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汗水工程”转向“智慧警务”

时间: 2017-08-25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8814

民警进社区开展法制宣传

核心提示:

近年来,宁夏石嘴山市公安局大武口区分局以“抓好前段(巡警队)、做实两翼(派出所、刑警队)、强化后台(指挥中心)、细化综合(综合部门)”为机制,全面深化警务机制改革,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在宁夏率先探索推进“一居(村)一警”警务工作机制、首家完成政务平台与公安平台数据对接、首先研制出执法预警平台,公安工作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让群众切切实实享受到了公安改革工作带来的实惠,用平安之力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警务品牌。

今年上半年,大武口区社会治安形势持续稳中向好发展,整体呈现接报警、刑事案件、严重暴力案件、侵财类案件、诈骗案件、盗窃“三车”案件、可防性案件、行政案件、群体性事件、命案“十个下降”良好局面。

打通社区治理“毛细血管”

从去年5月起,大武口区人民路派出所副所长王洪喜有了一个“新角色”,开始担任红星居委会副书记。“居委会就像是派出所打通服务群众的毛细血管,在社区任职,很多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王洪喜说。

像王洪喜这样,在街道和社区担任“要职”的,大武口区公安分局有50人。5名派出所所长和2名教导员被大武口区委组织部任命为街道办事处(镇)党工委副书记,分管街道办事处综治、禁毒及维稳等工作;43名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或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民警普遍反映,社区警务工作上升为党政行为,扩大了派出所对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的影响力。

大武口区公安分局健全完善“4333”工作机制(四化、三不、三定、三倾斜),社区民警享有诸多“权利”:不参加派出所硬性破案指标任务、不参加派出所值班、不参加非警务执勤工作;保障社区民警队伍人员固定、岗位固定、职责固定,3年内不得调岗;并从人员、经费、待遇向社区“三倾斜”。通过“三定、三不、三倾斜”的社区工作原则,进一步增强了社区警务工作转型内生驱动力,社区民警实现了社区警务工作“规范化、专职化、社会化、信息化”的良好工作局面。

该局在宁夏率先探索推行“一居(村)一警”警务工作机制,进一步创新深化,推行“一警五员”社区警务工作模式,即以民警为核心,辅警员、户管员、物管员、禁毒员、网格员为支撑,社区警务工作站为平台,依托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各方力量,形成资源共享、信息共用、联防联控的社区工作网格。

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大武口区公安分局依托“两实”人口管理系统,以“警区+社区、基础+信息、管理+服务”的方式,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荣景社区建立“新市民驿站”,提高出租房屋及流动人口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了“人口增加有登记,自然减少有注销;房屋租赁有备案,责权双方情况明,齐抓共管保平安”的管理目标。同时,“新市民驿站”还设立金牌调解室、爱心服务墙、便民服务区等,提供子女入托入学、租房、计划生育等便民服务,增强了他们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今年6月,大武口区公安分局积极探索推行“交巡警合一”警务机制改革,按照“体制不动,机制先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将交警分局原一大队、巡警大队整合,成立交巡警大队,赋予交巡警管理交通秩序和治安管理职能,大队班子成员及中队领导由分局统一考核任命,实现真正“合二为一”,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极大提升。

实现社区警务“两条腿”走路

解决基层警务工作的同时,大武口区公安分局以信息共享为依托,将大数据与基层管理有效对接,将行政资源、党政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互联网+社区警务”统筹运用。今年以来,社区民警刘月创建了“微警务室”平台和矛盾化解中心,及时发布各类预警信息、解答群众困惑,与社区民警携手,精准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0余起,首接调解成功率达98.9%。

目前,大武口区公安分局已建成8个社区警务工作站、19个社区警务工作驿站,配备协警38人、户管员64人、禁毒专员93人、网格员308人、物管员585人,覆盖了大武口区45个社区、12个行政村。集合了365个微信群的分局“网上公安局”虚拟网也搭建完成,并率先在全市成立网上公安队伍,组建了一支由网上公安局局长、网上派出所所长、43名社区民警微信群、532个微信群组成的“金字塔”型网上队伍,正式开启了“互联网+社区警务”新时代。

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围绕“微服务、微警务、微防范、微破案”,该局通过“互联网+社区警务”分类分层级,先后建立了2大类15小项532个微信群,及时发布各类政策法规、交通管理、安全防范提示等。将微信群搭建成相对独立又有共同话题的“小社区”,群众有什么问题随时在群里“吐槽”,民警第一时间予以解决,当好群众的“小管家”。居民也可通过微信群一键找到民警,预约民警办事、预约办理居住证及咨询等,既拓宽了派出所的信息采集渠道,提高了办事效率,又实现了精准维稳、精准防控、精准打击、精准管理与精准服务,让辖区居民随时随地“触摸”公安机关服务的“温度”,实现社区警务工作“两条腿”走路。

“汗水工程”变“智慧工程”

为有效整合服务资源,构建综合性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大武口区公安分局积极运作、统筹协调、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今年7月12日,大武口区社会治理社区综治平台正式启动运行,这也是宁夏首家政务平台与公安平台有机对接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打通了“公安机关两实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与“政府城乡网格化管理信息服务系统”的最后一公里。该平台保留两个系统共用部分,在存异部分进行细化整合。

大武口区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相关部门积极筹措30万元专款,为网格员配备300部7寸屏移动终端,与社区民警移动警务终端系统相匹配,实现了“一次采集、同步录入、信息共享”的社会大数据,将“汗水工程”向“智慧工程”进行转变。

舍去的,是白花花的银子;收获的,是人们对公安改革的认可,是民心。

截至目前,通过该平台标注重点人员、高危人群3878条,录入出租房屋信息6130条、流动人口信息31688条,实战应用达到690余条。“小喇叭红袖标”“好八连”巡逻队活跃在社区楼院,“四化”工作法助推社区警务接地气,构筑起群防群治的社区防护网,实现了治安综合治理由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区治理工作格局。 本版稿件由特派记者 谭 剑 采写

相关链接▶▶▶

沙坡头公安:推出“娜写沙公”宣传新平台

“娜写沙公”的主人公,是四名美丽的“警花”。她们是丁娜、莫吉荣、马学花、余振宇,平均年龄只有二十五六岁。

一直以来,宁夏沙坡头公安对公安宣传工作非常重视,尤其是今年2月,沙坡头区公安分局决定创建集约化办公模式,开辟特色鲜明宣传方式,成立了新媒体工作室。公安大学毕业的民警丁娜,带着另外三名协警开始了分局新媒体宣传的“破冰之旅”。这也是宁夏县、区一级公安机关成立的第一个专业的新媒体工作团队。作为新媒体工作室的首席宣传员,工作室也以丁娜的名字命名,专人专室,既压担子,也是信任。

半年来,“娜写沙公”新媒体工作室,充分利用“微警局”、微博、微信、 QQ 等网络平台,全方位开展“互联网+便民服务”,累计解答咨询、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构筑起了平安沙坡头宣传服务阵地。同时,“娜写沙公”新媒体工作室牵头成立了舆情引导小组,宣扬公安执法为民主旋律,传播公安民警正能量。

“把问题解决在未发生之时,是我们的责任。”丁娜说。自新媒体工作室成立以来,遵循“有目标、有标识、有承诺、有畅想”的定位,运用微信、微博平台编发各类微信信息480余篇,预警防范知识类信息290余篇,荐读荐学240余篇,编辑党建专辑12期,平安沙坡头微信公众号累计访问量超过60万人次。

青铜峡市公安:打造黄河岸上治安绿洲

近日,在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上,宁夏青铜峡市公安局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公安局”荣誉称号。这支铜峡卫士正努力将塞上明珠青铜峡打造成黄河金岸上一片治安绿洲,为古峡人民撑起一片平安和谐的蓝天。

青铜峡市公安局紧紧围绕法治公安建设目标,抓住“执法主体、执法过程、执法公开、执法监督、执法责任”五个关键环节,大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连续3年获得全区执法质量考评市县公安局第一名。完成13个执法办案场所智能化升级改造任务,高标准建成集培训、案件审核、视频监督、涉案财物管理于一体的执法监督管理中心,实现对办案区、接待区、服务窗口的“可视化”巡查。严格落实案件审核“五级把关”、个案监督“四个一”、刑事案件“两统一”常态化运行,做到案件集中式、闭环式、全流程管理。

该局充分发挥平安建设主力军作用,积极构建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治安防控新格局,编织虚拟社会防控、社会治安立体防控、多警联合巡逻、社会治安宣传、社区平安防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六张治安防控网,实现对社会治安全方位、立体化、无缝隙、全覆盖的动态管控。

此外,该局将“一村一警”社区警务建设纳入全市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部门联动”的大警务战略格局,将其提升为党政工程,建成8个样板警务室和23个标准警务室,实现了社区警务全覆盖。探索培育了“老梁‘四微警务’工作法”“社区警务110”“四个1+3”等一系列符合实际、便于操作的特色工作法,积极打造社区警务工作“升级版”。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从“汗水工程”转向“智慧警务”

民警进社区开展法制宣传

核心提示:

近年来,宁夏石嘴山市公安局大武口区分局以“抓好前段(巡警队)、做实两翼(派出所、刑警队)、强化后台(指挥中心)、细化综合(综合部门)”为机制,全面深化警务机制改革,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在宁夏率先探索推进“一居(村)一警”警务工作机制、首家完成政务平台与公安平台数据对接、首先研制出执法预警平台,公安工作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让群众切切实实享受到了公安改革工作带来的实惠,用平安之力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警务品牌。

今年上半年,大武口区社会治安形势持续稳中向好发展,整体呈现接报警、刑事案件、严重暴力案件、侵财类案件、诈骗案件、盗窃“三车”案件、可防性案件、行政案件、群体性事件、命案“十个下降”良好局面。

打通社区治理“毛细血管”

从去年5月起,大武口区人民路派出所副所长王洪喜有了一个“新角色”,开始担任红星居委会副书记。“居委会就像是派出所打通服务群众的毛细血管,在社区任职,很多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王洪喜说。

像王洪喜这样,在街道和社区担任“要职”的,大武口区公安分局有50人。5名派出所所长和2名教导员被大武口区委组织部任命为街道办事处(镇)党工委副书记,分管街道办事处综治、禁毒及维稳等工作;43名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或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民警普遍反映,社区警务工作上升为党政行为,扩大了派出所对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的影响力。

大武口区公安分局健全完善“4333”工作机制(四化、三不、三定、三倾斜),社区民警享有诸多“权利”:不参加派出所硬性破案指标任务、不参加派出所值班、不参加非警务执勤工作;保障社区民警队伍人员固定、岗位固定、职责固定,3年内不得调岗;并从人员、经费、待遇向社区“三倾斜”。通过“三定、三不、三倾斜”的社区工作原则,进一步增强了社区警务工作转型内生驱动力,社区民警实现了社区警务工作“规范化、专职化、社会化、信息化”的良好工作局面。

该局在宁夏率先探索推行“一居(村)一警”警务工作机制,进一步创新深化,推行“一警五员”社区警务工作模式,即以民警为核心,辅警员、户管员、物管员、禁毒员、网格员为支撑,社区警务工作站为平台,依托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各方力量,形成资源共享、信息共用、联防联控的社区工作网格。

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大武口区公安分局依托“两实”人口管理系统,以“警区+社区、基础+信息、管理+服务”的方式,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荣景社区建立“新市民驿站”,提高出租房屋及流动人口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了“人口增加有登记,自然减少有注销;房屋租赁有备案,责权双方情况明,齐抓共管保平安”的管理目标。同时,“新市民驿站”还设立金牌调解室、爱心服务墙、便民服务区等,提供子女入托入学、租房、计划生育等便民服务,增强了他们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今年6月,大武口区公安分局积极探索推行“交巡警合一”警务机制改革,按照“体制不动,机制先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将交警分局原一大队、巡警大队整合,成立交巡警大队,赋予交巡警管理交通秩序和治安管理职能,大队班子成员及中队领导由分局统一考核任命,实现真正“合二为一”,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极大提升。

实现社区警务“两条腿”走路

解决基层警务工作的同时,大武口区公安分局以信息共享为依托,将大数据与基层管理有效对接,将行政资源、党政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互联网+社区警务”统筹运用。今年以来,社区民警刘月创建了“微警务室”平台和矛盾化解中心,及时发布各类预警信息、解答群众困惑,与社区民警携手,精准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0余起,首接调解成功率达98.9%。

目前,大武口区公安分局已建成8个社区警务工作站、19个社区警务工作驿站,配备协警38人、户管员64人、禁毒专员93人、网格员308人、物管员585人,覆盖了大武口区45个社区、12个行政村。集合了365个微信群的分局“网上公安局”虚拟网也搭建完成,并率先在全市成立网上公安队伍,组建了一支由网上公安局局长、网上派出所所长、43名社区民警微信群、532个微信群组成的“金字塔”型网上队伍,正式开启了“互联网+社区警务”新时代。

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围绕“微服务、微警务、微防范、微破案”,该局通过“互联网+社区警务”分类分层级,先后建立了2大类15小项532个微信群,及时发布各类政策法规、交通管理、安全防范提示等。将微信群搭建成相对独立又有共同话题的“小社区”,群众有什么问题随时在群里“吐槽”,民警第一时间予以解决,当好群众的“小管家”。居民也可通过微信群一键找到民警,预约民警办事、预约办理居住证及咨询等,既拓宽了派出所的信息采集渠道,提高了办事效率,又实现了精准维稳、精准防控、精准打击、精准管理与精准服务,让辖区居民随时随地“触摸”公安机关服务的“温度”,实现社区警务工作“两条腿”走路。

“汗水工程”变“智慧工程”

为有效整合服务资源,构建综合性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大武口区公安分局积极运作、统筹协调、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今年7月12日,大武口区社会治理社区综治平台正式启动运行,这也是宁夏首家政务平台与公安平台有机对接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打通了“公安机关两实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与“政府城乡网格化管理信息服务系统”的最后一公里。该平台保留两个系统共用部分,在存异部分进行细化整合。

大武口区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相关部门积极筹措30万元专款,为网格员配备300部7寸屏移动终端,与社区民警移动警务终端系统相匹配,实现了“一次采集、同步录入、信息共享”的社会大数据,将“汗水工程”向“智慧工程”进行转变。

舍去的,是白花花的银子;收获的,是人们对公安改革的认可,是民心。

截至目前,通过该平台标注重点人员、高危人群3878条,录入出租房屋信息6130条、流动人口信息31688条,实战应用达到690余条。“小喇叭红袖标”“好八连”巡逻队活跃在社区楼院,“四化”工作法助推社区警务接地气,构筑起群防群治的社区防护网,实现了治安综合治理由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区治理工作格局。 本版稿件由特派记者 谭 剑 采写

相关链接▶▶▶

沙坡头公安:推出“娜写沙公”宣传新平台

“娜写沙公”的主人公,是四名美丽的“警花”。她们是丁娜、莫吉荣、马学花、余振宇,平均年龄只有二十五六岁。

一直以来,宁夏沙坡头公安对公安宣传工作非常重视,尤其是今年2月,沙坡头区公安分局决定创建集约化办公模式,开辟特色鲜明宣传方式,成立了新媒体工作室。公安大学毕业的民警丁娜,带着另外三名协警开始了分局新媒体宣传的“破冰之旅”。这也是宁夏县、区一级公安机关成立的第一个专业的新媒体工作团队。作为新媒体工作室的首席宣传员,工作室也以丁娜的名字命名,专人专室,既压担子,也是信任。

半年来,“娜写沙公”新媒体工作室,充分利用“微警局”、微博、微信、 QQ 等网络平台,全方位开展“互联网+便民服务”,累计解答咨询、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构筑起了平安沙坡头宣传服务阵地。同时,“娜写沙公”新媒体工作室牵头成立了舆情引导小组,宣扬公安执法为民主旋律,传播公安民警正能量。

“把问题解决在未发生之时,是我们的责任。”丁娜说。自新媒体工作室成立以来,遵循“有目标、有标识、有承诺、有畅想”的定位,运用微信、微博平台编发各类微信信息480余篇,预警防范知识类信息290余篇,荐读荐学240余篇,编辑党建专辑12期,平安沙坡头微信公众号累计访问量超过60万人次。

青铜峡市公安:打造黄河岸上治安绿洲

近日,在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上,宁夏青铜峡市公安局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公安局”荣誉称号。这支铜峡卫士正努力将塞上明珠青铜峡打造成黄河金岸上一片治安绿洲,为古峡人民撑起一片平安和谐的蓝天。

青铜峡市公安局紧紧围绕法治公安建设目标,抓住“执法主体、执法过程、执法公开、执法监督、执法责任”五个关键环节,大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连续3年获得全区执法质量考评市县公安局第一名。完成13个执法办案场所智能化升级改造任务,高标准建成集培训、案件审核、视频监督、涉案财物管理于一体的执法监督管理中心,实现对办案区、接待区、服务窗口的“可视化”巡查。严格落实案件审核“五级把关”、个案监督“四个一”、刑事案件“两统一”常态化运行,做到案件集中式、闭环式、全流程管理。

该局充分发挥平安建设主力军作用,积极构建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治安防控新格局,编织虚拟社会防控、社会治安立体防控、多警联合巡逻、社会治安宣传、社区平安防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六张治安防控网,实现对社会治安全方位、立体化、无缝隙、全覆盖的动态管控。

此外,该局将“一村一警”社区警务建设纳入全市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部门联动”的大警务战略格局,将其提升为党政工程,建成8个样板警务室和23个标准警务室,实现了社区警务全覆盖。探索培育了“老梁‘四微警务’工作法”“社区警务110”“四个1+3”等一系列符合实际、便于操作的特色工作法,积极打造社区警务工作“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