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片警”也能玩转智慧警务

时间: 2019-09-25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616

入户走访

“嘿,你发现没有,老江变了!”

“对对对,老江最近变得可‘洋气’了。”江北区公安分局观音桥商业区派出所的年轻民警近来发现,所里的老民警江涌每逢去社区,不仅要揣着户籍本和签字笔,还要随身戴着社区民警智能名片和警务通,逢人便让“扫一扫”。

都说老江变了,老江自己也觉得:的确是变了。

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江涌在社区岗位上一干就是36年。仿佛命中注定,尽管他三次被划归不同的派出所,但是渝北的社区一直只有他这个守“片”人。整整36年,街坊们换了一拨又一拨,当初懵懂的江涌也逐渐变成了如今的“老江”。

从前社会经济不发达,大多时候靠一双腿踏遍辖区的大街小巷,走家入户也全靠敲门。经年累月下来,江涌的左手指关节留下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如今,数字信息技术发达,上门前电话预约、网上办理……越来越便利的服务方式,改变了江涌的工作方式,他的老茧也逐渐“退役”了。

遇上智慧警务老“片警”不断解锁工作新技能

来到辖区某小区走访,老江给预约好的居民小张办理完暂住登记,抬起挂在脖子上的智能警民联系卡,让小张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上面不仅有我的个人信息,你有什么疑问也能随时在后台咨询我。”老江解释道。

“嚯,现在都这么先进了嗦!”小张立刻掏出手机,边扫边感叹:“以前都得去楼道口找社区民警的联系方式,要是忘记了还得再下一次楼,这下可方便多了。”

“这就叫智慧警务。”老江骄傲地说。

网上执法办案、智能警民联系卡、移动警务终端……作为派出所的老“片警”,老江不断解锁着工作上的“新技能”。

今年初,为满足新时期公安工作发展需要,推动“互联网+警务”服务,江北公安分局给所有一线民警配发了新一代移动警务终端,江涌拿上警务通就琢磨起如何使用。

“真是方便太多了,不管是信息录入还是身份核实。从前我需要在所里和社区来回跑,现在实时就能解决,并自动上传录入。”谈到警务通给工作带来的便捷,江涌头头是道。

有一次,江涌在信息采集时遇到一位自称“张老三”的居民,乍听之下像随口编造的名字。要是以前,江涌得先登记再回派出所核查是否真有此人,如今,他只需拿出移动警务终端输入这个名字,就能查到信息是否属实。“情况摸得清、工作做得快,连群众都觉得我们办事效率更高了。”目前,老江已通过警务终端采集出租房屋等各类信息数据百余条,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

建立深厚感情居民有啥困难都找他

对于江涌而言,自己就如同一根针,牢牢扎进社区里,一针一线穿起家长里短,串连千家万户。渝北社区的居民也早已把老江当成了“自家人”:小两口吵架习惯找“江叔叔”调停,女儿找对象要让“江警官”掌掌眼,老人接到诈骗电话甭管路多远都要找“老江”询问一番才安心。

去年10月份的一个深夜,老江已经躺在床上准备休息,突然接到辖区陈爷爷的电话,老人称自己有心脏病,小区的狗吵得他睡不着。“我现在就来。”挂了电话,老江便出了门,找到狗的主人说明情况后,狗狗便被从阳台牵进屋里,小区顿时安静了。事后,陈爷爷感叹道:“没想到这种小事也有人管,民警真是贴心又高效。”

画家程某与妻子发生口角,他首先想到的是打电话找老江评理。在现场,江涌看到一幅古画被撕成几片,双方争得面红耳赤。他马上请来了装裱师傅,并用了近3个小时调解程某夫妻的矛盾,让二人重归于好。

与群众建立感情,对于老江而言从来没有辖区内外之分,只要是群众有需要,他就会尽心尽力。

去年冬天,老江正坐在所里的电脑前录入档案,突然一张熟悉的脸出现在他面前。“赵姐,你怎么来啦?”老江站起来惊喜地问道。赵姐是他辖区内的一位老居民,后来搬迁到了其他社区,两人已有十多年没打过照面了。

“老江呀,我特地来咨询你一件事情。”赵姐说:“我刚刚还跑去观音桥派出所找你,他们说你早就调到这里来了。”接着,赵姐如同“竹筒倒豆子”一般,一五一十地将自己接到诈骗电话的经过告诉了老江。

老江听到赵姐识破了对方的诈骗伎俩后赞许道:“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以后也千万别相信他们。”得到了老江的肯定,赵姐的脸色立即多云转晴:“我就说是诈骗,我家老头子还不相信,还是问你最踏实。”之后赵姐便储存下了老江的智能警民联系卡,方便日后有情况随时咨询。

凭借老人的信任化解派出所史上最大龄纠纷

社区民警的工作,既繁杂又琐碎,从租房纠纷到家庭矛盾,从邻里口角到住宅失窃,一个又一个家长里短的生活片段组成了江涌的从警路。

今年7月份的一天,江涌接到一个电话:“小江呀,我王爷爷。你快点过来帮我,真的是怄人得很!”挂了电话,江涌匆匆往王爷爷住处赶。

王爷爷今年94岁,前几年在小区里不慎跌倒,扶他起来的人正是江涌。安顿好王爷爷后,江涌放心不下无儿无女的他,便联系了王爷爷的侄女,让她偶尔去照看一下。江涌下社区时也会买点水果、牛奶之类的营养品去看望王爷爷。一来二去,王爷爷把江涌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改口称呼他为“小江”。

一进门,江涌看到王爷爷又气又累,和站在他对面的老大爷大眼瞪小眼,谁也不让谁。

“江警官,是这样的。”老大爷的保姆走了上来,向江涌解释了事情经过。老大爷姓李,今年86岁了。王爷爷为了生活有个伴,就将一间卧室租给了李爷爷。王爷爷素来节约,夏天也舍不得用风扇,认为自己的用电量微乎其微,便提出来整屋电费由李爷爷承担。李爷爷自是不答应,两位老人便因这点小事闹得不可开交。

“王爷爷,李爷爷,事情的经过我都清楚了。”怕两个老人继续争执下去导致意外,老江赶紧将两位老人扶到沙发上坐好。他一边联系王爷爷的侄女,一边和李爷爷的保姆确认情况。不多会,沙发上传来一片鼾声,两位老人因为争吵耗尽了力气,不约而同地打起了盹儿。江涌则与王爷爷的侄女还有李爷爷的保姆商量好了解决办法。

待老人醒来,江涌便将办法讲了出来:“这样,两位爷爷都别多想,年纪大了身体才是真本钱。你们信任小江就听小江的主意,李爷爷你把已经产生的房租结清,然后换个地方居住,王爷爷也别为了电费再去争执。”见李爷爷不反对,王爷爷也默认了。“小江,我知道你公正,从不偏袒谁。这个办法我们认。”就这样,该派出所史上最大龄纠纷就此解决。

“任凭社区工作千变万化,只要能实实在在地帮到群众,群众也会给我最暖心的回馈。”谈起初心,老“片警”江涌像个年轻的小伙子,尽管时代变换,服务群众的方式在变,但他为民服务的劲头毫无减退。

记者 杨雪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老“片警”也能玩转智慧警务

入户走访

“嘿,你发现没有,老江变了!”

“对对对,老江最近变得可‘洋气’了。”江北区公安分局观音桥商业区派出所的年轻民警近来发现,所里的老民警江涌每逢去社区,不仅要揣着户籍本和签字笔,还要随身戴着社区民警智能名片和警务通,逢人便让“扫一扫”。

都说老江变了,老江自己也觉得:的确是变了。

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江涌在社区岗位上一干就是36年。仿佛命中注定,尽管他三次被划归不同的派出所,但是渝北的社区一直只有他这个守“片”人。整整36年,街坊们换了一拨又一拨,当初懵懂的江涌也逐渐变成了如今的“老江”。

从前社会经济不发达,大多时候靠一双腿踏遍辖区的大街小巷,走家入户也全靠敲门。经年累月下来,江涌的左手指关节留下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如今,数字信息技术发达,上门前电话预约、网上办理……越来越便利的服务方式,改变了江涌的工作方式,他的老茧也逐渐“退役”了。

遇上智慧警务老“片警”不断解锁工作新技能

来到辖区某小区走访,老江给预约好的居民小张办理完暂住登记,抬起挂在脖子上的智能警民联系卡,让小张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上面不仅有我的个人信息,你有什么疑问也能随时在后台咨询我。”老江解释道。

“嚯,现在都这么先进了嗦!”小张立刻掏出手机,边扫边感叹:“以前都得去楼道口找社区民警的联系方式,要是忘记了还得再下一次楼,这下可方便多了。”

“这就叫智慧警务。”老江骄傲地说。

网上执法办案、智能警民联系卡、移动警务终端……作为派出所的老“片警”,老江不断解锁着工作上的“新技能”。

今年初,为满足新时期公安工作发展需要,推动“互联网+警务”服务,江北公安分局给所有一线民警配发了新一代移动警务终端,江涌拿上警务通就琢磨起如何使用。

“真是方便太多了,不管是信息录入还是身份核实。从前我需要在所里和社区来回跑,现在实时就能解决,并自动上传录入。”谈到警务通给工作带来的便捷,江涌头头是道。

有一次,江涌在信息采集时遇到一位自称“张老三”的居民,乍听之下像随口编造的名字。要是以前,江涌得先登记再回派出所核查是否真有此人,如今,他只需拿出移动警务终端输入这个名字,就能查到信息是否属实。“情况摸得清、工作做得快,连群众都觉得我们办事效率更高了。”目前,老江已通过警务终端采集出租房屋等各类信息数据百余条,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

建立深厚感情居民有啥困难都找他

对于江涌而言,自己就如同一根针,牢牢扎进社区里,一针一线穿起家长里短,串连千家万户。渝北社区的居民也早已把老江当成了“自家人”:小两口吵架习惯找“江叔叔”调停,女儿找对象要让“江警官”掌掌眼,老人接到诈骗电话甭管路多远都要找“老江”询问一番才安心。

去年10月份的一个深夜,老江已经躺在床上准备休息,突然接到辖区陈爷爷的电话,老人称自己有心脏病,小区的狗吵得他睡不着。“我现在就来。”挂了电话,老江便出了门,找到狗的主人说明情况后,狗狗便被从阳台牵进屋里,小区顿时安静了。事后,陈爷爷感叹道:“没想到这种小事也有人管,民警真是贴心又高效。”

画家程某与妻子发生口角,他首先想到的是打电话找老江评理。在现场,江涌看到一幅古画被撕成几片,双方争得面红耳赤。他马上请来了装裱师傅,并用了近3个小时调解程某夫妻的矛盾,让二人重归于好。

与群众建立感情,对于老江而言从来没有辖区内外之分,只要是群众有需要,他就会尽心尽力。

去年冬天,老江正坐在所里的电脑前录入档案,突然一张熟悉的脸出现在他面前。“赵姐,你怎么来啦?”老江站起来惊喜地问道。赵姐是他辖区内的一位老居民,后来搬迁到了其他社区,两人已有十多年没打过照面了。

“老江呀,我特地来咨询你一件事情。”赵姐说:“我刚刚还跑去观音桥派出所找你,他们说你早就调到这里来了。”接着,赵姐如同“竹筒倒豆子”一般,一五一十地将自己接到诈骗电话的经过告诉了老江。

老江听到赵姐识破了对方的诈骗伎俩后赞许道:“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以后也千万别相信他们。”得到了老江的肯定,赵姐的脸色立即多云转晴:“我就说是诈骗,我家老头子还不相信,还是问你最踏实。”之后赵姐便储存下了老江的智能警民联系卡,方便日后有情况随时咨询。

凭借老人的信任化解派出所史上最大龄纠纷

社区民警的工作,既繁杂又琐碎,从租房纠纷到家庭矛盾,从邻里口角到住宅失窃,一个又一个家长里短的生活片段组成了江涌的从警路。

今年7月份的一天,江涌接到一个电话:“小江呀,我王爷爷。你快点过来帮我,真的是怄人得很!”挂了电话,江涌匆匆往王爷爷住处赶。

王爷爷今年94岁,前几年在小区里不慎跌倒,扶他起来的人正是江涌。安顿好王爷爷后,江涌放心不下无儿无女的他,便联系了王爷爷的侄女,让她偶尔去照看一下。江涌下社区时也会买点水果、牛奶之类的营养品去看望王爷爷。一来二去,王爷爷把江涌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改口称呼他为“小江”。

一进门,江涌看到王爷爷又气又累,和站在他对面的老大爷大眼瞪小眼,谁也不让谁。

“江警官,是这样的。”老大爷的保姆走了上来,向江涌解释了事情经过。老大爷姓李,今年86岁了。王爷爷为了生活有个伴,就将一间卧室租给了李爷爷。王爷爷素来节约,夏天也舍不得用风扇,认为自己的用电量微乎其微,便提出来整屋电费由李爷爷承担。李爷爷自是不答应,两位老人便因这点小事闹得不可开交。

“王爷爷,李爷爷,事情的经过我都清楚了。”怕两个老人继续争执下去导致意外,老江赶紧将两位老人扶到沙发上坐好。他一边联系王爷爷的侄女,一边和李爷爷的保姆确认情况。不多会,沙发上传来一片鼾声,两位老人因为争吵耗尽了力气,不约而同地打起了盹儿。江涌则与王爷爷的侄女还有李爷爷的保姆商量好了解决办法。

待老人醒来,江涌便将办法讲了出来:“这样,两位爷爷都别多想,年纪大了身体才是真本钱。你们信任小江就听小江的主意,李爷爷你把已经产生的房租结清,然后换个地方居住,王爷爷也别为了电费再去争执。”见李爷爷不反对,王爷爷也默认了。“小江,我知道你公正,从不偏袒谁。这个办法我们认。”就这样,该派出所史上最大龄纠纷就此解决。

“任凭社区工作千变万化,只要能实实在在地帮到群众,群众也会给我最暖心的回馈。”谈起初心,老“片警”江涌像个年轻的小伙子,尽管时代变换,服务群众的方式在变,但他为民服务的劲头毫无减退。

记者 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