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 成果共享

时间: 2017-09-29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8745

重庆长安网讯 (记者 王海成 见习记者 谭晶)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民们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记者从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上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在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未来,我市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每个人都能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

优秀文化产品提升城市形象

5年来,我市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成市自然博物馆北碚陈列馆、大足石刻陈列馆总馆等9个市级文化设施,新改扩建区县图书馆20个、文化馆21个、博物馆29个。目前,全市共有图书馆43个,文化馆41个,博物馆93个。市和区县(自治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实现免费开放。重庆图书馆与主城九区图书馆实现“一卡通”,市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便捷。

在文化产品的生产上,我市新创排演舞台艺术重点剧目16台,荣获全国性重要奖项100余个。成功推出了聚焦重庆题材和现实题材的电影《火锅英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提升了重庆城市形象和美誉度。

50%乡镇将建固定放映厅

今后,为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我市将推动设施建设标准化,包括规划建设少儿图书馆新馆、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二期、重庆国际马戏城二期、广播电视发射新塔等一批市级重大文化设施;继续推动区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达标建设;加快镇街、村社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覆盖。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50%的乡镇将建成固定放映厅。

同时,我市将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跨越发展,深入实施文化脱贫攻坚行动,以18个深度贫困乡镇为脱贫攻坚重中之重,全面深化14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文化脱贫攻坚。计划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基本文化需求得到保障,文化发展总体水平接近或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将支持贫困地区挖掘、开发、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充实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加大优秀公共文化资源供给。同时也将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进一步加强为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等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共享发展成果,努力提高其文化获得感。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文化惠民 成果共享

重庆长安网讯 (记者 王海成 见习记者 谭晶)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民们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记者从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上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在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未来,我市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每个人都能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

优秀文化产品提升城市形象

5年来,我市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成市自然博物馆北碚陈列馆、大足石刻陈列馆总馆等9个市级文化设施,新改扩建区县图书馆20个、文化馆21个、博物馆29个。目前,全市共有图书馆43个,文化馆41个,博物馆93个。市和区县(自治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实现免费开放。重庆图书馆与主城九区图书馆实现“一卡通”,市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便捷。

在文化产品的生产上,我市新创排演舞台艺术重点剧目16台,荣获全国性重要奖项100余个。成功推出了聚焦重庆题材和现实题材的电影《火锅英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提升了重庆城市形象和美誉度。

50%乡镇将建固定放映厅

今后,为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我市将推动设施建设标准化,包括规划建设少儿图书馆新馆、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二期、重庆国际马戏城二期、广播电视发射新塔等一批市级重大文化设施;继续推动区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达标建设;加快镇街、村社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覆盖。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50%的乡镇将建成固定放映厅。

同时,我市将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跨越发展,深入实施文化脱贫攻坚行动,以18个深度贫困乡镇为脱贫攻坚重中之重,全面深化14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文化脱贫攻坚。计划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基本文化需求得到保障,文化发展总体水平接近或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将支持贫困地区挖掘、开发、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充实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加大优秀公共文化资源供给。同时也将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进一步加强为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等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共享发展成果,努力提高其文化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