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景田村

时间: 2017-09-04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8944

大白天,名不见经传的景田村发生森林火灾。紧急关头,动用了直升机灭火。起火原因众说纷纭。我决定去走一趟。天刚蒙蒙亮出发,第一次进景田村,居然是“微服私访”。

一路向北。平坦的道路两旁,到处可见收割稻谷的农民在田间地头忙碌着,半自动的,全自动的,人工的,不同地形和大小的田块选用不同的收割机。我还是对使用镰刀收割的人特别有感情。看到那些直接用背篓和竹木混编的背夹,将一把把稻谷靶子拉回家门口用耕牛拉滚石拓谷的情景,不自觉地想起了小时候父老乡亲劳作的背影,“粒粒皆辛苦”的真实写照,再次强烈地冲击着我的心灵。立秋半个月了,农民收获的日子也到了。收割方式的不同是否反映家庭收入的不同呢?

一个小时左右,汽车一阵颠簸,右转进入了机耕道,几分钟后在一开阔处停下来。同事告诉我,景田村到了,需要步行进山。太阳已经出来,眼前豁然开朗,清晨的缙云山脉郁郁葱葱,漫长的天际线随山峰高低错落,像若干个正弦波形自然连接在一起,非常漂亮;山脚下一大片金黄色的稻谷田和绿油油的红苕藤、栗子树、柑橘林交相辉映,鸡叫声、狗叫声、鸟叫声相互呼应。好一派田园风光。一条“小黄”从鸭棚边窜出来,跑到路边土坡上,摇头摆尾望着我们,女主人系着围裙从厨房探出头来上下打量着我们,坐在稻田边的男主人似乎看出了什么,先开口说话:“走这条路去那里最近。”我绕开这个话题,指着田里的稻谷问他:“怎么没有收割呢?”“这是糯米稻谷,要晚几天。”瞬间觉得,离开老家离开农村多年,基本常识都遗忘了,自己还能和农民对上几句话?

小路两旁杂草丛生,小腿像毛毛虫在爬,又像荆条在挠,也像刀片在擦刮,这才后悔自己一身晨跑的行头是多么的草率。路边的水管子一根、两根、三根——越往里面走越多,显然是从山间接到农户家里面去的。管道有些破旧,时不时有水溢出。一段平行路走过,一片竹林挡住秋天依然火辣的阳光,是楠竹,挺拔粗壮,据说这种竹子是编凉席的好材料。但有竹笋被挖走的痕迹。几颗倒地的竹子拦在小路中间,有的已经腐烂,裸露的竹签随时可能刺破皮肤。几根小水管在这里全部接入了一根小碗粗的大管子里,接头处有水喷出三尺高,发出扑哧扑哧的声响,你能感受到水管的压力和水量的充足。顺着管道继续上行,只见一遗弃的人工建造的小堰沟,一尺来宽,跟管道并行,早已干枯。人只能行走在堰沟的边沿,或者直接踏进堰沟。百平方米密密麻麻的松林有明显火烧过的痕迹,不少矿泉水瓶和食品包装盒散落在堰沟里,显然是当时现场打火的人群使用过的。树干表面已成炭黑状,树梢大多基本完整。我站在疑似着火点位置,一眼看见我们开来的车,一栋栋小洋楼式的农房特别醒目。反过来,这里着火了,对面多数住户可以一览无余,走过这条小路的人都在眼皮底下。堰沟下坡处,发现有树皮被刮掉,印迹比较新鲜。技术人员花了些时间,从生活垃圾里提取到一个烟头和烟盒,以及跟水管相似的加工遗弃的材质。“有蛇!”突然一声惊叫,一尺多长的小蛇从脚边爬过,瞬间消失在堰沟里。悬着的心刚落地,又一条同样大小的蛇再次爬过去,大家的心再次紧张起来,担心母蛇会出现!赶紧一路小跑,在两个山峦之间的峡谷里,传来潺潺流水声。我睁大眼睛努力寻找水的影子,始终被茂密的植被遮挡,却在不远处发现一座土坯墙围着,走进一看,是满满的两池水。前端,一根大碗粗的管子正往里面哗啦哗啦地灌水;后端,小碗粗的接水管好几个。后来确认,这个水池供养着附近几十户村民,而整条溪流是阳龙村及周边其他村落几百上千户人畜和灌溉用的水源地,即使大旱之年,也是长流不断。只是水池缺乏打理,有些破败和浮物,不知有人来过?

水池旁边有两条小路,一是上山。路更窄,杂草更多。摸摸小腿,痒痒快挠出血来。同事告诉我,从这里上去几百米山上只住了一户人家,老实巴交的老两口,九十高龄了,生活日用品大都来自山那边。一是下坡。二十来米狭窄陡峭的小石板路。显然不想原路返回。走石板路!我太想见潺潺流水声的真面目了。前面探路的小伙子刚下几步,身子突然踉踉跄跄往下扑,在平路上晃动一下站住了,松动的一块石头滑动到他跟前正好停住。好险!于是我们自己动手,把每一步看似不规则的石板一一扳正,再踏上一只脚使劲踩一踩,确认稳当了再迈出另外一条腿。

水!清澈的水流从乱石堆里翻滚出来,被一块巨石挡住形成一个微型“堰塞湖”。这块石头很奇特,像个巨大的乌龟趴在那里,任凭山泉从背上淌过,形成一道细长的瀑布,下方水凼积存的水闪闪发光,晶莹剔透。什么叫纯天然?这算之一吧!我们迫不及待跳上石板,目不转睛盯着水,用手指试试水温,凉爽到心间。捧起一窝水,用嘴舔了舔,甘甜到舌尖。有几个知道这密林深处还有如此这般“景点”?

过了溪沟,小路逐渐变宽了点,行走便捷些,能望见对面农民窗前悬挂的玉米。路边有菜园地出现了,还有搬迁留下的宅基地废墟。感觉返回的路子走对了。果然,路指向一栋老旧的土墙房子,绕过茅厕和空置的猪圈,迈上正房前面的农家小院坝,心里踏实了。传统的石灰地坝已逐渐恢复泥土色,但十分的整洁。坝缘靠近溪流一侧的两颗大树之间还栓着一吊床。主人急忙从屋里出来,看上去很朴实,穿戴很一般,但气色很好,不过五十开外。一问,居然六十有五。听说我们是要回城的“客人”,特别热情,搬凳子递香烟忙得不亦乐乎。我们坐在同一条长板凳上拉起了家常,得知老伴早年走后一直未娶,平时基本不出远门,村委会基本不去,谁当村长都一样。赶场一次买回二十斤大米能吃上一个月,其余自己种多少吃多少,吃什么种什么,儿子儿媳春节才回来一次,吊床就是他们留下的,去年为他们喂过两头猪,春节回来全收走了还说不够分,今年一头也不喂了……我边听边想,农民的淡漠和怨气也许就这样生成。长期单身一个,生活在这个地方,生理、心理、身体真能扛?

一股山风吹过来,特别凉爽。“立秋后半夜要盖几斤重的被子。白天要上山,房前屋后这条路是必经之路。没见人来。香烟味道好?我们这里基本都抽这个,便宜。做饭我用电,简单。村里有烧柴禾的,有用液化气的”。他的回答很直率。

起身穿过另外一家农户,土坯房似乎年限更久,屋檐下堆放着被斧头劈开的柴禾。一老奶奶正在挥刀铡猪草,红薯藤,南瓜叶,还有叫不出名字的野草。居然还能见到这么老式的喂猪方式,仿佛嗅到了几十年前自己家里杀过年猪、蒜苗炒回锅肉那独一无二的清香味。这还不算,猪吃饱喝足了还要往山坡赶,让猪锻炼身体!要是城里的老板知道了,恐怕要花大价钱哄抢!旁边竹林边用承包地改建的小鱼塘支起一根小水管喷射三丈远,落在塘里像下雨。鱼儿不断在新鲜的草料边撕扯着嬉闹着。几只鸭鹅在岸边望着嘴馋。“这些都是给儿子孙子春节回家团圆准备的,不卖。”老人说话很干脆,微笑着的脸上写满了幸福。

走下一段水泥人行到道,漫山遍野的葛藤,像进入一片海洋,顶尖的叶片泛着金光像一个个铜钱。看样子这家收入不错。小河边成片的稻谷田还摆放着刚收割的稻谷把子晾晒在稻庄上,一群白鹤轻盈地在田坎上飘来飘去,展现美丽身材,寻找新鲜菜肴。但见一片花木种植地,女的在细心除草,男的甩开膀子正开动机器锄地。“几毛钱一株,谁买卖谁,一年能收几十万。”在征得主人同意后,我赤膊上阵,紧握扶手,在原地把土地造得地面翻腾,那架势,完全找回了当年在农村开手扶拖拉机的感觉。得意之时,老农一把接过去,说我方法不对,机器会被堵在下面。先要压住手柄,把地面上那层硬质土先捣碎了,再翻下面的土省力也省油。仔细回味,这叫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面上的,点上的,难啃的,容易的,要用不同的方法。就像警察破案,不是每一起案件都有条件,但一定要理清思路,拓展视野,寻找和创造条件。当然,定性很重要。不怕有事,就怕堵事,得找到破题的路径。在农村工作也不例外。

此次去景田村来回也就半天时间,但第一感觉真的不错。像世外桃源,也有现代气息,田园和森林互相支撑,互为锦上添花,森林为田园提供生态屏障,田园为森林成就丰硕果实。“咱阳龙村自然生态环境这么好,谁会干这种缺德的事?山上的祖坟看得一清二楚。要遭报应!”几个村民的话似乎说出了全村人的心声。

走访虽短,启发很大。关于那把山火的事,已然心中有数。

(作者系重庆市璧山区副区长、区公安局局长)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初探景田村

大白天,名不见经传的景田村发生森林火灾。紧急关头,动用了直升机灭火。起火原因众说纷纭。我决定去走一趟。天刚蒙蒙亮出发,第一次进景田村,居然是“微服私访”。

一路向北。平坦的道路两旁,到处可见收割稻谷的农民在田间地头忙碌着,半自动的,全自动的,人工的,不同地形和大小的田块选用不同的收割机。我还是对使用镰刀收割的人特别有感情。看到那些直接用背篓和竹木混编的背夹,将一把把稻谷靶子拉回家门口用耕牛拉滚石拓谷的情景,不自觉地想起了小时候父老乡亲劳作的背影,“粒粒皆辛苦”的真实写照,再次强烈地冲击着我的心灵。立秋半个月了,农民收获的日子也到了。收割方式的不同是否反映家庭收入的不同呢?

一个小时左右,汽车一阵颠簸,右转进入了机耕道,几分钟后在一开阔处停下来。同事告诉我,景田村到了,需要步行进山。太阳已经出来,眼前豁然开朗,清晨的缙云山脉郁郁葱葱,漫长的天际线随山峰高低错落,像若干个正弦波形自然连接在一起,非常漂亮;山脚下一大片金黄色的稻谷田和绿油油的红苕藤、栗子树、柑橘林交相辉映,鸡叫声、狗叫声、鸟叫声相互呼应。好一派田园风光。一条“小黄”从鸭棚边窜出来,跑到路边土坡上,摇头摆尾望着我们,女主人系着围裙从厨房探出头来上下打量着我们,坐在稻田边的男主人似乎看出了什么,先开口说话:“走这条路去那里最近。”我绕开这个话题,指着田里的稻谷问他:“怎么没有收割呢?”“这是糯米稻谷,要晚几天。”瞬间觉得,离开老家离开农村多年,基本常识都遗忘了,自己还能和农民对上几句话?

小路两旁杂草丛生,小腿像毛毛虫在爬,又像荆条在挠,也像刀片在擦刮,这才后悔自己一身晨跑的行头是多么的草率。路边的水管子一根、两根、三根——越往里面走越多,显然是从山间接到农户家里面去的。管道有些破旧,时不时有水溢出。一段平行路走过,一片竹林挡住秋天依然火辣的阳光,是楠竹,挺拔粗壮,据说这种竹子是编凉席的好材料。但有竹笋被挖走的痕迹。几颗倒地的竹子拦在小路中间,有的已经腐烂,裸露的竹签随时可能刺破皮肤。几根小水管在这里全部接入了一根小碗粗的大管子里,接头处有水喷出三尺高,发出扑哧扑哧的声响,你能感受到水管的压力和水量的充足。顺着管道继续上行,只见一遗弃的人工建造的小堰沟,一尺来宽,跟管道并行,早已干枯。人只能行走在堰沟的边沿,或者直接踏进堰沟。百平方米密密麻麻的松林有明显火烧过的痕迹,不少矿泉水瓶和食品包装盒散落在堰沟里,显然是当时现场打火的人群使用过的。树干表面已成炭黑状,树梢大多基本完整。我站在疑似着火点位置,一眼看见我们开来的车,一栋栋小洋楼式的农房特别醒目。反过来,这里着火了,对面多数住户可以一览无余,走过这条小路的人都在眼皮底下。堰沟下坡处,发现有树皮被刮掉,印迹比较新鲜。技术人员花了些时间,从生活垃圾里提取到一个烟头和烟盒,以及跟水管相似的加工遗弃的材质。“有蛇!”突然一声惊叫,一尺多长的小蛇从脚边爬过,瞬间消失在堰沟里。悬着的心刚落地,又一条同样大小的蛇再次爬过去,大家的心再次紧张起来,担心母蛇会出现!赶紧一路小跑,在两个山峦之间的峡谷里,传来潺潺流水声。我睁大眼睛努力寻找水的影子,始终被茂密的植被遮挡,却在不远处发现一座土坯墙围着,走进一看,是满满的两池水。前端,一根大碗粗的管子正往里面哗啦哗啦地灌水;后端,小碗粗的接水管好几个。后来确认,这个水池供养着附近几十户村民,而整条溪流是阳龙村及周边其他村落几百上千户人畜和灌溉用的水源地,即使大旱之年,也是长流不断。只是水池缺乏打理,有些破败和浮物,不知有人来过?

水池旁边有两条小路,一是上山。路更窄,杂草更多。摸摸小腿,痒痒快挠出血来。同事告诉我,从这里上去几百米山上只住了一户人家,老实巴交的老两口,九十高龄了,生活日用品大都来自山那边。一是下坡。二十来米狭窄陡峭的小石板路。显然不想原路返回。走石板路!我太想见潺潺流水声的真面目了。前面探路的小伙子刚下几步,身子突然踉踉跄跄往下扑,在平路上晃动一下站住了,松动的一块石头滑动到他跟前正好停住。好险!于是我们自己动手,把每一步看似不规则的石板一一扳正,再踏上一只脚使劲踩一踩,确认稳当了再迈出另外一条腿。

水!清澈的水流从乱石堆里翻滚出来,被一块巨石挡住形成一个微型“堰塞湖”。这块石头很奇特,像个巨大的乌龟趴在那里,任凭山泉从背上淌过,形成一道细长的瀑布,下方水凼积存的水闪闪发光,晶莹剔透。什么叫纯天然?这算之一吧!我们迫不及待跳上石板,目不转睛盯着水,用手指试试水温,凉爽到心间。捧起一窝水,用嘴舔了舔,甘甜到舌尖。有几个知道这密林深处还有如此这般“景点”?

过了溪沟,小路逐渐变宽了点,行走便捷些,能望见对面农民窗前悬挂的玉米。路边有菜园地出现了,还有搬迁留下的宅基地废墟。感觉返回的路子走对了。果然,路指向一栋老旧的土墙房子,绕过茅厕和空置的猪圈,迈上正房前面的农家小院坝,心里踏实了。传统的石灰地坝已逐渐恢复泥土色,但十分的整洁。坝缘靠近溪流一侧的两颗大树之间还栓着一吊床。主人急忙从屋里出来,看上去很朴实,穿戴很一般,但气色很好,不过五十开外。一问,居然六十有五。听说我们是要回城的“客人”,特别热情,搬凳子递香烟忙得不亦乐乎。我们坐在同一条长板凳上拉起了家常,得知老伴早年走后一直未娶,平时基本不出远门,村委会基本不去,谁当村长都一样。赶场一次买回二十斤大米能吃上一个月,其余自己种多少吃多少,吃什么种什么,儿子儿媳春节才回来一次,吊床就是他们留下的,去年为他们喂过两头猪,春节回来全收走了还说不够分,今年一头也不喂了……我边听边想,农民的淡漠和怨气也许就这样生成。长期单身一个,生活在这个地方,生理、心理、身体真能扛?

一股山风吹过来,特别凉爽。“立秋后半夜要盖几斤重的被子。白天要上山,房前屋后这条路是必经之路。没见人来。香烟味道好?我们这里基本都抽这个,便宜。做饭我用电,简单。村里有烧柴禾的,有用液化气的”。他的回答很直率。

起身穿过另外一家农户,土坯房似乎年限更久,屋檐下堆放着被斧头劈开的柴禾。一老奶奶正在挥刀铡猪草,红薯藤,南瓜叶,还有叫不出名字的野草。居然还能见到这么老式的喂猪方式,仿佛嗅到了几十年前自己家里杀过年猪、蒜苗炒回锅肉那独一无二的清香味。这还不算,猪吃饱喝足了还要往山坡赶,让猪锻炼身体!要是城里的老板知道了,恐怕要花大价钱哄抢!旁边竹林边用承包地改建的小鱼塘支起一根小水管喷射三丈远,落在塘里像下雨。鱼儿不断在新鲜的草料边撕扯着嬉闹着。几只鸭鹅在岸边望着嘴馋。“这些都是给儿子孙子春节回家团圆准备的,不卖。”老人说话很干脆,微笑着的脸上写满了幸福。

走下一段水泥人行到道,漫山遍野的葛藤,像进入一片海洋,顶尖的叶片泛着金光像一个个铜钱。看样子这家收入不错。小河边成片的稻谷田还摆放着刚收割的稻谷把子晾晒在稻庄上,一群白鹤轻盈地在田坎上飘来飘去,展现美丽身材,寻找新鲜菜肴。但见一片花木种植地,女的在细心除草,男的甩开膀子正开动机器锄地。“几毛钱一株,谁买卖谁,一年能收几十万。”在征得主人同意后,我赤膊上阵,紧握扶手,在原地把土地造得地面翻腾,那架势,完全找回了当年在农村开手扶拖拉机的感觉。得意之时,老农一把接过去,说我方法不对,机器会被堵在下面。先要压住手柄,把地面上那层硬质土先捣碎了,再翻下面的土省力也省油。仔细回味,这叫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面上的,点上的,难啃的,容易的,要用不同的方法。就像警察破案,不是每一起案件都有条件,但一定要理清思路,拓展视野,寻找和创造条件。当然,定性很重要。不怕有事,就怕堵事,得找到破题的路径。在农村工作也不例外。

此次去景田村来回也就半天时间,但第一感觉真的不错。像世外桃源,也有现代气息,田园和森林互相支撑,互为锦上添花,森林为田园提供生态屏障,田园为森林成就丰硕果实。“咱阳龙村自然生态环境这么好,谁会干这种缺德的事?山上的祖坟看得一清二楚。要遭报应!”几个村民的话似乎说出了全村人的心声。

走访虽短,启发很大。关于那把山火的事,已然心中有数。

(作者系重庆市璧山区副区长、区公安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