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公安“前浪”的青春之歌

时间: 2020-05-09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407

 梁德钟(右)检查辖区学校复学前校园安保准备工作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演员何冰在被贴上了“二次元”“Z世代”标签的B站上,发表了一段名为《后浪》的演讲,向年轻人致敬,随着演讲刷屏,“后浪”一时间成为热词。

  在“五四”这个属于“后浪”们的节日里,记者采访了一位56岁的“前浪”——江北区石门派出所民警梁德钟。在他的回忆里,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一种时空的温度——梁德钟从警38年走过的路,伴着他散落在每个辖区的工作记忆,都烙上了这个行业在每个时代的典型特征,让我们以这位普通民警的视角,致敬这一代民警的无悔青春。

  18岁时缩写“建北一村”沿用至今

  “说起过去,很多记忆都模糊了。”接到采访通知时,梁德钟有些诧异。今年“五四”青年节,在江北公安分局干了38年的他,第一次坐到镜头前。

  38年前,毛头小伙梁德钟通过社招走进公安队伍,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初入警营,梁德钟就分配在当时管辖面积最广、情况最繁杂的华新街派出所任社区民警。

  “我管的段是电测村片区,是江北区最早的‘平改高’拆迁地和规模最大的工厂家属区。”梁德钟依稀记得,“那时江北区只有十余万人口,而我的管段就有近1万人。”由于段上几百户居民刚从鹞子丘拆迁到建新北路一村,需要马上落实户口登记和门牌,而当时的临时门牌要靠民警用毛笔手写,为尽快完成登记上牌工作,梁德钟把临时门牌上“建新北路一村”缩写为“建北一村”。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事后这一缩写竟被认可并固定下来。

  而今,建北一村早已是江北区比邻观音桥商业区的重点区块,这个赫赫有名的简称,竟跨越38年沿用至今。

  20岁时狂追2公里制服窃贼

  1984年,由于江北建设提速,原华新街派出所因管辖面积过大进行拆分,梁德钟随辖区被划入观音桥派出所。

  一次年三十深夜,梁德钟在走访中,发现一个年轻人慌里慌张从一家住户出来,凭借对辖区的熟悉,梁德钟很快判断该男子是生面孔。

  “你是谁,在这里干什么?”梁德钟大声盘问。

  他的声音震慑到该男子,男子见势不好、撒腿就跑,梁德钟立即上前追赶,这一跑就是2公里。

  “当时人年轻,体能好,追到一片正在开发的工地时,那个嫌疑人就跑不动了。”回忆平生第一次徒手抓获犯罪嫌疑人,梁德钟难掩兴奋。他上前制服了男子,也没顾得浑身沾满了泥水,一路回了派出所。经讯问,该男子正是流窜在重庆多次作案的盗窃惯犯。

  正是靠这种拼命三郎的架势,三年严打期间,社区民警梁德钟通过走访发现大量犯罪线索,参与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60多人。

  21岁时帮助困难家庭三姐弟复学

  1985年11月,因工作需要,梁德钟被调整到猫儿石派出所任资料、刑侦内勤兼社区民警。谈起在猫儿石的岁月,梁德钟脑海里浮现出三个稚嫩面孔。

  “那是一次外出走访,我听到辖区居民摆龙门阵,说有家长不让娃娃读书,造孽得很。”回忆拉回35年前。

  由于不是梁德钟所管片区,他靠着周边群众指引找到了三姐弟家里。三个娃娃中,大的十来岁,小的七八岁,一家五口挤在一间简陋的房子里,母亲因安全生产事故,落下严重的残疾,卧病在床。一个家庭全靠父亲一个人当临时搬运工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

  梁德钟一边联系当时的造纸厂小学,解决三个孩子读书问题;一边在辖区给孩子父亲介绍更多的零工机会,过年过节还拿出自己的工资为这个家庭置办年货、资助生活。“那个时候我的工资也不高,但想到他们更困难,我又是个单身汉没有负担,就多尽我所能帮助一点。”梁德钟说道。

  31岁时彻底规范派出所“口袋档案”

  8年后,梁德钟再次调整岗位,到了石马河派出所,承担社区内勤工作。

  由于担任社区内勤,梁德钟发现当时派出所常规的“口袋档案”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破损、失存风险。档案关系公安工作基础,更关系到千家万户,梁德钟主动提出由自己负责彻底整理并规范档案资料保存,并要求所有派出所社区民警走访收集的数据资料当天报送给他,做到资料不过夜。

  “我这个想法很快得到所领导的支持,当然,我自己也很快进入到了连续1年多的高忙时期。”梁德钟回忆到。接下来的一年多里:每天6点起床,7点前到所,成了他的工作常态。为了确保数据归档不过夜,他更经常加班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年多的持续努力,派出所“口袋档案”全部规整完毕。

  54岁时爬楼整改老旧小区消防隐患

  青春在平凡的工作中一晃而逝。

  2012年6月,随着派出所撤销合并,48岁的梁德钟划入石门派出所工作,岗位也随之调整为行业场所消防管理。从调入石门派出所工作至今,梁德钟通过柔性执法和耐心劝解,妥善处置了很多“老大难”的消防隐患。

  2018年8月,梁德钟发现通用新村里有一个老旧居民小区,几乎每一栋楼的顶楼住户,都把天台的消防通道加装一道铁门,并且在天台上放置旧家具、废旧物品,存在极大的消防隐患。

  彼时正值酷暑,54岁的梁德钟需要一层楼一层楼做工作。起初,这些住户有抵触情绪,都不愿意拆除铁门。“人老了,干劲不能减退。天气越热,消防危险越大,这事刻不容缓。”于是,梁德钟依然不厌其烦地走访讲解宣传,大概用了两个月时间,最终将住户们的思想工作顺利做通,小区内十余栋居民楼的消防隐患彻底清除。

  时光荏苒,回望曾经,梁德钟说:“人嘛,怎么过都是一辈子,那就选择认真干好想干的事,一直干到老,无悔走下去!”

  记者 杨雪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56岁公安“前浪”的青春之歌

 梁德钟(右)检查辖区学校复学前校园安保准备工作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演员何冰在被贴上了“二次元”“Z世代”标签的B站上,发表了一段名为《后浪》的演讲,向年轻人致敬,随着演讲刷屏,“后浪”一时间成为热词。

  在“五四”这个属于“后浪”们的节日里,记者采访了一位56岁的“前浪”——江北区石门派出所民警梁德钟。在他的回忆里,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一种时空的温度——梁德钟从警38年走过的路,伴着他散落在每个辖区的工作记忆,都烙上了这个行业在每个时代的典型特征,让我们以这位普通民警的视角,致敬这一代民警的无悔青春。

  18岁时缩写“建北一村”沿用至今

  “说起过去,很多记忆都模糊了。”接到采访通知时,梁德钟有些诧异。今年“五四”青年节,在江北公安分局干了38年的他,第一次坐到镜头前。

  38年前,毛头小伙梁德钟通过社招走进公安队伍,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初入警营,梁德钟就分配在当时管辖面积最广、情况最繁杂的华新街派出所任社区民警。

  “我管的段是电测村片区,是江北区最早的‘平改高’拆迁地和规模最大的工厂家属区。”梁德钟依稀记得,“那时江北区只有十余万人口,而我的管段就有近1万人。”由于段上几百户居民刚从鹞子丘拆迁到建新北路一村,需要马上落实户口登记和门牌,而当时的临时门牌要靠民警用毛笔手写,为尽快完成登记上牌工作,梁德钟把临时门牌上“建新北路一村”缩写为“建北一村”。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事后这一缩写竟被认可并固定下来。

  而今,建北一村早已是江北区比邻观音桥商业区的重点区块,这个赫赫有名的简称,竟跨越38年沿用至今。

  20岁时狂追2公里制服窃贼

  1984年,由于江北建设提速,原华新街派出所因管辖面积过大进行拆分,梁德钟随辖区被划入观音桥派出所。

  一次年三十深夜,梁德钟在走访中,发现一个年轻人慌里慌张从一家住户出来,凭借对辖区的熟悉,梁德钟很快判断该男子是生面孔。

  “你是谁,在这里干什么?”梁德钟大声盘问。

  他的声音震慑到该男子,男子见势不好、撒腿就跑,梁德钟立即上前追赶,这一跑就是2公里。

  “当时人年轻,体能好,追到一片正在开发的工地时,那个嫌疑人就跑不动了。”回忆平生第一次徒手抓获犯罪嫌疑人,梁德钟难掩兴奋。他上前制服了男子,也没顾得浑身沾满了泥水,一路回了派出所。经讯问,该男子正是流窜在重庆多次作案的盗窃惯犯。

  正是靠这种拼命三郎的架势,三年严打期间,社区民警梁德钟通过走访发现大量犯罪线索,参与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60多人。

  21岁时帮助困难家庭三姐弟复学

  1985年11月,因工作需要,梁德钟被调整到猫儿石派出所任资料、刑侦内勤兼社区民警。谈起在猫儿石的岁月,梁德钟脑海里浮现出三个稚嫩面孔。

  “那是一次外出走访,我听到辖区居民摆龙门阵,说有家长不让娃娃读书,造孽得很。”回忆拉回35年前。

  由于不是梁德钟所管片区,他靠着周边群众指引找到了三姐弟家里。三个娃娃中,大的十来岁,小的七八岁,一家五口挤在一间简陋的房子里,母亲因安全生产事故,落下严重的残疾,卧病在床。一个家庭全靠父亲一个人当临时搬运工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

  梁德钟一边联系当时的造纸厂小学,解决三个孩子读书问题;一边在辖区给孩子父亲介绍更多的零工机会,过年过节还拿出自己的工资为这个家庭置办年货、资助生活。“那个时候我的工资也不高,但想到他们更困难,我又是个单身汉没有负担,就多尽我所能帮助一点。”梁德钟说道。

  31岁时彻底规范派出所“口袋档案”

  8年后,梁德钟再次调整岗位,到了石马河派出所,承担社区内勤工作。

  由于担任社区内勤,梁德钟发现当时派出所常规的“口袋档案”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破损、失存风险。档案关系公安工作基础,更关系到千家万户,梁德钟主动提出由自己负责彻底整理并规范档案资料保存,并要求所有派出所社区民警走访收集的数据资料当天报送给他,做到资料不过夜。

  “我这个想法很快得到所领导的支持,当然,我自己也很快进入到了连续1年多的高忙时期。”梁德钟回忆到。接下来的一年多里:每天6点起床,7点前到所,成了他的工作常态。为了确保数据归档不过夜,他更经常加班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年多的持续努力,派出所“口袋档案”全部规整完毕。

  54岁时爬楼整改老旧小区消防隐患

  青春在平凡的工作中一晃而逝。

  2012年6月,随着派出所撤销合并,48岁的梁德钟划入石门派出所工作,岗位也随之调整为行业场所消防管理。从调入石门派出所工作至今,梁德钟通过柔性执法和耐心劝解,妥善处置了很多“老大难”的消防隐患。

  2018年8月,梁德钟发现通用新村里有一个老旧居民小区,几乎每一栋楼的顶楼住户,都把天台的消防通道加装一道铁门,并且在天台上放置旧家具、废旧物品,存在极大的消防隐患。

  彼时正值酷暑,54岁的梁德钟需要一层楼一层楼做工作。起初,这些住户有抵触情绪,都不愿意拆除铁门。“人老了,干劲不能减退。天气越热,消防危险越大,这事刻不容缓。”于是,梁德钟依然不厌其烦地走访讲解宣传,大概用了两个月时间,最终将住户们的思想工作顺利做通,小区内十余栋居民楼的消防隐患彻底清除。

  时光荏苒,回望曾经,梁德钟说:“人嘛,怎么过都是一辈子,那就选择认真干好想干的事,一直干到老,无悔走下去!”

  记者 杨雪