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当班】教导员“兰妈妈”:动力来自最平凡的感动

时间: 2018-03-01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8684

新华网重庆3月1日电(记者 彭祎琦) 强制戒毒所的管理有什么要求?戒毒学员在里面的生活怎么样?2月27日,在重庆市委政法委组织的“今天我当班”体验采访活动中,新华网来到重庆南岸教育矫治所,跟随民警体验了他们的日常工作。

卢兰是重庆南岸教育矫治所二大队教导员,负责民警队伍管理建设,由于工作需要,同时兼任了大队长,管理戒毒学员的责任也落在了她的肩上。二大队共有24名民警和370余名戒毒学员,管理这个“大队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她每日的工作中,最令人“费心”的还是戒毒学员的管理,她像大家长一样照顾着学员,大家也亲切地称她为“兰妈妈”。

卢兰,戒毒学员称她为“兰妈妈”,图为批阅学员作业。新华网发(重庆市教育矫治局供图)

耐心和包容就是诀窍

卢兰介绍,戒毒学员的管理涵盖了“吃穿用住”各个方面,非常琐碎繁杂。

“长期吸毒,不少学员行为习惯和思想认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为此,我们制定了各项规则,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强化,以规范他们的行为。”卢兰坦言,这项管理工作并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儿”,民警们常常需要花费很多心思。

中午吃饭前,工作人员先把饭和菜盛到每位学员的碗中,然后指导他们排队依次序就坐用餐。“如果不这样做,他们可能会一拥而上,甚至发生争吵,通过这样的规则,让他们明白排队谦让的重要性。”卢兰向新华网解释道。

上厕所时,民警也会告诫他们相应的规则:“进去后,自己将牌子翻到‘白面’”,告诉别人已经有人了,记得冲厕所。”刚开始执行时,大家都会对此产生抵触情绪,但为了让他们养成好习惯,民警会每天反复强调,促使他们执行。

这样的琐事还有很多,卢兰都会带领民警们认真做好每个细节,无微不至。

“这个过程,靠的就是耐心和包容。”卢兰感慨道,她时常勉励自己和民警们要做到“三像”: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包容学员,像老师教育学生一样教导学员,像医生照顾病人一样关怀学员。“实在不忍心看到他们,在大好的青春年华,走上这条歧途。”

心灵沟通是树立信心的第一步

下午上班后,卢兰便到生产习艺车间现场指导工作,之后,她将队里一位学员叫到办公室,对她做了心理疏导:“最近感觉怎么样?有什么困难就告诉我们?家里一切都好吗?”

卢兰介绍,为学员做心理疏导是她每日必做的工作。“做好心理沟通和思想引导是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她认为管理学员不能只停留在日常生活的悉心照料,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沟通。

卢兰在生产习艺车间指导学员工作。新华网发(重庆市教育矫治局供图)

卢兰与戒毒学员沟通谈心,了解生活心理状况。新华网发(重庆市教育矫治局供图)

有一天,队里一名学员小张因违反纪律被民警谈话教育,平时一向行为表现叛逆的小张情绪十分激动,对民警的教导心生抵触,都拿他束手无策。得知此事后,卢兰第一时间与小张进行了沟通。“当时,我并没有责备他,问清事情原委后,向他分析了这件事情中他犯的错误和需要承担的责任,并鼓励他说出心里的想法。”

经过多次的心理疏导,小张逐渐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开始主动向这位“兰妈妈”吐露心声。

大年初一,正在值班的卢兰收到了一封书信。“感谢您坚守在一线,陪伴我们度过了难忘的新春佳节,让我们漂泊的心有了安放之地……”信中,小张向“兰妈妈”表达了感谢之情,并祝福她新春快乐。读完信后,卢兰感到十分暖心,“看到他的改变,真的很欣慰。”

卢兰告诉新华网,很多学员初到戒毒所,对新的生活环境存在严重抵触心理,迷茫、害怕、愧疚、想念家人……各种情绪交织,心理承受着巨大压力。“作为民警,我们要时常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战胜挫败心理,树立戒毒信心,同时也要教会他们树立正确的理念,学习与人相处之道,以免被社会边缘化。”

学员重获新生的感动

忙完一天的工作,卢兰的脸上已稍显倦容,她接了一杯热水,便坐下翻开了工作笔记。“与学员谈心、指导生产习艺工作、批阅学员作业、整理民警考核材料……”哪些环节还存在问题?哪些事情需要立即解决?梳理后,她将工作的点滴做了详细记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习惯了做工作笔记。”办公桌上厚厚的一摞笔记记录了大队日常工作的零散琐碎,事无巨细。

坚守岗位多年,卢兰对这份工作产生了独特的感情,“有时候也会感到很无奈苦恼,而支持我进步的最大动力就是看到学员们重获新生。”说到这里,她讲述了学员小杨成功戒毒的故事。

两年前,小杨成为了她队里的一员,刚到戒毒所时,情绪低落,自暴自弃,自己花了很多精力引导。“在我的帮助下,这孩子逐渐恢复了信心。”

经过系统的戒毒康复训练,小杨成功解除戒毒。临走前,卢兰还特意去送了她,“孩子,回去后,一定要远离毒品,努力找个工作,过正常的生活。”

“我会好好听话的,兰妈妈能不能拥抱你一下。”面对小杨的请求,卢兰主动拥抱了她。

“当时真的很感动,也很激动。”回忆起这一幕,卢兰至今都很感慨。如今小杨已经找到工作,开始了新的生活。“我们经常联系,看到她过得好,很欣慰。”

“戒毒之路不易,为了责任坚守。看到大多数人在我们的帮助下有了改变,重新回归社会,开始新生活,就是我们最大的骄傲。”卢兰说道。(完)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今天我当班】教导员“兰妈妈”:动力来自最平凡的感动

新华网重庆3月1日电(记者 彭祎琦) 强制戒毒所的管理有什么要求?戒毒学员在里面的生活怎么样?2月27日,在重庆市委政法委组织的“今天我当班”体验采访活动中,新华网来到重庆南岸教育矫治所,跟随民警体验了他们的日常工作。

卢兰是重庆南岸教育矫治所二大队教导员,负责民警队伍管理建设,由于工作需要,同时兼任了大队长,管理戒毒学员的责任也落在了她的肩上。二大队共有24名民警和370余名戒毒学员,管理这个“大队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她每日的工作中,最令人“费心”的还是戒毒学员的管理,她像大家长一样照顾着学员,大家也亲切地称她为“兰妈妈”。

卢兰,戒毒学员称她为“兰妈妈”,图为批阅学员作业。新华网发(重庆市教育矫治局供图)

耐心和包容就是诀窍

卢兰介绍,戒毒学员的管理涵盖了“吃穿用住”各个方面,非常琐碎繁杂。

“长期吸毒,不少学员行为习惯和思想认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为此,我们制定了各项规则,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强化,以规范他们的行为。”卢兰坦言,这项管理工作并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儿”,民警们常常需要花费很多心思。

中午吃饭前,工作人员先把饭和菜盛到每位学员的碗中,然后指导他们排队依次序就坐用餐。“如果不这样做,他们可能会一拥而上,甚至发生争吵,通过这样的规则,让他们明白排队谦让的重要性。”卢兰向新华网解释道。

上厕所时,民警也会告诫他们相应的规则:“进去后,自己将牌子翻到‘白面’”,告诉别人已经有人了,记得冲厕所。”刚开始执行时,大家都会对此产生抵触情绪,但为了让他们养成好习惯,民警会每天反复强调,促使他们执行。

这样的琐事还有很多,卢兰都会带领民警们认真做好每个细节,无微不至。

“这个过程,靠的就是耐心和包容。”卢兰感慨道,她时常勉励自己和民警们要做到“三像”: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包容学员,像老师教育学生一样教导学员,像医生照顾病人一样关怀学员。“实在不忍心看到他们,在大好的青春年华,走上这条歧途。”

心灵沟通是树立信心的第一步

下午上班后,卢兰便到生产习艺车间现场指导工作,之后,她将队里一位学员叫到办公室,对她做了心理疏导:“最近感觉怎么样?有什么困难就告诉我们?家里一切都好吗?”

卢兰介绍,为学员做心理疏导是她每日必做的工作。“做好心理沟通和思想引导是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她认为管理学员不能只停留在日常生活的悉心照料,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沟通。

卢兰在生产习艺车间指导学员工作。新华网发(重庆市教育矫治局供图)

卢兰与戒毒学员沟通谈心,了解生活心理状况。新华网发(重庆市教育矫治局供图)

有一天,队里一名学员小张因违反纪律被民警谈话教育,平时一向行为表现叛逆的小张情绪十分激动,对民警的教导心生抵触,都拿他束手无策。得知此事后,卢兰第一时间与小张进行了沟通。“当时,我并没有责备他,问清事情原委后,向他分析了这件事情中他犯的错误和需要承担的责任,并鼓励他说出心里的想法。”

经过多次的心理疏导,小张逐渐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开始主动向这位“兰妈妈”吐露心声。

大年初一,正在值班的卢兰收到了一封书信。“感谢您坚守在一线,陪伴我们度过了难忘的新春佳节,让我们漂泊的心有了安放之地……”信中,小张向“兰妈妈”表达了感谢之情,并祝福她新春快乐。读完信后,卢兰感到十分暖心,“看到他的改变,真的很欣慰。”

卢兰告诉新华网,很多学员初到戒毒所,对新的生活环境存在严重抵触心理,迷茫、害怕、愧疚、想念家人……各种情绪交织,心理承受着巨大压力。“作为民警,我们要时常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战胜挫败心理,树立戒毒信心,同时也要教会他们树立正确的理念,学习与人相处之道,以免被社会边缘化。”

学员重获新生的感动

忙完一天的工作,卢兰的脸上已稍显倦容,她接了一杯热水,便坐下翻开了工作笔记。“与学员谈心、指导生产习艺工作、批阅学员作业、整理民警考核材料……”哪些环节还存在问题?哪些事情需要立即解决?梳理后,她将工作的点滴做了详细记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习惯了做工作笔记。”办公桌上厚厚的一摞笔记记录了大队日常工作的零散琐碎,事无巨细。

坚守岗位多年,卢兰对这份工作产生了独特的感情,“有时候也会感到很无奈苦恼,而支持我进步的最大动力就是看到学员们重获新生。”说到这里,她讲述了学员小杨成功戒毒的故事。

两年前,小杨成为了她队里的一员,刚到戒毒所时,情绪低落,自暴自弃,自己花了很多精力引导。“在我的帮助下,这孩子逐渐恢复了信心。”

经过系统的戒毒康复训练,小杨成功解除戒毒。临走前,卢兰还特意去送了她,“孩子,回去后,一定要远离毒品,努力找个工作,过正常的生活。”

“我会好好听话的,兰妈妈能不能拥抱你一下。”面对小杨的请求,卢兰主动拥抱了她。

“当时真的很感动,也很激动。”回忆起这一幕,卢兰至今都很感慨。如今小杨已经找到工作,开始了新的生活。“我们经常联系,看到她过得好,很欣慰。”

“戒毒之路不易,为了责任坚守。看到大多数人在我们的帮助下有了改变,重新回归社会,开始新生活,就是我们最大的骄傲。”卢兰说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