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样将“限塑”进行到底?

时间: 2017-07-21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8931

随着当前外卖、快递市场的不断发展,催生了大量塑料垃圾影响环境

该怎样将“限塑”进行到底?

今年是“限塑令”实施的第9年,然而塑料袋的使用现状却与“限塑令”出台的初衷相去甚远:小商铺的塑料袋随便给,大超市从收费塑料袋中赚得盆满钵满,外卖、快递成新的塑料垃圾重灾区,“限塑令”沦为一纸空文。

“限塑令”为何令行不止?减少包装对环境的破坏究竟难在哪儿?

现状

塑料垃圾使用范围不断扩大

我国“限塑令”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但记者走访看到,农贸市场、小商铺的塑料袋都是免费提供,大超市虽然是有偿提供,但购买的消费者络绎不绝。有消费者告诉记者,“很多人都是下班顺便买菜,提个菜篮子不现实,买肉买鱼不用塑料袋难道用布袋子装?”

如今,塑料垃圾的使用范围早已由超市、集贸市场扩大到了“互联网+”的外卖和快递行业。

18日中午,路边小饭馆里,记者看到店员打包两荤一素的套饭用了3个塑料碗1个塑料袋,“吃完就扔,不用洗碗,方便。”根据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公布的数据,三家外卖平台的日订单量在700万单左右,按每单外卖用1个塑料袋,每个塑料袋0.06平方米计算,每天所用的塑料袋可覆盖59个足球场。

18日,记者在南岸区某菜鸟驿站看到,堆放着等着派发的快件里有不少都是塑料包装。店主杨先生表示,“我们这个站点每天收件量在100件左右,其中有2/3都是采用塑料袋来包装。”

调查

可降解塑料用品成本居高不下

如果不用塑料袋,有其他替代品吗?目前没有。

不少人会质疑,现在的餐盒、塑料袋不是可以降解吗?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白色垃圾。

记者调查了解到,“可降解”这个名词只是看上去很美,最大的问题是,它的生产成本太高。据统计,2011年,普通塑料袋的价格在1元/100只~3元/100只之间,而可降解的塑料袋价格为3.5元/100只~4.5元/100只。即便现在,可降解塑料袋的成本依然要高于普通塑料袋两倍多。

生产成本高主要是由于加工的难度大造成,而且可降解塑料袋也没有普通塑料袋耐用,还有一些降解塑料有怕水、不耐高温,很难满足各种各样的商品,比如水产品、高温食品等的盛放需求。

解决

研发替代品是破解难题途径

专家介绍,“限塑令”实施后塑料袋依然泛滥的原因有很多,从主观上讲,塑料制品符合人们追求方便快捷的生活习惯,与之相关的替代品没有及时跟上,公众对环境污染的后果认识不足,加上相关部门查处不严、执法缺位、舆论引导不够,都导致了塑料袋令行不止的现状。

想要真正地遏制白色污染,不能只靠一纸“限塑令”,根本上还是需要国家在相关替代品产业上加大投入,发展可降解的环保制品。譬如,可以考虑对企业相关的科技研发进行补贴,对可降解产品减免税收,从而在源头上堵住白色污染,使公众获得更加方便环保的替代产品。

记者 王海成


评论

决不能让法治陷入“限塑令”式尴尬

渝中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委 毛全华

“限塑令”实施9年,无论经媒体调查还是我们切身感受,它的作用都是“不痛不痒”。

“限塑令”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目的是通过价格杠杆的调节减少使用塑料袋。殊不知几毛钱对老百姓根本就没什么影响,使用与否不会从成本上考虑;而不少超市则靠出售塑料袋每年就能获得上千万元利润,赚得盆满钵满。限塑面对这种方向的偏离,法治需要及时纠偏。

“限塑令”明文规定要强化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各项限产限售限用措施落实到位。要加强行政监察和执法监督检查,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力的,要依照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为了保证法规政策的实施,“不痛不痒”的局面应该严肃追责。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依法治国道路漫长,呼唤担当、坚持和认真。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把法律监督这面大旗扛起来,决不能让法治陷入“限塑令”式尴尬!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该怎样将“限塑”进行到底?

随着当前外卖、快递市场的不断发展,催生了大量塑料垃圾影响环境

该怎样将“限塑”进行到底?

今年是“限塑令”实施的第9年,然而塑料袋的使用现状却与“限塑令”出台的初衷相去甚远:小商铺的塑料袋随便给,大超市从收费塑料袋中赚得盆满钵满,外卖、快递成新的塑料垃圾重灾区,“限塑令”沦为一纸空文。

“限塑令”为何令行不止?减少包装对环境的破坏究竟难在哪儿?

现状

塑料垃圾使用范围不断扩大

我国“限塑令”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但记者走访看到,农贸市场、小商铺的塑料袋都是免费提供,大超市虽然是有偿提供,但购买的消费者络绎不绝。有消费者告诉记者,“很多人都是下班顺便买菜,提个菜篮子不现实,买肉买鱼不用塑料袋难道用布袋子装?”

如今,塑料垃圾的使用范围早已由超市、集贸市场扩大到了“互联网+”的外卖和快递行业。

18日中午,路边小饭馆里,记者看到店员打包两荤一素的套饭用了3个塑料碗1个塑料袋,“吃完就扔,不用洗碗,方便。”根据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公布的数据,三家外卖平台的日订单量在700万单左右,按每单外卖用1个塑料袋,每个塑料袋0.06平方米计算,每天所用的塑料袋可覆盖59个足球场。

18日,记者在南岸区某菜鸟驿站看到,堆放着等着派发的快件里有不少都是塑料包装。店主杨先生表示,“我们这个站点每天收件量在100件左右,其中有2/3都是采用塑料袋来包装。”

调查

可降解塑料用品成本居高不下

如果不用塑料袋,有其他替代品吗?目前没有。

不少人会质疑,现在的餐盒、塑料袋不是可以降解吗?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白色垃圾。

记者调查了解到,“可降解”这个名词只是看上去很美,最大的问题是,它的生产成本太高。据统计,2011年,普通塑料袋的价格在1元/100只~3元/100只之间,而可降解的塑料袋价格为3.5元/100只~4.5元/100只。即便现在,可降解塑料袋的成本依然要高于普通塑料袋两倍多。

生产成本高主要是由于加工的难度大造成,而且可降解塑料袋也没有普通塑料袋耐用,还有一些降解塑料有怕水、不耐高温,很难满足各种各样的商品,比如水产品、高温食品等的盛放需求。

解决

研发替代品是破解难题途径

专家介绍,“限塑令”实施后塑料袋依然泛滥的原因有很多,从主观上讲,塑料制品符合人们追求方便快捷的生活习惯,与之相关的替代品没有及时跟上,公众对环境污染的后果认识不足,加上相关部门查处不严、执法缺位、舆论引导不够,都导致了塑料袋令行不止的现状。

想要真正地遏制白色污染,不能只靠一纸“限塑令”,根本上还是需要国家在相关替代品产业上加大投入,发展可降解的环保制品。譬如,可以考虑对企业相关的科技研发进行补贴,对可降解产品减免税收,从而在源头上堵住白色污染,使公众获得更加方便环保的替代产品。

记者 王海成


评论

决不能让法治陷入“限塑令”式尴尬

渝中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委 毛全华

“限塑令”实施9年,无论经媒体调查还是我们切身感受,它的作用都是“不痛不痒”。

“限塑令”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目的是通过价格杠杆的调节减少使用塑料袋。殊不知几毛钱对老百姓根本就没什么影响,使用与否不会从成本上考虑;而不少超市则靠出售塑料袋每年就能获得上千万元利润,赚得盆满钵满。限塑面对这种方向的偏离,法治需要及时纠偏。

“限塑令”明文规定要强化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各项限产限售限用措施落实到位。要加强行政监察和执法监督检查,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力的,要依照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为了保证法规政策的实施,“不痛不痒”的局面应该严肃追责。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依法治国道路漫长,呼唤担当、坚持和认真。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把法律监督这面大旗扛起来,决不能让法治陷入“限塑令”式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