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益坊”平台散发大能量 形成社区共建共治的公共空间

时间: 2018-12-21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8795

吉祥工作的“微益+”实体店

“南湖微益坊”网店

“我要两杯奶茶!”近日上午,一名年轻女士在南岸区花园路街道南湖社区花园村小区的“微益+”店铺内点餐,3个服务员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不多时,奶茶的香味飘散而出。

店铺旁,一块打着“微益”logo的电子屏上,展示着多种代售商品图:手工炒制的下饭酱料、编织精美的手工草帽、手绘的真丝团扇、手工缝制的宝宝专用被……只需要手指轻轻一点,就可以下单购买。

“这都是我们社区的阿姨和叔叔们亲手制作的。”南湖社区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无论是“微益+”店铺还是同名的网络商城,都是该社区在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中,着力打造的一个由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参与公共活动的平台,是社区共建共治的公共空间。

从“微益坊”到“微益+”

增进居民之间互助共助

色彩璀璨的花瓶、造型可爱的葫芦画、方便实用的环保袋……在网络商城里,像这样的手工艺品全出自南湖社区的居民之手。昔日,这些手工艺品只是居民自娱自乐,而随着“微益坊”的成立,南湖社区组织志愿者制作靠垫、装饰品等工艺,并于今年6月在淘宝开办“南湖微益坊”网店出售。

“我们销售的东西,是其他地方完全看不到的商品。”说起“微益+”,该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湖社区是传统的老小区,曾经这里有很多老企业、老品牌,例如华华公司、冠生园等,所以这里的居民有很多是老匠人,个个身怀“绝活”。

那么,“微益+”是怎么来的?

作为典型的“老、旧、散”小区,南湖社区曾经也存在城市建设陈旧、流动人口复杂、治安问题严峻等突出问题,结合居民真实的、差异化的需求,和社区社会组织接地气、在地化、近民生的特点,2015年,南湖社区积极争取街道资金,经街道、社区、社会单位多方筹措,在社区建成约400平方米的“微益坊”,通过完善功能布局,使之成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孵化、活动、展示基地,通过无偿提供活动场地、办公设备、业务培训等,为辖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支持。截至目前,入驻的社会组织达45个,服务内容涵盖公益、慈善、家政、文体、教育等多个领域。

而“微益+”则是脱胎于“微益坊”的平台,将这些社会组织的生活创作和服务资源进行推广和运营,里面集纳了大批生活在社区里的优秀手工艺者的作品。除了线上销售,南湖社区也会组织志愿者不定期开展线下工艺品义卖。

该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工艺品,“微益+”还链接各类社会志愿服务资源,每月定期举办社区公益集市,为居民开展义务理发、义诊、咨询等志愿者活动,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演艺活动资源。

“我们销售的与其说是商品,不如说是满满的‘人情’。”该负责人说,无论是工艺品还是服务、演艺资源,“微益+”的目的并不是盈利,而是用这个平台将社区居民们粘合起来。每一件商品背后,都有居民们参与的热情和付出的劳动,是实打实的“人情商品”。

销售与反哺循环模式

微公益服务百姓有大作用

31岁的吉祥是“微益+”店铺的服务员之一。今年初,她和丈夫失业了。劳动技能的匮乏让她在职场屡屡失利,生活负担很重。

今年6月,社区“微益+”开业后,考虑到吉祥家的困难,社区工作人员让她成了这里的第一批员工。经过几个月的上岗锻炼,如今,吉祥已能在门店露天展示区流利地为客人介绍社区居民的手工作品,成了一名称职的“店小二”。

“‘微益+’作为一个公益平台,就是要反哺社区。”南湖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让社区中的困难人群来打理实体店面,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只是“微益+”反哺社区的一种形式。平台的收入,都会用于社区环境升级、养老、健康、教育等公益事业。

“公共基金的善款不仅可以为社区里的困难群众排忧解难,还用于支持保障社区志愿活动常态化。”该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平台上一位社区居民制作的工艺品标价150元,他们计算出制作者花费的成本及劳动所得,商品销售之后返还给居民120元,剩下30元则进入社区的公益基金,反哺社区的各项发展,并公示每一笔资金的收入和使用情况。

“这种‘微小公益’的运营模式,能够复制到更多的社区中去,发挥更大的能量。”该负责人介绍,微益家采用的“社区达人+推广平台+销售参与+社区反哺”的循环模式,具有极高的居民参与性和可复制性。它很有可能在下一步走进更多的社区,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建立社区新媒体

线上线下联动发力

创新驱动是南湖社区“微益坊”的一大特色。2016年,南湖社区“微益坊”携手社区新媒体——“MR.懂”,大力发展“互联网+社会组织”,线上线下联动发力。

据介绍,南湖“微益坊”的社会组织加入“MR.懂”平台,建立起了与居民沟通的桥梁,让居民知晓社会组织,扩大了社会组织的宣传。

同时,“MR.懂”联合3个社区9个社会组织,举办了《中国风百家欢》走进南湖社区义演活动,整台节目从策划到表演均由社会组织独立执行,当天到场居民有1000人以上;通过“MR.懂”,社区媒体发现社区内部有价值的资源:居民张中芳独家秘制冷吃兔美食的报道,吸引南湖社区5个爱好美食的妈妈,成立了“妈妈厨房”社会组织,制作出牛肉酱、麻辣兔,月销售300余瓶,不仅让大家分享了美味,而且让大家看到社会组织给居民需求带来的好处。

“MR.懂”作为网络社会组织的孵化平台,已经孵化出20多个社区社会组织。

此外,根据日常了解的居民需求,通过线下创设形式多样、分类提供的社区服务活动,分别满足于社区儿童、妇女、老人,打破了过去单一无趣的活动形式,组织开展的各类主题活动深受居民欢迎,满足了各类居民群众多元需求。

“‘微益坊’体现在以共治共享的理念,激发出各行各业参与治理的热情,不分年龄大小、不分男女老少,不管分工情况,以一种共治共享的情怀,呼唤人民群众参与到社区治理事务中来,并从中启迪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该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南湖社区“微益坊”在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微益坊”不仅能够处理好“三事分流”明责后“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大事、小事、私事”的处置最后有着落,而且成为社区治理中“三事分流”“三社联动”和“三治并举”的重要载体,与社区实事、居民实事挂钩,从居民当下的需要出发,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群策群力将“老南湖”打造成“益己、益人、益家园”的三益社区,缔造文明和谐幸福家园。

记者 杨 雪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微益坊”平台散发大能量 形成社区共建共治的公共空间

吉祥工作的“微益+”实体店

“南湖微益坊”网店

“我要两杯奶茶!”近日上午,一名年轻女士在南岸区花园路街道南湖社区花园村小区的“微益+”店铺内点餐,3个服务员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不多时,奶茶的香味飘散而出。

店铺旁,一块打着“微益”logo的电子屏上,展示着多种代售商品图:手工炒制的下饭酱料、编织精美的手工草帽、手绘的真丝团扇、手工缝制的宝宝专用被……只需要手指轻轻一点,就可以下单购买。

“这都是我们社区的阿姨和叔叔们亲手制作的。”南湖社区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无论是“微益+”店铺还是同名的网络商城,都是该社区在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中,着力打造的一个由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参与公共活动的平台,是社区共建共治的公共空间。

从“微益坊”到“微益+”

增进居民之间互助共助

色彩璀璨的花瓶、造型可爱的葫芦画、方便实用的环保袋……在网络商城里,像这样的手工艺品全出自南湖社区的居民之手。昔日,这些手工艺品只是居民自娱自乐,而随着“微益坊”的成立,南湖社区组织志愿者制作靠垫、装饰品等工艺,并于今年6月在淘宝开办“南湖微益坊”网店出售。

“我们销售的东西,是其他地方完全看不到的商品。”说起“微益+”,该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湖社区是传统的老小区,曾经这里有很多老企业、老品牌,例如华华公司、冠生园等,所以这里的居民有很多是老匠人,个个身怀“绝活”。

那么,“微益+”是怎么来的?

作为典型的“老、旧、散”小区,南湖社区曾经也存在城市建设陈旧、流动人口复杂、治安问题严峻等突出问题,结合居民真实的、差异化的需求,和社区社会组织接地气、在地化、近民生的特点,2015年,南湖社区积极争取街道资金,经街道、社区、社会单位多方筹措,在社区建成约400平方米的“微益坊”,通过完善功能布局,使之成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孵化、活动、展示基地,通过无偿提供活动场地、办公设备、业务培训等,为辖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支持。截至目前,入驻的社会组织达45个,服务内容涵盖公益、慈善、家政、文体、教育等多个领域。

而“微益+”则是脱胎于“微益坊”的平台,将这些社会组织的生活创作和服务资源进行推广和运营,里面集纳了大批生活在社区里的优秀手工艺者的作品。除了线上销售,南湖社区也会组织志愿者不定期开展线下工艺品义卖。

该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工艺品,“微益+”还链接各类社会志愿服务资源,每月定期举办社区公益集市,为居民开展义务理发、义诊、咨询等志愿者活动,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演艺活动资源。

“我们销售的与其说是商品,不如说是满满的‘人情’。”该负责人说,无论是工艺品还是服务、演艺资源,“微益+”的目的并不是盈利,而是用这个平台将社区居民们粘合起来。每一件商品背后,都有居民们参与的热情和付出的劳动,是实打实的“人情商品”。

销售与反哺循环模式

微公益服务百姓有大作用

31岁的吉祥是“微益+”店铺的服务员之一。今年初,她和丈夫失业了。劳动技能的匮乏让她在职场屡屡失利,生活负担很重。

今年6月,社区“微益+”开业后,考虑到吉祥家的困难,社区工作人员让她成了这里的第一批员工。经过几个月的上岗锻炼,如今,吉祥已能在门店露天展示区流利地为客人介绍社区居民的手工作品,成了一名称职的“店小二”。

“‘微益+’作为一个公益平台,就是要反哺社区。”南湖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让社区中的困难人群来打理实体店面,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只是“微益+”反哺社区的一种形式。平台的收入,都会用于社区环境升级、养老、健康、教育等公益事业。

“公共基金的善款不仅可以为社区里的困难群众排忧解难,还用于支持保障社区志愿活动常态化。”该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平台上一位社区居民制作的工艺品标价150元,他们计算出制作者花费的成本及劳动所得,商品销售之后返还给居民120元,剩下30元则进入社区的公益基金,反哺社区的各项发展,并公示每一笔资金的收入和使用情况。

“这种‘微小公益’的运营模式,能够复制到更多的社区中去,发挥更大的能量。”该负责人介绍,微益家采用的“社区达人+推广平台+销售参与+社区反哺”的循环模式,具有极高的居民参与性和可复制性。它很有可能在下一步走进更多的社区,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建立社区新媒体

线上线下联动发力

创新驱动是南湖社区“微益坊”的一大特色。2016年,南湖社区“微益坊”携手社区新媒体——“MR.懂”,大力发展“互联网+社会组织”,线上线下联动发力。

据介绍,南湖“微益坊”的社会组织加入“MR.懂”平台,建立起了与居民沟通的桥梁,让居民知晓社会组织,扩大了社会组织的宣传。

同时,“MR.懂”联合3个社区9个社会组织,举办了《中国风百家欢》走进南湖社区义演活动,整台节目从策划到表演均由社会组织独立执行,当天到场居民有1000人以上;通过“MR.懂”,社区媒体发现社区内部有价值的资源:居民张中芳独家秘制冷吃兔美食的报道,吸引南湖社区5个爱好美食的妈妈,成立了“妈妈厨房”社会组织,制作出牛肉酱、麻辣兔,月销售300余瓶,不仅让大家分享了美味,而且让大家看到社会组织给居民需求带来的好处。

“MR.懂”作为网络社会组织的孵化平台,已经孵化出20多个社区社会组织。

此外,根据日常了解的居民需求,通过线下创设形式多样、分类提供的社区服务活动,分别满足于社区儿童、妇女、老人,打破了过去单一无趣的活动形式,组织开展的各类主题活动深受居民欢迎,满足了各类居民群众多元需求。

“‘微益坊’体现在以共治共享的理念,激发出各行各业参与治理的热情,不分年龄大小、不分男女老少,不管分工情况,以一种共治共享的情怀,呼唤人民群众参与到社区治理事务中来,并从中启迪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该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南湖社区“微益坊”在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微益坊”不仅能够处理好“三事分流”明责后“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大事、小事、私事”的处置最后有着落,而且成为社区治理中“三事分流”“三社联动”和“三治并举”的重要载体,与社区实事、居民实事挂钩,从居民当下的需要出发,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群策群力将“老南湖”打造成“益己、益人、益家园”的三益社区,缔造文明和谐幸福家园。

记者 杨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