门桥头一个烟摊前。摊主就是一个写古体诗的老人,人称“十步诗人”,他那烟摊前常围坐着一些爱好写古体诗的老人,他们在那里探讨古体诗的写作,也有将自己写好的古体诗读给大家听,请大家提意见,老人似乎就没有年轻人顾面子,哪一句不合律,便当面指出来,哪一字不合声,也毫不留情地说出来,有的人也有不同意见,这时便去找出相应的词书,有书为证,让你哑口无言。

小城虽然小,但民间各种文学组织应有尽有,文人们身在小城,也难以脱俗,或多或少都加入了不同社团,有的还加入了几个社团,门槛不高,能写几笔就行。大家往往以此找到归宿感,更重要的是得到认同感。

有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的,多半是一些豆腐块,但也会在文人圈里轰动。因为大家知道,让自己的文字能变成铅字,是十分不容易的。所以,凡谁有文章发表,只要在微信群里一发,大家点赞,大家祝贺,让人心里美滋滋的。这种氛围比较好,就像小城的独有风景一样,能有这个爱好就好,能写就是文人。

也有通过写作走出去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走进市里省里的大机关,从事专业写作或者其他工作,他们的成绩常常被当地作榜样宣传,他们的事迹成为小城的骄傲。当他们回县城时,有人请他们喝酒谈天,有人请他们修改文章,可他们仍然以小城文人自居,仿佛他们仍是昨天的他,一点也看不出派头,更让文人们对他更敬重几分。

每当夜幕降临,远远近近的灯火,五彩缤纷地亮着,街道上多是些逛商店的红男绿女,三五成群地谈笑着;夜市的大排档生意很火爆,桌子摆到了公路边,杯盘叮当,人声鼎沸。这时,文人似乎又获得了灵感,回到家里又拿起笔写起来,写好后又改,折腾了半夜上床睡觉时,梦中还在吟咏着自己刚才写下的诗句。

大多数生活在小城的文人,一辈子都走不出小城,有写的文章也从未在报刊上发表过。他们依旧写,似乎写作就是他们的一种习惯,而发不发表文章不重要,也没人笑话,只要自己能写就行。小城自古出文人,小城文人在小城里生活得自由自在,不为名而写,更不为利而生,他们像小城里的一朵花,缀点着美丽的小城,他们更像一片绿叶,让小城充满着诗意。

  (作者单位:重庆市大足区文化旅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