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司改“最难啃的硬骨头”已被总体“啃下”

时间: 2017-07-04 来源: 中国长安网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8880

中国长安网北京7月3日电(记者 周亚强) 今天上午,一场隆重的宪法宣誓活动在最高人民法院举行,由367名法官组成的首批员额法官队伍,拉开了中国最高审判机关司法责任制等综合改革开始“扬帆远航”的大幕。

这场宣誓活动,意味着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入额工作顺利完成,为全国法院法官员额制改革添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长安网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启动司法责任制等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一个多月以来,最高人民法院经过动员部署、民主测评、考试考核、专业评审、深入考察、公示任职等程序,顺利完成了首批员额法官选任任务。

首批入额法官共367名,占编制总数的27.8%,实现了预定的比例控制目标。其中审判员269人,助理审判员98人,除审判委员会委员、巡回法庭主审法官外,刑事岗位151人,民事岗位99人,行政赔偿岗位19人;博士研究生119人,硕士研究生205人,大学学历43人;平均年龄47岁,平均法律工作经历22年,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审判员成为员额法官的主流。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徐家新介绍说,首批法官入额完成后,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将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按照“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要求,实行合议庭办案责任制。在赋予法官更大审判权力的同时,建立院庭长审判和监督权力清单,完善信息化审判管理机制,健全司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制,坚持有序放权和有效监督相统一,切实做到放权不放任、监督不缺位。探索组建以入额法官为核心,法官助理、书记员分工协作、紧密配合的专业化审判团队模式,健全审判权运行机制,全面提升审判工作质量和效率。强调院庭领导带头办案,对院庭长办案数量按“阶梯比例”方式提出明确数量要求,并带头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院庭长办案情况全程留痕,接受干警监督,纳入绩效考核。逐步建立符合法官职业特点的考核、奖惩和退出机制。法官入额,不是头衔和待遇,不能“一入了之”,不等于终身入额。入额法官考核不过关、作风不过硬的要退出员额,形成“能进能出”“能者上,不胜任者让”的正确导向。同时落实和完善司法职业保障制度,实行法官单独职务序列管理,落实相关人员薪酬待遇,加强司法人员履职保障制度建设,为法官依法独立履行审判职责撑腰打气。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遴选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律协会长王俊峰表示,法官员额制改革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最高人民法院开展首批入额法官工作,是中国司法史上的一件大事,将对司法改革和法治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据了解,全国地方各级法院已全面完成员额法官选任工作,共产生入额法官近12万名,约占中央政法专项编制总数的32.8%。员额法官选任工作总体平稳有序,司法人员各归其位、各尽其责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审判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

一直以来,建立和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被认为是司法体制改革的一大“重头戏”。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就是将法院人员分为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各类别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得其所,其中核心的内容是法官员额制改革,因其是对法院人员利益格局的重新“洗牌”,涉及每一位干警的切身利益,是一场动自己“奶酪”的硬仗,被视为是本轮司法体制改革中“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

至此,法官员额制改革全面完成。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推进,从全国法院范围来看,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已经被总体“啃下”。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最高法:司改“最难啃的硬骨头”已被总体“啃下”

中国长安网北京7月3日电(记者 周亚强) 今天上午,一场隆重的宪法宣誓活动在最高人民法院举行,由367名法官组成的首批员额法官队伍,拉开了中国最高审判机关司法责任制等综合改革开始“扬帆远航”的大幕。

这场宣誓活动,意味着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入额工作顺利完成,为全国法院法官员额制改革添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长安网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启动司法责任制等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一个多月以来,最高人民法院经过动员部署、民主测评、考试考核、专业评审、深入考察、公示任职等程序,顺利完成了首批员额法官选任任务。

首批入额法官共367名,占编制总数的27.8%,实现了预定的比例控制目标。其中审判员269人,助理审判员98人,除审判委员会委员、巡回法庭主审法官外,刑事岗位151人,民事岗位99人,行政赔偿岗位19人;博士研究生119人,硕士研究生205人,大学学历43人;平均年龄47岁,平均法律工作经历22年,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审判员成为员额法官的主流。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徐家新介绍说,首批法官入额完成后,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将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按照“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要求,实行合议庭办案责任制。在赋予法官更大审判权力的同时,建立院庭长审判和监督权力清单,完善信息化审判管理机制,健全司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制,坚持有序放权和有效监督相统一,切实做到放权不放任、监督不缺位。探索组建以入额法官为核心,法官助理、书记员分工协作、紧密配合的专业化审判团队模式,健全审判权运行机制,全面提升审判工作质量和效率。强调院庭领导带头办案,对院庭长办案数量按“阶梯比例”方式提出明确数量要求,并带头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院庭长办案情况全程留痕,接受干警监督,纳入绩效考核。逐步建立符合法官职业特点的考核、奖惩和退出机制。法官入额,不是头衔和待遇,不能“一入了之”,不等于终身入额。入额法官考核不过关、作风不过硬的要退出员额,形成“能进能出”“能者上,不胜任者让”的正确导向。同时落实和完善司法职业保障制度,实行法官单独职务序列管理,落实相关人员薪酬待遇,加强司法人员履职保障制度建设,为法官依法独立履行审判职责撑腰打气。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遴选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律协会长王俊峰表示,法官员额制改革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最高人民法院开展首批入额法官工作,是中国司法史上的一件大事,将对司法改革和法治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据了解,全国地方各级法院已全面完成员额法官选任工作,共产生入额法官近12万名,约占中央政法专项编制总数的32.8%。员额法官选任工作总体平稳有序,司法人员各归其位、各尽其责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审判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

一直以来,建立和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被认为是司法体制改革的一大“重头戏”。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就是将法院人员分为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各类别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得其所,其中核心的内容是法官员额制改革,因其是对法院人员利益格局的重新“洗牌”,涉及每一位干警的切身利益,是一场动自己“奶酪”的硬仗,被视为是本轮司法体制改革中“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

至此,法官员额制改革全面完成。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推进,从全国法院范围来看,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已经被总体“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