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重庆市公安局水警总队派驻武隆区仙女山街道桃园村第一书记徐梓华

时间: 2024-01-31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9142

1月23日,武隆区仙女山街道桃园村白雪皑皑,因部分路段结冰,徐梓华将车停在大路旁,沿着小路一步一滑地向村民谢世平家走去。

“徐书记,这么冷的天,什么时候来的?快来坐坐烤烤火。”看到徐梓华,谢世平赶忙将他迎进屋烤火。

“我刚走下来的,走暖和了,不冷,我来看看腊肉熏炕得怎样了。”

“已经炕了一个多月了,基本炕干了,颜色还可以。马上过年了,村里的腊肉订单也多了起来,明天开始在重庆还有一个大型展销活动,我们正在装袋子。”

“我们要尽快把产品推销出去……”

两人聊了几句后,谢世平向记者讲起了徐梓华带动他们发展腊肉加工产业的故事。

群策群力

打造一村一品

谢世平之前长期在外地务工,2021年初因疫情等原因回到老家。同年5月,水警总队派驻徐梓华到武隆仙女山桃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经过多次走访,徐梓华了解到仙女山的土猪受高山气候条件影响,制成的腊肉品质较好,备受游客青睐,但由于本地未形成有规模的产业,导致市场上产品良莠不齐,影响整体口碑。

为解决这一难题,徐梓华从打造村内品牌的角度出发,积极向街道党工委汇报,争取支持,并动员村民谢世平、谢江明等人从事腊肉生产加工,坚持以品质为本,打造仙女山的腊肉品牌,从而带动桃园村的整体经济发展。

2021年10月,桃园村建好了一个腊肉生产小作坊,成立了仙山老腊味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当年就开始小规模加工腊肉。

“第一年的腊肉加工生产,说实话是失败了的。因为当时有一批肉在腌制时出了问题。”谢世平告诉记者,第二年他们专门到湖北去考察学习了腊肉生产技术,对原有的小作坊进行了改扩建,并修建了冷冻仓库。

“我们就是从2021年10月开始修的一个小作坊,直到2023年6月,‘核青㭎’的老腊味农产品加工商标品牌正式注册,徐书记亲力亲为地帮助我们。‘核青㭎’这个名字就是徐书记取的,这里以前叫核桃乡,我们又是用的青冈木来熏炕腊肉,所以就取的这个名字,听起来响亮!”谢世平告诉记者。

目前,村民们自筹资金创办的重庆市武隆区仙山老腊味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已初具规模,预估年产值可达200万元,全村的生猪养殖规模已达3000余头,可提供15个就业岗位,为村里进一步发展腊味产业深加工、拉长产业链,奠定了坚实基础。

饲养土鸡

促进村民增收

“老支书,快过年了,孩子们好久回来哦?”1月23日下午,才从腊肉加工点里出来的徐梓华便直奔村民陈邦华和罗启素老两口的家。

刚到家门口,陈邦华就从屋里迎了出来。陈邦华多年前曾任桃园村村支书,今年70岁了,子女都在外务工,平日里就老两口在家,家里倒不缺什么,就是闲不住。村里像他这样的老年人很多,希望在家能卖点农副产品挣点零花钱,也为子女减轻一些负担。

徐梓华第一时间想到每年夏季,二三十万游客在山上避暑纳凉,喜欢购买本地“土货”。这个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完全可以结合桃园村实际情况,让村民散养一些鸡鸭鹅等家禽,劳动强度不大,很适合在家的老年人。2023年初,徐梓华争取到了武隆区瑞隆农业公司的支持,分配给村民4000只适合在山地饲养的凤头黑鸡鸡苗。这种黑鸡肉质鲜嫩,重量一般在5斤左右,再加上是村民用粮食散养的,鸡肉、鸡蛋营养价值高,很受游客喜欢。

在徐梓华的计划中,接下来他要结合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村里的农产品销售,开发村内休闲度假项目,将仙女山的游客资源向桃园村引流,同时丰富腊味制品、蜂蜜、果蔬、菌类等农副产品种类,通过农产品溯源激发消费者的旅游兴趣,探索“农旅一体化”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记者 朱颂扬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记重庆市公安局水警总队派驻武隆区仙女山街道桃园村第一书记徐梓华

1月23日,武隆区仙女山街道桃园村白雪皑皑,因部分路段结冰,徐梓华将车停在大路旁,沿着小路一步一滑地向村民谢世平家走去。

“徐书记,这么冷的天,什么时候来的?快来坐坐烤烤火。”看到徐梓华,谢世平赶忙将他迎进屋烤火。

“我刚走下来的,走暖和了,不冷,我来看看腊肉熏炕得怎样了。”

“已经炕了一个多月了,基本炕干了,颜色还可以。马上过年了,村里的腊肉订单也多了起来,明天开始在重庆还有一个大型展销活动,我们正在装袋子。”

“我们要尽快把产品推销出去……”

两人聊了几句后,谢世平向记者讲起了徐梓华带动他们发展腊肉加工产业的故事。

群策群力

打造一村一品

谢世平之前长期在外地务工,2021年初因疫情等原因回到老家。同年5月,水警总队派驻徐梓华到武隆仙女山桃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经过多次走访,徐梓华了解到仙女山的土猪受高山气候条件影响,制成的腊肉品质较好,备受游客青睐,但由于本地未形成有规模的产业,导致市场上产品良莠不齐,影响整体口碑。

为解决这一难题,徐梓华从打造村内品牌的角度出发,积极向街道党工委汇报,争取支持,并动员村民谢世平、谢江明等人从事腊肉生产加工,坚持以品质为本,打造仙女山的腊肉品牌,从而带动桃园村的整体经济发展。

2021年10月,桃园村建好了一个腊肉生产小作坊,成立了仙山老腊味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当年就开始小规模加工腊肉。

“第一年的腊肉加工生产,说实话是失败了的。因为当时有一批肉在腌制时出了问题。”谢世平告诉记者,第二年他们专门到湖北去考察学习了腊肉生产技术,对原有的小作坊进行了改扩建,并修建了冷冻仓库。

“我们就是从2021年10月开始修的一个小作坊,直到2023年6月,‘核青㭎’的老腊味农产品加工商标品牌正式注册,徐书记亲力亲为地帮助我们。‘核青㭎’这个名字就是徐书记取的,这里以前叫核桃乡,我们又是用的青冈木来熏炕腊肉,所以就取的这个名字,听起来响亮!”谢世平告诉记者。

目前,村民们自筹资金创办的重庆市武隆区仙山老腊味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已初具规模,预估年产值可达200万元,全村的生猪养殖规模已达3000余头,可提供15个就业岗位,为村里进一步发展腊味产业深加工、拉长产业链,奠定了坚实基础。

饲养土鸡

促进村民增收

“老支书,快过年了,孩子们好久回来哦?”1月23日下午,才从腊肉加工点里出来的徐梓华便直奔村民陈邦华和罗启素老两口的家。

刚到家门口,陈邦华就从屋里迎了出来。陈邦华多年前曾任桃园村村支书,今年70岁了,子女都在外务工,平日里就老两口在家,家里倒不缺什么,就是闲不住。村里像他这样的老年人很多,希望在家能卖点农副产品挣点零花钱,也为子女减轻一些负担。

徐梓华第一时间想到每年夏季,二三十万游客在山上避暑纳凉,喜欢购买本地“土货”。这个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完全可以结合桃园村实际情况,让村民散养一些鸡鸭鹅等家禽,劳动强度不大,很适合在家的老年人。2023年初,徐梓华争取到了武隆区瑞隆农业公司的支持,分配给村民4000只适合在山地饲养的凤头黑鸡鸡苗。这种黑鸡肉质鲜嫩,重量一般在5斤左右,再加上是村民用粮食散养的,鸡肉、鸡蛋营养价值高,很受游客喜欢。

在徐梓华的计划中,接下来他要结合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村里的农产品销售,开发村内休闲度假项目,将仙女山的游客资源向桃园村引流,同时丰富腊味制品、蜂蜜、果蔬、菌类等农副产品种类,通过农产品溯源激发消费者的旅游兴趣,探索“农旅一体化”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记者 朱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