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缘

时间: 2017-11-24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062

爱竹,源于青少年时代读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那立于山野乱石间的劲竹,独舞风中,卓尔不群,很有些板桥风骨,也是当时“文学青年”们所追寻的偶像气质。

因为爱竹,自己还尝试着用竹筷练习书法,日积月累,竟也写出了些与毛笔和钢笔都迥然不同的意蕴来。一位编辑朋友曾建议我出本集子,就叫《有节走笔》。因为自觉功力不深,难登大雅之堂,所以一直搁置。但爱竹之性,却与日俱增。

随着年龄增长,渐渐对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多了些神会,也更爱竹的清幽与风韵,但大多没能走出文人雅士的“闲趣”,停留于书画诗词之中。

真正识竹,是十多年前自己考入检察机关后。那时,刚过而立之年的我,怀揣着“伸张正义,惩恶扬善”的一腔热血,从一个事业单位的领导岗位,走进了这个向往已久的地方。

初来时,年轻气盛,凭借着法律书籍上学来的有限知识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我行我素。虽偶有成绩,但也常常使一些原本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甚至还遭遇过一些于法有据,得力却不得理的尴尬。

一次,我与一位犯罪嫌疑人正面交锋。因为方法简单,对方在铁证面前仍百般抵赖,拒不认账。我十分生气,忍不住厉声呵斥其站立反省,一位老同志及时阻止了我。后来,他用严肃的眼神望着我,但语气却十分柔和地问:“听说你的竹筷书法不错,你知道竹子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吗?”接着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有时柔韧也是一种力量。

时光流逝,岁月荏苒,晃眼间就过去了十多年。尽管岗位和职务不断变迁,但那严肃的眼神和柔和的话语,却一直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

与战友们朝夕相处的日子,我不断领悟着公平正义和法律监督的真谛,逐渐明白了什么叫“坚韧不拔”,什么叫“虚怀若谷”,什么叫“傲霜凝雪”,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文情怀,就连书法也多了些沉稳和厚重。

2011年底,组织调整我到梁平任职,已过不惑之年的我,与竹再次结下难解之缘。

梁平素有竹乡的美誉,梁山竹帘画还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家竹叶翠,百里稻花香”,竹篓竹筐竹扫帚,竹椅竹床竹篱笆,竹子,成为了梁平人民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须,而百里竹海也成为梁平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来到梁平,时逢检察文化建设正在重庆检察机关如火如荼进行,竹,自然成为了梁平检察文化的核心主题。繁忙工作之余,院里组织青年干警开展“竹的品格与检察精神”讨论。

望着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孔,倾听他们热情洋溢的解读:“襟怀坦荡”“清廉自守”“不屈不挠”“昂扬向上”“守护正义”。不觉间想起了当年的自己,欣慰中也有许多感慨。

是啊,这些年,一大批新鲜血液充实到检察机关,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甚至是博士后都源源不断地进入我们的队伍。专业的团队离不开检察精神的代代传承,什么才是检察精神最宝贵的内涵呢?

今年春天,我们驱车来到向往已久的“百里竹海”。

和想象中不同,这里没有蜀南竹海的挺拔壮阔,也没有竹博园里的千姿百态。那些令人骄傲的珍稀品种,无声地掩隐在苍茫的竹海之中。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寻常的翠竹,它们和农家院前屋后那团团簇簇的翠竹一般无二。但站在高处,放眼望去,那无尽的翠绿绵延不绝,莽莽苍苍地漫向远处的山岗和无边的原野,如巨浪翻滚。

百里竹海,于平凡中散发出伟大的力量。

忽然间,我的眼前浮现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影子,那是我的战友们。数十年来,他们也和这些竹子一样,朴实无华,把自己的一生默默地奉献给了养育他们的人们。为帚,扫清尘埃;为篱,守护安宁;为林,高风亮节。

甘于平凡,乐于奉献,安于清贫,百折不挠,这不就是我们一直在追寻的“检察精神”最本质的内涵吗?

今生,与竹为伴,我欣慰!

(作者供职于梁平区检察院)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竹 缘

爱竹,源于青少年时代读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那立于山野乱石间的劲竹,独舞风中,卓尔不群,很有些板桥风骨,也是当时“文学青年”们所追寻的偶像气质。

因为爱竹,自己还尝试着用竹筷练习书法,日积月累,竟也写出了些与毛笔和钢笔都迥然不同的意蕴来。一位编辑朋友曾建议我出本集子,就叫《有节走笔》。因为自觉功力不深,难登大雅之堂,所以一直搁置。但爱竹之性,却与日俱增。

随着年龄增长,渐渐对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多了些神会,也更爱竹的清幽与风韵,但大多没能走出文人雅士的“闲趣”,停留于书画诗词之中。

真正识竹,是十多年前自己考入检察机关后。那时,刚过而立之年的我,怀揣着“伸张正义,惩恶扬善”的一腔热血,从一个事业单位的领导岗位,走进了这个向往已久的地方。

初来时,年轻气盛,凭借着法律书籍上学来的有限知识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我行我素。虽偶有成绩,但也常常使一些原本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甚至还遭遇过一些于法有据,得力却不得理的尴尬。

一次,我与一位犯罪嫌疑人正面交锋。因为方法简单,对方在铁证面前仍百般抵赖,拒不认账。我十分生气,忍不住厉声呵斥其站立反省,一位老同志及时阻止了我。后来,他用严肃的眼神望着我,但语气却十分柔和地问:“听说你的竹筷书法不错,你知道竹子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吗?”接着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有时柔韧也是一种力量。

时光流逝,岁月荏苒,晃眼间就过去了十多年。尽管岗位和职务不断变迁,但那严肃的眼神和柔和的话语,却一直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

与战友们朝夕相处的日子,我不断领悟着公平正义和法律监督的真谛,逐渐明白了什么叫“坚韧不拔”,什么叫“虚怀若谷”,什么叫“傲霜凝雪”,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文情怀,就连书法也多了些沉稳和厚重。

2011年底,组织调整我到梁平任职,已过不惑之年的我,与竹再次结下难解之缘。

梁平素有竹乡的美誉,梁山竹帘画还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家竹叶翠,百里稻花香”,竹篓竹筐竹扫帚,竹椅竹床竹篱笆,竹子,成为了梁平人民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须,而百里竹海也成为梁平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来到梁平,时逢检察文化建设正在重庆检察机关如火如荼进行,竹,自然成为了梁平检察文化的核心主题。繁忙工作之余,院里组织青年干警开展“竹的品格与检察精神”讨论。

望着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孔,倾听他们热情洋溢的解读:“襟怀坦荡”“清廉自守”“不屈不挠”“昂扬向上”“守护正义”。不觉间想起了当年的自己,欣慰中也有许多感慨。

是啊,这些年,一大批新鲜血液充实到检察机关,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甚至是博士后都源源不断地进入我们的队伍。专业的团队离不开检察精神的代代传承,什么才是检察精神最宝贵的内涵呢?

今年春天,我们驱车来到向往已久的“百里竹海”。

和想象中不同,这里没有蜀南竹海的挺拔壮阔,也没有竹博园里的千姿百态。那些令人骄傲的珍稀品种,无声地掩隐在苍茫的竹海之中。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寻常的翠竹,它们和农家院前屋后那团团簇簇的翠竹一般无二。但站在高处,放眼望去,那无尽的翠绿绵延不绝,莽莽苍苍地漫向远处的山岗和无边的原野,如巨浪翻滚。

百里竹海,于平凡中散发出伟大的力量。

忽然间,我的眼前浮现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影子,那是我的战友们。数十年来,他们也和这些竹子一样,朴实无华,把自己的一生默默地奉献给了养育他们的人们。为帚,扫清尘埃;为篱,守护安宁;为林,高风亮节。

甘于平凡,乐于奉献,安于清贫,百折不挠,这不就是我们一直在追寻的“检察精神”最本质的内涵吗?

今生,与竹为伴,我欣慰!

(作者供职于梁平区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