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枫桥经验”融入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时间: 2019-03-26 来源: 重庆长安网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8703

近年来,巴南区致力于将“枫桥经验”融入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之中,该区二圣镇集体村通过加强乡村基层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村风村貌村民生活有了极大改观。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10800元增加到20000多元,陆续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全国村民自治示范村、市级村务公开和民主理财示范村、全国生态休闲旅游示范村。

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村内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将支部建在产业上,推进技术指导,雪梨的种植农户80%成为技术专家。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123名党员主动认领各类岗位145个,承诺服务事项183项,解决村民矛盾等各类问题16件,群众满意度100%。开展“五务公开”,实行村财镇管,规范涉农资金管理,每月公示收支明细。高度重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召开村居民大会、党员代表会、群众代表会,传达学习相关精神,全村党员、党代表、村社干部带头签订“承诺书”1000余份,“倡议书”党员人手一份,将党支部建成扫黑除恶的坚强堡垒,党员干部成为扫黑除恶的中坚力量,切实发挥出基层党组织在专项斗争工作中的领导作用。

二、强化村民自治管理。完善《村规民约》,设立党员村规民约示范岗、村规民约监督岗,开展“文明诚信户”、“好邻居”、“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卫生示范户”等系列评先树优活动,组建村民走访队及时化解村民纠纷,村志愿巡逻队每晚巡逻,村社干部对村居民小组全覆盖开展大走访,深入村民院坝、田间地头、场镇楼栋进行宣传宣讲,搜集群众意见建议,对12类涉黑涉恶线索进行地毯式排查,建立问题台账。设置举报信箱,开通举报电话,畅通反映渠道。建立专业合作社发展经济,让群众的主自己做,群众的事群众办,大家的事大家监督。

三、营造浓厚法治氛围。开展村“两委”班子法治培训、“送法入户”“法治宣讲大讲堂”等普法活动,有针对性开展《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以及中央、市、区扫黑除恶相关会议及文件精神宣传,通过多种方式让外来游客和当地村民增强法治意识,形成“有事找法,办事依法”的法治氛围。

四、厉行德治正面引导。开展“四堂互映”“家风润万家”实践活动,培养和弘扬良好家风家训。打造“特色梨园文化”,建村腰鼓队,坝坝舞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培育乡贤文化,发挥乡贤引领作用,引导13名创业能人返乡创业,带动村民创业就业,提高产业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五、因地制宜振兴经济。全村形成了万亩南方早熟梨,万亩标准化茶叶基地,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和大豆、葡萄、花椒特色产业基地,实现了“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菜”的农业产业业态。做大做强了“巴南银针”、“定心巴渝银针”等中国名牌农产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打造“一心两翼”乡村旅游示范区,现有农家乐28家,其中星级农家乐5家。举办一年“四节”(梨花节、采梨节、采茶节、格桑花节),吸引游客,乡村旅游经济日趋成熟。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将“枫桥经验”融入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巴南区致力于将“枫桥经验”融入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之中,该区二圣镇集体村通过加强乡村基层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村风村貌村民生活有了极大改观。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10800元增加到20000多元,陆续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全国村民自治示范村、市级村务公开和民主理财示范村、全国生态休闲旅游示范村。

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村内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将支部建在产业上,推进技术指导,雪梨的种植农户80%成为技术专家。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123名党员主动认领各类岗位145个,承诺服务事项183项,解决村民矛盾等各类问题16件,群众满意度100%。开展“五务公开”,实行村财镇管,规范涉农资金管理,每月公示收支明细。高度重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召开村居民大会、党员代表会、群众代表会,传达学习相关精神,全村党员、党代表、村社干部带头签订“承诺书”1000余份,“倡议书”党员人手一份,将党支部建成扫黑除恶的坚强堡垒,党员干部成为扫黑除恶的中坚力量,切实发挥出基层党组织在专项斗争工作中的领导作用。

二、强化村民自治管理。完善《村规民约》,设立党员村规民约示范岗、村规民约监督岗,开展“文明诚信户”、“好邻居”、“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卫生示范户”等系列评先树优活动,组建村民走访队及时化解村民纠纷,村志愿巡逻队每晚巡逻,村社干部对村居民小组全覆盖开展大走访,深入村民院坝、田间地头、场镇楼栋进行宣传宣讲,搜集群众意见建议,对12类涉黑涉恶线索进行地毯式排查,建立问题台账。设置举报信箱,开通举报电话,畅通反映渠道。建立专业合作社发展经济,让群众的主自己做,群众的事群众办,大家的事大家监督。

三、营造浓厚法治氛围。开展村“两委”班子法治培训、“送法入户”“法治宣讲大讲堂”等普法活动,有针对性开展《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以及中央、市、区扫黑除恶相关会议及文件精神宣传,通过多种方式让外来游客和当地村民增强法治意识,形成“有事找法,办事依法”的法治氛围。

四、厉行德治正面引导。开展“四堂互映”“家风润万家”实践活动,培养和弘扬良好家风家训。打造“特色梨园文化”,建村腰鼓队,坝坝舞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培育乡贤文化,发挥乡贤引领作用,引导13名创业能人返乡创业,带动村民创业就业,提高产业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五、因地制宜振兴经济。全村形成了万亩南方早熟梨,万亩标准化茶叶基地,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和大豆、葡萄、花椒特色产业基地,实现了“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菜”的农业产业业态。做大做强了“巴南银针”、“定心巴渝银针”等中国名牌农产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打造“一心两翼”乡村旅游示范区,现有农家乐28家,其中星级农家乐5家。举办一年“四节”(梨花节、采梨节、采茶节、格桑花节),吸引游客,乡村旅游经济日趋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