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战线上的扶贫先锋

时间: 2021-06-04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099

  

杨懿(右三)教山嫂网上带货(资料图)

  【人物简介】

  杨懿,男,重庆市司法局机关党委副书记,2017年选派到市级深度贫困乡武隆区后坪乡白石村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以来,他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忠诚干净担当”要求,自觉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他扎根基层一线,创新建立“三治院坝”治理模式,受到市领导充分肯定和武隆区推广,市扶贫办将其作为法治扶贫经验向全市和国扶办推介;创新建立“让一让”调解工作室获评重庆市优秀人民调解组织;他开展的法治扶贫经验被广泛推介,多次受到中央政法委、司法部、新华社、农民日报、法治日报、重庆日报等宣传报道。先后被评为重庆市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先进个人、重庆市十大法治人物、重庆市担当作为好干部。2021年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

 

  【优秀事迹】

  苦干实干

  精准扶贫全面落地

 

  杨懿思想政治坚定,在组织需要时,毅然奔赴远离市区5个多小时车程的深山一线。他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摸实情、查民意、解民忧,解决了大量“两不愁、三保障”民生问题。新建人饮水池500余立方米、水渠管道3公里,彻底解决季节性缺水问题。全村贫困户69户270人全部脱贫,编织起兜住基本生活的“安全网”。推动整治改善住房169栋、硬化道路25公里,全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人育人

  长效脱贫形成机制

 

  杨懿坚持开发式扶贫,精准定位、分类施策发展产业。针对禀赋失能型贫困户,采取“低保兜底+项目托管+量力投劳”方式,户均增收1万余元;建立“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起800亩林果、400亩蔬菜、万只香瑶鸡、万斤高山粉等“长短结合”的扶贫产业;针对条件差、龙头企业不愿来的难题,实施“三送三扶”计划,白手起家,精心培育出“心田花”“九个山嫂”“香瑶土鸡”“木棕河洞鱼”等本土市场主体和致富带头人,实现自我“造血”;全村实现产值500万元,集体经济增收近30万元,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贫困户张树学成为带动9个农村妇女脱贫增收的市级典范,被评为“重庆市最美巾帼脱贫户”“重庆市巾帼脱贫示范基地”。

 

  善于创新

  法治扶贫走出新路

 

  杨懿针对扶贫开发带来的新矛盾问题,探索法治扶贫“四个一”保障机制,创建“让一让”调解室和“四步调解法”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培养了一批法治明白人,发挥预防把关作用,挽回群众损失20万元。全村因扶贫项目调土273亩、迁坟56座,无一上访闹访,“让一让”调解室获评“重庆市优秀人民调解组织”。他把10户左右的院坝作为基层治理突破口,靠前志智双扶,教育引导群众,树立“多干得助、实干兴业”的导向,有效激发内生动力,200余户群众自觉开展畜圈、厕所革命、垃圾整治、抱团发展等,乡村治理充满活力。其法治扶贫、院坝治理的做法,受到中央政法委、司法部、新华社、农民日报、法治日报宣传报道,市委政法委、武隆区经验推广,白石村被司法部、民政部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无私奉献

  示范带动凝聚民心

 

  杨懿始终保持顽强的作风和拼劲抓扶贫,与群众感情深厚,村民都亲切称他为“白头书记”“好书记”。2018年4月,因山高路险,他驾车不慎翻入10米深沟,轻伤第二天就返回岗位。同年11月,他岳母突患白血病,家庭重担全部压在妻子身上,而此时群众也离不开他。他咬牙坚持,又争取30余万元解决了大量助学、就医、危房改造、司法救济等疑难问题,群众都舍不得他离开。

  在其感召引领下,白石村从党建薄弱的“后进村”、矛盾较多的“乱村”,转变为党建优村、治理活村和内生动力强村。群众自发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捐款4万余元,捐资投劳开展公益建设4万余元,被评为武隆区“公序良俗示范村”“优秀基层党组织”。

  记者 舒楚寒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司法行政战线上的扶贫先锋

  

杨懿(右三)教山嫂网上带货(资料图)

  【人物简介】

  杨懿,男,重庆市司法局机关党委副书记,2017年选派到市级深度贫困乡武隆区后坪乡白石村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以来,他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忠诚干净担当”要求,自觉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他扎根基层一线,创新建立“三治院坝”治理模式,受到市领导充分肯定和武隆区推广,市扶贫办将其作为法治扶贫经验向全市和国扶办推介;创新建立“让一让”调解工作室获评重庆市优秀人民调解组织;他开展的法治扶贫经验被广泛推介,多次受到中央政法委、司法部、新华社、农民日报、法治日报、重庆日报等宣传报道。先后被评为重庆市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先进个人、重庆市十大法治人物、重庆市担当作为好干部。2021年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

 

  【优秀事迹】

  苦干实干

  精准扶贫全面落地

 

  杨懿思想政治坚定,在组织需要时,毅然奔赴远离市区5个多小时车程的深山一线。他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摸实情、查民意、解民忧,解决了大量“两不愁、三保障”民生问题。新建人饮水池500余立方米、水渠管道3公里,彻底解决季节性缺水问题。全村贫困户69户270人全部脱贫,编织起兜住基本生活的“安全网”。推动整治改善住房169栋、硬化道路25公里,全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人育人

  长效脱贫形成机制

 

  杨懿坚持开发式扶贫,精准定位、分类施策发展产业。针对禀赋失能型贫困户,采取“低保兜底+项目托管+量力投劳”方式,户均增收1万余元;建立“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起800亩林果、400亩蔬菜、万只香瑶鸡、万斤高山粉等“长短结合”的扶贫产业;针对条件差、龙头企业不愿来的难题,实施“三送三扶”计划,白手起家,精心培育出“心田花”“九个山嫂”“香瑶土鸡”“木棕河洞鱼”等本土市场主体和致富带头人,实现自我“造血”;全村实现产值500万元,集体经济增收近30万元,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贫困户张树学成为带动9个农村妇女脱贫增收的市级典范,被评为“重庆市最美巾帼脱贫户”“重庆市巾帼脱贫示范基地”。

 

  善于创新

  法治扶贫走出新路

 

  杨懿针对扶贫开发带来的新矛盾问题,探索法治扶贫“四个一”保障机制,创建“让一让”调解室和“四步调解法”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培养了一批法治明白人,发挥预防把关作用,挽回群众损失20万元。全村因扶贫项目调土273亩、迁坟56座,无一上访闹访,“让一让”调解室获评“重庆市优秀人民调解组织”。他把10户左右的院坝作为基层治理突破口,靠前志智双扶,教育引导群众,树立“多干得助、实干兴业”的导向,有效激发内生动力,200余户群众自觉开展畜圈、厕所革命、垃圾整治、抱团发展等,乡村治理充满活力。其法治扶贫、院坝治理的做法,受到中央政法委、司法部、新华社、农民日报、法治日报宣传报道,市委政法委、武隆区经验推广,白石村被司法部、民政部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无私奉献

  示范带动凝聚民心

 

  杨懿始终保持顽强的作风和拼劲抓扶贫,与群众感情深厚,村民都亲切称他为“白头书记”“好书记”。2018年4月,因山高路险,他驾车不慎翻入10米深沟,轻伤第二天就返回岗位。同年11月,他岳母突患白血病,家庭重担全部压在妻子身上,而此时群众也离不开他。他咬牙坚持,又争取30余万元解决了大量助学、就医、危房改造、司法救济等疑难问题,群众都舍不得他离开。

  在其感召引领下,白石村从党建薄弱的“后进村”、矛盾较多的“乱村”,转变为党建优村、治理活村和内生动力强村。群众自发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捐款4万余元,捐资投劳开展公益建设4万余元,被评为武隆区“公序良俗示范村”“优秀基层党组织”。

  记者 舒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