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老屋

时间: 2024-03-24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8523

◎ 王 朴

故乡的景已经模糊了。

记忆中的老屋只剩下小半截,孤零零地守在山中,屋梁开始倾斜,门开着,里面依稀可见家什物件。

曾经的大院子已不辨其形,小草们破土而出长势良好。它们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丝毫看不出曾经的老屋的痕迹。

“这里是堂屋,爷爷和婆婆就住在这里。”“这块是厢房,两层楼。”先生没来过老屋,我忙不迭地介绍,“这是大伯屋,三伯、二伯是这几间。”先生静静听着,偶尔回应几句。

一阵风吹来,院坝前的竹林随风摇晃。三伯在世时,总要砍这片竹林,他觉得竹林会阻崽崽们的前途。三伯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年轻时天不亮就起床砍树,走几十里路到镇上卖,供他的弟弟,也就是我的父亲上学。三伯最疼爱的就是我和妹妹。冬季的深山里,树疙瘩是好东西,三伯在入冬前就屯着,待到寒冬来临,他总会把灶前的火烧得旺旺的,喊我和妹妹去他屋里烤火。

我把老屋的照片发到家人群里,老爸最先发话,后又撤回。老妈紧跟着说话,她一眼认出了老屋。

“还是这样穷困啊。”过了良久,老爸终于开口。是啊,穷。先生也这样认为,和他的老家比起来,我的老家房屋低矮,土地贫瘠。

我默默地走到自己的厢房所在位置。冬季里小孩喜欢起夜,上世纪九十年代,七八岁的我半夜起床,推门而出,漫山遍野的大雪映着黑夜明晃晃的,天地白茫茫一片。

竹林里的雪才叫美呀,我喜欢在竹林自制溜冰场。棕树也很美,雪花沿着棕树叶子结冰,开成了花的形状。过年的时候,家家都放鞭炮,雪地里鞭炮声声,红彤彤白茫茫一片。

大人们可不喜欢小孩子玩雪,在爷爷的眼里,春夏秋才是好时节。爷爷是木匠、(竹)篾匠、石匠,在他的手里,山中的树木、石头、竹子就是活下去的底气。爷爷养活了八个子女,是全村第一个培养出高等学历的人。我们住的院子、使用的加什物件、包括他自己坟墓上的碑文,都是爷爷亲手制作的。

我是在刨木花里长大的。爷爷制作木桶剩下的刨木花,一卷一卷的,是小孩子躲猫猫的最佳场所。八九岁的时候,我总爱把自己埋在刨木花里,闻着松树的清香味道,想着木盆该打好了吧,打好了,爷爷会拿到市场上卖,我又可以吃糖了。

那时候日子好长啊,初夏的早晨,太阳从老屋对面升起,照得院坝黄灿灿的。我坐在凉椅上,看着高高的柿子树,数着树下金色的花朵。爷爷又出门了,婆婆也下地了,今年的土豆栽完了,怕是包谷该育苗了吧。院子里的花开了,指甲花、绣球花沿着院子长成一排,鸡鸭在花中觅食,那两只大白鹅也出门了,雄赳赳气昂昂的。

说到白鹅,那年大白鹅死得好惨啊,父亲宰鹅的时候我哭了,拔下的鹅毛洒了一地,剩下的一只嘎嘎地凄厉叫着,用喙啄地上的鹅毛。我问婆婆鹅怎么了,婆婆告诉我,那是他的伴。“什么是伴啊?”我怔怔地想:“快晌午了,爷爷怎么还没回来?”

蜜蜂在花中嗡嗡飞,中秋的夜晚,就可以吃蜂蜜了。取蜂蜜的时候,爷爷会把自己脱得光光的,他小心翼翼取出蜂巢,挑出汁水最饱满的一小块送到我嘴里。大人们忙完后,还会把蜂蜜兑到白酒里喝。爷爷很少喝酒,但每到割蜂蜜的时候,他总会一边聊着今年的包谷收成,一边小心翼翼地抿着酒。

我对包谷才不感兴趣呢,我喜欢月亮。躺在院坝里,秋天的夜晚静谧清澈,山中的月亮又大又圆,云朵漂浮在月亮周围,看似在一起,却又永远分离。我想,人总要分开吧,就像月亮和云朵一样。

爷爷走的时候我十岁。那天晚上半夜就醒了,堂屋有哭声,我知道爷爷死了。第二天早上入棺的时候,妈妈把我叫到棺材旁,我看着棺材里的爷爷静静地睡着,一样的白胡子,一样布满皱纹的脸……

堂姐哇地一声哭了,我哭不出来,“死是什么意思?和大白鹅死一样吗?”婆婆泪眼婆娑地看着我:“娃,你爷爷死了,你喊他啊!”

那时的老屋是白色的。天擦黑就开始炸鞭炮,在泥土里噼里啪啦的,锣鼓、锁啦响起来了,我跪在堂屋里,看见爷爷的女儿拉起白色的孝布回来了。孝布一圈一圈地缠着老屋,姑姑们在棺木前哭了。

爷爷走了,婆婆一个人守着老屋,老屋变得沉默了。我们搬到县城,老屋成为大年初一上坟时路过的地方。婆婆越来越老了,每次见她都佝偻着身体,但是老屋还在,院坝中的竹林、花、鸡鸭还在,冬天的雪依旧很厚,爷爷的遗像依旧静静地挂在堂屋。

老屋像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十年如一日地守在深山里,完全看不出变化,这些不变,使我产生了错觉,认为老屋会永远如此。

直到宅基地变成耕地,我才意识到自己来晚了。院子里长出了野菜,花枯萎了,记忆中的绣球花、指甲花不见了,我寻着屋后的老鹰茶、柿子树,统统不见踪影,我的老屋终于变成了大山中随处可见的风景。

儿子在土地上兴致勃勃地走着,在他看来,这是完全陌生的地方。生活在现代化时代,数十年后,儿子又会如何回忆自己的童年呢?先生催着离开,在他眼里,这里又算得上什么呢?

参加工作后,我走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美景,自然的或是人工打造的,他们或者繁华、或者浪漫,远远超过我的老屋,但我还是想我的老屋!

我的老屋不及他们繁华,不及他们浪漫,她在深山里,在月亮下,在花丛中,在少年清澈的记忆里,在血脉传承的族谱里。

  (作者单位: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孤独的老屋

◎ 王 朴

故乡的景已经模糊了。

记忆中的老屋只剩下小半截,孤零零地守在山中,屋梁开始倾斜,门开着,里面依稀可见家什物件。

曾经的大院子已不辨其形,小草们破土而出长势良好。它们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丝毫看不出曾经的老屋的痕迹。

“这里是堂屋,爷爷和婆婆就住在这里。”“这块是厢房,两层楼。”先生没来过老屋,我忙不迭地介绍,“这是大伯屋,三伯、二伯是这几间。”先生静静听着,偶尔回应几句。

一阵风吹来,院坝前的竹林随风摇晃。三伯在世时,总要砍这片竹林,他觉得竹林会阻崽崽们的前途。三伯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年轻时天不亮就起床砍树,走几十里路到镇上卖,供他的弟弟,也就是我的父亲上学。三伯最疼爱的就是我和妹妹。冬季的深山里,树疙瘩是好东西,三伯在入冬前就屯着,待到寒冬来临,他总会把灶前的火烧得旺旺的,喊我和妹妹去他屋里烤火。

我把老屋的照片发到家人群里,老爸最先发话,后又撤回。老妈紧跟着说话,她一眼认出了老屋。

“还是这样穷困啊。”过了良久,老爸终于开口。是啊,穷。先生也这样认为,和他的老家比起来,我的老家房屋低矮,土地贫瘠。

我默默地走到自己的厢房所在位置。冬季里小孩喜欢起夜,上世纪九十年代,七八岁的我半夜起床,推门而出,漫山遍野的大雪映着黑夜明晃晃的,天地白茫茫一片。

竹林里的雪才叫美呀,我喜欢在竹林自制溜冰场。棕树也很美,雪花沿着棕树叶子结冰,开成了花的形状。过年的时候,家家都放鞭炮,雪地里鞭炮声声,红彤彤白茫茫一片。

大人们可不喜欢小孩子玩雪,在爷爷的眼里,春夏秋才是好时节。爷爷是木匠、(竹)篾匠、石匠,在他的手里,山中的树木、石头、竹子就是活下去的底气。爷爷养活了八个子女,是全村第一个培养出高等学历的人。我们住的院子、使用的加什物件、包括他自己坟墓上的碑文,都是爷爷亲手制作的。

我是在刨木花里长大的。爷爷制作木桶剩下的刨木花,一卷一卷的,是小孩子躲猫猫的最佳场所。八九岁的时候,我总爱把自己埋在刨木花里,闻着松树的清香味道,想着木盆该打好了吧,打好了,爷爷会拿到市场上卖,我又可以吃糖了。

那时候日子好长啊,初夏的早晨,太阳从老屋对面升起,照得院坝黄灿灿的。我坐在凉椅上,看着高高的柿子树,数着树下金色的花朵。爷爷又出门了,婆婆也下地了,今年的土豆栽完了,怕是包谷该育苗了吧。院子里的花开了,指甲花、绣球花沿着院子长成一排,鸡鸭在花中觅食,那两只大白鹅也出门了,雄赳赳气昂昂的。

说到白鹅,那年大白鹅死得好惨啊,父亲宰鹅的时候我哭了,拔下的鹅毛洒了一地,剩下的一只嘎嘎地凄厉叫着,用喙啄地上的鹅毛。我问婆婆鹅怎么了,婆婆告诉我,那是他的伴。“什么是伴啊?”我怔怔地想:“快晌午了,爷爷怎么还没回来?”

蜜蜂在花中嗡嗡飞,中秋的夜晚,就可以吃蜂蜜了。取蜂蜜的时候,爷爷会把自己脱得光光的,他小心翼翼取出蜂巢,挑出汁水最饱满的一小块送到我嘴里。大人们忙完后,还会把蜂蜜兑到白酒里喝。爷爷很少喝酒,但每到割蜂蜜的时候,他总会一边聊着今年的包谷收成,一边小心翼翼地抿着酒。

我对包谷才不感兴趣呢,我喜欢月亮。躺在院坝里,秋天的夜晚静谧清澈,山中的月亮又大又圆,云朵漂浮在月亮周围,看似在一起,却又永远分离。我想,人总要分开吧,就像月亮和云朵一样。

爷爷走的时候我十岁。那天晚上半夜就醒了,堂屋有哭声,我知道爷爷死了。第二天早上入棺的时候,妈妈把我叫到棺材旁,我看着棺材里的爷爷静静地睡着,一样的白胡子,一样布满皱纹的脸……

堂姐哇地一声哭了,我哭不出来,“死是什么意思?和大白鹅死一样吗?”婆婆泪眼婆娑地看着我:“娃,你爷爷死了,你喊他啊!”

那时的老屋是白色的。天擦黑就开始炸鞭炮,在泥土里噼里啪啦的,锣鼓、锁啦响起来了,我跪在堂屋里,看见爷爷的女儿拉起白色的孝布回来了。孝布一圈一圈地缠着老屋,姑姑们在棺木前哭了。

爷爷走了,婆婆一个人守着老屋,老屋变得沉默了。我们搬到县城,老屋成为大年初一上坟时路过的地方。婆婆越来越老了,每次见她都佝偻着身体,但是老屋还在,院坝中的竹林、花、鸡鸭还在,冬天的雪依旧很厚,爷爷的遗像依旧静静地挂在堂屋。

老屋像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十年如一日地守在深山里,完全看不出变化,这些不变,使我产生了错觉,认为老屋会永远如此。

直到宅基地变成耕地,我才意识到自己来晚了。院子里长出了野菜,花枯萎了,记忆中的绣球花、指甲花不见了,我寻着屋后的老鹰茶、柿子树,统统不见踪影,我的老屋终于变成了大山中随处可见的风景。

儿子在土地上兴致勃勃地走着,在他看来,这是完全陌生的地方。生活在现代化时代,数十年后,儿子又会如何回忆自己的童年呢?先生催着离开,在他眼里,这里又算得上什么呢?

参加工作后,我走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美景,自然的或是人工打造的,他们或者繁华、或者浪漫,远远超过我的老屋,但我还是想我的老屋!

我的老屋不及他们繁华,不及他们浪漫,她在深山里,在月亮下,在花丛中,在少年清澈的记忆里,在血脉传承的族谱里。

  (作者单位: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