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合作升级

时间: 2021-11-01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128

探索建立环评“白名单”机制和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成渝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合作升级

  本网讯(记者 朱颂扬)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公开发布后,近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云上”签订了《关于建立区域环境准入协商机制合作协议》(以下简称《环境准入协议》)、《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气候变化协议》),将探索建立跨区域环评协商机制、推动共建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促进成渝两地生态环境保护再上新台阶。

  探索建立环评“白名单”机制

  据了解,此次川渝签订的《环境准入协议》明确了双方主要在建立跨区域环评协商机制、建立事中事后联合监管机制、协调开展“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建立环评和排污许可交流共享机制、推动统一两地生态环境准入要求等方面开展合作。

  据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协议提出将建立跨区域环评协商机制,还将探索建立邻近区域引入建设项目“白名单”机制。对可能造成相互环境影响的区域,协商建立引入项目“白名单”,该类项目环评可不跨区域征求意见,大大缩短环评审批时间。

  同时,《环境准入协议》还提出以成渝地区已建立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基础,协调相邻区域、跨界流域的环境管控单元的管控类型和管控要求,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周边地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其中,在推动统一两地生态环境准入要求方面,两地生态环境部门表示,将进一步协调沿江工业空间布局约束,严控重污染企业和项目向成渝地区转移。逐步推动统一成渝两地生态环境准入要求,共同严格“两高”项目环境准入。

  建立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据悉,此次签订的《气候变化协议》指出,川渝两地将在推动战略规划协同、共同争取国家支持、推动共建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深化减污降碳合作、推动创新示范协同、加强能力建设合作等方面进行强化。

  据了解,《气候变化协议》指出,双方将共同争取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开发和交易、气候投融资、碳普惠创新、林业碳汇、试点示范、对外合作等方面支持政策,协同争取更多水电等清洁能源留送川渝两地。

  据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协议,双方将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条件下,依托双方已有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共同探索推进川渝两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联合开展碳普惠机制调研,探索相互认可的核证减排量等措施。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推进跨界水体环境治理方面,两地将组建全国首个跨省市的川渝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共同开展铜钵河、琼江等跨界水污染联合防治试点;在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方面,建立水泥行业错峰生产制度和空气质量会商机制,开展区域联动帮扶和执法检查;在加强土壤污染及固(危)废协同治理方面,正在抓紧完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指导意见,危险废物精细化管理等5项经验在全国推广。

  据悉,下一步两地生态环境部门将在共建生态网络、共抓生态管控、共治跨界污染、共商环境管理、共推绿色发展等方面下更大力气。一方面坚持一张负面清单管两地,加强生态环境标准一体化政策措施研究。另一方面深化川渝生态环境执法和应急合作以及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的统一。同时,强化环境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工业固体资源回收基地,探索开展水污染处理设施共建共享、饮用水水源地风险共防共担,联合开展重大环境问题科技攻关,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记者 张柳妞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成渝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合作升级

探索建立环评“白名单”机制和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成渝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合作升级

  本网讯(记者 朱颂扬)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公开发布后,近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云上”签订了《关于建立区域环境准入协商机制合作协议》(以下简称《环境准入协议》)、《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气候变化协议》),将探索建立跨区域环评协商机制、推动共建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促进成渝两地生态环境保护再上新台阶。

  探索建立环评“白名单”机制

  据了解,此次川渝签订的《环境准入协议》明确了双方主要在建立跨区域环评协商机制、建立事中事后联合监管机制、协调开展“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建立环评和排污许可交流共享机制、推动统一两地生态环境准入要求等方面开展合作。

  据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协议提出将建立跨区域环评协商机制,还将探索建立邻近区域引入建设项目“白名单”机制。对可能造成相互环境影响的区域,协商建立引入项目“白名单”,该类项目环评可不跨区域征求意见,大大缩短环评审批时间。

  同时,《环境准入协议》还提出以成渝地区已建立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基础,协调相邻区域、跨界流域的环境管控单元的管控类型和管控要求,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周边地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其中,在推动统一两地生态环境准入要求方面,两地生态环境部门表示,将进一步协调沿江工业空间布局约束,严控重污染企业和项目向成渝地区转移。逐步推动统一成渝两地生态环境准入要求,共同严格“两高”项目环境准入。

  建立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据悉,此次签订的《气候变化协议》指出,川渝两地将在推动战略规划协同、共同争取国家支持、推动共建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深化减污降碳合作、推动创新示范协同、加强能力建设合作等方面进行强化。

  据了解,《气候变化协议》指出,双方将共同争取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开发和交易、气候投融资、碳普惠创新、林业碳汇、试点示范、对外合作等方面支持政策,协同争取更多水电等清洁能源留送川渝两地。

  据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协议,双方将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条件下,依托双方已有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共同探索推进川渝两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联合开展碳普惠机制调研,探索相互认可的核证减排量等措施。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推进跨界水体环境治理方面,两地将组建全国首个跨省市的川渝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共同开展铜钵河、琼江等跨界水污染联合防治试点;在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方面,建立水泥行业错峰生产制度和空气质量会商机制,开展区域联动帮扶和执法检查;在加强土壤污染及固(危)废协同治理方面,正在抓紧完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指导意见,危险废物精细化管理等5项经验在全国推广。

  据悉,下一步两地生态环境部门将在共建生态网络、共抓生态管控、共治跨界污染、共商环境管理、共推绿色发展等方面下更大力气。一方面坚持一张负面清单管两地,加强生态环境标准一体化政策措施研究。另一方面深化川渝生态环境执法和应急合作以及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的统一。同时,强化环境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工业固体资源回收基地,探索开展水污染处理设施共建共享、饮用水水源地风险共防共担,联合开展重大环境问题科技攻关,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记者 张柳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