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24希望”热线、机器人线上“解忧”…… 大渡口为市民戴好“心灵口罩”

时间: 2020-04-08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118

开通“24希望”热线、机器人线上“解忧”、发挥基层队伍作用提供“贴心服务”……疫情防控期间,大渡口区针对市民由于长期居家,易累积焦虑烦闷和滋生恐慌情绪的心里特征,积极整合卫生、教育、民政等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力量,以“益心移疫”行动为抓手,针对不同群众心理需求,提供对象化分众化差异化心理健康服务,切实为市民戴好“心灵口罩”。

开通“24希望”热线

“我儿子现在变得有点怪,以前话挺多的,现在一天也和我们说不了几句话,整天闷头打游戏。”这是“24希望”热线志愿者心理咨询师金老师在志愿服务期间接到的一个求助电话,求助者是初一学生小林的母亲胡女士。胡女士初次来电时的声音有些紧张和迟疑,金老师还能听出她声音里因陌生而产生的似有若无的质疑。

金老师经过与小林及胡女士反复仔细沟通,终于弄明白:随着蹲家的时间越来越长,且网课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小林的状态越来越“不在线”,焦虑、烦躁、不安、郁闷的情绪随之而来,进而否定自我。了解问题症结后,金老师采取“态度科学化、反应正常化、调适运用化、信念坚定化、行动当下化,求助及时化”心理健康“六化”教育,及时开导疏解,小林的压抑心理终于得到释放,生活学习逐步恢复正常。孩子的问题解决后,胡女士对金老师非常感谢,也对“24希望”热线赞扬不已。

据介绍,疫情发生后,为强化“疏导解压”,推进“益心移疫”。大渡口区开通网上热线,利用全区的心理服务志愿力量100余人,在镇街、村社、企业建立心理咨询室,推行“24希望”服务,免费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等心理咨询服务,帮助群众排忧解压,消除心理负担。

机器人助阵线上“解忧”

依托医院心理辅导干预室等,线上开展抗疫“心理疏导战”。据重钢总医院精神科医生涂静介绍,疫情期间,医院面向大众积极推广心理诊疗服务。“我们第一时间部署AI心理公益平台,并在医院门诊部、住院部等处张贴公益平台二维码,方便患者和来往市民登录使用。”涂静介绍,疫情发生以来,每个人都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闭关在家还是陆续返工,内心的无助、害怕就可能被放大,心理疏导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疫情期间出行的不便,公益平台就能做到为市民提供随时可用的自助测评和调适工具,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和接触。

除了“AI心理公益平台”,大渡口区还广泛推广“义渡康康”网络机器人,根据策划生活百科、疫情动态、探索自我、减压游戏等多形式栏目板块,用数十种心理治疗方式,对市民现有的情况进行情绪舒缓,同时,还提供很多的舒压小游戏,吸引群众积极参与线上互动交流,加强自身心理状况分析研判,有针对性进行自我放松、自我测评和自我调试训练。

据了解,除了线上的心理辅导,大渡口区还强化“贴心服务”,注重基层服务送关爱,发动“黄大妈工作室”“小王工作室”“莎姐工作室”等基层队伍,通过电话沟通、上门陪护、动态跟踪等,适时开展邻里互助、邻里关爱等活动,帮助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群体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克服消极心理情绪。组织动员全区医疗卫生资源及山城社工、梅明社工等社会组织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力量,重点针对冠状病毒确诊病患、疑似病患、隔离人员、医护人员及家属等特殊群体,提供一对一动态咨询、评估疏导、危机干预等服务,激发心理正面效应,避免可能产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记者 李 亚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开通“24希望”热线、机器人线上“解忧”…… 大渡口为市民戴好“心灵口罩”

开通“24希望”热线、机器人线上“解忧”、发挥基层队伍作用提供“贴心服务”……疫情防控期间,大渡口区针对市民由于长期居家,易累积焦虑烦闷和滋生恐慌情绪的心里特征,积极整合卫生、教育、民政等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力量,以“益心移疫”行动为抓手,针对不同群众心理需求,提供对象化分众化差异化心理健康服务,切实为市民戴好“心灵口罩”。

开通“24希望”热线

“我儿子现在变得有点怪,以前话挺多的,现在一天也和我们说不了几句话,整天闷头打游戏。”这是“24希望”热线志愿者心理咨询师金老师在志愿服务期间接到的一个求助电话,求助者是初一学生小林的母亲胡女士。胡女士初次来电时的声音有些紧张和迟疑,金老师还能听出她声音里因陌生而产生的似有若无的质疑。

金老师经过与小林及胡女士反复仔细沟通,终于弄明白:随着蹲家的时间越来越长,且网课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小林的状态越来越“不在线”,焦虑、烦躁、不安、郁闷的情绪随之而来,进而否定自我。了解问题症结后,金老师采取“态度科学化、反应正常化、调适运用化、信念坚定化、行动当下化,求助及时化”心理健康“六化”教育,及时开导疏解,小林的压抑心理终于得到释放,生活学习逐步恢复正常。孩子的问题解决后,胡女士对金老师非常感谢,也对“24希望”热线赞扬不已。

据介绍,疫情发生后,为强化“疏导解压”,推进“益心移疫”。大渡口区开通网上热线,利用全区的心理服务志愿力量100余人,在镇街、村社、企业建立心理咨询室,推行“24希望”服务,免费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等心理咨询服务,帮助群众排忧解压,消除心理负担。

机器人助阵线上“解忧”

依托医院心理辅导干预室等,线上开展抗疫“心理疏导战”。据重钢总医院精神科医生涂静介绍,疫情期间,医院面向大众积极推广心理诊疗服务。“我们第一时间部署AI心理公益平台,并在医院门诊部、住院部等处张贴公益平台二维码,方便患者和来往市民登录使用。”涂静介绍,疫情发生以来,每个人都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闭关在家还是陆续返工,内心的无助、害怕就可能被放大,心理疏导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疫情期间出行的不便,公益平台就能做到为市民提供随时可用的自助测评和调适工具,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和接触。

除了“AI心理公益平台”,大渡口区还广泛推广“义渡康康”网络机器人,根据策划生活百科、疫情动态、探索自我、减压游戏等多形式栏目板块,用数十种心理治疗方式,对市民现有的情况进行情绪舒缓,同时,还提供很多的舒压小游戏,吸引群众积极参与线上互动交流,加强自身心理状况分析研判,有针对性进行自我放松、自我测评和自我调试训练。

据了解,除了线上的心理辅导,大渡口区还强化“贴心服务”,注重基层服务送关爱,发动“黄大妈工作室”“小王工作室”“莎姐工作室”等基层队伍,通过电话沟通、上门陪护、动态跟踪等,适时开展邻里互助、邻里关爱等活动,帮助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群体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克服消极心理情绪。组织动员全区医疗卫生资源及山城社工、梅明社工等社会组织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力量,重点针对冠状病毒确诊病患、疑似病患、隔离人员、医护人员及家属等特殊群体,提供一对一动态咨询、评估疏导、危机干预等服务,激发心理正面效应,避免可能产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记者 李 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